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的恐龙小百科
15658900000004

第4章 发现恐龙化石(4)

我国云南禄丰就是其中一个化石丰产的地区。禄丰是中国乃至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数量最多、个体最为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恐龙之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禄丰县老长管地区,发现了分别为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恐龙化石,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世界奇观。

这里是侏罗纪早期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着名的禄丰龙就是在这儿发现的。同时,在这里还发现了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化石。1938年考古学家在这里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据统计,从1938年发现第一具恐龙化石迄今,禄丰境内已发掘出尹氏芦沟龙、中国虚骨龙、三叠中国龙、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黄氏云南龙、巨硕云南龙、新洼金山龙、中国安琪龙、禄丰滇中龙、奥氏肢龙等110多具恐龙化石,分为24属34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群。

1941年,大名鼎鼎的云南禄丰龙被我国着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研究出来并命名。其中,许氏禄丰龙是云南禄丰的一种恐龙。它全长约6米,站起来有2米高,脖子很长,差不多是背长的80%,但不是很好用,活动起来有些不灵活。它的头是三角形,也不算很大。它的牙齿瘦小扁平,像树叶,上面有锯齿,是用来吃植物的。它用四条腿走路,走起来很快,如果发现了想袭击它的肉食性恐龙,能飞快地逃走。它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壮,前肢只有后肢的三分之一长。它的尾巴非常粗大,可能起平衡和支撑作用,有时还用来当做武器。

芦沟龙是云南禄丰龙群中的一种肉食性恐龙。它的大小和一只鸵鸟差不多,站起来有1.5米高。它有一个小而尖的头骨,头的两侧长着一对大又尖的眼睛,眼眶较高,视力不错。芦沟龙生活在丛林中,长着细长、灵活的脖子,头抬起来就能发现捕食的目标。它的嘴巴尖尖的,嘴里长有小锥子一样的牙齿,易于撕咬猎物。它的前肢短小,像人的手一样,可以非常灵活地捕捉动物;后肢是用来直立行走的。

金山龙是云南禄丰龙群中的原蜥蜴类恐龙,它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是一种植食性恐龙。金山龙体形巨大,骨骼重而粗壮,头骨不是很大,头长差不多有38厘米。这种恐龙牙齿数目较多,所有的牙齿加起来就有二十多枚。

云南禄丰一带的恐龙很多,后来,由于自然条件发生了变化,它们便慢慢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就是今天我们看见的化石。

今天云南建成了一处震撼世界的恐龙大遗址——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它真实地再现了侏罗纪乐园。六十余具高度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装架展出,整齐排列如兵马俑。如此规模的恐龙化石展览,唯有在中国,唯有在云南,唯有在禄丰才有机会看到。

16.新疆、内蒙古发现的恐龙化石

在恐龙生活的中生代,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气候和现在的不大一样,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寒冷,而是非常炎热、潮湿,热带、亚热带的植物遍地都是,到处绿树成荫,水源广布。这样的条件,对于恐龙来说,是一个天然的家园。于是,大量的恐龙来到这些地方,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在新疆已经发现了很多的恐龙化石,其中最有名的有奇台天山龙、火焰山鄯善龙、苏氏巧龙、明星天池龙、江氏单脊龙、董氏中华盗龙、中加马六溪龙。

奇台天山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是一条中等大小的恐龙。它体长约10米,前肢较短,肩胛骨很长。

火焰山鄯善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种小型兽脚类肉食性恐龙。它体长约2米,身体非常灵活。它的头骨大小、高度都很适中,有两个眼孔。

苏氏巧龙是生活在侏罗纪中期的一种小型恐龙,体长只有4米多,活动灵活。

明星天池龙生活在侏罗纪中期,是一种原始的小型甲龙类恐龙。它体长约3米,头骨较高,身体上有许多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膜质甲片。它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的末端有尾椎愈合而成的小而扁的尾锤。

江氏单脊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兽脚类恐龙。它体长约6米,高2米,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冠饰。这个冠饰是由鼻和泪骨在头骨中线处形成的脊突。江氏单脊龙的冠饰是它们区别于其他恐龙的重要特征。

董氏中华盗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是一种生性非常凶猛残暴的肉食性恐龙。它身长有7米多,颧骨发育成大的气腔,颞颥间骨较长。

中加马门溪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是一种巨型蜥脚类恐龙。它体长约35米,颈椎上可看到退化的棘突。

新疆发现的恐龙化石丰富,不愧为恐龙的故乡。认识了新疆发现的恐龙化石,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内蒙古发现的恐龙化石。

在三叠纪晚期,辽阔的内蒙古内陆盆地形成了优良的地势和适宜的气候,吸引了大批的恐龙。

在白垩纪早期和晚期,内蒙古地区一度成了恐龙们的乐园。后来,自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没多久恐龙就渐渐地灭绝了,于是这里就成了恐龙的墓地。

在当年生活在内蒙古一带的恐龙群中,查干诺尔龙、亚洲古似鸟龙、姜氏巴克龙、戈壁原巴克龙等都是有名的恐龙。

查干诺尔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是一种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它体长约26米,高约7.7米,抬起头来有12多米高。从个头来看,查干诺尔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查干诺尔龙的头比一般的蜥脚类恐龙要大得多。它的大腿骨长达1.8米,上面有许多凹穴,使肌肉附着十分有力。它的肩胛骨长1.5米,很细长。从查干诺尔龙的身体比例可以看出,虽然它体形巨大,但是行动起来也很灵活。

亚洲古似鸟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是一种小型的食肉类恐龙。它的骨头非常轻小,身体小巧而匀称,行动敏捷。

姜氏巴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种植食性恐龙。目前发现的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的身长7.5米,高达3米,体重2吨左右;中型的身长5.4米,身高2.5米;小型的身长1.5米,高不足1米。

戈壁原巴克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是一种植食性恐龙。它体长一般在5米左右,前上颌骨很上,颧骨细长。

在内蒙古的巴音满都呼的白垩纪晚期地层里,科学家曾出土了大量的原角龙和甲龙的化石。这些化石最令人惊奇的是,大量恐龙化石的完整骨架成群地在一起堆积着。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解释是,它们是灾难性地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速在原地被埋。

已发掘出的数百个原角龙的完整骨架之中,成年的、幼年的等各种年龄阶段的都有,尤其是幼年的最多。从这些恐龙遗骸的姿态看,它们是在极痛苦中死去的。它们有的大张着嘴,有的四肢在挣扎,有的身躯不正常地扭曲着……

最可怜的要数1989年和1990年先后挖出的两窝12个甲龙幼仔的骨架了。据参加发掘的专家描述,它们蜷缩着身体,紧紧地相互偎依在一起。它们的身躯有的朝前,有的向后,有的抬头做观望状,显得是那么恐惧。很显然,在它们临死的时候,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这些甲龙年纪都很小,还不能自立,还需要父母的照料。此时此刻,他们一定正急切地盼望着父母来保护它们,可是却等来了不幸的结果。

到底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夺去了那么多恐龙“宝宝”的生命?科学家从挖掘恐龙化石后的那层地层中发现,有一层砖红色粉砂层。通过仔细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厚厚的粉砂层是由风的作用而形成的。可见死于非命的恐龙们是生活在古代恶劣的沙漠环境中。这些恐龙是在铺天盖地的大沙暴中,活活被流沙掩埋的。

其实,早先的巴音满都呼曾是一大片水丰草茂的绿洲,是大自然为恐龙等动物们建造的乐园。可是,地球上的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当厄运降临的时候正是白垩纪的末期,蒙古草原的气候发生了急剧地变化,由先前的温暖湿润,变成了严重干旱,结果引起了土地沙漠化。随着沙漠不断地扩张,绿洲日益缩小,最后,被风沙吞噬殆尽,而生活在这儿的动物们则葬身在沙海之中。

17.特殊文字的“史书”

谈到历史,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想到一本本厚厚的历史书,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等着我们去了解。

其实,在自然界中也有一本历史书,一本由特殊文字记载的大型“史书”。它的书页是地层,文字是化石。这部由地层和化石组成的“巨着”,为我们大致描述了地质时期各种古代生物从起源到灭亡的历史真相。

研究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事情,了解化石有关的信息是丰富我们知识的一个途径。前面,在向大家普及化石形成方式的时候,我们已经提到了地层,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它一下。

地层就是地壳中构成层状的岩石,这里所说的地层,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及浅变质岩。它是由泥和沙等物质从老到新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在很长的时间内变为泥岩、砂岩形成的。目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地层的积累叠加顺序和化石研究,已经从这本自然界特殊文字的“史书”中获取了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生物进化的信息。

关于地层,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你坐车或乘船向外凭窗眺望的时候,一定看到过山坡、断崖上那重重叠叠的地层现象。一般来说,地层在形成之后,越往下部年代越老,越往上部年代越新,我们也正是根据它的这个特点,才把它比作书页,是不是很形象呢?不过这本自然界的“史书”和普通书还不一样,它的第一页在最下面,最后一页在最上面,是一本倒置的书。然而有的时候,情况会比较复杂。已经形成的地层,还有可能因经受重大的地质运动而变形,一般是被褶皱倒转。地层也就不再是原来的水平状态,而变成直立的,底下的老地层也被翻到上面来了。即便如此,古生物学家也可以根据不同岩层里包含的不同化石来理顺“书页”,最后会按照页码把它们的顺序排列成一本完好的书。

如果我们把世界上的地层,都按照这种新老时代顺序堆积在一个地方,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岩柱。你还会发现,构成这个岩柱的岩石会随着包含在其中化石的不同而呈现出渐次的改变,有时还会有断裂的变化,这好比把一本历史书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成若干章节一样。科学家们也就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把漫长的地质时期划分为不同的时期。

常用的地质时期有世、纪、代。“代”是由好几个“纪”组成的,是相对比较长的一个时期,“纪”下面分为“世”。把地质时期划分开来,并且冠以不同的名称,像我们说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就是这样来的。有了地质分期,阅读这本自然界中特殊的史书就容易多了。

化石只能说明各地质时期的新老关系,并不能告诉我们某个地质时代的具体年龄,而且说新老也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不一定就是紧挨着的。因此,我们利用化石判断出来的地质时期,只能叫做“相对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