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擎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者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
-马歇尔
既然是欧洲复兴,当然就应该包括苏联。
当时的听众也听出了言下之意,于是,有人当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是向“联合的欧洲”提供援助,那是否包括苏联?
答:“复兴计划”必须尊重欧洲国家主权,如果不能争取欧洲所有国家,那就在部分同意的国家实施。况且苏联若要加入“复兴计划”就必须俯首称臣,也就无所谓“冷战”了;如果苏联不同意,那么分裂欧洲、制造矛盾的责任当然也就是苏联承担,冷战就更有口实。
黑锅,还是别人背吧。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不过不要着急,答案见最后。
即使援助范围仅包括西欧,那也是一片比美国本土都大的土地。美国人绝对没有共产主义信念,支持西欧也绝不是为了世界大同。
此时,美国刚刚失去了二次世界大战军火市场,电气化在国内市场又早就萎缩(1929年危机),美国厂商还继续要过日子的。
只要有海外市场,游戏就能继续下去;只要游戏能继续下去,美国人就能继续享受繁荣。这钱,就是不借给欧洲,在美国大陆也不会有更好的用途,说不定大伙齐心合力在国内搞投资,再搞一个1949年危机出来。
况且,西欧国家也要生存,借不到钱,就会有新的方法,比如,共产主义!
美国人要过日子,西欧就必须有人购买商品;西欧要购买商品,就必须有钱;西欧没钱,美国人借给他。
于是,西欧复兴,美国繁荣。
马歇尔演说之后,英国、法国政要第二天就做出回应,英国人称赞“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法国人表示将“毫不迟疑”地加入欧洲经济计划。
6月17日英法两国仍旧邀请苏联针对马歇尔演讲做出回应;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
谈是没法谈的。
斯大林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影响在欧洲消失,进而本土被西方势力蚕食。马歇尔计划推出后,苏联立刻谴责美国以援助欧洲复兴为条件,使欧洲成为美国经济附庸(这个似乎也没冤枉美国)。
三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谈。而且,我不去,别人也不能去!
为促使东欧各国拒绝马歇尔计划,1947年7~8月,苏联率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随后在1949年1月又成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胡萝卜之外,斯大林拿出了大棒。
1947年7月,斯大林警告捷克斯洛伐克,“马歇尔计划是直接针对苏联的,捷参加这个计划将是对苏联的敌对行动,如果你们参与,你们将用行动来证明你们甘愿充当反苏工具”,其后东欧各国逐步发表声明,声称放弃参加欧洲复兴计划。
与欧洲复兴计划相比,苏联远没有这么慷慨,也许不是不想慷慨,实在是没这个实力。经济互助委员会更类似于一个强权条约,东欧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变为苏联的卫星国,提供原料、倾销产品。
至于经互会成员国家之间的汇率机制,是比较离奇的。
开始,经互会成员国本币全部估值偏高。1955年1美元兑换1.2卢布,同样的东西在经合会成员国卖30卢布,在美国却卖10美元。后来,苏联汇率改革,同一个国家就出现了一系列汇率:官方汇价、贸易汇价、旅游汇价、居民旅游汇价、私人汇款汇价……
最离谱的是转账卢布,1963年经互会批准在东欧国家实行“转账卢布”,即各国之间贸易差额清算以“转账卢布”计算。转账卢布与卢布等值,但不是任何一个国家货币,颇类似于今天IMF创立的SDR(特别提款权)。
为此,西方势力将斯大林讥讽为“新帝国主义”。
后二战时代:西欧复兴了吗?
无论美国出于什么目的,一个确定的结果是马歇尔计划确实对恢复欧洲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像给落水者的一条救生绳索”。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简直是一定的。
苏联退出马歇尔计划后,西欧16国在巴黎继续开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会后,16国联合正式照会美国,要求美国四年内提供工业技术援助,并向申请国家贷款224亿美元。1948年4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援助,其中捐赠为90%,其余为贷款。
无论美国出于什么目的,一个确定的结果是马歇尔计划确实对恢复欧洲经济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像给落水者的一条救生绳索”。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简直是一定的。
美国要求,受援国家必须尽快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
美元霸权源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始于马歇尔计划。
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原意是汲取1929年大危机教训,实现“稳定价格、灵活市场和多边自由贸易”。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意味着奉美元为世界货币之主,别说苏联,就连英法也不答应。会议刚刚结束,苏联就拒绝批准相关会议文件,英法也在议会也要求修改议定条款,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流产。
直接不行,可以间接。
二战后西欧各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47年顶点期间德国马克甚至一度消失,此时,西欧已经硬不起腰杆了。
重建货币,必须让持币者对货币有信心。信心来自实力,实力来自黄金,黄金--只有美国有。
结论:只要本币与美元挂钩,持币者的情绪就能稳定。
恰在此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输出了大量美元。有了美元,对外贸易当然要用美元结算,也必须用美元结算,只有美国有这么多设备、商品。
一旦以美元支付国际贸易账目成为习惯,那么就是一种不可逆的棘轮效应,美元的支付范围越来越大……也是从这一天起,美元全面介入到西欧国家的国际储备领域,顺势登上了世界货币制高点。
那么,马歇尔计划到底向西欧输出了什么呢?
英国,接受美国援助最多,而且水路交通断绝,于是,买了很多美国的旧船;
德国,接受援助较少,于是,购买了超过美国人均消费水平2倍还多的果汁;
意大利,最是不可理解,弄来1.75亿磅劣质面条……
1948年4月3日--1952年6月30日,马歇尔计划历时4年零3个月,美元正式取代英镑登上了世界货币神坛。
美元,才是美国真正想向西欧输出的东西;其他的都是忽悠。
西欧,终于中招了。
马歇尔计划重要吗?
答:重要。
美国很重要,但没有重要到没有美国欧洲就不能独立在世界发出声音;马歇尔计划很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就会永远一蹶不振。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按今天美国GDP比重推算,马歇尔计划大致向西欧输出了5000亿美元,不足中国2009年宏观调控的4万亿投资。马歇尔计划期间,英国接受美援的数量是联邦德国的2倍,英国在16国中表现却是最差的。反之,联邦德国却是第一个走出困境,1948年不顾美国和经合会反对自行主导马克改革,终于缔造了后来欧元的基础--马克。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统一的起点吗?
答:不是。
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六国煤炭钢铁共同计划也已启动,欧洲复兴更多依靠国内市场,相比之下美国倡导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最后走进了死胡同。不管美国人怎么抱怨“如果没有我们,你们早说德语了!”,英国终究还是加入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苏的关键吗?
答:不是。
没有马歇尔计划,欧洲各国十有八九也能渡过难关,只不过相当痛苦;相对于美国市场来说,国内市场和国内人力资源才是关键。
没有马歇尔计划,苏联会把西欧纳入势力范围吗?
答:仍旧不是。
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与苏联同样会对立,西欧如同美国一样出于意识形态才与苏联对立。
谁是滞胀的罪魁祸首
表象的经济现代化,不是经济现代化,光鲜的框架更不可能带来真正的效益,有技术、有工人、有资金……,那些只是空壳,它们什么都不是。
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一个能激发创新的经济体,其经济制度历经数百年磨练,法律、信用等软制度已经深入人心,而阿拉伯国家却天真的以为可以凭空买回一个经济强国……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费了30%的世界石油,汽车、钢铁、石化……,很多产业都以石化能源为原料。
有石油,就有钱;所以,石油又称“黑金”。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尼克松总统要求国会立即拨款22亿美元支援以色列,保证中东地区美国的利益。同时,美国军火商不仅卖给以色列人很多武器,还为以军提供电子导航、卫星侦察等售后服务。
管杀,也管埋。
中东石油战争,阿拉伯国家战败。战败后,阿拉伯国家没有痛定思痛,而是把怒火转移到西方世界(当然,在挑拨离间方面苏联功不可没)。
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
为报复美国及西方世界,1973年12月,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石油从3.01美元提高到从5.12美元/桶提高到10.65美元/桶,同时限制石油产量。几乎在一夜之间,西方国家陷入了油慌,油价从3美元蹿到了35美元。
让你再耍老子!
1973年美国经济还处于高增长阶段,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政策等于釜底抽薪:美国石油供应下降13%,航空公司平均每天300个航班被取消,1974年工业生产下降14%。
……
借用《纽约时报》的语言,这是“和平时期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本世纪最高利率、由此而产生的房地产业极不景气、正在萎缩和比较混乱的证券市场,大量事业的经济停滞、日益恶化的国际贸易地位和支付地位”。
面对经济衰退国家责无旁贷,必然要出手调控经济。
如何出手?
又该怎样刺激经济?
按照30年代治理危机的经验,经济衰退联邦政府应该增加公共支出、扩大投资、刺激经济。
尼克松、福特、卡特不是没想办法,减税、增加公共支出一样都没少干。但是,物价该涨照涨,失业该失照失……,结果:美元花了,就业率没上来、产能照样过剩、物价照样狂涨、经济照样不景气。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做“滞胀”,即“经济停滞,物价上涨”。
滞胀是痛苦的,痛苦到几乎击溃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国,陷入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危机,是危险,更是机会。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会遇到危机,世界上永远都不存在只有繁荣的国家,就算美国人聪明绝顶也不可能永远顺水顺风,衰退或早或晚一定都会来临。
不同的是,有的国家依靠自身力量可以调节经济,这时候危险就有可能变为机会;有的国家却只能被动等待,这时候就只有危险了。
是危险还是机会,完全依赖于国家市场结构本身。
任何市场都会排斥新的生产者,也都不欢迎竞争。对企业家而言,所谓“海内存知己”是不靠谱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才是根本。
一个成熟的市场,新人很难分割现有利益格局。不是不想分割,而是市场利润早就不足以支撑新的大亨。
人家苦心经营多年,您想再分一杯羹,难!
最佳的机会往往在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只有危机才能迫使既得利益者放弃现有格局,这个格局同样让他们损失惨重。
打破格局的手段,是创新,相关主体是否有能力推动创新就成为摆脱危机的关键。只有经济环境能够为创新提供足够强的激励,才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摆脱原有利益格局。
一个稳定的社会,必须有层级流动。哪怕只是画饼充饥,哪怕只是一个渺茫的希望,哪怕只是一个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也会有几百万、几千万人为之奋斗,社会就会安定,就会真的创新,就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