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的恐龙小百科
15658900000018

第18章 恐龙之最(1)

在1.6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恐龙家族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繁衍不息、称霸。可以说它是地球上生活过的最成功的物种。恐龙种类繁多,样子奇怪,在形体、习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有的高大威猛,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凶狠残暴,有的温顺善良;有的愚笨迟钝,有的敏捷灵巧。但是具有同一特征的恐龙相比,谁最厉害呢?让我们赶快进入恐龙之最吧。

1.最早的恐龙

恐龙曾经作为地球的霸主,统治一方,之后却不幸遭遇灭绝。恐龙时代虽然早已远去,但是对今天的人们探索当时的地球面貌却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那么,最早出现的恐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过着怎样的生活?

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的恐龙可能是始祖龙,这样说来,难怪人们把它这样命名的。这种恐龙最早出现在2.28亿年以前,是1992年在阿根廷发现的,它被风化在三叠纪的岩石中。它是一种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它的头骨与鳄的头骨相似,长着弯曲的利齿。

除此之外,早期恐龙中还有南十字龙,它也是一种肉食性恐龙,身长约2米,体型虽不大,但十分凶猛,而且喜欢成群结队地出去捕食比自己体型大的动物,享有“第一种捕食大动物的恐龙猎手”的称号。它体重轻,后肢细长有力,便于追逐猎物,长长的颚上长着整齐的利齿,这更有利于捕食猎物。因此,它被人们归在早期凶猛的恐龙类之中。

关于早期恐龙,在阿根廷发现的不止始祖龙一种,还有一种两足行走的肉食性恐龙——黑瑞拉龙。经研究资料显示,它生活的年代离始祖龙并不远。它体长大约3米,尖尖的牙齿突出地长在上颚前部,骨骼细而轻,以小型爬行动物为食。而且,黑瑞拉龙与后来的肉食性恐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

在早期的恐龙之中,除了肉食性的,还有植食性的。只是当时的植食性恐龙个头比较小,它们的身体长约1米,长着尖牙,形状像猪,一般是肉食性恐龙捕食的对象,比如皮萨诺龙和喙牙龙。

由此可见,在早期的恐龙世界里,已经生活了肉食性、植食性恐龙两大类,当时的肉食性恐龙比较多一些,但是个头都不是太大。经历了几百万年时间以后,植食性恐龙个头越长越大,甚至超过肉食性恐龙好几倍,或十几倍,从而成为与肉食性恐龙旗鼓相当的地球统治者,这一统治长达1.6亿年之久。

2.最大、最凶猛的恐龙

看过《侏罗纪公园》的人,可能都会认为最大最凶猛的恐龙会是霸王龙,可以说“龙如其名”。其实,在整个恐龙时代最大最凶猛的恐龙并不是它,而是另有其“龙”。

其实,这些都是有资料考证的。1955年,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了一具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这就是生活在白垩纪的“巨龙”,从而取代了霸王龙在这方面的冠军头衔。

这种巨龙的脖子短而粗,身体十分健壮,四肢有力,善于奔跑,它的尾巴又粗又长,至少有4.5米长。如果有哪种倒霉的动物遭到它尾巴的袭击,就是不死也会伤残。强健的四肢,使它在奔跑时,拥有飞一般的速度。当它那张大嘴,露出巨大的、又尖又锋利的牙齿,单它粗粗的喘气声就像现在老虎的吼叫声,让当时其他的小动物闻风丧胆。

在巨龙化石的旁边,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些植食性恐龙的骨骼化石,那可能是它所吃食物的残骨。

如此巨大凶猛的恐龙,在那时,一定活得非常潇洒自在。其实在巨龙生活的恐龙时代,还有些中小型的肉食性恐龙,它们捕食时一般是把对方掀翻在地,之后张起大嘴巴大口撕咬,可怕至极。

虽然巨龙抢走了霸王龙最大最凶猛恐龙的头衔,但是在中国发现的最大最凶猛的恐龙,还当属于霸王龙。

霸王龙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恐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陆生食肉类动物之一,体长11~12米,仅头部就有1.35~1.45米,最大头骨能达1.58米长,身高达4米。头骨沉重,高而侧扁,具有两个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椭圆形。牙齿极为发达。在齿骨、髃骨和前关节骨之间有粗大的活动韧带固着痕迹,颈骨较短,有9~10节颈椎,其构造特点是短宽型。肩带退化,肩胛骨细长,而肱骨短小,长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细弱,仅有二指,亦可能残存第三指。

霸王龙的腰带非常发达,结构极为紧凑,不仅肠骨与荐椎紧密愈合,坐骨与耻骨的远端也彼此贴合在一起;其耻骨远端扩粗呈足状突,而坐骨远端为棒状。这样粗壮的腰带结构,表明其后肢活动强烈。

霸王龙主要生活在丘陵区,以植食性的爬行动物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霸王龙在白垩纪晚期时绝灭了。而且最早出土的霸王龙化石是于1902~1905年在美国被发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国新疆、河南也发现了此类恐龙的化石。

3.体型最小的恐龙

在中生代的恐龙世界里,肉食性恐龙占据了很大的生存空间,以至于在我们的印象中恐龙都是体型巨大的,要不怎么捕食猎物呢,其实不然。

在大型肉食性恐龙光顾不到的地方,有谁敢在那里称雄、称霸呢?那就是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如小鸟龙、美颌龙等,即使是小小的飞虫它们也不放过。

美颌龙是生活在那个空间里的一种小型恐龙,它虽然个子很小,但也是非常凶狠的,它对于地表这一层的小生灵而言,是一个严厉的“命运”主宰者,在它饿了的时候,是决不会口下留情的。

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的石灰岩中发现了第一具美颌龙的化石,从此以后,人们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美颌龙身长0.6米,大小和一只火鸡差不多,它的结构十分轻巧。它的牙齿小巧玲珑、弯曲,像剑一样锋利,所有下颌的牙齿都长在眼窝之前。

在这具美颌龙的化石中,找到了一具蜥蜴的骨骼化石。由此说明它可能就是这只美颌龙的最后一顿美餐。实际上,蜥蜴也是美颌龙的主食,只要它出现,蜥蜴们躲闪不及的都难逃厄运。即使是在空中飞行的小小昆虫,它的爪子都可以飞快地抓住、碾碎,然后吃掉。

关于体型最小的恐龙还有很多说法,比如,小盗龙是世界上已知体型最小、非鸟类兽足类恐龙。

在赵氏小盗龙发现之前,全球已经发掘出长羽毛的恐龙有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尾羽龙、北票龙、千禧中国鸟龙,赵氏小盗龙是第六件长着羽毛的恐龙化石。它的体型和始祖鸟相仿,体长不足40厘米。此外,根据赵氏小盗龙的后肢特征,发现它可能还习惯栖息在树上,而且可以在林间自在地滑翔。赵氏小盗龙的发现,大力地支持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也表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和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之间,并不互相矛盾或对立。

除此之外,还有主要以小型动物和昆虫为食的顾氏小盗龙。顾氏小盗龙的四肢都有羽毛,被称为“四翼恐龙”。它们生活在白垩纪中早期,在中国境内被发现,可能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意义的长羽毛恐龙。在巨型恐龙生活的时代,这种小型恐龙体长不足1米,体重不超过4.5千克。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它们的发现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恐龙是如何进化成鸟类的。

4.最重的恐龙

一说到最重的恐龙,也许会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一幅地动山摇的画面,那些巨型恐龙出没在原始森林中,光是走动起来,就能制造很大的动静,更不用说有时候它们为了争夺食物的打斗场面了。这样的巨型恐龙,有腕龙、梁龙等。

说到这两种恐龙,它们的身长达到20多米,体重达几十吨。它们的体型庞大,都属于蜥脚类恐龙,这类恐龙虽然在侏罗纪晚期是最大最重的,但它们却不是恐龙时代中最大最重的。

除了这两种蜥脚类恐龙之外,在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世界中,还有一种恐龙,每当它走过一步时,都会在地面上引起重重的轰鸣和微微地震颤,这就是地震龙。它的化石,是在1985年的美国新泽西州被发现的,那是一块骨骼化石,它的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瞩目。

科学家们根据地震龙的骨骼,推测出它的身长大约为40米,体重约100吨,这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也足以让腕龙、梁龙它们让出“最重恐龙”的位子。

地震龙还有一个英文名,叫做“seismosaurus”,是“震地者”的意思。虽然它不是蜥脚类恐龙,但它却长着蜥脚类恐龙的体型,有着长长的颈部、短而笨重的身躯、呈方柱形的腿、大而平的脚,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除了地震龙,其实还存在其他恐龙争夺“最重恐龙”的位子。1979年,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蜥脚类恐龙,科学家把它命名为极龙。它体长30.5米,估计体重有100吨。但是,现在有许多恐龙专家都倾向于极龙是腕龙的同物异名。

最重之一的还有超龙,它的身长达到31米,体重约100吨,属于植食性恐龙。它的脖子高高昂起,十分挺拔,庞大的身躯使它走起路来十分迟缓,它也可以堪称有史以来最重的陆生动物之一。

但是据资料统计,体型最大而且最重的恐龙还是地震龙。但是是否还存在有比它更大更重的恐龙,这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发现和研究了。

5.跑得最快的恐龙

在动物世界中,跑得最快的是非洲豹。非洲豹可以说是完美的猎手,身材矫健、灵活,既会游泳,又会爬树。它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这些都是老虎、狮子都办不到的。它善于跳跃和攀爬,营独居夜行生活。动物世界中的食肉者都各自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捕获猎物的武器和方法,比如说老虎的利爪、尖牙和庞大的身躯,猎豹那无与伦比的速度。

那么,在姿态万千的恐龙世界中,哪一种恐龙才是速度最快的呢?

在恐龙的世界里,为了生存,恐龙们都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这其中,不乏善于奔跑的。比如似鸡龙、伤齿龙、鸸鹊龙等。但是跑得最快的应该是奔鸟龙,它的样子看起来像没有羽毛的巨鸟。

奔鸟龙是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发现的,它是白垩纪时期的兽脚类长跑冠军。据资料显示,它的身长大约3.5米,在肉食性恐龙中,这算是偏小型的了。喙状的嘴巴里并没有牙齿,颈部比较长,还有一双有利于奔跑细而长的后腿。它的尾巴是比较硬的,在奔跑的时候就直直地向后伸着,可以用尾巴来掌握方向。它的奔跑速度极快,科学家们根据它的脚印化石推算出奔鸟龙的速度,大约为每小时65千米。这速度在当时的恐龙世界里是能拿金牌的。

似鸡龙和伤齿龙这两种恐龙的奔跑速度也很快,它们行动十分敏捷。快速奔跑的本领,使这类恐龙比别的动物占优势:一是追捕猎物;二是逃避敌人攻击。于是,行动快捷的植食性恐龙和肉食性恐龙开始了一场速度竞赛:为了逃避跑得越来越快的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也必须越跑越快才行。

6.最聪明的恐龙

通常,我们评价一位同学很聪明,就是说他的智商很高。智商的高低是由脑容量决定的,一个人的脑容量高,大脑的表面积就占人体表面积的比例大,往往会更聪明一些。同样的道理,恐龙家族成员的智商也有高低之分。那么,哪种恐龙才是最聪明的呢?

伤齿龙是最有智慧和最强壮的恐龙之一,是能将哺乳动物进化减慢百万年的食肉动物!在脑容量与体型相比较下,具有恐龙中最大的脑袋,这可能表示他们在白垩纪晚期是最聪明的一种恐龙。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它可能和鸵鸟的智商相近,那将比现生的任何爬行动物都要聪明。袋鼠的智商大约在0.7,而伤齿龙的智商竟然高达5.3,难以想象它是有多么高的智商啊。伤齿龙可能和今天鸟类的智商相似。今天的鸟类极为聪明:最聪明的鸟能训练开一些玩笑甚至模仿人类的语言。加拿大古动物学家戴尔·罗素就设想,如果6500万年前没有那场大灾难,迅猛龙的近亲奔龙,就完全可能进化成为代替人类的一种动物——“恐龙人”,成为地球的主宰。这就是曾经风行一时的“恐人学说”。

事实上,伤齿龙是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样子很像着名的伶盗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伤齿龙在发现之初曾一度给古生物学界造成非常大的困惑。起初,很多古生物学家把它们归为鸟臀目恐龙,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伤齿龙就将成为鸟臀目家族中唯一的一种肉食性恐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古生物学家才确定它实际上是属于蜥臀目的兽脚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