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说益阳
155808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史说益阳》是一本介绍和释读益阳地域特别是益阳古城历史变迁、工商百业、人文风采、风物特产、文化现象和故事传说的读物。它从文化益阳的视角,在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采撷益阳地域内若干文明闪光点,透视古城益阳的人文历史特色,并以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打开尘封的悠久历史,探寻遥远而多彩的古城记忆,向世人展现出古城益阳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多元的传统文化。它的出版对于益阳的文化建设、对外宣传以及开展青少年传统教育,都将发挥着独特作用。

益阳地处湘中偏北,东临长沙,西连武陵,吞资江水,拥洞庭波,靠雪峰山,境内山水相依,物产丰饶,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远古蛮荒岁月,她是宜于渔猎的百濮杂居之地;荆楚时代,她是楚人开拓和经营的广袤荆州之域。她最早见诸史册的辉煌历史,当属秦代首批置县。其后自汉至唐千余年的历史风云中,她雄踞于武陵蛮北部,征战、对峙、渗透和反叛在境内交替出现,直至宋代熙宁年梅山蛮被降纳,疆域分置新化、安化两县,益阳才正式步入长治久安的历史阶段。宋元时期,洞庭湖湿地被围垦,承载生齿的广袤良田托起了明清两代益阳跨越式发展的鼎盛和传奇。而作为一座县邑,益阳城最早史载于三国时期用夯土修筑的鲁肃堤,史称鲁肃古城。明代,益阳的城墙及堞楼才用青砖建成并设东、南、西、北四门,始见古城雏形。清代至民国初年,益阳城不断加修完善城池,建成十五里麻石街并孕育了繁荣的商业文化,益阳因此被冠以“银益阳”之称,与“金湘潭”齐名,饮誉湖湘大地。追溯历史,检视文明,一种探寻厚重人文的自觉和对地域文化的自信,让新时代有担当的益阳文化人担负起了耕耘益阳历史文化的使命。《史说益阳》用鲜活的故事和丰富的史料勾描出一幅益阳历史文化地图,正是这种耕耘结出的可喜成果。

《史说益阳》是第一部尝试系统阐释和全面介绍益阳古城历史变迁与人文风采的作品。书中资料来源甚广,含考古发掘、史志、方志、地方文史资料、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每篇的综述不吝援用各种版本的志书概说;书中还采写和改编了一些故事传说,以事叙史,以史记人。丰富的史料、开阔的视野、翔实的表述以及精当的评点,构成了本书的特色。

当前,益阳正进行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目的是繁荣文化,推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本土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应该是加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多出快出精品的题中之义。益阳拥有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可待挖掘的广度和深度不可限量,只有一批批体现历史文化特点的文化创造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益阳特色的文化才能真正繁荣发展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史说益阳》的问世生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是为序。

黄东红

二〇一一年秋于益阳

(作者为益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