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身体知道答案
1563700000004

第4章 回归你的身体感觉(4)

带着觉知去行动,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最近一段时间中,最触动我的故事,来自于我的一个来访者M。

M的问题是,她太拘泥于依赖别人。差不多在任何场合,她都想扮演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别人接纳她、亲近她。然而,这种方式只对小部分人有效,而在多数时候,她过于依赖的样子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甚至攻击,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M非常渴望能改变她的依赖,但同时,和所有喜欢依赖的人一样,她对于部分放弃依赖并走向独立充满恐惧,担心自己一旦不依赖了就更没有人喜欢她、接纳她了。

可以说,M是我的来访者中问题比较严重的,前两三次的咨询中,她强烈的抑郁情绪甚至会把我催眠,让我控制不住地晕睡过去几秒钟。但是,当她在咨询室中学会“带着对不舒服的身体反应和负面情绪的觉知去面对问题”,并将这一办法应用到生活中以后,她立即发生了一些很好的转变。

一次,她去给公司的新员工培训。新员工早她半个小时到了课室,等她到了以后,他们问她,你不是说今天提前半个小时开课的吗?

这时,她才记起自己是这样说过,但她完全忘记了这一点,所以还是按照旧的时间安排赶到了。

那一刻,她慌了,本能性地想反问:“我说过吗?我没有说过吧?”

这是她做错事而被别人质疑时的通常反应,同时她还会表现得很茫然,好像根本不知情,甚至有点儿无辜,总之是用一个依赖的形象来换取别人的谅解。

但这次,她立即想起了“觉知”,于是她立即静下来,试着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接着,她将注意力保持到脚底,体会那种双脚踩在大地上的踏实的感觉,找到了这种感觉后,有一种力量从心中升起,这种力量让她第一次尝试简单而真诚地道歉。结果,当她做出了简单而真诚的道歉后,所有新员工都立即表达了对她的谅解。此前,她从未获得过这种谅解,每当她像一个无助的小女孩一样去祈求谅解时,都会有人表达对她的鄙夷。

简单而真诚地道歉,是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对她而言,这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她以前从未尝试过这种办法,但一旦开始并尝试了它的力量后,她终于真正体会到,原来真的是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她不必再像以往那样。

现在,她在很多时候都应用了“带着对问题的觉知去行动”这个技巧,学会了很多全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口头表达中,她发现,带着对自己内在的觉知去说话,原来是那么好的表达方式。对此,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把我真实的感受慢慢说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不用害怕自己的表达,不用在意别人愿不愿意听。我发现,原来我会有很多的话想说,我也可以很善于聊天吹牛,以前我总以为我说的话是很没有意思的,没有人愿意听我说话。

我学习信任我的感觉,把它真实地表达出来,我相信我的表达真诚而细腻。现在,我已经在信任我的感觉的旅途中了。今天,我看到我真诚的话真的吸引了很多人听,我看到他们用一种充满欣赏和友爱的眼神在听我说,好像我的讲话是最有趣的、最引人入胜的。这种感觉很好!

或许,对于一个自信而独立的人而言,M描写的这些细节实在不算什么。但在我看来,对于过于依赖的M而言,这些细致入微的体会是难能可贵的,它们就是M走向一个全新的自己的基石。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很多人期待着一些神奇的体会,期待着让改变从神奇开始,但在我的经验中,我发现,改变经常是从细节开始的。当一些不同于以前的细节发生后,当我们有了一些新的细小的体会后,如若我们信任它,充分吸纳它带给我们的收获,并将这一收获扩展到生命中的其他领域,好的改变就会发生并逐渐巩固下来。

M已经体会到这一变化,尽管在一些较大的挑战时刻,她会很难容纳较强烈的、不舒服的身体反应和负面情绪,但一个又一个细小的改变让她充分品尝到了“带着对问题的觉知去行动”这一方法的好处,并在一天的日记中总结道:

今天一直保持着一种觉知,这好像给了自己一个保护空间似的。尽管我话不多,也没有非常热情的样子,但是感觉我在自己的空间里,没有了以前那种受冷落、孤立无助、压抑的感觉了。在我想说话的时候我就说,别人说话时我就听,如果觉得有点慌就停下来进入我自己的空间里面,这就没了以前那种很想急着插话题、害怕被丢在一边的慌张感觉。

这是一段精彩绝伦的描绘,M发现了“觉知”的重要效果--“好像给了自己一个保护空间似的”。

觉知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

对于觉知的保护作用,埃克哈特·托利称,觉知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加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他写道:

你对身体投入越多的觉知,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变得越强,好像每个细胞都被激活并欢跃一样。你的身体喜欢你的注意力,它同样也是一个很强的自我治疗体系。当你不进驻你的身体里时,大部分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主人长期不在,各种角色将会入住。当你进驻你的身体时,一些不受欢迎的“客人”就会很难入侵。

不仅你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得到加强,你的精神免疫系统也会得到提升。后者可保护你不受他人消极心理和消极情绪力量的影响,这种消极力量是具有传染性的。关注身体并不是帮助你设立屏障,而是加强你的能量的振动频率,所以任何低频率振动的东西,比如害怕、愤怒、抑郁等,会完全在一个与你不同层次的现实之中。它们不会再进入你的意识领域。即使这种情况发生了,你也没有必要去拒绝它们,因为它们很快就会穿越你而消失。

对于没有足够体会的人而言,托利这一段文字太神秘了。但假若我们回到本文最初的W的例子上,就会明白这一道理并不玄虚。

在这个例子中,W对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缺乏觉知,结果,她的身体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感冒,而她的心理则陷入了严重的焦虑状态。假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可以推断,最多一年后她会出现更严重的身体疾病和更差的心理状态。其实,我最初在成都注意到她,一个重要原因是隐隐为她担忧,因为我发现,她每天差不多把所有可能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心理救灾中,而同时,她失去了与自己内在的链接。

不过,当她仅仅花了两分钟去觉知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好的转变就明显发生了,而假若她像M一样,能在多数焦灼的时刻去觉知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那么她或许可以既保持自己目前的工作强度,同时又不必付出身体和心理的昂贵代价。

被父母抛弃,这是最可怕的心冷

很巧的是,最近我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案例,尽管没有上述两个案例那么夸张,但其中的逻辑应该是一致的。

我这位来访者L也是怕冷。记得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天气有点热,我穿了短袖,咨询室里还开了空调,而她进来时,却穿着长袖衬衫和毛衣。看到她这样子,我有些纳闷,但没急于问这是为什么,而是像和其他来访者一样很自然地与她谈话。谈着谈着,谈到了她的童年,很小的时候,她两次被父母送到别人家,第二次是被送到爸爸的朋友家,而且父母想把她送给这个朋友做养女。她说,那个冬天,印象中她一直觉得很冷,要穿很多衣服,靠着火炉取暖,但还是冷,而外面总是飘雪。最后,她生了一场大病,整天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父亲的朋友没有办法了,又把她送回了她父母家。

听她说这段经历时,我感觉到好冷。我知道,这是我的身体捕捉到了她的冷。带着这份觉知,我和她很充分地谈她这次童年的经历,尽可能地让她说出那些细节。这个过程中,她一直泪如雨下。

不过,随着表达的结束,我的身体的冷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很热。我说出了我这一感觉,而她则说,她现在热得厉害,很想把外面的毛衣脱下来。我说,不必急着去改变外在,先去体会内在的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最好是身体比较稳定地从冷中恢复过来后,再减少衣服的厚度。

这是一个由“心理的冷”转变成“身体的冷”很经典的例子。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种心冷实在太痛苦了,于是她在相当程度上斩断了与这种心冷的链接,但这种冷还是要表达,而身体的冷就是她心冷的外化。

只要不重新和这种心冷取得链接,身体的冷就会一直持续下去。L长大以后,她又遭遇过这种体验。

那时,她的公司调动她的工作,将她从家乡调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也是冬天,也赶上了下雪,而她调到新城市后,开始频繁得病,一开始是每天都在发烧和感冒,慢慢地变成了两个星期感冒一次,后来是一个月一次,最后用了几年的时间,她才好转起来。

这次工作调动的时间和环境,和童年那次被送人的经历,实在是太相像了,于是就像扳动了一个扳机一样,一下子唤起了她的身体和情绪对童年那次可怕经历的回忆,令她的身体和情绪都陷入了严重的痛苦中。

很有趣的是,在咨询中,我经常感觉到身体的冷与热的变化,但是,当我用手去碰触自己的身体时,我又发现,我的体温并没有什么变化,这只是一种感受而已。

用简单的练习提升你身体的觉知能力

自从开始使用身体的感受捕捉来访者的信号后,有一段时间,我分明感觉比以前累了很多。

不过,我本能上相信,这应该是一个暂时现象,随着我的觉知能力越来越强,这种累应该会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后来我的确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不用惧怕在咨询室中使用身体的觉知,也不用惧怕在生活中用身体去觉知别人。毕竟,觉知从根本上提供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其实是将自己与那些貌似消极的能量拉开了一个距离,所以越有觉知能力,保护空间就越大。

托利说过一个办法:

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然后从头到脚,或从脚到头,缓慢地、逐步地去体会一下自己身体每一部位的感受。只是去感受就可以了,不必分析,也不必想象,只有当有些部位,譬如脚趾,体会不到时才想象一下。

这一办法,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升级,就是加进呼吸。没有做过类似练习的人,可以先从手指开始体会一下。先伸出你的一只手,把注意力转移到这只手上,然后呼吸,就好像你不是通过口鼻,而是通过手来呼吸似的。在这个练习中,你能很容易感受到一种能量在你的手上流动。

接着,你可以再细化一下这个练习,把注意力放到你的一个手指,譬如大拇指上,先放松,然后呼吸,好像你是在通过这个大拇指呼吸一样。这一点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

接下来,你就可以做全身练习了。你可以从头练到脚,也可以从脚练到头,让注意力按照次序不断移动到身体的某一部位,同时呼吸,就好像你是通过这一部位呼吸的。这一部位分得越细越好,不过一开始你可能很难感受到一些比较细的部位,那没关系,随着练习的增多,你的感受会越来越精细,并且会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能量在这一精细部位的流动,它可能是一种麻痹感,也可能是一种热感,或者可能是其他感觉,总之你会清晰地体会到这一部位切实地属于你。

一般而言,你可能只需做完一次完整的练习就会睡着。这时的休息效果很惊人,只需睡上几分钟就会有好像无限的精力恢复。如果你想治疗失眠,这是一个很值得尝试的练习。

但或许,你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很不舒服。那么,你可以先让身体的其他部位放松,然后再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部位上,不断地做此练习。即便你的经验很少,一般程度的不舒服也会在这种练习中得到化解。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练习,试试看,你或许会很快发现它的威力。不过,不要太看重这一练习的治疗效果,因为比它更重要的是对身体更细致的觉知,这才是根本。

6.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跟着感觉走》是二十多年前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出来后,风靡全国,但也遭到了评论界大肆挞伐,一种集中的意见是人必须做理性的人,感觉是不可靠的。但是,NLP导师舒俊琳说,在一定程度上讲,“跟着感觉走”的确是卓越的人的一种心智模式。

NLP的全称是神经语言程序。舒俊琳说,NLP是研究“卓越”的心理学,找到卓越者之所以卓越的NLP,即他们之所以卓越的心理机制、心理特征、心理活动模式。一句话,就是寻找健康的人的心理模式,它们就是治疗的药方。

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心理评价机制的差异。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卓越的人从自己的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作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我很赞同你自杀的选择”

舒俊琳讲了去年秋天他做过的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某电信公司的大客户经理Anne(化名,下同),31岁,漂亮迷人又精明能干。几个月前,丈夫卢冽突然提出离婚,她一下子觉得自己的世界崩溃了。

Anne和卢冽是大学同学,10年前相识并相恋,两人都是初恋。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两人还是在她26岁的时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Anne一方面是干练的女强人,另一方面又是典型的传统女性,非常恋家,认为家比工作重要,对卢冽也从来是言听计从。她很想吃海鲜,但因为卢冽不喜欢吃,她就从不吃海鲜,似乎吃海鲜就是对卢冽的背叛。结婚后,在卢冽的要求下,无论有什么工作或应酬,她每天晚上都不会迟于10点半回家。

结婚五周年时,小两口专门从广州飞到杭州西湖度假,那时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完美。但就在回来的第三个月,卢冽就提出了离婚,无论Anne怎么努力,卢冽都无动于衷,铁了心要离开Anne,而且不讲是什么原因。Anne偷偷请了一个私家侦探,才发现卢冽有了第三者,而且那个女孩在相貌、气质、家庭背景、收入和持家能力等方方面面都不如她,Anne实在想不明白,卢冽为什么要离开她。

Anne认为,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选择,所以很快和卢冽离了婚。但离婚后,Anne整个人立即垮了下来。“既然10年的感情都可以毁于一旦,既然最亲密的人都不可以信任,那么这个世界还有谁可以信任?还有什么可以依靠?”Anne决定自杀,但一次割腕、一次上吊都被亲友发现并救了回来。

这时,朋友向Anne推荐了NLPSKY的公益工作坊,她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舒俊琳老师的课给了她很大震撼,她决定请舒老师给她做一次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