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15696600000012

第12章 不可太聪明

聪明人总是败在比他更聪明的人手中,因为人们对聪明者总是小心提防,动用智慧全力对付他;愚钝的人会碰上比他更本分的人,因为人们更愿意坦然的活着。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就是警告你要本分地活着,才能获得上帝和人们的关爱。

一个踏实本分的人做生意,生意会很好。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们可能认定他应有着辉煌的前景,出去闯荡社会却总是碰得头破血流。他告诉你的是这样一个原因:外面世界的人实在是太聪明太虚伪了。

我们不禁这样感叹:一个如此聪明的人尚且混不下去,而我们这些智商平平的人怎能抵挡?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那个踏实本分的人到那个聪明人的人际环境中做生意,生意照常很好。

这一再证明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错的。

聪明人总会碰上更聪明的人,愚钝的人会碰上比他更本分的人,这就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状况。

两种相反的认识,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的形成。聪明的人告诉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比一个机灵,他们玩的就是智力。”而那个本分的人则告诉你:“你付出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上帝待人是公平的。”

那么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尔虞我诈的世界还是一个公平诚信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二者都失之偏颇。世界是一个原生的混沌,它有朝向任何一种方向的可能。

“智慧出,有大伪”就是告诉你如果没有智慧,就不会有虚假,世界本

风起于青萍之末,微风之微,甚至吹不动浮萍,微风评价大海说:“大海是安宁的。”

飓风之飓,翻江倒海,漩涡与海啸并起,巨浪排空,日夜不息。飓风评价大海则会说:“大海是暴躁的。”

可能是风平浪静的。

而你就是掠过海面的风。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对世界起着作用,只是作用力大小不同而已。世界是海,你是风。

风起于青萍之末,微风之微,甚至吹不动浮萍,微风评价大海说:“大海是安宁的。”

飓风之飓,翻江倒海,漩涡与海啸并起,巨浪排空,日夜不息。飓风评价大海则会说:“大海是暴躁的。”

人们看世界,总是把自己排除在外。

记住:你是世界中的你,你在世界中。要说世界,先从你说起。

一个好人会说:“我走到哪里都可能是受欢迎的。”

而希特勒则说:“这个世界的人不是那么好征服的。”

聪明的人携着他的聪明进入世界,聪明不是好事,人们对聪明下的定义是:一种可能从我身上夺走利益的才能。

人们对聪明人总是小心提防。

面对聪明人,人们总是全力调动智慧去对抗他,所以聪明人总是遭遇聪明人。而这个聪明人则认为:“他们都是在依靠智力,怜悯、正义和诚信在此不起作用。”他由此而变成一个冷酷而狡诈的人。为对抗他,所有人也都就得冷酷而狡诈。

聪明,使这个世界不能真诚相爱。

“智慧出,有大伪”就是告诉你智慧中藏着一种消解人类真诚情感的危险。

那个愚钝的人,遇见最多的将是诚信而本分的人,正义、怜悯和仁爱将在他身上体现,在与他相交的人身上出现。那么聪明人该怎么做?

他应当和光同尘,像一个愚钝的人一样进入世界,取下胸前那块写着“我是聪明人”的牌子,拿走心中靠聪明博取利益的念头。只有正义和仁爱才能避免你成为众矢之的。

事实证明,靠聪明是无法成就你的。诸葛亮很聪明,但他不能一统中原,

放下胸前那块写着“我是聪明人”的牌子,你才不会成为众矢之的。智慧出,有大伪”就是告诉你要藏好智慧的锋芒,真诚而友爱地活着。

吴国和魏国就在他身边,但他没办法把它们收人囊中。这就是告诉你世界不是靠聪明来推动的。

“智慧出,有大伪”就是告诉你要藏住你智慧的锋芒,真诚而友爱地活着。

春秋时代楚庄王令尹孙叔敖得了重病,临死时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几次要封地给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封地给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饶的地方。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一处叫‘寝’的土山,这地方不肥饶,地名又不好听。楚人怕鬼,而越人迷信兆头。两国都不喜欢这个地方。如果想长久拥有土地,也只有这个地方是最合适的了。”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把最好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固辞不受,只请求要“寝”这个地方,楚王满足了他的心愿。

人们对丰饶之地虎视眈眈,那些好地的主人不断易变,而且没有一个好结果,只有孙叔敖的儿子能长久地拥有他的土地。

孙叔敖是智慧的,他没有在土地争夺中表现自己的聪明,而是以退为进,要一个偏僻而不吉利的地方,给人以愚蠢的印象。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有长远目光的聪明。

凡用聪明去争夺利益,必然引起更大的争夺,争而夺之这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要“不争而夺之”,这才是大智慧。

印度诗哲泰戈尔在《游思集》中说:“我从不触摸帝王的荣耀或者富人的财宝,但这些不起眼的微物永远是属于我的。”

“智慧出,有大伪”就是告诉你要正确使用智慧,才能避免伤害。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