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活学活用
15694300000017

第17章 做一个心境开阔的人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使心灵达到虚无的境界,守住这种清虚的心境持久不变(这是得道的全部秘诀)。

万物一齐生长发作,我则从中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万物虽然纷纭茂盛,但它们要回到各自赖以生存的那个根。

归了根就叫沉静,在沉静中重新孕育生命。

体会到这重育生命的规律性,方可称之为“明道”。

不认识“道”之根本,不明白生命真相的人,势必要胡作非为,其结果必然凶险。

认识了“道”的本原,才能懂得人生的真谛,胸襟才会宽阔,为人处世自然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才能达到安全,达到安全才能符合自然;

符合自然便是符合天地之道,源远流长,永恒不朽,终生不会遭受危殆。

■活学活用:做一个心境开阔的人

上一章老子为我们描述了体悟大道的人的形象,本章则继续揭示悟道之人的理性认识。我们常说“叶落归根,以粪其土”,自然又变成了生命,生命又长出茂枝繁叶,再落而施肥。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不停地循环,不停地生灭。一切的一切都自然而然。

悟道之人认识到了这一自然的规律,所以他们努力让自己达到那虚无寂寥的极点,从而坚守那种清静无为的境界。一切归于沉静无为,没有分别,自然也就可以包容一切,快乐而长久地生存下去。

生活中的许多人,正是由于少了这清静无为包容之心,而多了许多烦恼。

也许是生活的压力太大,有些人说:“活者,真累。”也许是遇到不顺的事太多,有些人说:“活着,真烦。”也许是对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的厌倦,有些人说:“活着,真没劲。”这里,有一个如何认识生活的问题,也有一个如何调整自己心境的问题。

生活就是生活,它像泥土一样真实而粗糙,如果你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你就会难免失望。像自然界有风雨阴晴一样,生活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如果你对此没有思想准备,你可能就会悲观彷徨。生活也不会总是充满着戏剧性的高潮,更多的时候它是平凡琐碎的,甚至显得沉闷。宋代大词人苏轼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你怎么可能指望它天天都如狂欢节一般呢?

生活的快乐不快乐,在于谁?全在你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

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位老人,问他:“年青人,干吗不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

“这从何说起?”青年问。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了1000万了,你还不高兴吗?”

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那青年在思索。

平凡的生活处处充满快乐,这恰好印证了牛顿的一句话:“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断章取义:

一个人有太多追求,他就生活在欲望的漩流之中,不能自拨,甚至忧郁成病;反之,一个人沉静无为,他就可以包容一切,永远满足和快乐。欢乐就是健康,忧郁就是病魔,聪明的你选择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