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15606900000007

第7章 让孩子过一点穷日子(1)

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建议,现代父母应培养孩子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处理物质欲望、了解物质匮乏与金钱极限。培养孩子的这几大能力,要把握好一个前提——再富也要“穷”孩子。正如一位富有的私营企业主说:“千金难买幼时艰,孩子还是粗茶淡饭好,他的未来还得靠自己去奋斗。”

富了更应该“穷”孩子

孩子如果生活在父母创造的财富中,就会缺乏向上的动力和竞争的意识,就会恣意享用父母的金钱,而不会再去饱偿寒窗之苦,生活之艰……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境富裕的父母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女而用心良苦,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太多的优越生活,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父母都给他创造了足够好的条件,然而,这种良苦的用心却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惰性,不在学习上下功夫,在生活上也不能自理,反而在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自私、狭隘等不健康心态方面倒是很“出色”。

还有一些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的父母亲,为了子女,他们可谓倾其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宁愿自己吃苦受罪,也要给子女创造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要求只有一个——只要学习好。然而,他们的付出,孩子们并不领情,当然父母的愿望也会落空。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富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物欲、金钱的诱惑,教育好子女让家庭昌盛,并经久不衰比什么都重要。”是的,父母应该尝试一种教育观念——富了更应该“穷”孩子。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腰缠万贯的父亲只送给他一枚硬币作礼物,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

后来,取得巨大成功的戴维·布瑞纳在回首往事时,他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

戴维·布瑞纳的父亲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富裕容易让孩子变得慵懒懈怠、贪图享受、自高自大、萎靡不振。是的,孩子如果生活在父母创造的财富中,就会缺乏向上的动力和竞争的意识,就会恣意享用父母的金钱,而不会再去饱偿寒窗之苦,生活之艰……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悉尼一家妇产科医院,一对夫妻来做胎前检查,妻子进诊室里面见医生去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

一会儿,两岁的女儿闹着说要喝水,父亲于是便在身边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拿了一个免费纸杯,走进洗手间接了一杯自来水递到了孩子手里(在澳洲,自来水经过净化后可以饮用)——那位父亲不是买不到饮料,因为自动售货机正在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乐和橙汁。

实际上,那位父亲也不是买不起饮料,因为他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主管,有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

这是一个富了也要“穷”孩子的典型例子。遗憾的是,中国的很多父母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说,中国孩子的娇生惯养早已是司空见惯,孩子一渴,雪碧、可乐、冰茶随便来,只要是孩子喜欢。父母省吃俭用,钱几乎全用在了孩子身上,而澳洲父母却只让口渴的女儿自己去喝自来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个花朵应该是经过风雨洗礼再见彩虹的花朵,而不是温室里娇嫩的小花。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光辉伟业的人大都出生于贫寒的家庭,有一个贫穷的童年。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真理——自古贫家出才子。也就是说,那些成功的人多是穷孩子。这个现象曾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并以此为命题,专门进行研究。

那么,为什么成功的人多是穷孩子呢?有专家认为,在贫穷面前,穷人家的孩子心理要更加“早熟”一些,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要高一些,控制消极情绪的自觉性也非常高,他们以自己非凡的忍耐性默默无言地抗争着不公平的命运。

历史已经证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理。可以说,恶劣的生活环境、匮乏的物质生活,贫瘠的精神领航在穷孩子与贫穷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转变成了优势,成了一笔难得的财富。

作为父母,应该懂得,无论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都应该从小培养他的独立人格,让他学会吃苦,培养他认识到未来社会的风险并让他学会回避。

父母不妨认真考虑一下这样的问题:我的职责难道就是让孩子从小不经历风雨,从小就在您的呵护下成长吗?提前“富裕”起来的孩子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吗?他会努力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奋斗吗?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下定决心,让孩子好好地“穷”一回,给他机会,为他搭建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

财商培养建议:

1.鼓励孩子体验生活的困境。

一般来说,富孩子由于从小生活条件就比较优越,经历的生活困境就会比较少一些,这样,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就会比较弱,所以,在以后遇到困境时,难免就会退缩。相对来说,穷孩子更能经受住艰辛困境的磨难,因为他们在小时候经历了足够多的困境,对困境有了很好的“免疫”。

所以,鼓励孩子尽量多体验一些生活的困境,他就会变得坚强有毅力,就会具备足够的生活勇气,即使未来面对再大的困境,他都能够努力去克服。

2.培养孩子更加坚强的意志。

让孩子在小时候经历一点贫穷的生活并不会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和斗志,相反,正是因为经受了贫困和苦难的洗礼,才激发了他更为坚强的意志和斗志,锻炼出超人的毅力,从而促使他走向成功。

要想让孩子成功,必须让他具备坚强的意志。一旦他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那么成功一定会属于他。

3.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渴望。

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能从年幼时的贫穷中一跃而出,成为一个富有的成功人士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一种获得成功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比一般的孩子更为强烈。

他们渴望成功,所以就早早地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并早早地了解了现实、人生和社会,激发了自身巨大的潜能,从而创造出了了不起的成就。

不可否认,艰苦的生活对于一个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用懵懂的双眼看着世界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挫折,但他在渐渐地成长懂事后,不会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反而会感谢自己的人生经历。因为艰苦对他无疑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的作用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就会转化成一种渴望获得成功的力量,从而激励孩子最终走向成功。

尽量还是别给孩子留钱财

古今中外的名家教子各有其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做法,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今天,有很多父母,不是想方设法教育孩子发奋读书,而是千方百计地为他积累钱财。要知道,留足了物质,贫乏了精神。其实,早在我国汉朝时,有识之士就已认识到:给子女留钱财,如果子女“有德有能,适足损其善”;要是子女“无德无能,则会增其恶”。总之,给子女留钱财,有弊而无利。

要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给他留钱财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古今中外的名家教子各有其术,而不留钱财给后代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做法,因为他们知道,不给孩子留钱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深有体会地说,人想得最多的便是子孙的事情了,都想为子孙谋一些利益,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但是,真正能处理好这件事的却非常少,因为给子孙攒下的金银财宝,他们总是觉得不够,企图让子孙后代总也花不完、用不尽,但结果是往往几十年辛辛苦苦攒下的财产,时间不长就被子孙挥霍一空。这时,子孙不仅不感激前辈的苦心,反而讥笑他们太傻,不知道自己享受。在得不到钱财时,子孙就去偷,不能偷时就借债挥霍,等老人死后得到财产再去还债。有的不肖子孙为了早日得到财产,竟然盼望老人早点死,更有甚者,甚至去加害老人。对此,司马光痛心地说,只知道为子孙积攒财产而不知道教育子孙的父母,最终害了子孙,也把自己害了。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给子女留钱财,却留下这样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把全部财产捐给自己在国内办的集美学校,先生对子女回国安家作了如下规定:每人每月发给25元生活费。

革命先辈张闻天把组织归还的冻结存款和补发的工资4万余元让妻子刘英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他在病床上还再三嘱咐:千万不要留给孩子。开国元帅罗荣桓临终前嘱咐他的老伴林月琴:“我死之后,分给我的房子,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房子里去,不要特殊。”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身后留给子女的只有87元钱。

现在,国内的商界精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位亿万富翁曾在媒体上公开声明:“我要办世界一流的企业,最后把企业交给国家和社会,决不留给自己的孩子。我不是在做秀,而是发自肺腑。”某知名企业“当家人”与妻子商量后认为不能留给子女太多财富,否则会“坏了他们”,一家人分别在法律文书上签了字,同意捐献出这位“当家人”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还有一位富商妈妈与自己的5个孩子签订了《不继承财产协议》。

约瑟夫·雅各布斯通过白手起家,成为了美国建筑业的巨头。1971年的一个傍晚,他和妻子在加州帕萨迪纳的家中与三个女儿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内容是自己的巨额财产如何处理。“因为我非常爱你们,”约瑟夫·雅各布斯慈爱地对女儿们说,“所以我决定不留很多钱给你们。”然后,他给她们讲了很多人生的道理,谆谆教诲她们要自立,自己去创造财富。在得到女儿们的赞同后,他签字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以千亿美元计,而他却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所以,他把两个孩子的遗产继承额限制在零头,他希望孩子像普通劳动者那样生活。

其实,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纵然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父母的羽翼下。要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钱也是会用完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

邓肯曾经这样说:“我每次听到别人谈论,多赚些钱留给子孙,我总觉得他们这种做法,夺去了儿女种种冒险生活的乐趣。他们多遗留一块钱,便使儿女多一分软弱。最宝贵的遗产,是要儿女能自己开辟生活,能自己立足。”

据报道,今天,美国的百万富翁在十年内增长了400%,对财富也出现了一股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学募捐人柯立尔估计,全美国的320万名百万富翁中,大约有60万人因担心会宠坏子女而将捐出大笔的财富。他说:“许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好让他们拥有快乐的婚姻,并且养育快乐的子女。”

那么,这些新富人会给子女留多少钱呢?柯立尔表示,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会留给子女每人约150万美元,这笔钱可用来买一幢房子,且接受良好的教育。

富人增加也是全球性的趋势之一。美林证券在《2005年世界财富报告》中指出:2004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流动资产的全球“高净资产个人”比前一年增加了60万人,达到830万人。其中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富人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对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华人而言,如何恰当地给孩子金钱,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父母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依赖父母生活,是不是成了寄生一族,成了缺乏思想,没有人生目标,只知贪图享受的一代?试想,这样的孩子还会有什么作为呢?父母的金钱,成了孩子享乐挥霍的资本。滥用金钱,也会让孩子永远没有满足感,无法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金钱成了孩子的噩梦。其实,人的一生是难以预测的,如果孩子身处逆境,他又如何生活呢?

有人说:“如果父母溺爱孩子,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事情。”是的,如果孩子坐拥巨额的家产,不用劳动就能满足他各种贪婪的享受,那么这无疑就把孩子推向了堕落的深渊。孩子因为体会不到挣钱的艰辛,他也就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贪欲,从而成为金钱的奴隶。如果有一天他没有了钱,就有可能受人控制,走向衰败。

财商培养建议:

1.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传给孩子。

作为父母,一方面不要给孩子留钱财,另一方面也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有了着落,而且将来父母也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人生在世,本领才是立身的根本。要让孩子靠自己的本领打天下,这样他才能赢得人生。否则,给孩子100万元甚至是更多的钱,让他“躺”在上面吃“现成饭”,只能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导致他缺乏毅力和恒心,缺乏奋斗精神,这些都是成才的大忌。

与其给孩子留钱财,不如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高超的生存本领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所以,奉劝天下为人父母者,给孩子“留才不留财”,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有足够的立足于社会的本领,并培养他“长大后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2.恰当地给孩子金钱。

今天的父母,请不要忘记了一个道理:贫穷之于人生,才真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养料。所以,为了孩子,让他对自己负责;也为了父母自己,为孩子负责,请父母恰当地给孩子金钱吧!

3.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受苦,于是往往就用金钱来解决问题,以为给孩子钱,孩子就不用吃苦受累了,殊不知,孩子在金钱面前也会逐渐失去能力,失去品格,这样的“爱”不能说是伟大的!真正的爱应该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让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

不要乱用金钱奖励孩子

单纯用金钱奖励孩子可以算是经济“诱惑”,对这种方式,教育专家们并不赞同。

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都设立奖学金,这样作一方面是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发展自己的钻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英才的发掘。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些,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不宜过早实施。

不过,今天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考试分数与金钱奖励挂钩,比如,孩子考100分就奖他100元,考95分就奖他50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