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5696600000005

第5章 用人格力量征服世界

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士兵在哪里,战争就在哪里,而战争却不是通向和平的真正途径,暴力和强权只能带来更大的伤害。请用你的人格力量征服他人,征服世界。

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士兵在哪里,战争就在哪里。

荆棘是生活在丛林中的一种植物,不为战争而生,也不为祸乱而生,它为自己而生。

当有人从旁经过,或者要践踏它,或者要铲除它,它就成为一种武器,成为人的敌人。

当你要侵入荆棘的领地,荆棘就是为你而生。

对人而言,荆棘生活在野心的世界。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就是告诉你只要有野心存在,就会有荆棘存在。

兵器乃不祥之物,有兵器,必有鲜血流淌。帝王设武库,必有杀伐,帝王设刑场,必有人授首。

自古圣人以道辅佐君王,把武力作为禁忌,正如老子所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军队车马经过的地方,必然兽散鸟尽,黎民百姓就会遭难,农事必然荒废,以致田畴荒芜,荆棘丛生。甚至瘟疫流行,蝗虫成灾,黎民饥馑,盗者横行。这就是老子所说:“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以宿命论之,这就是天道报应的结果。

三皇盛世之时,以德化天下,不贵武力和智谋,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各尽其道,天下也都归于道,故盛世雍熙,人民至治。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乃无为之治的道理,以帝王看来,这就是不用兵而占有天下的

荆棘是生活在丛林中的一种植物,不为战争而生,

也不为祸乱而生,它为自己而生。

当你要侵入荆棘的领地,荆棘就是为你而生。

道理。

未来世界大同,无兵无国,天下为公,没有种族歧视,没有民族分歧,这是人类之最大梦想,追而述之,不过脱胎于老子无为之治的政治蓝图。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就是告诉你人类的美好未来不可能通过战争实现。

东汉年间,琅琊一吕姓人氏在县府供职,因与一地方富人冲突,富人贿赂县令,要求处死吕姓人,县令好财,便冤死了吕姓人。

吕母怨极,密揽食客,规划报仇。吕家殷实,资产数百万,便多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凡有少年来酤者,一律赊给他,凡有穷困者,皆赠衣服,不问多少,数年间财用殆尽。那些受过他家恩惠的人们都想报恩,吕母垂泣道:“县令不道,杀我儿子,我欲报仇,诸君是否愿帮我?”

众人素来受恩,皆许诺愿意帮忙,其中有勇士徐次子,自号猛虎,率众百余人前来,吕母于是入海中,召合亡命之徒数千,吕母自命为将军,引军攻海曲,生擒县令,县中诸吏叩头为县令求情,吕母说:“我儿子无罪而死,为县令杀,身为县宰轻杀他人,其罪当诛,你们又何必为他求情?”便杀了县令,以其头祭儿子坟家,后返回海中,拥护者众,达数万之多,成为一股义军。

海曲县令有不公之心,枉杀他人,终得报应。由此我们认为《窦娥冤》并非胡编乱造,县令冤死窦娥,六月飞雪,三年不雨,窦父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法办县令。因果报应,同出一辙。县令本可走康庄之道,却误人荆棘之途,谁之过?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就是告诉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掘墓人。

凡生长之物,必因它的营养而丰厚,荆棘不例外。

荆棘因野心而存在,野心将使荆棘繁茂生长。

人类因战争而受祸,祸乱导致更大之战争,是战争促使战争变大变强。

诗人子飘在《蛇之颂歌》中说:

蛇因人而有毒,人因蛇毒而恐惧,并用对蛇的方式对待同类。一切皆因敌意而起。

敌意使有毒的更恐惧,恐惧的更有毒。

人类的凶残是使你产生毒的原因

你怕人类

而他们见到你又恐惧

蛇别看我满衣满袖都有

你的形象

触及你却胆小如鼠于是

如此相生相克

人们便学会了用对你的方式

对待自己的同类

人们见到人们就像见到了你

远远地便狠下心来

打死

至血肉模糊如泥

或是用你的绝招

先下手制人于死地

蛇因人而有毒,人因蛇有毒而恐惧,人蛇不共戴天皆因敌意而起。敌意是战争形成的原因,战争又使双方的敌意增加,敌意是敌对者的营养品。

敌意将使有毒的更有毒,恐惧的更恐惧。

人们开始用对蛇的方式对待同类,人就从对蛇的恐惧中获毒,并对同类下毒。

敌意使恐惧者变得有毒,因有毒而又更恐惧。

同样,善的结果乃由善的念头发酵而来,修行而来,越修越善,因善而更善,善为善之营养品。

同理,罪恶发端于恶念,恶行乃是对恶念的喂养,纵容恶行将使恶念无限膨胀,以至走上不归之路,恶因恶而更恶。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就是告诉你不会触及荆棘的一个妙法就是远离敌意,远离罪恶。

征服他人并影响他人,是人的一种潜在欲望。暴力和强制将带来反叛,其结果是你不但征服不了他人,反而成为孤家寡人,得不偿失。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人格的力量来征服,只要你占领他的心灵堡垒,他将自动放下武器,而且对你服服帖帖。宗教领袖就是这样来征服世界的,那些伟人也是这么做的。

有无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