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等你来解的人类难题
15608900000050

第50章 拿破仑死因之谜

提起拿破仑,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那杰出的军事才能、顽强不屈的意志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那一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更是激励了无数的热血男儿。但是关于他的死,却是扑朔迷离,充满疑窦。

拿破仑第一次率军出征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皎洁的月光下,利活里山谷里处处营盘。一名睡着的法国哨兵突然一激灵醒来,朦胧中看到有个人正拿着他的枪替他站岗。这人有点儿眼熟,哨兵揉揉眼睛,“上帝啊!”哨兵认出了这张轮廓分明的脸,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惊恐使他不敢抬头。

“朋友,”拿破仑说,“这是你的枪,你辛苦了,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一会儿,下次可要小心。”

后来,哨兵所在的这支部队,4天内跑了100多公里,赶着参加了3次战斗,没有人抱怨一句。

当时拿破仑只有27岁,作为法国意大利军团总司令第一次率兵出征。他在一年时间里,带领43000名士兵打了65次胜仗,俘敌16万,迫使奥地利在《坎波福来奥和约》上签字。从此,全欧洲怀着前所未有的震惊,认识了拿破仑。

1798年5月19日,拿破仑作为远征军总司令出征埃及,想要实现他儿时的东方梦想。在这场与英国争霸的殖民战争中,他占领了马耳他岛,征服了埃及,进军叙利亚,消灭了两支土耳其军队,洗劫了巴勒斯坦和加里列。就在这时,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在国内,西部和南部发生了封建复辟势力的叛乱,人民的反抗运动日益高涨;在国外,俄、奥、英等6国又组成了“反法同盟”,从三面向法国发动进攻。在这种形势下,现任的法国政府的统治显得苍白无力,大资产阶级渴望着“铁腕人物和利剑”来保障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利益。

此时,在拿破仑的脑海里也正酝酿着一个重要的计划:回巴黎,夺取政权,挽救法兰西!”

为此,他毅然丢下了在埃及的两万法军,只率领500名亲信随从,巧妙地绕过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经历了4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突然出现在巴黎街头。巴黎沸腾了,一连三昼夜,市民在酒店痛饮,在街上唱歌,首都卫戍部队高奏军乐,走遍市区。所有的阶层都在欢迎他。

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了“雾月政变”。

他派兵包围了圣克卢议会,闯进正在开会的大厅。在这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拿破仑尽管一度惊慌失色,但当他迅速恢复状态后,立即调动军队,不到4分钟,议员们夺窗而逃。

1804年,当了5年第一执政的拿破仑,通过各种手段,被参议院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从1799年执政到1815年,法国经历了6次反法联盟战争。其中有许多战役足以显示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才能,奥斯特里茨战役就是突出的一例。这一战,摧垮了3次反法联盟;也是这一战,使英国首相皮特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几个星期后就逝世了。临终前,他要人摘下挂在墙上的欧洲地图,悲伤地说:“卷起来吧!今后十年不需要它了。”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一战打响了,拿破仑的作战计划,被后人认为是天才杰作。英军在威灵顿公爵的指挥下,勉强顶住法军排山倒海的进攻,已到最后极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布吕歇尔将军率领3万普军赶到,而拿破仑的格鲁军却毫无踪影。联军发起全线反攻,拿破仑只有向法国败退。

一切都宣告结束了。1815年6月22日,在议会的逼迫下,拿破仑签署退位诏书,结束了法国历史上的“百日王朝”的第二次统治。他被囚禁在遥远的圣赫勒拿岛。

在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度过了6年被严加看管的囚徒生涯,终于在1821年5月5日下午4时45分去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却众说纷纭。

死于胃癌,是一种最早最为普遍的说法。理由有三:其一,从遗传学的角度考察,癌症是他的家族遗传症;其二,拿破仑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得的是癌症;其三,据传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其胃已溃烂,肝部微肿,其他内脏完好。这一结论性的病情报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史学界享有绝对的权威。

20世纪50年代初期,法国和德国的几家医学杂志多次发表文章否定拿破仑死于胃癌。文章认为,拿破仑得的是一种热带病。当他在进攻埃及和利比亚时就染上了这种疾病。圣赫勒拿岛为热带气候,因而他在流放期间旧病复发。然而,随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生活了6年的蒙托隆将军,在回欧洲后,否认了这种可能性。他一口咬定拿破仑是死于岛上流行的肝病。

1982年初,《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手》一书在法国问世。此书以大量的“史料”、“科学的凭证”推翻了一个多世纪来的“权威”结论,“证实”了拿破仑是被砒霜毒死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医生、毒物学家斯坦·福舒夫伍德。他认真研究了拿破仑病症的记载,发现他在生命垂危之际有慢性砷中毒的各种症状:心悸,身体两侧、双肩和腰部剧痛,肝脏肿大,四肢无力,除头发外全身汗毛脱落……为了从科学的角度找到凭证,他四处奔波,几经周折,终于弄到了几缕拿破仑的头发。在化学分析中,测定出受害人体内砷的含量是正常人的13倍。多次化验的结果都证明:拿破仑是被小剂量的砒霜慢慢毒死的。

为了证实这一结论的可靠性,这位瑞典医生还对曾生活在拿破仑身边的人进行了逐一分析,找到实施这一计划的重大嫌疑人犯,也就是他过去的部下,一位在战场上毫无建树的蒙托隆将军。蒙托隆利用负责拿破仑生活日用品供应的便利条件,在他专用的淡葡萄酒中投放砒霜,使之日积月累,逐渐中毒死亡。

福舒夫伍德从大量的历史事件中证明蒙托隆完全有作案动机,一方面是他与拿破仑的私怨,另一方面则是受阿图瓦伯爵之命,充当了拿破仑身边的一名奸细,伺机进行谋杀,以消除波旁王朝因拿破仑的存在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恐怖与不安。

拿破仑的死因,在有关学术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结论仍各有所异。迄今为止,哪一个结论更符合历史事实,还是让有识之士自行鉴别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