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052

第52章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

为人父母者,没有不“望子成龙”的。然而,重视孩子成“龙”,而忽视孩子成“人”的倾向,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的家长求子成才心切,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强行给孩子布置过量的作业。至于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补习班的现象更随处可见。给孩子买复习资料,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小组,“陪练钢琴”、“伴读外语”等等,为了“培养”孩子,家长真是十分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然而这些做法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育专家认为,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诸如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心理适应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孩子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人格的缺陷倒可贻害他一辈子。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指出的那样:“教育上的错误正如自己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靠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日:“在小时候。”“在小时候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洗手;做错事应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的东西就是这些。”他的回答耐人寻味。

一个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淡化了早期智力开发,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

陈景润父母的教子观点就很注重平常心,他们希望陈景润能顺利地长大成人,并掌握一点技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平常心很朴素也十分可贵,陈景润的父母顺其发展,正合了他成长的规律,使他适得其所。陈景润做人很实在,他的这种品质是在他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培养与锻炼出来的。这对他来说是很可贵的,他的治学成就的取得,是与这种做人的本性离不开的。

做人与成才,本是辩证的统一。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指出,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求知、办事、健身,首先是学会做人。我们做家长的也要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思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成为自强自立、不依赖父母的人。如果不愿意做普通劳动者,不懂得社会公德和为人之道,不爱劳动,不讲艰苦朴素,连成人都没做到,又何谈成才?

要培养孩子成人,必须从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抓起。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非常重视品德教育,提倡自省与观察相结合,主张“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敏行慎言”,通过一系列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升华个性,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的准则。“修身”就是加强自身的修养,离开个人的自我完善,根本无法承担“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夫下。”

我们要教育孩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万丈高楼平地起,成龙的基础必须是先成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崇高理想、高尚道德、高深学问、强健体魄的人会“成龙”。“成龙”者,惟有那些经过不懈努力而超凡脱俗的“成人”者。可见,成龙固然好,但是,成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