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5696600000026

第26章 升起内心的月亮

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圆满的东西反而有缺憾,不可追求圆满。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就是告诉你要认同残缺,你才能真正幸福。

两个乞丐面对半瓶酒。

一个说:“还有半瓶。”

一个说:“只有半瓶。”

那个说“只有半瓶”的人,会设法把瓶子装满。他去寻酒,别人可能会施与另一种的酒,那么瓶子虽满了,但味道不伦不类。

如果遇上恶作剧的人,可能给他装的不是酒,而是水,甚至不是纯洁的水,他吃了也许拉肚子。

还有一种可能,是得到一个耳光,或摔坏他手中的酒瓶。他连半瓶酒都没了,还寻到了耻辱。

也有一种美好的结局,他寻到了与半瓶酒一模一样的品种,得到了整瓶酒,但由于贪多,他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乃至耽搁第二天的行乞。

而那个说“还有半瓶”的人却能安全而舒适地享用他的酒。他会舒适的,因为他感到满足,并不奢望一整瓶酒。

人生往往是这样,想得到更多,却得不偿失。

“还有半瓶”与“只有半瓶”,仅一字之差,却道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将为各自的人生种下不同的命运之果。说“只有半瓶酒”的人是理想主义者,他苛求圆满。

这个世界是圆满的吗?

当你想听什么声音就能听到,那么再动听的声音也不会悦耳,因为你不想听时它仍在响着,那不是乐音,而成为噪音。

面对半瓶酒,一个说:“还有半瓶。”另一个说:“只有半瓶。”

两种不同的态度,即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将为各自的人生种下不同的命运之果。

世界是圆满的,圆满之处就在于不圆满。

你想要的东西,当你努力去寻找,你就能找到它。这世界上有最悦目的事物,也有最悦耳的声音,但不是想要即有,要通过努力寻求。只要努力,你就能找到,所以是圆满的。

所以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意思是说最完美的东西好似有欠缺,但它的作用却不会衰竭。

也就是说不圆满的状态就是最圆满的。

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但何其短暂,十六就开始残缺,到第二个月十五才能弥合这种残缺。

圆满何其短暂。

圆满的短暂性也是一种不圆满。

“昙花一现”这个词通常被用于否定或遗憾的意义,就因为它太短暂。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就是告诉你圆满其实并不圆满,圆满将带来遗憾。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假如人是完美的,将会怎样?

你也许会说那将是一种永存的幸福。因为没有死亡,死亡是人不圆满之最大因素。

但有生无死怎称得上圆满?一件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事情是令人厌倦的。你将会厌弃,厌弃没有终结的圆满。

人有厌弃,这就是不圆满,所以这里出现了悖论,说明人不可能圆满,只有不圆满会永存。

相反,认同不圆满的人才能有圆满的心态,人有死亡,但死亡并非全是遗憾。有一种对死亡的定义是:死亡就是人生苦难的终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就是告诉你不可以追求圆满。

夸父想挽留时间,所以他追太阳。他喝干了两条大河的水,最后渴死在路上。他在时间之河中,却要想剪除时间。他若剪除了时间,也就剪除了自身。

请不要剪除你活着的根基。

夸父逐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他想要永存,但死得更快。

古希腊有一个有趣的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一生无所求,手中只有一个行乞的饭袋和一根橄榄枝,时常在外面的酒桶里过夜。

对外界无所求,说明他内心已圆满,这种圆满就包括对这个残缺世界的认同。在不如意的世界上过一种如意的生活,他的生活也将是圆满的。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就是告诉你要认同残缺,你才可能真正幸福。

大多数人想做富翁,但世界不允许多数人都是富翁,这决定着多数人有着失败的人生。就在成功者中,他们对手中的金钱数量也并不满意,认为自己还可以赚得更多。和绅永远都认为自己缺钱,比尔·盖茨还觉得自己挣的钱不够多。

完美是一种诱惑,它不能把你引向幸福。

第欧根尼的圆满生活则说明残缺的东西可能是最受用的东西。

这正应了老子的一句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一个人,如果有了极大的贪欲,对内而言,身心性命不能保全;对外而言,国家治理就会乱而不安。

商纣王一念之想,就有了酒池肉林,玉杯象箸。秦始皇一念之想,就有了长城,有了几十万劳工的死亡,有了孟姜女哭夫。有了长城,还要阿房宫,有了阿房宫,还想长生不老。这位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始皇帝仍是不幸福的,他带着遗憾离开人间,因为不死之梦未实现。

梦求圆满导致不知足。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就是告诉你残缺的东西才是受用的。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