书城管理打造狼性销售团队
1571800000013

第13章 如何管理狼性销售团队(2)

很多人总是认为店面销售很简单,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同样在一条街上的几间店铺,有的很赚钱,有的却在不停地亏钱,这是为什么?其实不仅仅是客流量的原因,客流量往往是固定的,而销售人员的素质却有不同。一间店的销售人员能否把顾客留住,在留住顾客之后能否成交,这也非常重要。销售人员往往靠一句话挣钱,有时候一句话就可能把顾客拉过来,也有可能会把顾客赶走。所以越是效率型的销售,就越要训练销售人员,让他们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位,这样才能成功地进行销售。

比如一个顾客踏进商店,销售人员通常都要说“欢迎光临”。这句话看似很简单,销售人员也要经过训练。有没有经过训练,差别非常大。有的销售人员一边说着“欢迎光临”,一边将腰微微弯下,并且头微微一点,脸上带着微笑,会让人感觉很舒服。而同样是“欢迎光临”, 有的销售人员说出来就使人厌恶。我遇到一些销售人员,他们把肩往门上一靠,略带不屑地来了一句“欢迎光临”,我立马感觉:“哎,这叫欢迎吗?”我的购物欲望一下子被磨掉了一半。有的销售人员会低着头,不停地玩手机,看有人来了,马上来一句“欢迎光临”。甚至有一些销售人员非常势利,嘴里虽然说着“欢迎光临”, 但他的表情就像告诉你:“有钱的进来,没钱的走开。”除此之外,“欢迎光临”也会有不同的音效表达,声音有大有小,音调有高有低,有人阴阳怪气,有人毕恭毕敬,其中的差别非常大。很多顾客属于理性型顾客,做事很谨慎,如果这样的顾客踏进一家商店的门口,突然听到一句震耳欲聋的“欢迎光临”,估计那个顾客会被吓跑。所以说,同样是“欢迎光临”四个字,可以说出不一样的感觉,销售经理要对销售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达到统一的标准。

很多时候,我们要慢慢地去训练销售人员。如果一个顾客是一个比较谨慎、稳重的人,销售人员应该语调要低、要沉,要和顾客的个性相匹配。如果顾客是一个很冷静、很理性的人,我们也应该要理性地对待。如果对方很热情,大踏步地进商店,但是销售人员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欢迎光临”,这就会导致温度差。顾客的温度那么高,销售人员的温度这么低,顾客肯定要产生失落感。

所以,销售人员要把握顾客的热情度,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区别性地接待顾客。如果来了一个顾客,他的热情是30度,那么销售人员的热情就要达到35度;如果来了一个顾客是80度,销售人员的热情就要保持 85度:要和顾客保持在同一类别,但是又要稍微比顾客高一点。如果热情度太高了,很多顾客会觉得太吓人,接受不了。所以销售人员要把握好“度”。这就需要销售人员会察言观色,准确判断类型。

销售是双方的交易,如果其中一方与另外一方不是“一类人”,热情度、办事方法差别都非常大,那么极有可能会造成交易失败。

我的助手有一次买可乐,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他要买可口可乐,但是店家却坚持给他非常可乐。

他很不理解,怎么要可口可乐却给他非常可乐呢?“大妈,非常可乐和可口可乐,是不一样的。”

结果店家说:“小伙子,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啊?我告诉你,那个可口可乐公司的员工到我们店里面,每天都给我讲政策, 谈条件,弄发票……这个东西把我弄得烦死了。你看人家非常可乐的员工,到我店里帮我擦东西,摆货,天天大娘长大娘短的,叫得我心里热乎乎。所以啊,我告诉你,在我的店里非常可乐它就代表了可乐!”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店家认为可口可乐的员工太死板了,而非常可乐的员工很讨自己喜欢,所以她选择销售非常可乐。其实从事销售工作,能不能与顾客培养一个良好的关系,要看双方是不是一类人。同流不等于就要合污,但同流才可以交流,只有能够交流才可以交心,交心之后才能够进行交易。所以销售人员和顾客是不是一类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以前曾经在工地上向负责工程的包工头卖过钢铁,那时候我感觉自己非常专业,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非常地傻。负责工程的包工头,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的,整天叼着根烟,天天围着桌子打麻将。当时我刚开始从事销售工作,什么都不懂,我就在旁边说:“王总啊,我现在不着急,你慢慢打,我等着。”说完我就傻傻地站在门口等,结果麻将一打就是三四个小时,这期间包工头连头都没抬过。最后终于打完了,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哎?你是谁啊?怎么在这儿啊?”我当时就愣了,原来他根本没认真听我说话。

当时我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要拿下这个订单,我应该这样和包工头说:“王总啊,给您点根烟。”然后,我要见缝插针,跟他一起打麻将。有人说,这时应该输钱给包工头吧?其实不然,我应该稍微赢点钱,再输多点钱,一来一往,既不过于谦卑,又能使包工头开心,这样就可以和这个包工头处好关系了。

臧老师语录:同流不是合污,但只有同流才可以交流,交流才可以交心,交心才可以交易。

所以,如果一个销售人员是属于效率型的,你就一定要对他的整个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对一些话题进行训练。例如怎样与顾客建立关系,怎样进行谈话,谈什么话题,切入点是什么,对方有没有反对意见等。当顾客出现了“我没钱”、“产品太贵了”、“不需要”、“等一等”、“考虑考虑”等反应时,销售人员就要准备好一套说辞,定下统一的标准,想好要采取的话术。虽然很多销售人员都明白这一点,但仍要注意,顾客是多种多样的,市场也是复杂的,销售人员应该灵活应对,也不能背死书。

(2)注意细节的固化

不过,灵活应对不等于自由发挥。销售经理一定要记住:面对顾客时,绝对不能让销售人员自由发挥。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做事,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他就会让公司损失很多的顾客。让销售人员自由发挥,就是让他拿着一把刀放在顾客的头上,天天在磨刀,天天在练习。请记住一句话:一家公司最大的营运成本,是那些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有可能把板上钉钉的顾客赶跑,本来握在手上的订单,有可能会被他扔掉。

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先固化、后活化。尤其是效率型销售人员一定要这样做。

深圳中信广场里有一家COCO Park,专门销售精品服装。他们的销售人员,抽屉里永远放着关于讲话艺术的书籍。在没有顾客的时候,他们都在练话术。所以COCO Park的营业额才能够位居前列,它才能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麦当劳、肯德基属于快销行业,它们是典型的效率型销售。麦当劳、肯德基服务人员不对顾客说废话,销售过程干净利落。其实这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与顾客交流的每一句话都不能大意,有一定的固定标准。与此对比,咱们中国的某些餐厅完全不一样,如果一个服务员今天心情非常好,他的话就会非常多,掏心掏肺地和顾客聊天;如果一个服务员心情很糟,他可能就会对顾客爱理不理,甚者连半句话都不说。这就是麦当劳、肯德基越来越红火,而中国本土餐厅却日渐萧条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约访顾客、面谈的过程中,也不能任由销售人员随意发挥,都有固定的流程。很多人会认为,这太固定,太死板了。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先定下固定的标准,固化细节。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销售人员向你销售商品,扯到天南海北,说得天花乱坠,但是最后你仍然没有被他说服。因为这种时候,你会感觉他不能给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向你阐述产品的优点,最后你当然不可能购买他的产品。所以,销售经理应固化销售人员的应对细节,固化销售动作。

例如:在销售手册中固化每一个动作,让销售人员把相关的内容背下来,那么他在实际操作运用的时候,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相关的内容,而不需要过多地调动思绪,可以节省思考时间。

所以说,在控制了全部的过程之后,销售经理更需要让销售人员把每一个细节都固化,把每一个销售动作都变成自己的行为,反复地进行练习。注意细节的固化,效率型的销售人员更要做到这一点。

空姐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销售人员应学习。空姐工作非常累,服务乘客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可能遇上蛮不讲理的乘客,但她们也要笑脸迎人。每次她们站在乘客面前,都是面带微笑,嘴角上扬,微微露出八颗牙齿,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嘴角上扬多少度,牙齿露出多少颗,都经过了严密的计算,在训练的时候,每一个空姐的嘴里都要含着一双筷子,反复地练习,直到把自己的脸变成一个笑脸才算完成任务。这就是固化。

我们从事销售工作,也要像空姐一样反复进行练习,只有反复练习,固化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到顾客一开口就知道如何应对,不管他说什么我们都能马上应答,才可以达成目标,签下订单。

但是很多的销售人员完全不注意这一点,电话随意打,根本没有经过思考就应对顾客。这样的销售人员必须进行再次训练。

下面是一个销售人员打电话的典型例子,可供借鉴。

销售人员:“您好,请问是A公司的王先生吗?我是××公司的小刘。请问您现在方便接听我的电话吗?我不会浪费您太多的时间,只需10分钟即可。”

王先生:“恩,你说吧!”

销售人员:“是这样的,我们公司新推出了一款新产品,这款产品可以……请问您有兴趣吗?”

王先生:“哦,我们公司似乎用不着这样的东西。”

销售人员:“没关系,可能是电话中我没有能将产品介绍清楚,您看什么时间合适,我去拜访您。”

王先生:“不用了,这个产品我都没听过,我们不需要的。”

销售人员:“是的,我也觉得您不会对您没见过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我想去拜访您,给您带去详细的产品资讯。您看我是今天下午还是明天早上去拜访您比较合适?”

王先生:“我没有时间,很忙啊!”

销售人员:“王先生,您能管理这么大的一间公司,肯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人。我们这款产品能使您的公司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我们相信您一定不会想错过这么好的一个产品的。”

王先生:“哦,你们的产品有那么好吗?”

销售人员:“我们曾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这款产品对您的公司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带上资料,今天下午2点去拜访您,为您更详尽地讲解这款产品,您看可以吗?”

王先生:“那好吧,你过来吧!”

如果一个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像小刘一样,积极进取,公司业绩肯定就不用愁了。所以说,从事销售工作,就是要把顾客抛过来的每一个话题都固化,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怕员工胡乱应答,顾客提出一点异议就慌乱无主,一张嘴就不专业,两句话就被顾客驳倒了,还没到说第三句,顾客就把电话挂了。这种现象经常出现。

其实销售工作,看的是销售人员怎么讲话,如何应对。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训练,才能把应对技巧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若是缺乏一套应对的话术,公司就会在市场中吃亏。如果你的公司还没有建立一套固定的方法,就要从现在开始,让公司的销售精英把所有经典的应对话语进行整理,制定一套固定的话术。然后让销售人员天天练习,反复练习。这样可以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

(3)注重团队的积极氛围

效率型销售依靠的是量的积累,这叫“大树法则”。“大树法则”指的是概率问题,假如一个人的成交率是10%,即他见10个客户可以成交1个,那么他见1000个客户,就可以成交100个。所以说,一般的效率型销售都要秉持“量大乃致富”的观念。为了能达到“量大”,销售经理就必须激发销售团队的斗志,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工作。保险公司就是典型的效率型公司,我曾见过一家保险公司的墙上贴着一句话:“一日两访,就地阵亡;一日四访,稀里咣当;一日六访,勉勉强强;一日十访到十五访,才可以黄金万两。”这充分说明,一个效率型的团队,对员工的勤奋度要求相当高。而勤奋度与积极氛围有什么关联呢?

其实,一个人多少都会有懒惰性,而效率型团队却要求销售人员非常勤奋,这就产生了矛盾。若是想让一个人对抗天性,克服自身的懒惰性,让他快速行动,提高效率,就必须让其产生动机。人有很多的动机,但有一个动机最基本、最核心--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一个团队能够制造良好的气氛,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那么员工就会产生追求团队的欲望,从而提升自己,提高效率。

所有的生物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在澳大利亚,有这样一条法律:猪在被宰杀之前,一定要让它听优美的音乐。如果猪被宰杀之前没有听过优美的音乐,那么这头猪的肉就是不合格的,政府不允许这样的猪肉流向市场。大家可以想象,屠夫拿着一把刀,慢慢地走向即将被宰杀的猪,猪是非常害怕的,它一怕,一紧张,身体就会本能地释放毒素,这样的猪肉质量就不高,人吃了也会受影响。

人也一样,我们往往会发现,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倒霉,那就会越来越倒霉。那是因为人越消极,就越容易胡思乱想,就会越痛苦。而人在开心的时候,身体就会自动地释放一种叫“脑啡”的东西。脑啡会让人感觉到愉快,只要一个人越来越愉快,他的身体就会释放出更多的脑啡,而更多的脑啡又会让他感觉到更加愉快,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而人觉得自己很倒霉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的事情都很负面、消极、被动,这时候产生的脑啡量非常少,没有脑啡,人就会感觉很压抑,并不断地伴随着痛苦、疲倦和烦躁,于是就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说,效率型的公司,公司的内部气氛一定要好,要火暴,要热烈,要积极。公司领导要想方设法在公司内部制造一种积极、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这样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效率型销售团队可以提高效率,兴奋地工作。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它们给员工的底薪非常少,但是这些公司的员工工作积极性依然非常高,它们靠的是什么呢?其实很多员工是由于公司的整体气氛而留下的。这就是动机。

很多效率型团队会在每天上班前进行“爱的激励”,让员工大声喊出“我是最棒的”、“今天我最牛”之类的话,或者进行鼓掌激励,其实就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掌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给予效率型员工精神上的激励与慰藉。销售经理必须了解掌声,善用掌声,缔造“掌声文化”。

我认为掌声有三种。

第一种掌声:热烈的掌声。为什么公司的员工气势不高?为什么公司的员工死气沉沉?其实就是缺乏热烈的掌声。热烈的掌声需要鼓掌者伸直双臂,双手放在头顶上,用力鼓掌。这种掌声为很多保险公司所推崇,他们让员工拍出热烈的掌声,以提高气势。一个销售团队或一个销售人员能不能取得好的业绩,往往与团队的气势有很大的关系。热烈的掌声可以振奋人心,是效率型销售团队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