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人,就会有影响力。这里所谓“会说话”的人并不是指擅长讨价还价的人,也不是指在争论中胡搅蛮缠、无理也能辩出三分的人,而是指能够因人而异,善于用语言打动人心,使对方感到震撼、信服或感激的人。
同事间交流与合作离不开语言,而这种语言又不同于妻子儿女、兄弟姐妹间所使用的语言。后者带有更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而前者大体来看却总能归于这样三类:和势语言,用于同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的谈话情况;攻势语言,用于想通过谈话达到一定目的的情况;守势语言,用于对方想通过谈话取利于己方的谈话情况。
(1)和势语言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格外地强调“人和”的因素,诸如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之类的古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不管一个人在公司、单位或任何一个利益共同体中的位置如何,都应该与同事团结一致。内讧只能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在与同事交往时说一些和势语言便显得相当重要。
同任何一位同事谈话时,都该记住这样一句话:“人人都非同寻常!”即使再烦、再累、情绪再不佳,也要把对方作为一个重要人物来看待。凡有可能要对对方讲几句恭维话时,哪怕仅仅是一句简短的评价,比如你看上去特别有精神,这个发型很适合你,你的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之类的话时,一定要双眼正视对方、全神贯注,切不可因任何其他的事情而走神,不然对方会认为你是在小瞧他,说了还不如不说。
例如,如果有一天,一位平时与你关系并不密切的同事对你说:最近日子不好过,妻子下岗了,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小孩,并提出请你帮忙,而这个忙又是你认为不便帮或者帮不了的,这时不可立即生硬地推托或拒绝,而应首先悉心倾听对方的想法,然后和对方一起共同分析问题,让他知道,你确实听明白了他的处境,然后再做出适当的解释,让他知道你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接下来,就该直截了当地说“不”,绝不要含糊其词或拐弯抹角。这一点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极为重要。因为让同事去揣度你心中的真实用意,对他来说是件倍感不快的事情。
到了最后,也许你应该这样说:“老王,我真为你妻子的遭遇感到难过,可是你也应该换个角度想,这样不是正好可以让她趁这个机会开始干一份全新的事业,你也可以趁此机会帮助她发现她的特长,人只有被逼无奈时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你不如今天晚上就坐下来与你妻子好好聊聊,看她下一步喜欢干点什么?不知我是否能帮上什么忙。”
这样,通过一番巧妙的言谈,不仅使同事心头一松,豁然开朗,冲淡了被自己拒绝的尴尬和不快,同时也以最好的方式为自己解了围,这位同事不仅不会埋怨你,相反还会更加信任、赞美你。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使用和势语言的时候,最忌独霸谈话。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来不说“我想”,而说“你看呢”。要知道,张口闭口都是“我”的人是多么令人讨厌。
(2)攻势语言
日常工作中,尽管同事之间总的愿望和动机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尽善尽美,但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在一些地方总会有所不同的,而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发展成为同事间的争执与辩论。而将极有可能引起不愉快的争执,转变成一种愉快、平和的思想交换,显然离不开巧妙的攻势语言。
当不得不与同事进行言辞交锋时,运用这样一些攻势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①要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话,感情攻势在同事间的交流中是决定性的。居高临下的不屑眼神,尖刻申斥的口气,嘲讽甚至侮辱的词句,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说话人毫无修养。这时即便你再有理,却也争不回哪怕一点点的心悦诚服,反而还会引起在场的其他同事的反感。于是乎,“胜者犹败,败者犹胜。”
②既然大家都是同事,同事之间就应该进行平和的思想沟通和交流,要抑扬有节,不要急于求成。对方滔滔不绝或多有冲撞冒犯之时,尽管任其发泄,自己在旁心平气和,处之泰然,尽量以柔和礼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不打不相识,同事与同事间通常正是在这种貌似攻势的激烈争执中达到了心灵的沟通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反倒越吵越了解,越争越感觉痛快,与以前的和平共处阶段相比起来还要互相尊重和信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机智灵活地运用攻势语言与同事在争执中进行交流,在辩论中得以沟通,实在不失为办公室中一种树立威信、结交知己的好办法。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与保持友善信任的说话氛围都会有益于交流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就易于达成一致,行为也容易协调。例如,通过先抑后扬,先肯定优点,再谈出现问题的说话顺序,就有助于减少对方的抵触与反感。使其感受到你的善意,气氛和谐,这样对方就会很容易、冷静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3)守势语言
工作中的每个个体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作为家庭成员的同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磕磕碰碰,也自然免不了时常遭到一些同事的挑剔与非议。而当听到同事的那些令人委屈不已、愤愤不平,甚至还有怒从心来的言论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用好守势语言。由于在这个时候谁是谁非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所以要有耐心,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伤了同事的和气。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一旦撕破脸皮,以后要再行交谈、沟通,虽非不可能,但也要颇费周折,因为过去的伤痕很难愈合。
会说话的人不仅能在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达到自己当初的良好愿望,而且能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以柔克刚。
会说话的人都少不了这样一种既简单又十分困难的风度——幽默。任何一个运用守势语言达到与同事和解的成功范例或多或少都少不了幽默的功劳。
下面的案例就会告诉我们幽默的语言沟通的影响力有多重要。
一位厂长在年初的职工代表大会上遭到了一位女职工的质问,因为她认为自己在上年所报销的医药费实在是太少了。
那位女职工厉声地问道:“去年一年中,厂里在这方面到底为职工花了多少钱?”
这位厂长说出了一个几十万元的数字。
“我想我快要晕倒了。”女职工说。
这位厂长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解下了自己的手表和领带,放在桌上说:“在你晕倒之前,请接受我的这笔投资吧!”
于是在场的大多数职工都会心地笑起来。
这位厂长幽默地表达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信息,即企业也特别地重视职工的需要,他本人也确实关心职工。如果有必要的话,他可以牺牲自己,但是厂里的资金有限也是事实。
那位女职工当然根本不会晕倒,她只是在做样子。厂长的这个小小的幽默不仅没有让她感到更加气愤和不平,相反倒是使其顿然沉思,进而猛醒,把对领导的抱怨与不满都化做了理解和同情,后来竟成了厂里的骨干。
一句幽默的戏剧性语句和一个幽默的戏剧性行为,其效果远远超过了一份长篇大论的反驳和纠正。幽默不仅可以产生笑料,更是一种修养,一门知识,一门功力特别深的素养。难以想象,一个不懂幽默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和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记住大师海德格尔的名言:“语言是人类的栖居之地,做个会说话的人。”
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有人缘,是否善于和同事打交道,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尽快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所需目的,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一个过程的顺利完成,即相互间思想、感情、意见的交流过程,心灵与心灵、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过程。
所以说,说话应该讲场合、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和活泼俏皮的幽默,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当然,拥有一份自信显得更加重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也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