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
15697500000028

第28章 低姿态求生存(2)

尽管在一般人中间诚实仍然处于上升的趋势,而且英国的一般商业集团仍然从内心里坚持这一信念,把他们诚实的性格融入各自的工作之中,但是,不幸的是,正像以往一样,那些肆无忌惮、投机钻营、极度自私和利欲熏心的人,明目张胆地做出了种种不诚实和欺诈的事情。有掺假的商人;有不信守合同的无赖;更有一些可恶的制造商,他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以回纺绒线冒充羊毛,以“梳棉”冒充棉花,以铁制工具冒充钢质工具,制造出来的缝纫针没有针眼,制造的剃须刀仅仅是“造来卖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假冒纺织品。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种灵魂肮脏卑鄙、生性贪婪的人毕竟是少数。虽然他们可以发财,但却不能得到享受,因此他们既不能获得诚实的品格,也不能得到心灵的宁静,失去这些,财富也就毫无价值。拉蒂姆主教在谈到一个刀具商卖给他一把不值一便士的小刀却勒索他二便士时,他说:“这个无赖骗走的不是我的钱,而是他自己的良心。”依靠暴力、欺骗和非分妄为所得来的钱,虽然可以在无思考能力的人面前炫耀一时,但是,被肆无忌惮的流氓所吹起的闪闪发光的肥皂泡,当被吹得鼓胀的时候,总是要归于破灭的。大多数靠欺骗为生的人最后都会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虽然对别人的欺骗可能不会被“揭穿”,骗得的财物也可能会保留下来,但是,这些财物只是一种祸害,而不是一种福祉。

小心谨慎、诚实正直的人发财致富的速度,可能不如那些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的人来得快。但是,他们的成功却是一种真正的成功,因为他们没有运用诈骗和不正当的手段。即使一个人一时不能获得成功,但他必须诚实,失去全部财产也要挽回人格的尊严,因为人格本身就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只要他勇往直前地走自己的路,成功一定会到来的,所有最高的奖赏迟早都会得到。

法制39给人台阶,以备己用

你若要赢得一个人的心,就得允许他把你驳倒。

“最激烈的争论总是发生在论战双方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论据之时。”

1960年当选为牛津大学校长的麦克米伦非常重视把面子留给别人,他总结了以下几点:

1.尽量让别人”正确”

你所能问自己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我是想要“正确’呢,还是想要快乐?”很多时候,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

成为正确者,为我们的观点辩护,这耗费了大量脑力并常常使我们同我们生活中的人们疏远。想要成为正确的一方或希望别人是错的,这促使别人对我们设防,并施加压力使我们一直处于防御状态。然而,我们许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证明(或指出)我们是对的,或者别人是错的。许多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为指出别人见解、言论和观点的错误是他们的职责,并且希望这样做,被纠正的人多少会感谢他,或至少学到些东西。

错了!

想想看,你是否曾经被某人纠正,而你却对那个尽力显示自己正确的人说:“谢谢你向我指明我错了而你是对的。现在我明白了。朋友,你真棒,或者,当你纠正你认识的某人,或牺牲他们以使你自己“正确”时,他们曾感谢过你(或甚至同意你的话)吗?当然没有。事实是,我们所有人都讨厌被纠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被尊重并被他人所理解。被倾听或聆听是人类心灵的强大欲望之一,并且那些学会去倾听的人们倍受爱戴和尊敬,那些习惯于纠正别人的人常常被讨厌和回避。

并不是说想要正确总是不适当的———有时你真心诚意地想要或希望如此。也许有某些你不想让步的哲学观点,比如当你听到一种种族歧视的言论,这时,讲出你的意见是很重要的。然而,通常地,正是你的自负爬进来并毁了本该是平静的对话——这就是想要或需要成为正确一方的习惯。

变得更平和可爱的一个很棒的、诚挚的策略就是让别人得到作为正确一方的喜悦,给他们这一荣誉。不再去纠正别人,正如改变这一习惯很艰难一样,它所需花费的任何努力和实践也都是值得的。当别人说“我真的觉得做……很重要”时,不要插进来说“不,做……更重要”或其他的抢白形式,而是仅仅随他去并让他们的言论成立。你生活中的人们将会变得较少敌对并更加友爱。他们将会超乎你所能想象地欣赏你,即便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你将会发现参与和目睹他人快乐的喜悦,这比自负的争斗更有价值得多。你不必牺牲你最深层的哲学真理或大部分信念,但是,从今后,大部分时间让别人去“正确”吧!

2.选择”仁厚”而非”正确“

在生活中,你有很多机会去“纠正”某人,既可在人前,也可以在私下。所有这些都会成为使别人感到不舒服并且在此过程中使你自己也不舒服的机会。

无须进行过多的精神分析便知道,我们试图压倒别人,纠正他们,或向他们显示我们是多么正确、而他们是错误的原因是,我们的“自我”错误地认为,如果指出别人是多么不正确,那我们就一定是对的,并且因此我们会感觉好些。

而实际上,如果你留意一下你压倒别人后的感觉,你将会注意到,你比压服别人之前感觉还糟。你的心灵知道,以牺牲别人为代价是不可能感觉良好的。

幸亏其相反的一面才是事实——当你的目标是去确立人们的名誉,使他们感觉更好,去分享他们的喜悦时,你也会获得他们情感的回报。下次有机会去纠正某人,即使他们的行为有点离谱,你也要抵制住这一诱惑。相反地,问你自己:“我到底想从这种交流中获得些什么呢?”很有可能,你想要的不过是使双方都有感觉良好的、平和的交流,每次你抗拒住“要做正确的一方”,而去选择仁厚,你将会留意到其中的平静祥和之感。

不要将这一策略同成为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或不捍卫自己的信仰的人相混淆。我们不是说你正确是不对的,只是说如果你坚持自己是正确的,那常常要付出代价——你自己内心的平静。要想成为一个充满平静祥和之感的人,你必须在大部分时间里选择仁厚而不是正确。最好的起点便是你下次同别人的谈话。

3.把批评转变为容忍和尊重

当我们评价或批评某人时,这说明不了那个人什么;它仅仅说明我们自己具有批评的需求。

如果你参加了一个集会并且聆听了所有施加在别人身上的、具有代表性的评论,回到家后,考虑一下所有这些评论对于使我们这个世界更美好会有多大助益,你可能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没有!它毫无帮助。但这还不是全部。进行批评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会给我们的世界添加了愤怒和不信任。毕竟,我们中没有人喜欢受到批评。我们对批评的反应会使我们自我防御和退缩。一个觉得受到攻击的人很可能会做出以下两件事之一:他会带着畏惧或羞愧退却,或者他公愤怒地回击或痛斥。有多少次你批评某人而此人对你的反应是说“非常感谢你指出了我的缺点,我确实感谢你能这样做!”呢?

批评同诅咒一样,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坏习惯。它是我们惯于去做的事情;我们熟悉它的感觉。它使我们忙乱并提供给我们谈资。

然而,如果你花点时间在你批评他人之后马上留意一下你的感觉,你会注意到你将感受到一丝矮小和羞愧,就如同你是这个被攻击的人一样。其原因在于当我们批评他人时,等于在向世界和我们自己宣告。“我有批评的需求。”这不是我们通常会引以为自豪的事。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进行批评的时候把握住自己。注意你越经常这样做,就会感觉越槽。所以有必要把批评转变为容忍和尊重。

4.避免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的意思是你在仔细观察寻找哪里有需要固定和修理的地方,也就是找到生活的破损和缺陷,然后或是尽力去修补它们,或是至少向别人指出来。这一癖好不但会使别人疏远你,它也会使你感觉很糟。它鼓励你去考虑每件事和某个人的不当之处——你不喜欢的地方。所以,“吹毛求疵”不是使我们欣赏我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而是鼓动我们认为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没有什么是尽善尽美的。

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吹毛求疵”的典型表现是这样的:你遇到某人且他一切都好。你被他或她的外表、个性、智慧、幽默感,或这些品质的某种结合所吸引。开始时,你不但赞同此人与你的不同之处,你实际上是欣赏它们,你甚至会被这个人所吸引,部分是因为你们是多么地不同。你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喜好、品味和优势。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你开始注意到你的新搭档(或朋友,老师,任何人)有些小缺陷,你认为应该能够有所改善。你使他们注意到这一点。你也许会说:“你知道,你确实有迟到的倾向。”或是“我已注意到你不大看书。”关键是,你已开始不可避免地转入一种生活方式——寻找和考虑某人身上你不喜欢的地方,或不十分正确的方面。

显然,一个偶然的言论,建设性的批评,或有助益的引导并不会招致警觉。偶尔的,无害的言论会不知不觉地发展成看待生活的一种方式。

当你要去“挑剔”另一个人时,这表明不了别的,它确实只表示你是那个需要被批评的人。

无论你是否对你的人际关系或生活的某些方面吹毛求疵,还是两者都有,你所需要去做的只是将“吹毛求疵”作为一个坏习惯而注销掉。当这个习惯偷偷侵入你的思想,把握住自己并封上你的嘴,你越不常去挑剔你的伙伴或朋友,你就越能注意到你的生活确实十分美好。

法制40与人为善,迎合他人

有人说:“要想战胜他人,就得适应他人。”其实,更恰切的说法是:“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适应他人。”

适应他人,这话说起来相当容易,可真要是做起来,可就远非易事了。

有一次小郑和他的上司外出办事儿。上司人很好,有许多值得他借鉴的优点,可是他也有一个不为常人知道的小小的缺憾,他晚上睡觉时爱打呼噜,对他自己来说可能影响不大,可对于和他共居一室的小郑来说就近乎折磨了。然而因为是他的上司,后来小郑只有慢慢学着适应他。随后几天,小郑开始体谅他自己的苦恼。为这点儿缺憾,他自己甚至没少遭到妻子的冷落。而对他来说,这一切又不是人为的,这并不是他的错。说来也怪,当小郑替他的上司想一想时,上司的鼾声并没有给他后来的几天造成多大的折磨,他甚至有些羡慕他的上司睡得是那样甜,从心理上适应了他。当你把一个人的缺点都适应了的话,你肯定会很快被他所接受。此后,小郑和上司成了很好的朋友,上司给予了他许多帮助和关心,小郑也逐渐在公司站稳了脚跟,一切都很顺利。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人没有点儿不如意!甚至在挑剔别人的同时,我们不妨先看看自己,自己就完美无缺吗?绝对不会!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一学适应他人的本领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他人呢?

1.心胸宽广

成功人生和心胸宽广有着很大的联系。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很善于包容别人的缺点,很会体谅他人的难处,同时也很善于宽容他人的过错。具备了心胸宽广品质的人,适应他人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儿,可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心胸宽广呢?这里涉及到了一个人的情商问题。

许多人认为,高智商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根据一些国外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商(IQ)只占了约20%的作用,而另外80%则决定于个人的人格因素和社会因素,也就是最近几年我们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的情商(EQ,即人的感情意志和人际关系等)。这一结论的提出和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打破了以前那种所谓“智商决定人终身成就”的结论。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经对40多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做过考察,结果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智商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非先天决定,而是来自于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

情商并不受先天的限制,可以随着个人的成长而增长。情商高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因此,这些人的生活较常人要快乐得多,他们的成功机会也大大增加了。

大多数渴望成功的人,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他们追求自己事业的完美和成功,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当然不能说这是坏事。但是,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社会里,这种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很容易给人造成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时还会导致心理失衡,甚至造成心理疾病。有人曾说过:“没有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心理脆弱。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纵然能力和知识超人,也难以品尝成功的喜悦。

因此,要练就心胸宽广,必须提高自己的情商。优秀的情感智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觉察和觉醒

自我觉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第六感觉,即在某种感觉刚一产生就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眼睛里有个盲点,其实人的心灵里也有一个盲点,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感觉如何,因此要求我们要不断觉察和反省。这种自我觉察是情商的主要部分。自我意识较高的人,容易弄清楚自己的感觉。要培养较强的自我意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个性的培养

人往往有一种随大流的心理,这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而如果想要达到自治自立的成功人生,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是极为不利的。

②警觉的培养

在青蛙实验中当环境慢慢发生变化时,它失去了必要的警惕性,以至于被烫死。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很容易满足于既定的状况,可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洞察力和警觉,人往往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大学毕业后,A去了一家外资公司上班,开始的时候因为一下子从校园走向社会,不是很适应,所以工作很是投入,恨不得把自己所学的都使出来。几个月下来后,他已能熟练应付所从事的工作了,自己也自然感到有些放松了,不想再有别的念头。和A一起进公司的还有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的几位高才生,开始时A感觉差距还不小,可半年过去,大家感觉还都可以。正在这时候,上司的几句话,甚至对A未来的一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