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15608900000081

第81章 芝加哥的无名“天火”之谜

1971年10月8日是个星期天,美国芝加哥街上挤满寻欢作乐的人群。天色渐渐昏暗,忽然,城东北方向一幢房子起火。消防队接到警报,还来不及抬出装备,第二个火警接踵而来:离第一个火警三公里外的圣巴维尔教堂也起火了。消防队立即分拨一半人去教堂。随后,火警从四面八方传来,消防队东奔西跑,不知救哪处为好。

芝加哥号称“风城”,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全城在第一个火警发出一个半小时后陷入火海之中,任何力量也没法抵御火神的进攻。惊慌失措的市民逃出房子,在街上瞎跑乱撞,都想找一个庇护所。平民靠两条腿逃离火区;富人弃了马车,骑上受惊的马向市郊逃跑,一路踏死了不少人。幸亏火警早,人们均未入睡,全城被烧死和被马踏死的有千余人,另有几百人在郊区公路上丧命。大火延烧到翌日(10月9日)上午,中心闹市化为瓦砾,17000座房屋全毁。据救灾委员会报告,全城财产损失达1.5亿美元(相当现在的20多亿美元),125000人无家可归。

这场火灾的肇事者是谁呢?报纸说是一头母牛碰翻煤油灯,触燃了牛棚,蔓延于全城。人云亦云,市民深信不疑。

在现场指挥救火的消防队长麦吉尔,对这个轻率的结论嗤之以鼻,他在调查证词中说:“在短时间内,燃遍全城的这场火灾,是由某间房子失火开始而蔓延到更大面积的?这完全不可能!如果不是一场‘飞火’,又怎能在一瞬间使全城燃成一片火海呢?”

目击者言之凿凿:“整个天空都好像烧起来了,炽热的石块纷纷从天而降,火雨从头上落下……”同一天晚上,芝加哥周围的威斯康星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印第安纳州的一些森林和草原,也都发生火灾。这火是怎么烧起来呢?

靠湖边的一座金属造船台,被烧熔结合成团,而其周围却无其他大建筑物。城内一尊大理石雕像烧熔了,这需要多高的温度才能彻底烧溶呢?木屋之火不过两三百摄氏度,不可能熔化金属和岩石。

几百人奋勇窜出火海,死里逃生,庆幸来到郊区的公路上。可是,他们离奇地集体倒毙了。尸检鉴定,他们的死与火烧无关。

总之,谁也不再相信一头母牛碰翻油灯烧掉芝加哥的鬼话了。那么,谁是罪魁祸首呢?美国学者维·姆别林研究了许多天文档案,分析大气和火灾之间的关系,得出“流星雨引火”的假设。彗星是制造流星雨的来源之一,捷克天文学家维·比拉在1826年曾发现过一颗慧星,命名“比拉彗星”。“比拉彗星”约6年绕太阳一周,1846年擦过地球时,彗核已分裂成两半。1852年,分裂后的两半彗核相隔240万公里,不久便失踪了。

1971年10月8日,一颗彗核擦过地球,交会点正在美国。于是,流星雨撒落下来,大部分在大气层中摩擦烧完,残余的陨石落到地面,具有极高的温度,足以使金属、石头熔融。芝加哥即被“天火”焚毁,附近各州亦溅浇“天火”,引起一些森林、草原同时起火。陨落物含有大量致命的一氧化碳和氰,可以形成小区域的“致命小气候”,使人不禁而亡。几百人逃到空荡的郊区公路上,正好进入“死亡区”。

切姆别林的上述假设言之有理,为母牛彻底平反。但尊重事实的科学家不以为然,因为至今没有任何实物能够印证切姆别林的假设:例如当时掉在芝加哥的陨石碎屑,遭“天火”污染过的土壤、树木样本,一件都还没有找到。再说,彗星是极其庞大的“乌有物”,大气圈则是地球自我保卫的屏障,即使彗星物质与地球相遇,也不会造成灾难性的事件。陨石别说坠地,早在高空就被焚烧净尽了。个别落到地表的陨石不可能酿成火灾,因为陨石擦过大气层产生的高温只限于表层,内部仍旧是冰凉的,到达地面哪有“发火”之力呢?

芝加哥大火至今仍是世界之谜。切姆别林的“流星雨引火说”尽管没有证据证实,但人们也拿不出证据把它推翻。人类从这场争论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应当警惕天外之火,提防流星雨、彗星屑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