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5676300000112

第112章 孩子不良交往的解决办法

一般来说,家长对自己子女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是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是如此。如,孩子不能随便与外人交往;不能与不良家庭的孩子交往;不能与学习不好的同学交往;更不能与有劣迹的孩子交往。如果与谁交往,必须向家里如实禀告对方学习、家庭、父母的情况等。说明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交往话动,而且大多数家长都能明白良好的交往在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进行不良交往。近年来大量的事实研究表明,导致少年越轨犯罪的一个最直接影响因素是交友不慎,致使其滑人了某个犯罪团体而最终落得锒铛入狱。在今天复杂的社会里,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出现不良交往,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1)导致孩子不良交往的原因

①家长过分管束孩子的交往,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年幼无知而交往不慎,所以不许孩子随便与他人交往。而这一时期的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内心渴望与同龄的孩子一起交往。所以,往往不能自觉遵守父母“不许交往”的严格规定,背着父母在外面不加选择地与人交往。父母发现后,不能冷静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而是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对孩子实行简单粗暴的干涉甚至进行棍棒教育。这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孩子感到极大的屈辱,特别是用这种方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很快就会失去控制权,孩子可能会拒绝父母的经济来源,并给父母以非肉体的报复——离家出走,浪迹社会,到“哥儿们”中去寻找“温暖”。

②家长不能倾听孩子的想法,有些家长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观念的代表、知识的权威,是孩子社会化的惟一指导老师。他们经常用陈旧的思想对待孩子,希望孩子听大人的话。而孩子们却通过各种媒介学习了更多现代知识和社会价值观,他们不愿意总是“听大人的话”,他们希望大人也能“听孩子的话”,渴望家长能够倾听自己的想法。家长和孩子这些观念上较大的差异和分歧造成彼此感情隔阂,相互难于理解,甚至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因此自尊心受挫,学习下降,他们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而离开家庭。

但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往往空虚幼稚,极易在十分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骗或与一些有劣迹的青少年产生密切交往,走上邪路而不能自拔。

③父母离异,父母离婚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给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严重创伤的过程。无论父母怎么看待自己的离婚问题,但对无辜的孩子来说,父母分开就等于撕碎了他完整的爱的世界,给其造成精神创伤乃至心理变态。当孩子受到父母离异的打击以后,总有一段时期心理和行为表现失常,甚至有出走行为。如果这一时期其离异父母,不能尽到应有的教育责任,不关心孩子的交往活动,对其参加不良交往听之任之,很可能使孩子因缺乏家庭温暖而走向越轨和犯罪。

④家庭本身的不良交往,“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本身的不良交往,无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从仿效成年人的不良交往开始,逐渐形成青少年的不良交往。实际上,不良家庭孩子的犯罪一般来说不是暗示和唆使的结果,而是模仿和感染的结果。即使其父母并没有把父母消极的观点暗示给他们,但只要他们在社会上找到“臭味相投”的朋友,新环境很快加深了家庭的不良影响,往往容易使其滑入不良交往的泥潭,走上犯罪的道路。

(2)如何控制孩子的不良交往

①要帮助孩子划清友谊和“哥儿们义气”的界限,现在的孩子,需要朋友和友谊,以便于能够互相倾诉那些与父母、老师不愿讲的话或事情。他们彼此保守秘密,以表示对友谊的忠诚,但他们尚未成熟,缺乏分辨能力,对于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哥儿们义气”往往分辨不清。许多孩子把“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为朋友两肋插刀”,互相包庇,彼此隐瞒错误等视为衡量朋友的标准。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忠于朋友的表现,如果谁向老师讲了真话或者实情,就是出卖朋友,不讲义气,是“叛徒”,这就把友谊与“哥儿们义气”混为一谈了。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以有利于集体,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为根本目的。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间应是互帮、互助、互勉、互敬、互学、互励。而“哥儿们义气”则是从个人私利或狭隘小集团利益为前提,不讲原则,没有是非,互相包庇错误,它不能和友谊画等号。所以,父母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分清友谊与“哥儿们义气”的界限,让孩子明白,“哥儿们义气”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而且还容易被坏人利用,甚至可能使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易冲动,独立意识强,总想摆脱成年人的约束,再加上心理不够成熟,受模仿、暗示等各种诱因刺激,很容易被不良的交往所吸引,作出各种错误的选择。

有些孩子平时在交往中选择那些不良行为,如吸烟、撒谎、小偷小摸等,以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不良欲求。他们很可能开始时,只有一方面的不良欲求,但通过不良的交往,会很快巩固并发展成为多方面的不良欲求,形成恶习。作为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和辨别是非的认识能力,锻炼孩子在交往中选择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家长既要注意孩子自身的发展,又要注重孩子同他人的交往。尽可能为孩子多创造良好交往的条件,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让良好的交往伴随着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