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是部金融史
1564300000008

第8章 暗黑年代(中世纪)(2)

甚至有人断言,圣殿骑士团挖地三尺式的劫掠使他们获得了传说中罗马帝王埋藏的巨额宝藏……,所以,他们后来才能富可敌国。

此后,这些留守耶路撒冷的守护者建立了拉丁国家,负责保护当地基督徒,并负责朝贡基督徒的安全。不过,“圣殿骑士团”抢钱的本事挺好,防御的能力却很差,他们很快就被突厥人赶出了耶路撒冷,所幸,逃跑时没有忘记带走抢劫的财富……

为了继续东征目标,包括教皇和王室都对圣殿骑士团贷款,希冀圣殿骑士团能继续辉煌。

可惜,“圣殿骑士团”很令人失望,靠砍人起家却不想继续砍人,此时,圣殿骑士团最大的作用不是为上帝献身,而是寻找为上帝献身的人。

拿到钱后,他们经常干的事情就是贷款给新十字军。为寻找兵源,他们在各地普建分舵。后来几次十字军东征中,圣殿骑士团发展为一个遍布欧洲和中东的机构,鼎盛时期拥有近千家分舵。

这是一个集世俗和基督教义于一体的机构,也绝对是一个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家的国际组织。

圣殿骑士确实对经营商业没有什么兴趣,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汇兑也是一笔很好的生意。新十字军可以将钱存在各地分支机构,一路可以凭存单在分舵支用现金。而且,普通商人也逐渐开始使用他们的网络。

王室、城镇的金钱支持+汇兑资金沉淀+自身财富=信贷资金

骑士团鸟枪换炮,开始为商人、城镇甚至各国王室提供信贷。贷款给王室贵族最好的方式是汇款,设在塞浦路斯的“圣殿骑士团”总部则承担收帐、运款的任务。法国、英国、地方主教都曾在圣殿骑士团获得巨额贷款:英王约翰需要贷款支付士兵薪水,当时最著名的克吕尼修道院需要借款还债,法王路易七世需要贷款征伐领主……

1270年前后,香巴尼的集市终于形成了第一个欧洲金融中心,这里定期举行财政贷款会议,法国王侯可以从这里选择贷款者。

独特的团规为圣殿骑士营造了良好的信誉,圣殿骑士个人不允许占有财产,一旦拥有财产,死后便不得进入圣殿骑士墓地。这种基于信仰的惩罚极大降低了金融活动风险。后期,圣殿骑士团规要求骑士像忠诚于上帝一样忠于主顾,基本上类似于今天的瑞士银行:除了主顾,谁都不认。

1232年,英国大法官被逮捕,英王亨利要求骑士团伦敦驻地交出大法官的财产,得到的回答是“未经委托人允许,我们不会把受托财务交给任何人”;

1250年,法王路易九世远征埃及被俘,路易的手下要求巴黎团交出路易的财富以便赎回国王,居然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

……

13世纪末期,圣殿骑士团已经成为欧洲最有权势、最富裕的团体,在基督世界拥有至少9000座庄园或领地,年收入超过600万英镑(当时英国王室的自营地年入仅是3万英镑),已经不仅是富可敌国。金融事业,也从单纯的存贷款扩张到汇款、信托和托管,几乎囊括了传统银行所有业务。

世间事历来福祸相依,正是“圣殿骑士团”的财富招致了自己的灭亡,鼎盛之后是一片血腥……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官方、考古学家还是民间探宝者,仍有很多人为这笔财宝而疯狂,或许将永远有人疯狂……

1285年,法王菲利普四世登上王位,据说这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美男子,不过,看了菲利普四世留下的画像,我只能说这人长得很科幻……

无论如何评价此人容貌,菲利普四世却肯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对外挑动了对英国和佛兰德尔的战争,与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和亲;对内不断打击领主,恐吓城镇……

这些都需要钱的!

1304年开始,菲利普四世已经入不敷出了,他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法子--抢劫,目标:圣殿骑士团。

在毫无预兆的前提下,菲利普四世要求各地官员同时在1307年10月13日打开密函。各地官员惴惴打开密函,内容是逮捕各地“圣殿骑士团”成员,罪名是崇拜偶像(骑士团徽章确实违反了基督教义)、异端和同性恋。

“特命逮捕法兰西王国境内全部圣殿骑士,收监候审”,对了,后面还有一句最重要:“并将其所有动产、不动产悉数收押”。

当天,仅巴黎就有138名圣殿骑士被捕,那一天是星期五,这也是金融业“黑色星期五”真正的由来,意指毫无先兆突如其来的灾难。

菲利普四世成功了,包括最高首领大团长雅克·德·莫莱在内的圣殿骑士都被逮捕,而且,在严刑之下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要知道,圣殿骑士隶属于教皇,国王并无权处置。圣殿骑士团可是一个跨国组织,要钱有钱、要枪有枪,法王虽然逮捕了主要领袖,却未必搞定整个圣殿骑士团,搞不好举国之力也对付不了圣殿骑士团的反噬。

问题是,当时的教皇叫做克雷芒五世,此人当教皇的历史极不光彩(谋杀前任教皇),即位前菲利普四世是教皇幕中之人,也知道这些糗事。此时,长相颇为科幻的国王要挟教皇,如果不同意他处置圣殿骑士团,就将之公诸于众。

实在是没有法子,11月22日,教皇命令各国逮捕圣殿骑士团成员。在基督世界里,教皇的谕旨就是上帝的命令,骑士团的合法地位被彻底撼动。

只是,教皇未必想干掉自己的手下,消灭自己的武装力量从来都不是什么幸事。

在教廷默许下,所有圣殿骑士在法庭上全部翻供,而且,按照基督教义,异教徒只要认罪便可以获释。教皇自以为得到了喘息之机,他也不希望一支基督劲旅无声无息消失,何况还有巨额财富。

正当教皇和大主教们扶手相庆的时候,菲利普四世已经陈兵城外,更可恨的是,他带来了宣扬教皇糗事的小册子,扬言准备散发,声称如果教皇不能搞定圣殿骑士团,他就搞臭教皇。

最终,教皇屈服了,包括最高首领在内的54名圣殿骑士团领袖被处以火刑,“圣殿骑士团”从此覆亡。

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永远流传着哥的传说。

临刑前,大团长德·莫莱在火刑架上诅咒,1年内迫害他的人将会遭到上帝的惩罚。1个月后,教皇去世;半年后菲利普四世狩猎时坠马而亡……

我无法告诉你二人是不是死于圣殿骑士的诅咒;但我可以告诉你另一个圣殿骑士团的秘密(我也不知道答案),或许,这将是一个永远的秘密。

据说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在临行前曾秘嘱自己的侄儿谢·德·博热(伯爵),要求他继承自己的职位和“高尚的教义”,在侄儿发誓复兴骑士团之后,他说出了一个秘密:法王只是损及圣殿骑士团财富的皮毛,真正的宝藏并未被没收,而是藏在前任团长的墓穴中。

史实是,德·莫莱先下葬于圣殿骑士专用墓地,后再迁出。

今天,一个更合理的猜测是,伯爵侄儿在转移遗体的时候,同时运走了骑士团富可敌国的财宝。

后来历任教皇为了树立自身权威始终未对圣殿骑士团平反,伯爵侄儿也没有获得重振骑士团的机会。伤心之余,临终前将藏宝隐匿于法国阿尔曰尼城某地。骑士团有一套长年使用的秘押,后来成为一套神秘的符号体系,又据说这位伯爵侄儿就是用这种符号将藏宝之地刻在城堡城基之上,当下午2-3点阳光照射时,谜语便会出现。

时至今日,无论官方、考古学家还是民间探宝者,仍有很多人为这笔财宝而疯狂,或许将永远有人疯狂……

以上种种,皆为猜测和传说。

我能告诉你的史实只是:菲利普四世很不厚道,不仅仅干掉了圣殿骑士团,还屠杀当时法国领地上最有钱的犹太人,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他在后来英法百年战争中缺乏信贷来源,终于败北。

卿本国王,奈何做贼

约翰采取的方式,无论如何我也接受不了:身为国王,却去偷窃,而且是本人亲历亲为。

丢人啊……

每一个统治者都把自己标榜为万世不移,统治者也会用尽一切手段压制反抗者,但是,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会有对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反驳,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开始都会对应着结束。

所以,或早、或晚,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都会灭亡。关于这一点,我认定、确定以及肯定。

无终,哪有始?

如果暂时没有势均力敌的竞争者,或者无人可以制约统治者,这头饿狼便不会呆在笼子里,会选择掠夺作为致富手段,因为,掠夺财富的成本永远比创造财富更低。

如果缺乏竞争者的时间再长一些,社会居民就会形成日常习惯、规范乃至准则。此时,人们便会安然接受掠夺,人们会始终这样理解世界、不遗余力地接近权力,更可悲的是,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获利。

此时,公平和道德便会荡然无存,经济增长会长期陷于停滞。经济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路径依赖”。

没有竞争、没有规制,王权肯定会向皇权演进。只有皇权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才能肆无忌惮地抢劫。

10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的发展轨迹中,英法两国便在集权与分权中犹疑,数百寒暑,终于走向了现代西方文明……

蛮族入侵后的封建格局约束了法兰克王权,历代王朝只能获得国王尊号,指望领主听国王指挥,根本就不靠谱。

城镇的兴起改变了这种情况,腓力二世始终支持城镇对抗领主,声称城镇只要向他纳税就可以获得特许状,当政期间授予80多个城镇特许状,宣布城镇脱离领主控制(当然,领主动武的时候还是要靠城镇自力更生)。

原因说起来可笑,当时在法国领土上最大的封建主居然是英国金雀花王朝,英王在大陆上的地盘足足是法国王室领地的6倍。不仅如此,英王的领地还将法王的领地包围了起来,法王领地被戏称为“法兰西岛”。

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城镇兴起之前,法王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因为,没钱、没兵、没粮、没势力,凭什么叫板?

法王对封建主束手无策的时候,英国已经演进出强势王权。在无数场王位争夺战中,一位强势国王(征服者威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

不过,英国很不幸(或者说幸运),很快出现了一位草包国王……

12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发展很快,羊毛、粮食大量输出,白银大量流入。用现代经济学语言描述,此时英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赚取了很多外汇。遗憾的是,英国王室垄断了羊毛出口贸易,白银并没有回到生产者手中,而是归于王室。

贸易顺差并不是一个国家必然强盛的表现,更不必然有利于国家发展。比如,此时的英国。

热衷于外贸顺差,是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最鄙视的重商主义思想,也就是西欧封建思想。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解释:国家财富不能以货币占有量来衡量,而是以国家货币消费量来衡量。

使用外汇盈余有如下几种境界。

第一个境界,公平分配这笔钱。把钱真正按贡献分配给生产者,没有任何特权可以从中牟利。当然,在任何时点、任何人,这件事都无法做到。因为,公平分配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二个境界,将外汇集中于创新部门。任何一种行销海外的商品都迟早会衰退,一成不变的产品不可能永远占领市场。只有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带来新的财富,才能为国民带来福利。当然,指望王室这么干,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第三个境界,如果不能用于创新,可以直接提高全体国民福利。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国民中平均分配,当然,也有其他形式,比如用于国民教育。起码,为未来创新积蓄了力量。这点,也很难。

第四个境界,也是最差的结果,货币被集中于特权阶层。此时,财富分配便会越来越不平均,而且呈现一种棘轮效应,最后不但货币流入无以为继,诸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一个国家有再多的货币,如果集中于少数人,结果也只能是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暴涨。

很不幸,英国选择了最差的处理方式,也成为证明上述理论的第一个牺牲品(在后来我们为您展现的大国兴衰中,这个逻辑会不断展现)。

随着金钱不断增加,1180~1220年,英国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通货膨胀。

这段时间,小麦和牛肉的价格上涨了2~3倍,而银价下跌了1/3,而在过去近几个世纪,英国物价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当时英王约翰的觉悟,仅停留在让臣民把羊毛拉出去,给自己换银子。结果是,他感到自己手里的钱多了,但好像更不够花。

约翰采取的方式,无论如何我也接受不了:身为国王,却去偷窃,而且是本人亲历亲为。

丢人啊……

开始,也就是去教堂取(偷)银盘子,《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载他曾经于1198年在教堂“取”走了61个银盘。要是一般人,估计主教会把窃贼拉出去暴打一顿,甚至明目张胆地干掉,小偷是国王……

1209年,教皇大概觉得这位国王实在没素质。于是,他开除了约翰教籍。约翰的反应很强烈,赚钱的方式从没素质变为没技术含量:明抢。

他开始没收教会财产,1209~1211年他共没收了教会2.8万英镑。

这几十年间,法国城镇已经兴起,手工专业化远远超越了英国,贸易方式、生产方式专业化,才是当时最大的创新。尽管产品与英国相差无几,但专业化和统一市场带来了丰厚财富,王室也藉此获得了充足的税源。

臣属是否服从领主,关键还是看实力。此时,法王已经无须再忍了。

西欧强盛之源

《大宪章》对王权形成了永久性限制,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财产私有权;

不经法律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囚禁任何人;

平民人身安全应该得到保障,平民有权反抗君主;

不经贵族同意,不得征税。

王权,从此不再至高无上,至高无上的只有法律。

从此,王在法下。

1202年,法王腓力二世以领主名义要求英王约翰来巴黎受审。当然,这个要求被拒绝了。结果是,腓力强行占领了诺曼底出海口,接着攻占了安茹、屠岭等一批城市,约翰在法国境内的领地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

英王约翰怎么可能把一个“法兰西岛”放在眼里?

1214年,约翰进攻法国,试图抢回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封地,不过,他错了。

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是经济,谁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谁就有更强的战斗力。结果,约翰大败而回,英国国王、贵族在欧洲大陆的封地都被没收了,约翰也被誉为“失地王”。

约翰接下来的做法更加离谱:加倍收税,在国内。

约翰要求:任何英国人都有义务服役,兵役免除税提高16倍;贵族的封号、领地继承税提高100倍,这几乎等于直接剥夺贵族领地。

直接对所有臣民征税意味着所有臣民都要效忠于他,法国之所以能这么干是因为国王赐予城镇合法地位,约翰这么干却几乎等于明抢。况且,他是一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国王,跟着他混没准连不列颠岛上的封地都会被没收的。

英国贵族忍无可忍了,约翰的敌人从法王变为自己的臣民。1215年初春,贵族开始讨伐国王,并很快兵临伦敦。

让我惊讶的是,决战时刻,堂堂英王身边竟然只有7个骑士,全国的骑士都站到对方阵营里了。

也就是说,对方是千军万马,国王却只带了7个人就出战了。

每次看到这里,我还真佩服这位草包国王的勇气,只有7个人,居然还敢搞军事对抗。如果按照“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逻辑,此时贵族已经无需跟国王谈判,直接把他砍了也行。

那是东方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