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15566700000013

第13章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3)

我说这样吧……在我说的时候赶紧给他的妈妈挤了下眼睛,但是她的心力早已衰竭,没有感觉来感知我给她做的这个小表情了。我说让宋子然先教我下盘棋,再去做作业。做一段时间作业,再教我下一盘棋,然后再去做作业,怎么样?孩子兴奋得满脸放光,扬起手,在我的手上拍了一下,说嘿,成交啦!便立刻教我下棋。在孩子教我下棋的时候,他的妈妈、奶奶、小姑非常好奇,她们不明白,这样一个封闭的孩子怎么会跟一个刚到家的陌生人下棋呢?一个个全都围了上来,马上觉得孩子还是很优秀嘛,脸上也在放光,自豪的光。

这中间我故意悔了一步棋。在我的棋子被他吃了许多之后,我说不行不行,再下下去我要死定了,我悔了一步棋。马上,一种很优越的神情浮现在孩子的脸上,很得意的样子。我知道我的第一目的达到了——使他找到了自信。

接下来,我终于抓住他一个破绽,吃掉了一个关键的棋子,他也要悔棋。我不同意,于是两人争执起来。这样,我的第二个目的也达到——使他有了胆量。

他要悔什么棋呢?他的猫本来在另一个位置上,被我吃了之后他又说不在那个位置。我说我刚才悔棋是因为我不会下,我是弱者;你现在悔棋不是这样的情形,这是两码事。

就在我俩争执的时候,奶奶、妈妈、小姑就开始给他帮忙。我们许多人在如何帮孩子这个问题上概念糊涂,他们不明白给孩子帮忙是“帮孩子做事”还是“不帮他做事”。真正的帮助是不帮他做事,而是帮他自己做事,这才是真正的帮助。

奶奶说:没错,小猫就在那个位置上。另外两人也是这种观点。她们还暗示我,让我放孩子一马。我还在坚持,这时有人用手指捅我的腰,边捅边说:就是在那儿,就是在那儿。我说好吧,看在你妈妈、奶奶和小姑的分儿上,我同意你悔这步棋,但下不为例。

虽然事情由于大人的干扰没有完全按照我的设计发展,但是后来还是达到了第三个目的——使他进入“忘我”的境界。当他下赢这盘棋时,我装作很丧气的样子说:宋子然,你真厉害!接着,用他家人的话说,简直就是奇迹,因为进行了那么长的心理治疗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小家伙满脸放光,嘿地拍了一下我的手,进去做作业了。这样,我便达到了第四个目的——让他感到自己尽管是个小孩,但在智力上甚至比大人还要聪明。

这时候还发生了一件事……他不是进去做作业了吗?可刚刚进去很快又出来了。我清楚他出来不是因为作业写完了,而是他要知道我已经非常赏识他的聪明与智慧了。我没说:“怎么,这么快作业就写完了,你简直太了不起啦!”我没有用这样的方式,而是说:呀,这么快就写完啦?除了让他感到我的赏识之外,我还要试试他是不是能够履行我俩之间的协议,是不是在我这样说的时候也会顺水推舟地过来下棋。

我说:“呀!这么快就写完啦?”“没那么快!”他说,喝了一口水。一副大人对小孩、高智商对弱智的神情。喝完水,唰唰进去了。然后,他的妈妈也跟着进去了。

做完作业,孩子出来了。他妈妈也跟着出来了。

我跟宋子然又下了一盘棋,又拍了一下手,又一次进去做作业。做完作业,临走的时候他又跟我拍了一下手,说:阿姨再见!然后拿着篮球走了。

我发现,我又达到了一个目的——让孩子有了幸福的感觉。

孩子刚走,奶奶一脸神秘地凑到我跟前:哟,可了不得。这孩子第一次跟陌生人下了棋了,以前可从来没有过。

我是想用这样的方式看看他是不是真有忧郁症。有忧郁症的孩子一般不会那么大方地主动跟一个陌生人拍手。要是我主动跟他拍手,得了忧郁症的孩子只会很弱地触一下我的手掌。就像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比如,有的男人跟你握手的时候很有力量,而有的只是沾一下而已。你认为这两种男人哪一种有问题?

宋子然不但拍手,而且主动来拍,拍得很重。

托着狗脸唏嘘感叹

我心想必须要跟这家人谈一谈了。因为返程的车票都买好了,时间很紧,我只能跟孩子的爸爸妈妈谈。我是分开跟他们谈的。我问爸爸,孩子之所以变成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他说是妻子和家里人过度溺爱的结果。

我问:能说说你跟孩子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他说:这孩子怕我。怕我。他怕我。我问为什么怕你?他很自信地讲了一通,归结为一点:只有他怕我,才能让他写作业。孩子跟任何人在一起的时候都不能把作业完成,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把作业完成。而这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怕受到老师的批评。

他边说我边在纸上一条一条记录。说完了,我用笔把他说的那些连起来。我说:你看,你这样的做法已经造成问题。比如说,你想表示自己亲近,去摸孩子的头,但孩子将头摆向一边。你很伤心,就去摸狗的头。你把狗脸托在手掌里,边摸边说:看啊看啊,多么漂亮的一张脸啊。在这个家里,你竟然无法托着儿子的脸大加赞扬,只能托着狗脸唏嘘感叹!你觉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你想过没有,你在事业上面极其成功,但是事业的成功等不等于人的成功?当你老了,挣了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住的是洋房,开的是洋车,所有朝你投来的目光满含尊敬,可你的儿子不跟你说话,对你冷若冰霜,甚至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甚至因为有了暴力倾向,犯了罪,进了牢房,如果真是这样,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现在我们看看,你的孩子为什么一进商店就没完没了地要东西?为什么天生懒惰、早晨不愿起床?

作为孩子的爸爸,你为他花起钱来非常大方,而孩子的妈妈认为你做得不对,就用相反的方式去做,特别仔细,这是对你的做法的一种反对。或者说,孩子特别不满妈妈的死抠,就会在跟你出去时变本加厉地多要东西。

我们再来分析:一方面,孩子认为家里很有钱,可以让他放开花;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在跟妈妈出去的时候无论要什么都不会得到,更加强化了他对物质的贪婪。这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又因为他在要的时候那样艰难,因而在他内心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这样的缘故,即使孩子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比如说玩具,也会失掉了初衷,就是喜爱和玩的欲望,他不喜欢那些玩具了。接下来,他就会很快地将这个玩具破坏,是不是这样?

更严重的是,你用打的方式要在孩子心里建立起你的威信,你有没有想过,用这样的方式建立起的威信好比把大楼建在沙滩上一样,能有多少稳固性?他说他已经差不多有一年不打孩子了。我说尽管孩子一年时间没有挨打,可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虽说不打他了,但影响并没有消逝。尤其是,尽管你不打孩子,但是你的脸色往往比打更能引起孩子的恐惧。

我问他,假如有人得了阑尾炎,是吃去痛片呢还是打针消炎?去痛片当时可能很管用,但炎症还在,接下来可能要命。打针是慢功,他的肚子还要继续痛上一阵。你要哪个?

他说当然要打针了。

我说你这个打、给孩子脸色就是去痛片。现在他还小,你可以让他怕你而完成了作业,但是当有一天他不怕你了,或者你不在他跟前了,他还能不能完成作业?他说那可能不会。

地下党人走进迷宫

所以你要改造自己,要重新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他说他并不是没有方法。我说请举个例子。他说为了锻炼孩子的毅力,自己看电视时专门让孩子坐在旁边写作业,并说:儿子,这是我的节目,我能看你不能看。

我说这叫精神折磨。如果是个不爱看电视的孩子这样做还说得过去,关键是,宋子然是个爱看电视的孩子。

我说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今天谈话这件事不要对你的妻子说。我与当妻子的也是这样说的,我要让他们互相保密。我没有告诉丈夫我也与她的妻子谈了,但我让妻子知道与他丈夫谈话这件事,只是内容有所隐瞒。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做丈夫的尽管事业很成功,但他还没长大、还没有成熟。他身上有一些童年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让他的妻子非常痛苦。我告诉妻子也与丈夫谈过话,这样妻子就可以暗地里按照我说的方式对丈夫进行调整。要是告诉丈夫我跟妻子谈了,而他的妻子回家与他商量教育孩子的事,他就会认为妻子可能揭了自己的底、使他失了面子,他也就对做这件事从内心深处产生抗拒。我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他有义务、也有能力调整这个家。我要把这种责任感放回到他的肩上。在跟妻子谈的时候,我只是向她暗示,她的丈夫与她的儿子一样也需要调整。其实妻子也得调整。同样的问题我可以对妻子说,却不能对丈夫说,原因是丈夫有一些事情不能承受,说得不好,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当时我觉得,这简直……简直就像地下党人走进迷宫一样。

唉,人心这东西解决起来真难啊,世界上最难对付的大概就是人心了,尤其是人心对人心,要不然怎么会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呢?在这个家里,如果丈夫能够承担一部分事务,比如,用爱来教育孩子,那么妻子就能分出时间进行自我调整了。如果妻子将自己调整得精神愉快,打扮得也很漂亮,家里搞得也很温馨,丈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感到很舒服,就会反过来更加关注妻子与孩子,这样就能进入良性循环。如果家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再来调整孩子,就会容易得多。

这个家庭真到了非得调整的时刻了,不调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麻烦。就说起床这件事……因为晚上睡觉,他、老婆、儿子,还有他们家的猫,四个全都挤在一张床上。我说:如果一个12岁的孩子早晨不愿起床,你就要想想原因了。如果只让孩子起床大人不起,孩子当然要进行这样的抱怨了:为什么叫我起,爸爸不起?

遗憾的是,这件事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出现我所预想的结果。开始时确实起了作用,那边打来电话,说从孩子到大人都开始改变了。但是,这种问题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太难了,得有这么一个人在他们身边,时时帮助,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个孩子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心治了半年时间,毫无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关键是治疗人员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所在。调整孩子先要从调整成人开始。调整孩子的关键是调整成人。在与大量家长打过交道之后,我发现,孩子所有的问题如果追根溯源,几乎都会追到大人那里。要是大人调整过来了,调整孩子才会有了可能。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个事实,比如宋子然家,表面上好像是孩子拿走了大人的幸福,实际呢,正好相反,是大人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所以造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做这样的事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从调整大人入手。这让我想起了画画,如果你想画出正确的苹果颜色,必须将苹果周围的颜色一同考虑进去。如果不考虑环境色,你永远也画不出正确的颜色。

其实,这样的观念在中国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像“赏识教育”、“东方爱婴”,就是典型的从家长入手的教育。

唉,像宋子然这样的孩子实在太不幸了,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父母至今仍然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他们关注的重点根本不在这里,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者最不愿考虑、或者说最漠视、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孩子是不是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