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国的奥秘Ⅱ
1563800000015

第15章 关羽:兼顾原则的忠义之道(1)

崇拜关羽不是崇拜偶像

关羽生年不详,卒于220年,他去世距今已经近两千年。生前不过几十年,却永远活在后代子孙的心中,我想这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现在很多人只看眼前,觉得现在我赢了你就行了,其实这是目光太短浅了,人要争的是千秋万世,而不是活着的几十年。

活着的时候争来争去,争到最后大家都很生气,又有什么意义?想想一百年以后谁还存在?有些人做了很多事情,但很可能两三年以后,人家就都忘光了。人活着不是要出名,而是要让自己的贡献被大家认可。

当然有的人活着没什么价值,死了更没什么影响。也有很多人活着什么都有,认为自己是强者,是胜利者,是成功的人,死了以后一切成空,让后代子孙承受越来越多的骂名。只有极少数人,活着的时候能够成就一番非凡事业,死后也会流芳千古。我想我们最好生前身后同时兼顾,不但活着要有价值,死后更不能让子孙蒙羞。

关羽就属于那极少数人。我们崇拜关羽不是崇拜偶像,盲目地拜石头、木头才是崇拜偶像,我们是纪念关羽的忠义。拜关羽的人越多,越应该感到惭愧,这表示现在越来越缺乏忠义精神。如果全世界人都讲究忠义,那就可以不拜关羽了。

关羽的性格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忠义孝勇。他的正义感是现在人拜他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欣赏有正义感的人,欣赏喜欢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

对这样的人要有恭敬的心,恭敬也就是看重。你看重我,我也看重你,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这是中国人的特点。

早年的坎坷经历:更珍惜得到的机会

关羽从小就勤勉好学,我想所有能够流芳百世的人,勤勉好学都是一个基础。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修养,没有学问,没有才能,没有一番为人处世的表现,是不可能流芳百世的。关羽最喜欢读的书是《春秋》,《春秋》里记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关羽少年时在家里学习,当时的风气是文武并重,文弱书生是后来才出现的。关羽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了很多书的人,关羽小时候就跟着他们学习,不只学文,也练武艺。有一次他居然把池塘边的石狮子一手举了起来,人们都觉得他将来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文武双全,有志气,有抱负,所差的只是机会。

2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家。离家之后很坎坷,他想通过正道去找出路,所以找地方官表明自己的态度。那时候的地方官叫郡守,结果郡守根本不理他。太多有抱负的人,第一关都碰到根本不重视他的人。

碰钉子以后他没有回家,因为已经跟父母夸下海口,要出来闯一番事业的,所以他等待着机会。地方上有个恶霸叫吕熊,是当地的富翁,关羽把他杀了。地方官要抓凶手,关羽于是又逃走。逃亡中为了生活曾卖绿豆。也因为卖绿豆,才跟张飞交上朋友,而后才引起刘备注意,才有了后来的结拜。

当你没看到结果的时候,可能经常会抱怨;可是当你看到结果以后,就会知道所有的过程其实都是在帮你。如果郡守一开始就让他去当差,他可能一辈子就在郡守那里当差了。所以对年轻人来说,太顺利也不见得是好事。

关羽被官府围捕的时候,如果被官府抓去了,后半辈子可能也就没有什么表现了。奉劝各位脑筋不要太死,不要朝一个方向去想,考虑事情要从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才会比较周全。

异姓兄弟有时候比亲兄弟还可靠,但是这也给后世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帮派。相信帮派最初的宗旨也是好的,但是因为成员太复杂,很难管理,有些演变成了做坏事的团体。这告诉我们,凡事要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

关羽和张飞始终与刘备站在一起,遇到任何危难都不辞劳苦,不怕危险,这就是忠义。如果没有刘备,关羽的武艺也很可能被埋没。所以我常说,薪水是我们赚的,但是老板给了我们机会,而机会是非常宝贵的,所以要感谢老板。即便你有天大的本事,得不到机会有什么用?老板把舞台建起来,干部要珍惜机会好好表现。从关羽身上可以学到这一点,他感谢刘备给他表现的机会,给他贡献社会的机会。因为他曾经碰过壁,所以格外珍惜这次机会。

白门楼救张辽: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关羽投降曹操那一段很有意思。为什么战乱的时候张飞逃得掉、刘备逃得掉,而武艺最高强的关羽反而逃不掉?因为他要保护两位嫂嫂。逃不掉也是好事,如果他逃掉了,那么后面精彩的故事就没有了。

要把一切都看成好的,不要看成坏的。这样就知道应该怎么善用时机,怎么面对当前的环境,创造未来。如果你一直抱怨自己命不好,遇到的都是不顺利的事情,那么就不会遇到好事情了。孔子让我们“不怨天,不尤人”,因为怨天尤人会把所有事情都变成坏事。

以关羽的个性,就算是当时战死沙场他也不怕,那么为什么没有战死沙场?因为他曾经救过一个人--张辽。

张辽最初是跟吕布一伙的。吕布被曹操抓了以后,苦苦求饶,反而是张辽鄙夷地说:“你一点志气都没有,死就死了,求饶干什么!”关羽最佩服这样的人,于是刘备跟关羽联名保证张辽是好人,曹操就没杀张辽,并把张辽收为己用。

为此,张辽很感谢关羽,认为关羽有难,他应该帮忙。现实中,不一定是你救了谁,谁就一定要救你。但很可能是你救了他,他救了另一个人,而另外一个人又会救你。

张辽看到关羽被围困,就自告奋勇去当说客。张辽投靠曹操以后,跟关羽的阵营是对立的,来找关羽之前,要向曹操报告,曹操也非常赞成由张辽说服关羽投降。

曹操这么做是出于好心吗?也不是。曹操最希望关羽投奔他,因为拥有一员武艺这么高超的大将,对他来讲是非常有好处的。

“降汉不降曹”:两难之中的最优选择

关羽被困在土山,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张辽去劝他,说他现在还不能死,关羽就问为什么不能死,张辽说:“如果你现在死了,就做错了三件事情:第一,你们三兄弟结拜时说过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你死了,刘备也得死,张飞也得死,你这不是连累了他们两个吗?第二,你死了,你的两位嫂嫂怎么办?保护不了她们,你也对不起你大哥。第三,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这样死了,对不起跟你的人,也对不起自己。”

如果你是关羽,在听了这些话以后还会不会坚持战死?如果还是坚持要战死,那就是沽名钓誉了,就是自私,就是只顾自己的名节而不顾道义了。

一个人要替大众做事,不可以太自私,不可以只顾自己的名誉。如果关羽当时一定要寻死,后代人也不会那么敬仰他。但是他如果直接投降曹操,那就更糟糕了,我们会更看不起他,那样他就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了。这两种选择都是不正确的,关羽在两难之中作出了最好的选择,他说:“降汉不降曹。”

土山约三事:有时候逆来顺受也很高明

张辽说服了关羽,但同时关羽也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降汉不降曹。如果投降曹操,关羽对不起所有人,但因为他是要匡复汉室的,投降汉室是完全可以的。为什么中国人讲究这些东西?这不是形式,也不是表面文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正当性,正当性很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一直强调要正名,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两个嫂嫂要食皇禄,一定要给她们安排好生活。这也是关羽高明的地方,他不能直接说给我薪水才行。同样一句话,说得漂亮一点,效果就会更好。说得漂亮,不是说好听的,好听是悦耳,而悦耳很容易会变成讨好。

第三个条件是任何人站在曹操的立场都不能接受的:一旦知道刘备的行踪,马上去找他。张辽听了这话有什么感想?前面两个条件可以转告曹操,最后这个条件让他怎么对曹操说?曹操想要关羽,就是希望关羽替他做事,怎么能一听到刘备的消息就跑回去?这对张辽也是一个考验:不把这三个条件转告曹操,关羽就会战死了,自己的初衷也不能实现,一番好意白费了,曹操也会怪他没脑筋;转告曹操吧,又怕曹操会生气。

张辽后来之所以成为曹操阵营里一员很重要的大将,是因为他处理事情非常得体。他想:关羽跟曹操相比,是曹操比较重要,因为他是主公。所以他就跟曹操说,前面两个条件您应该可以接受,第三个条件您不要接受。曹操听了关羽的三个条件之后心里非常不高兴,但是曹操也很聪明,于是就说:“这表示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你要好好向他学习。”一句话把反面的事情变成了正面的。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去找寻刘备,其实曹操心里也很不高兴,但他把这件事变成了正面教材,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曹操把关羽带到城里之后就开始出毒招,使关羽为难。他把关羽跟两个嫂嫂安排在一个小房间里。现代人觉得三个人住在一起,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但在当时的观念里,这种事是说不清的。关羽逆来顺受,把事情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扭转过来。他把两位嫂嫂安顿在室内,自己站在外面看《春秋》。这是最好的广告,传扬出去,不会有人再说闲话,连曹操都被他感动了。

遇到逆势的环境要把它当做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就能无往不利。你想怎样安排就怎样安排,我不发牢骚,也不跟你谈条件。其实曹操就是想让关羽向他提条件,关羽却一直没有提条件。人一夜没睡也没什么了不起,但这件事却相当于做了一个很大的广告。果然这样一来,所有人都觉得关羽很了不起。

曹操又送给关羽很多金子、银子,关羽统统都送到嫂嫂那里去了。曹操一看钱财不能打动他的心,就改送美女。结果关羽把美女送到内室去服侍两位嫂嫂了。曹操看关羽身上的战袍已经很旧了,送了他一件新的。关羽把新的战袍穿在里面,旧的战袍穿在外面。曹操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有了新的战袍,就扔掉旧的战袍,那就是喜新厌旧了。”

于是曹操只能对其他人说:“这就是好人,你们要向他学习。”这是最没办法的一招了。最后曹操向汉献帝要求,送了关羽一个爵位--汉寿亭侯,这个称呼关羽一直用着,因为是汉献帝给他的。后来知道了刘备的行踪,关羽把曹操赏赐的所有东西整整齐齐摆好,一样不拿,把官印也挂了起来走了。

另外,关羽的财务管理做得不错,所以后人才会把他当成财神。关羽变成财神有三个原因:第一,大家很羡慕他。关羽是个不贪财的人,但是上马金、下马银都有了,人们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得到上马金、下马银。第二,关羽将财务管理得清清楚楚,怎么来、怎么去都明明白白,曹操给了他什么赏赐,他也都记得很清楚。第三,关羽不取不义之财,赚的都是合乎义的钱财,合乎义的利。

斩颜良:成功关键要看机缘配合

关羽跟曹操说过,要立功以后再离开曹操阵营,这也正是他的义气所在。当初曹操留他一条命,他很感谢,现在要走,也要清清楚楚地告诉曹操,替曹操立了功也算是有所报答了。

袁绍攻打曹操的时候,袁绍的大将颜良比曹操的将领都厉害。程昱推荐让关羽去战颜良,但是曹操害怕关羽立了功就马上离开了,程昱说:“如果刘备还活着,他一定是投奔了袁绍。现在让关羽把袁绍最厉害的大将杀了,袁绍一定恨刘备,说不定会将刘备杀了,这样关羽也就不会离开了。”于是曹操就让关羽出战。

当时颜良已经连杀了好几员曹操的大将,关羽一出来二话不说就把他杀了。消息马上传到了袁绍那里,袁绍差点因此杀了刘备,他认为刘备和关羽很可能是串通一气的,他杀不了关羽,只能杀刘备。

关羽怎么能一下子把颜良杀了呢?颜良也是很厉害的。因为中国人连打仗都很讲礼貌,一定要问清楚来者是谁。而关羽的赤兔马很快,刀也很快,在对方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开了杀戒。

赤兔马本来是董卓的,董卓当初在西北是一方霸主,那里盛产名马,大多都奉献给他了。千里马是很难碰到的,董卓也非常喜欢赤兔马,可是他又想要得到天下。因为丁原有吕布,吕布骁勇善战,所以丁原不听董卓的话。董卓就感叹:如果我有吕布,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然后李肃自告奋勇去说服吕布投降,因为吕布见利忘义,需要给他一些好处才行。李肃听说董卓有一匹赤兔马,日行千里,建议董卓把赤兔马送给吕布,再送一些金银珠宝给他,他一定会来投降。董卓想要得天下,怎么会舍不得一匹马?于是就将赤兔马送给了吕布。

可是因为吕布有勇无谋,最后被曹操杀了。其实吕布的武艺并不比关羽差,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一定要走正道,不走正道会为武艺所累,吕布就是这样。曹操杀了吕布,赤兔马就归曹操所有了,后来曹操为了留住关羽,又把它送给了关羽。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种配合,没有赤兔马,没有青龙偃月刀,恐怕凭关羽个人的能力也不一定那么快就杀了颜良。各种条件都具备了,自然水到渠成,条件不足的时候也不要强求。做人也是这样,该做的事情不推辞,该把握的机会不放弃,得不到的也不用勉强。

关羽杀了颜良,报答了曹操,就去跟曹操辞别。曹操的办法就是找一大堆借口不见他。关羽求见了两三次都没见到,于是想要跟张辽辞行,结果张辽也是不见面。关羽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留书辞别。

千里走单骑:从容应对难关

《三国演义》里“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不同的关卡。关羽不辞辛苦去找刘备,五关的守将都不让他通过,因为他们都想要争功,他们也都知道曹操不可能甘愿放关羽走,如果自己能够把关羽留下来,也算是功劳一件。如果能够把关羽杀了,更是功劳一件。所以他们都找借口说,没有丞相的命令不能放你通过,这是我的责任。

关羽没办法,只能杀了守将。所以有时候表功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放关羽走,曹操也会杀了这些守将。死在关羽手上,他们还是功臣,死在曹操手上,他们就是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每个人都坚决不让关羽通关。

关羽过了五关之后,几经周折,好不容易见到了张飞,没想到张飞也要杀他。因为张飞得到的情报是关羽投降了曹操,他越想越生气,觉得关羽是忘恩负义之人。听说关羽来了,就要杀了关羽。如果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死在张飞手上,那真是天大的冤枉。但是无论关羽怎么解释,张飞都听不进去。关羽说有二位嫂嫂可以作证,张飞说,二位嫂嫂是受了你的骗。现在也有这种人,先入为主地认为你是错的。无论你怎么解释,他都不听。最后远远有一队曹军过来,张飞说:“你的援军来了,你就是准备让他们杀进来的。”关羽没办法,只能把领兵的蔡阳杀了,蔡阳是《三国演义》里最倒霉的人,莫名其妙地被关羽杀了表明心意。而后,他们兄弟和好了,一起去汝南找刘备。

华容道义释曹操:有原则也要顾及情义

关羽一生的经历除了土山约三事、桃园三结义外,还有一件事很值得一提,就是华容道放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