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115

第115章 惩罚孩子有窍门

有些家长认为惩罚孩子就是打骂孩子。因此,这些家长每当孩子不听话、做错事、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成绩考不好、作业没做好或钢琴弹错了,就给孩子一顿辱骂和拳脚,并希望孩子从皮肉的伤痛中屈服或者得到教训。然而,这种对孩子打骂既不能达到父母教育子女的目的,而且使孩子身心发展遭受严重损害,它会使孩子的自尊心、人格受到侮辱,导致孩子的对立、怯懦、孤僻的心理状态,并失去独立思考及向别人挑战的勇气;甚至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惩罚绝不包括家长打骂孩子的行为。惩罚作为一种强化行为,其目的就是矫正并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和错误的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究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惩罚呢?

(1)惩罚要分清是非,当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家长不能急躁,要鼓励孩子说真话,允许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哪怕是错误的,也要让孩子讲完,只有这样,家长才有可能搞清楚孩子的问题的实质,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孩子进行惩罚。假使是孩子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即使是明显错误也不应惩罚。如,孩子以为帮助同学隐瞒犯错误的事实就是同学间的友谊,这属于孩子对友谊的概念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帮助孩子从思想上认清友谊与“哥儿们”义气的不同,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并愿意改正这种错误,而绝不能采用惩罚来对待孩子。假使是孩子力所不能及或方法不对而没做好的事情也不应惩罚。如,孩子洗碗时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家长不应指责,而是指导孩子尽快掌握洗碗的技巧,避免以后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家长需要重点惩罚的是那些明知故犯或屡教不改的孩子。

如,撒谎、欺负他人、小偷小摸、无故旷课等错误行为。

(2)对孩子惩罚要明理和宽容适度,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就是说,要对孩子讲清错在哪里,将造成什么危害,以便使孩子在对问题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在今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家长对孩子要存有允许其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心理,如果孩子出现行为错误,家长对孩子的惩罚要宽容适度,一旦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即可停止对孩子的惩罚。如,4岁的强强把邻居家的小弟弟毛毛的鼻子打破了,而且还告诉妈妈说是毛毛自己不小心碰破的。强强妈妈为了对强强欺负小朋友和撒谎的行为进行惩罚,就停止对他表示亲热的举动(如亲吻、拥抱),也不允许他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强强从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主动要求妈妈带他去给毛毛道歉,并向妈妈承认自己撒谎是错误的,表示以后不再重犯这种错误。强强妈妈很高兴强强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有愿意改正,所以马上停止对强强的惩罚。即使一些孩子还没有认识和承认错误,惩罚也不能超过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避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另辟途径去开导孩子,使其早日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3)惩罚要有一致性和一贯性,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家长普遍比较多,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和姥姥、姥爷。

这么庞大的“教育阵营”很难自然形成和谐的教育力量。所以,需要家庭成员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形成“立场鲜明,协条一致”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的。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有恃无恐,到处钻大人的空子。这既不利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又不利于家庭的团结。当然,全家人也不能一起对犯错误的孩子施加压力,使孩子认为失去了家人的温暖和爱,甚至可能使孩子离家出走,或酿成更严重的家庭悲剧。家长应该采用“软硬兼施”,“又拉又打”的方法促使孩子认识自己的过错,并表示愿意悔改,从而达到惩前毖后的教育效果。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惩罚必须要坚持一贯性原则,从而保证惩罚对孩子不良行为和错误行为有效的教育作用。

§§第七章 青春期的教育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