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15566700000017

第17章 幸福的小篮子(1)

1.把心带回家

忙碌的鸽子

我觉得,我讲的这一切,表面上是在讲教育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成人也一样适用。

既然成人的心态关系到孩子的幸福,那么,如果要从根本上抓的话,必须先从改变成人的心态、观念做起,先让他们找到幸福的感觉,要是找到了,他们就幸福了,孩子也会跟着幸福,只有幸福的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成人要坐下来,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在干什么,干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意义。

我们高喊自己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里,但是同时,多元也带来了混乱。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相互冲突,以至于我们无法选择,人们就在这种多如牛毛的价值观里迷失了自己。

看看我们都在忙些什么?你走进一个原始森林,抬起头看看,看见高高的树冠上回旋的都是幸福美好的阳光,而我们在生活中所追逐的,都是些阳光从树隙中散射下来的星星点点的东西。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总是不能让我们感到满意。有了50平方米的房子还想80的,有了80的还想100的,有了100的还想小二楼,有了小二楼还想小汽车……我们的欲望什么时候才能满足?不能满足就无法得到幸福。就算有一天我们的所有愿望全部得到满足,我们是不是像那个大款一样从楼上跳下去呢?

在《小王子》那本书里,小王子一颗星一颗星地旅行,有天来到一颗星上,发现有个人不停地做算术题,想算清他到底占有多少颗星星,所以夜以继日,长年累月,连停下喘气的时间也没有。小王子说:你为什么不看看日落?他说没有时间。说什么他都没有时间。小王子叹了口气,说你简直不是个人,你是一只蘑菇。

我们人类就像这位蘑菇先生一样迷失了,迷失在欲望之中了。所以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活到老都不会感到幸福。这就像一位智者说的那只忙碌的鸽子,从日落的时候开始造窝,想造一个最能给它带来幸福的窝,结果忙了整整一夜,到了太阳升起的时候,它被累死了。那位智者很同情这只鸽子,说它整整忙了一夜,忙得连眼睛都没有闭一下,任何幸福的滋味都没尝到就被累死了。

除了造窝,我们还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想起来,也确实是够难为人的。在单位,要扮演一个好职工,一个好领导;回到家,扮演好父亲、好母亲或者好儿子;到了周末,还得扮演好女婿,好儿媳,唯一不能扮演的就是自己。

当我们把每个角色卸下来再去扮演下一个角色的那个空隙之间,我们偶尔会感到很可悲,觉得被这些角色拖得实在受不了,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心,感觉不到自己的心灵到底在什么位置。我们怎样让自己的灵魂平静下来,营造一个好的心灵空间,使我们具有精神力量?能够去感悟,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

如果成人没有足够的智慧找到自己的幸福,怎么能让孩子做到这一切呢?

幸福成了奢侈品

作为人,我们大都远离了人的本来含义,远离了真正的自我。我们在无休无止的所谓活动中浪费生命。我们的生命大都消耗在了过分地讲究速度、拼搏的旋涡中了,消耗在由于把成就、成功、金钱、权力看得过重而造成的紧张焦虑中了,在这样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感到很累,喘不上来气,感觉不到幸福。

因为文明出了问题,价值观出了问题,我们已经被训练得成了忧伤、索取、焦虑、嫉妒、绝望、贪婪甚至是仇恨、伤害之类的大师了,被训练得一旦面对失败就会垂头丧气,一旦面对刺激就会暴跳如雷,一旦面对利益驱动就会不择手段。这种情形已经严重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不必刻意,只要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会本能地让这些负面的情绪自动生成。

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生命的核心,自然地活着,真实地活着,将一切欲望、焦虑、紧张化为朴素化为超然。

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说“啊,我真幸福”了。如果哪天有个人这样说,人们会以为他在开玩笑,甚至……还会嫉妒。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啊,幸福已经成为奢侈品了,这种现象太可怕了。

所以,我们真应该像那位智者说的那样,不要光顾着做一个忙碌的鸽子,要把心带回家,带回到心的真实本性。既然幸福是内心的感觉,只要把心带回家了,也就是找到了幸福。

把心带回家

这样说并不是要让我们消极,并不是取消进取、探索与奋斗,而是,要将这些建立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上,建立在精神的、心灵的、人文的基础地上,建立在爱上。我们的双脚踩着大地,但是,我们头上应该拥有一片开放的天空,是不是?大地是我们生命得以保存的基础,天空呢,就是我们作为人的真实本性,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是我们得以幸福的理由。大地坚实、肥沃,天空广阔、无垠。我们应该每天进行大地与天空的对话,大地与天空的对接,直到融合为一。我觉得,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找到真正的幸福,不会枉活一生。

真的,我们应该把心带回家,成为幸福的主人。

可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价值观方面出了问题,对于幸福产生了误解,我们的心已经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了,不要说把心带回家,就是把心找到已经十分困难了。我们被蒙蔽得找不到自己了,我们甚至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认同或者相信自己的哪一部分。我们的内心充满相互矛盾的声音,指挥系统全乱套了。

我们的心竟然无法保持片刻的安静,我们的心焦虑不安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虽然活着,却像阴魂那样四处飘零。调查证实,那样多的孩子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那样多的成人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难道我们人类所要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已经被不正确的东西,被愚昧武装到牙齿了,除了解除这样的武装我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我们能够让愚昧缴械投降吗?

为什么从成人到孩子这样多的人都感到不幸福呢?为什么有些父母将家庭变成了孩子的地狱呢?如果不能让阳光的毯子把我们包裹起来,不能走出愚昧的牢狱,不能在心中种植宽容、旷达、理解这样的种子,不能克服负面的心态——进行自我的心理治疗、唤发出人性的光芒、把心带回家,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我相信,只要父母能把心带回家,你就能像过滤器皿将你过滤,就像虫子正在脱皮,那些错误的、愚昧的东西渐渐全被剥掉,你在孩子心中便会成为一座大山。

只要父母能够把心带回家,就能把孩子的心安驻在心里;要是孩子的心已经丢失,你也能帮他找回;只要父母能够找回自己的幸福,你的孩子也就能够生活在幸福之中了。渐渐地,父母、孩子的幸福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内心真有一个积攒幸福的小篮子的话,总有一天,篮子里的幸福就会多得盛不下,溢满你的心田……

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

2.用阳光化掉乌云

找来的痛苦

当我们说到“谁拿走了他们的幸福”的时候,我们知道,孩子的幸福的确是被人拿走了。我们也知道,成人的幸福也被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被成人拿走了,成人的幸福被谁拿走的呢?是成人自己。

如果成人有足够的智慧,有完整的心灵空间,他们的幸福就无法被拿走,孩子的幸福也就有了保障。我觉得,对于成人来说,最要命的是,每个人都紧紧抱着自己的痛苦不放。他们是在拥抱痛苦,而且,许多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当痛苦来临的时候,许多成人心里就会不断地想着这个痛苦:天哪,这样的事情怎么让我遇到了?真是太痛苦了!走着呀,站着呀,坐着呀,躺着呀,脑海里一幕幕全是痛苦的影像。由于抱着痛苦不放,幸福就被赶走了,无地自容了。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全在于有没有认识幸福、酿造幸福的智慧。

对于许多人来说,本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一个乞丐都能幸福地生活,我想我们再差也比一个乞丐生活得好吧?既然如此,为什么幸福成了一种奢侈品了呢?我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过错。我们许多人,比如,在单位,在跟同事、领导相处的时候,就会患得患失——要是做个老实人,可能就会默默无闻窝窝囊囊,谁见了都想欺负你;要是不想这样,不甘居于人下,就会引起别人嫉妒,那也会很难受。真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脑子里全是这些东西,被占得满满的。

再说呢,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几个合不来的人,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对方就会让我们很不愉快,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很可能就会在我们心里待上很长时间甚至一生。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我一定要反击,我一定要赢。于是,下次见面的时候,你就会翻上她一眼,她也朝你翻一眼。再下次,或许你会狠狠地啐上一口。要是那人也跟着啐,你就会想着下次怎么怎么收拾她了;要是她不啐,那就证明你厉害,你就赢了。因为你赢了,你就会找到幸福的感觉。幸福好一阵子甚至好几天。要是人家想出更狠的招数,而你不敢回应,你就会输,就会难受好长时间。

事业上也是这样,我们想让自己成为有钱或者有名的人物,要是达到了,我们就会扬扬得意,就会得到暂时的幸福,但是,如果心态把握不好,这种幸福就会稍纵即逝,因为你会发现还有更大的目标吸引着你,需要你去拼命,这样你又不幸福了。

我想只要一个稍稍有点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现实中几乎全是这样的事。我们许多人都会将这些不幸福的事装在心里折磨自己。假如你跟别人发生了冲突,就会觉得别人很糟糕,就会长久地不愉快。这真是像有句话说的那样,我们是在用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而且,你所认为的别人的缺点并不一定就是缺点,很可能还是你的缺点。但是一般人不会这样想,而是觉得:都是某某人搞得,是他造成了我的不幸。

我们知道像团队精神呀、沟通能力呀、包容呀这些都很重要,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具有这样的素质,但是我们是怎样做的呢?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幸福,我们自己是不是幸福?如果不是,就应该想想办法,让自己幸福起来。在我看来,人的幸福或者不幸福,全在一种观念,一种心态。

有个搞教育的朋友问我:李跃儿,我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儿子放在第二位,丈夫放在第三位,你呢?我说:儿子第一位,丈夫第二位,家庭的美好与和睦第三位,画画第四位,教育第五位。她哇的一声,说:你怎么这么讨厌啊。打了我一拳。

这也是实话。我在心中就是这样排位的。但是,实际上,我在教育上花的时间最多。我现在努力改变自己,像旋风一样,对先生,炒两个好菜、买一瓶啤酒,他就会高高兴兴。旋到儿子跟前,搂一搂,亲一亲,让他撒撒娇,他就会心满意足。到爹妈那里也是……他们都高兴了,我也舒服了,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做我喜欢的事了。这个时候,就是我在教育上面花的时间再多,他们也不觉得了。所以,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处理,全看你怎样看待,怀着怎样的心态。

怎样获得这样的心态?比如,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训练自己。那个智者的办法就很好,如果你有个仇人,有个曾经使你非常憎恨的人,你怎么办呢?在你工作之余找个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试着呼吸,让幸福与痛苦交换。你吸的时候,想着吸进仇人的痛苦,呼的时候呢,呼出幸福送给他。刚开始做的时候会很难,做不到,那你就从你的亲人开始,从你的父母、爱人、孩子开始,从你的朋友、同事开始。你得慢慢练习,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人,不冷不热的人,直到你的仇人。

当然,在你这样呼吸的时候,不可能真的把别人的痛苦吸进来了,也不可能把他们的不幸吸到你身上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把你从痛苦当中解脱出来,这是解脱的呼吸。尤其是,这样能让你的心胸宽广,具有宽容精神,能够无私地包容他人。要是在你呼吸的时候真诚地想着把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送出,现实中你就能做到善待他人。你要是能够善待他人,你就能善待你的孩子,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一条河与一缸水

我的体验是,这样做是很难的。比如,我们终于训练到可以对家人、对同事慈爱,但是,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时,你会发现这一切全都消失了。你会用我们遇到的任何一个没有这种修养的人所使用的态度对待你的家人,甚至有时候还会朝他们声嘶力竭地发泄。许多孩子就是这样被吓坏的。许多家庭就是这样被分解的。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那个爱没有源泉,或者说泉眼太小,水量不够。你内心的慈爱要是一条河,别人拿走一缸甚至十缸你会感觉不到给了别人,所以也不会计较别人回报你什么;如果你内心只有一缸水的话,你给了别人一碗,你就会很在乎这件事,等待别人回报你。如果你是这种心态,还有什么幸福的感觉呢?

对这个问题我有着很深的体会。到了我们的教育中心,看见那些孩子,觉得他们可爱呀,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像带着黄嘴的小鸟一样,就会情不自禁地把他们揽在怀里。对家长也是这样,他们所有的问题我都耐心地解答,不厌其烦地把我的教育理念都从头到尾讲上一遍。一回到家,我就感到自己的心灵再也没有力量了,当我洗脸,照镜子时,我会发现脸上写满了疲倦的字样。这个时候,要是我的儿子稍微有点闹,我就会受不了;要是我的先生对我说一件什么事,我就会叫他停下。有一次,我的先生实在忍不住了,他说李跃儿,你怎么就不能用对待学生那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