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15606900000003

第3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2)

不可否认,詹森虽然开始赚到了很多财富,但他却是一个财商很低的人。因为他不懂得理财,即使他有再多的财富,但如果时常挥金如土,迟早有衰败的一天。

一般来说,大凡事业上的成功往往会让人产生自命不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很容易让人铺张浪费,最终导致惨败的下场。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财商高的人,就要让他学会成功理财,而且让他在成功面前保持冷静,在失败面前永不退缩。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整天大肆挥霍、花天酒地、住豪华别墅、坐高级轿车的人不一定是富有者,因为收入并不意味着财富。即使一个人一年赚100万,但随即又将它们花光,甚至是负债,他仍旧不可能富有。

所以说,理财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让孩子多为将来做打算,生活不要奢华,决不能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否则不但不会让自己的财富增加,反而会失去已有的财富。

财商培养建议:

1.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在对孩子的财商培养中,“先苦后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拥有优良的财商,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看他是否能接受“先苦后甜”,是否能经得起诱惑而不动心。

事实上,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特别是一些财商高的人,都能够做到“先苦后甜”,能够理智地抑制心理上的冲动。他们牺牲暂时的快乐,来换取未来更大的成功。

香港著名理财专家林一鸣博士建议父母尝试做“先苦后甜”的实验:跟孩子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够知道他是否是一个可以接受“先苦后甜”的人。首先选择一种孩子最喜爱吃的东西,例如是一只美味的朱古力大雪糕,然后给他两个选择:选择一,立刻把雪糕吃掉;选择二:现在不吃,但明天可以得到两个同样的雪糕。

林一鸣博士认为,对于所有财商高的人,他们都会做出第二个选择,也就是暂时抑制自己的欲望,选择明天得到更大的利益。能够接受“先苦后甜”的孩子,一般头脑会较其他人清晰,善于抗拒诱惑和控制情绪,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长大后会取得巨大成就;相反,选择立刻吃掉雪糕的孩子,则一般较易受眼前的诱惑所影响,容易放纵自己的冲动,放弃了将来更大的回报。要成为财商高的人,当然是选前者的机会更大了。

2.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财商,父母还要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每当孩子遇到“人生交叉点”的时候,父母应该向孩子解释清楚,每项选择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为什么明天得到的会比今天多,为什么要放弃眼前的利益,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

当孩子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上面的问题,他就会懂得思考,懂得比较不同选择的结果,从而作出最明智的决定;当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后,他就会通过努力,自己存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等父母拿着东西送到他的面前,这时他就会更加珍惜这件东西的价值。

3.增加“先苦后甜”的难度。

当然,父母还可以增加“先苦后甜”的难度,让两个选择的距离变得更远,让孩子更容易区分出两者的不同。比如,可以把两个选择更换为:要么今天吃一支雪糕,要么明天吃两支雪糕,外加到游乐场玩。这时候,孩子选择“先苦后甜”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有一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过的话就一定要算数,否则孩子就不会再相信“先苦后甜”的真实性。

别让孩子患上“富裕病”

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很多父母可能都对“富裕病(affluenza)”这个词感到陌生,实际上,这个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的,它发源于美国,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组合而成,主要是指由于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太丰富,造成孩子过度沉溺于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的情况。

美国小儿科学会(AAP)在美国父母心中具有很权威的地位。2004年,该科学会出版了一本新书《About Children》(《关于孩子》),在书中,作者一共探讨了将在21世纪影响美国孩子的46个关键议题,其中一个就是“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

目前,这种“童年富裕病”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正在大肆蔓延。放眼望去,周围的许多孩子都具备《关于孩子》第一章描述的特征:狂热地购物和花钱、物质需求的期望膨胀、对广告的免疫减弱、自我概念依据服装的品牌而定义……

很多人都认为:物质供给越多,人就会越发满足。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连恩教授在1970年就从事“幸福的丧失”的研究,研究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物质匮乏时更为失落。

因此,用罗伯特·连恩教授的研究发现来看,现在许多物质过剩的“白金”孩子,反而更可能是“满足被剥夺”的一代。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据某城市晚报报道,2006年11月23日晚上,一全身名牌服饰的男孩在某步行街与多名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现场的一辆警车被砸,满地都是破碎的挡风玻璃。民警与男孩的母亲上前劝阻,结果也被他打了。

目击市民何先生注意到一个细节:男孩全身穿着耐克运动装,质量很好;他的裤子口袋里装得鼓鼓的,都是百元票面的现金!

据知情人透露,这名大闹步行街,砸坏警车的男孩名叫陈程,家住重庆某镇,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据派出所民警介绍,陈程的父亲在镇上开有很多工厂和宾馆,是有名的富商,身家过千万。工作繁忙的他有时一个月与儿子都见不上一面,陈程的学习生活都由母亲照顾。

由于家境富裕,陈程平时的各种物质要求其母都会满足他,而他的零花钱也比其他同学多很多。陈程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一星期以前,他没有交作业,此事被不常见面的父亲知道了,父亲二话不说,立刻让陈程的母亲给他减少零花钱,以此惩罚他。

11月19日,陈程趁母亲不注意,把家里的一张巨额银行卡偷走了。回到学校后,他立刻请同班同学去吃火锅,并取了两千元钱给自己换了一部新手机。23日上午8点,发现丢失银行卡的陈母与陈程的姨妈一起来学校找到陈程,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陈程抛下母亲,冲出校门跑掉,一去不回。23日下午3点左右,陈程学校老师和陈母配合寻找,终于得知陈程在重庆某步行街一带游荡,他们及时通知了警方。接下来便发生了陈程在步行街与警察发生冲突和砸坏警车的一幕。

陈程的班主任老师说,他是个体育尖子,运动会上铅球冠军向来都非他莫属,100米还跑出过11秒的好成绩。缺点就是心理比较脆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陈程最好的朋友之一,同学小A说:“他最害怕看见别人过生日!过生日请客的时候他都会喝酒,喝多了他总会哭。”小A还透露,每当陈程过生日时,他的父母总会给他一笔钱让他请同学吃馆子,但从来不参加。陈程常常苦笑说:“别的同学过生日都可以在家跟父母过,我就只有吃馆子。”

从陈程的经历来看,金钱代表不了父母对他的真正关爱,而只能让孩子滋长对金钱的依赖心理,一旦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他就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来。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主观地以为,金钱就是对孩子的爱。

父母要知道,那些伟大的成功者没有一个是被金钱培养出来的,即使他家财万贯,他的父母也不会让他过多地接触和使用金钱,因为他们都懂得“别让孩子患上‘富裕病’”的道理。父母只有用“穷困”去激励孩子,才能让他锻炼出好品格,成就好人生。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保持适度的贫穷。”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提高对“富裕病”的认识。

只有对一件事情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它。父母应该认识到,“富裕病”离我们的孩子并不遥远,或者孩子已经患上了“富裕病”,“富裕病”对孩子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所做的调查,继承15万美元的孩子中会有20%放弃工作,最终造成这样的孩子一事无成。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我国更是很普遍,而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富裕病”在作怪。

一般来说,太过富裕的孩子不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作考虑,也不会为未来付出努力,所以,对他来说,他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他就会越不满足,甚至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所以,还是尽量让孩子远离“富裕病”。

2.尽早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富教育。

正确的财富教育是应对“富裕病”的良方,而且这种财富教育一定要趁早进行。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建立起正确的财富观念,他才能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

3.别让孩子成为“漏斗型”爱的牺牲品。

不可否认,今天的孩子太过“幸福”了,有享受不完的“爱”。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在“漏斗型”爱的灌注下成长的,一个家庭只有1个孩子,却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6个人的疼爱。

实际上,孩子真的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爱”,如果硬要让孩子“享受”的话,他很可能会“吃不消”,从而在孩子体内产生“富裕病毒”。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如果您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明天考虑,就一定要给孩子做好“防毒”措施。

金钱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城市中90%的中小学生平时都有零花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教育专家指出,金钱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孩子来说,学会合理利用金钱对他当然不会有害,但如果孩子不懂得正确使用金钱的话,金钱有可能就会把他引入歧途。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对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金钱就会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实,这就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有一个叫李楠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负责人,母亲是一家大型超市的主管,两人的收入颇高,当然李楠手上也就不会缺钱花。从李楠很小的时候,父母在金钱方面对他是有求必应。每次全家一起上街,李楠必须让父母带他逛商店,而且喜欢什么就让父母买什么,不管是好玩的还是好吃的,都是一路绿灯买下来,每次花销都好几百元。当然,李楠更是麦当劳、肯德基的常客。

很快,李楠上学了。因为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管理人员,每天都特别忙,当然也就顾不上孩子了。他们经常给李楠钱,让他自己在外面吃饭。结果李楠花钱上了瘾,父母给他的钱本来是吃饭的,可他却用来买了大堆的零食和玩具,并且带到学校去招摇过市。慢慢地,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他也非常讲义气,一高兴就请同学吃零食,让同学玩玩具。后来,以至于同学们都叫他“大款”、“老板”,甚至叫他“老大”。

去年春节,李楠收了6000多元的压岁钱。这一下子他可乐坏了,钱就花吧,才三天就花了一半。后来,父母发觉了李楠的挥霍无度,就把他手中剩下的钱全部没收,开始控制他的零花钱。果然,李楠的零花钱从每月四五百元一下降到了一百元左右。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以为孩子真的懂事了。

可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李楠想起了歪主意,开始到学校附近的小卖店佘东西,然后记账。他告诉小卖店老板,他家有的是钱,他肯定会还的,这时,李楠的同学也给他作证。于是,李楠又恢复了“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吃喝玩乐就是不学习。

为了还钱,李楠学会了跟父母撒谎。他不断编造补课、买教材、买学习用品、同学聚会等谎言向父母要钱。当他有了钱就去挥霍。后来,李楠学会了旷课,在网吧里疯狂地打游戏。在那里,他认识了几个社会上的哥们儿。于是,李楠真的学坏了,因为他开始跟那几个哥们儿一起盗窃,后来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最终,李楠被公安机关抓获,处以劳动教养。

直到此时,李楠的父母才如梦方醒,他们非常后悔。李楠的母亲说:“如果当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孩子也不至于走上了邪路啊!我们真是失误啊!”

那么,一开始的时候,李楠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他们难道不知道那样会把孩子惯坏吗?其实,他们有着跟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如今条件好了,就再也不能让孩子再过以前的穷日子了。

有关调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人的犯罪中,他们犯罪前的零花钱越多,去歌舞厅、游戏厅、网吧、洗浴中心等“青少年不宜”场所的比率就越高。这些人中因抢劫、盗窃等与“钱”有关罪行而锒铛入狱的占到全部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理财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位母亲在痛心地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时这样说:“孩子现在好吃懒做,成绩不理想,喜欢上网玩游戏,在高档商场花钱如流水……导致这些坏现象的原因都是金钱,都是金钱惹的祸。”

为了生计,王先生前些年经常在外奔波,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在儿子面前,他总有一种愧疚感。作为弥补,他总是给儿子很多零花钱。儿子在大学期间,每月的花销是宿舍其他同学的两倍。儿子向他要钱买电脑,换新手机,他从来就没有拒绝过。

现在,儿子参加工作了,很少打电话回家。王先生和妻子守着一栋房,每天都感到孤独和寂寞。每次长假,王先生就要求儿子回家看看,但儿子总以加班为由拒绝,每次通电话不到一分钟,儿子就急着挂机。有时儿子也会打电话回家要钱,这也使得王先生很开心,因为这是儿子少有的主动给他们打电话。王先生一直想不明白,自己没少疼爱儿子,并一直尽量做个好父亲,儿子为什么就是不领情呢?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实际上,王先生的儿子是不懂得感恩,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爱和关心,没想过要回报与感恩。用金钱溺爱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凡是他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如果父母做不到,就是父母无能。

财商培养建议:

1.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眼下,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智商教育,然而却不关心孩子的金钱教育,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不断地给他零花钱。而对孩子“钱该怎么花”却不加以引导,使孩子缺乏正确的金钱观。

2.学会真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