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15549400000019

第19章 动作敏感期(0—6岁)(3)

就在1个月前,娜娜对剪纸的兴趣已经淡了,她开始喜欢涂色了。刚一开始,她是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没有一点章法,完全是随心所欲。后来,她就能把所有的物体都能涂成五颜六色的了。现在,娜娜已经能够很好地搭配颜色了,涂出来的“作品”也很像那么回事了。

故事2:

庆庆已经4岁了。一天,幼儿园的老师发现他爱剪纸了,而且还粘贴。在庆庆的周围,有很多被他剪过的碎纸。老师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庆庆非常专注,他用剪刀剪一会儿纸,就会用胶水把其中的两张或三张粘在一起……看庆庆如此专注,老师就一直在一旁看着,没有到跟前去打扰他。

故事3:

最近几天,快满4岁的晓峰幼儿园不怎么到户外去活动了。那他去干什么了呢?原来,晓峰在课间的时候到活动室中去玩纸。开始,他先是拿出一张纸来折叠,好像是折上折痕,然后他就拿出剪刀沿着折痕去剪。

晓峰的小手好像还比较灵活,基本能沿着折痕减下来。他把减下来的小纸片小心翼翼地装进手边的一个塑料袋里。而且,有好几天,他还会把没有剪完的纸片随便折起来,装进那个塑料袋,带回家去继续剪。

一天中午,小朋友们都午睡了,可晓峰却不见了。老师就去找他,结果在教室里发现晓峰又坐在一张毯子上在那里专心剪纸了,旁边还有一个装碎纸的塑料袋。老师就问:“峰峰,你剪这么多纸片做什么呀?”

晓峰认真地回答:“我家的墙壁脏了,我要把这些纸片贴到脏的墙壁上。”

敏感期分析

到了三四岁的年龄,孩子会自然爱上剪、贴、涂等动作,会专心致志地做这些事情。至于他是怎么安排剪纸、贴纸和涂色的,可能只有孩子自己清楚,成人是无法了解透彻的。很可能是孩子在按照自己心灵胚胎的指引去构建自己。父母能做的,就是让他去完成这些事情,尽力那个不去打扰。在这个期间,孩子还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如剪刀等。

甚至可以这样说,玩纸、剪纸、撕纸等都是孩子普遍喜欢的一种活动,而纸也是孩子的一种天然的学习工具。当然,有的孩子这个敏感期可能会滞后,也很正常。他们因为某种原因错过了或是没有经历,但是只要是不超过6岁,在父母给予的爱与自由的环境下,孩子就能补上这个敏感期。

引导小妙招

1.给孩子剪纸、剪图的机会

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剪纸、剪图的机会。一位父亲在孩子2岁半的时候就给儿子剪图的机会了,他先是剪给孩子看,然后孩子就模仿着剪。不过,当时孩子还剪不出什么东西来,只是能把纸剪开。到了3岁时,孩子就很喜欢把书中的图画剪下来。剪下来之后,他就用胶水把图画粘在一个本子上。这时候,孩子的手筋还没有发展得很好,所以,还不能剪得很整齐。尽管如此,孩子还是发展了自己的动作,学会了使用剪刀这样的工具。孩子到3岁9个月大的时候,他就能剪得很整齐了。

其实,孩子做这样的事情就能练习手的动作的灵活性,虽然父母不能教孩子做精细的工作,像写字,但是剪纸、剪图是不难做的。而且父母不用强迫他剪好,他喜欢怎样剪就怎样剪,能剪成什么样就剪什么样,完全随心所欲,父母不必勉强。这样,在无形中,孩子手的灵活性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2.给孩子提供涂鸦参考书

孩子在这个敏感期,不仅喜欢涂色,还可能喜欢涂鸦。当然,这也是绘画敏感期的表现。父母要想让孩子的涂鸦“工作”进行得更好,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一些涂鸦的参考书,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解书中的内容,指导孩子去模仿,去学习。过一段时间,父母可能就会发现,孩子就能将画画出来了。随着孩子运笔能力的提高,孩子可能就不会再满足于涂鸦了,他就会慢慢地变得有目的地去画一些东西了。

当然,在孩子涂鸦的过程中,父母不要要求孩子这样画,或那样画,也不要要求孩子画什么,否则就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

3.教孩子进行手工制作

父母也可以教孩子手工制作,与孩子一起玩耍。因为手工制作也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动作的灵活性,教会孩子使用更多的工具,还能提升孩子的思维敏捷性。在教孩子手工制作时,父母一定要记住,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有功利心,一切都要给予孩子自由,让他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他感兴趣的手工制作。

父母要给孩子准备一些做手工的材料和工具,甚至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手工材料箱。常见的手工材料和工具有:盒子、硬纸片、装饰纸、泡沫塑料、彩球、荧光贴纸、胶水、水彩笔、白纸、棉线、纸袋、彩带、安全型剪刀、不干胶贴纸、尺子、碎布、细绳、可以剪裁的图画书、废弃的家用工艺品或装饰物,等等。

当孩子面对手工材料发呆或沮丧的时候,父母可以按照需要的顺序,一样一样地拿给孩子,必要时可以给孩子做示范。但是,切不可以因此而呵斥孩子。

7.行走(1):对带“坡”的地方非常感兴趣,不知疲倦地行走(7、8个月—2岁以上)

——孩子在探索腿脚功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供腿感知的环境或材料

当孩子到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开始练习行走了,他将很快进入行走的敏感期。在行走的敏感期内,孩子会拒绝让父母抱,也拒绝坐着,而是不断地要求站起来走路。如果父母想快点走而抱起孩子来的话,他往往会不乐意,甚至会生气。虽然孩子走得很慢,但他却乐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当他的行走能力得到一些提高时,他就会带“坡”的地方非常感兴趣,喜欢上坡,喜欢下坡,喜欢上下楼梯,等等,而且是不知疲倦。在这个期间,他会利用几乎所有的时间练习走路。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在探索腿脚的功能。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1岁多的儿子非常爱走路,妈妈带儿子上街的时候,儿子都不让妈妈抱,而是一路要求自己走。进了一家大型的商场之后,因为人特别多,妈妈就想抱着儿子乘电梯上楼。可妈妈刚把他抱起来时,小家伙就不干了,大哭大闹,挣扎着要下来。

妈妈没有办法,就把他抱放下来,他就拉着妈妈的手,来到步行的楼梯口,一步一步地上了楼梯。妈妈感到有些纳闷,心想:“以前儿子不是这样的啊,老是喜欢让我和他爸爸抱,可为什么最近就特别爱走路了呢?而且,还是走路越多,他就越高兴!真是想不通!”

故事2:

1岁半的妞妞最近特别喜欢爬楼梯,尽管她爬得很慢,但是却爬得很高兴。不管回家,还是在幼儿园,她都不愿意坐电梯,而是一步一步地爬楼梯。

没办法,要是从幼儿园回家上楼时,妈妈就得陪妞妞爬楼梯。这还不算什么,要知道,有的时候妞妞好不容爬到了自家住的6,当妈妈正打算舒一口气开家门时,妞妞突然决定再下楼。可是,既然是妞妞行走的敏感期到了,妈妈也就“舍命陪君子”了。

看来,妞妞真是很幸福啊,有这么一位懂她的好妈妈!

敏感期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行走的敏感期会从七八个月大持续到2岁以上。可能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七八个月大的孩子会让父母拉着手或架着胳膊,他在父母的腿上跳跃,每跳一次,他就咯咯地笑一次,非常开心的样子。但是,当父母想停下来休息一下时,他是不肯的。这就是孩子即将进入行走敏感期的表现。他会通过练习跳跃这个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腿和脚,为行走做好准备。

故事1中的孩子,已经进入了行走的敏感期,这时候他会乐此不疲地行走,这时候,对父母来说,也是最累的时候。因为孩子会喜欢上下坡,会喜欢上下楼梯,是自己走,不需要父母来抱的。所以,那位妈妈如果知道这是孩子的行走敏感期,就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引导小妙招

1.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作为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在行走的敏感期对什么感兴趣。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不仅仅对楼梯很感兴趣,而且对带“坡”的空间都非常感兴趣,比如,他会喜欢路上的斜坡,会喜欢滑梯,也会喜欢商场超市里带坡度的电梯,等等。

之所以孩子会喜欢这些地方,一方面这是他对空间进行探索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他在培养双脚这个行走工具,增强腿脚的功能。孩子只有反复地去感知腿脚的功能,他腿脚的潜能才能被逐渐地激发出来。当父母了解了这些,就应该给予孩子行走的自由,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替”孩子行走——抱着孩子走路。

父母应该跟在孩子的后面,他走你就走,他停你就停,这样才叫帮助孩子成长。

2.一定不要厌烦

孩子在这个敏感期内,会发狂般地走路。但是,因为孩子走路不稳,个子又矮,当他一刻也不停地去他想去的地方时,父母就要跟在他的后面。而且,还得必须时刻准备弯腰去扶他,从而免得孩子摔倒。所以,这就会使得父母非常劳累,宁愿把孩子抱在怀中而不想让自己一直弯腰跟着孩子那蹒跚但飞快的脚步。尽管如此,父母也一定不要厌烦。因为这就是孩子行走的敏感期,孩子不这样做反而就麻烦了。

另外,如果父母因为厌烦而去阻止孩子的话,孩子的这一敏感期就会滞后到2岁多甚至是3岁才出现。所以,父母一定要以“大局”为重,切不可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感知材料

处于行走敏感期的孩子关键是要用腿脚来感知世界,他想到哪里去,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让腿脚获得感知,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只有父母在懂得孩子的基础上,才能为孩子做好选择。不过,有时候,因为天气条件或外部环境不好时,孩子就不能很好地去感知腿脚的功能。这时候,就需要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些良好的能用腿脚感知的材料。

一位妈妈就给1岁多的能够行走自如的孩子准备了一个按摩脚的按摩器,是用竹子做的,表面疙疙瘩瘩的。当妈妈扶着孩子站到那个按摩器上时,孩子一下子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两只小脚不停地在上面来回挪动,感知来自按摩器的感觉,并不断地上来又下去……

虽然说,孩子行走的敏感期完全要顺其自然,但却不能由孩子自己发现可供探索的材料。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可以用腿脚探索的环境和材料,并协助他去探索。

这里提醒一下父母,让孩子穿带笛子会响的鞋子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在孩子走路的时候,这种新奇的鞋子会发出尖利的响声,这会扰乱孩子对腿脚的感受,会干扰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让孩子心烦意乱,并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自己去感知来自腿脚的感觉。

4.也要适当地抱一下孩子

其实,在行走的敏感期,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自由的、活跃的个体,从这时候起,他拥有的空间能力就往前迈出了一大步。不过,当孩子的行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之后,他可能会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尤其是妈妈的怀抱中寻找温暖和爱意。

这时候,妈妈也要适当地抱孩子。比如,某天,孩子走了很多路。他应该还能继续往前走,但他突然回过头来,对妈妈说:“妈妈,抱抱!”这时候,妈妈就应该去抱起他来,而不应该说:“都会走了,还让妈妈抱?”因为,如果妈妈不抱孩子,孩子心灵的那种慰藉都得不到,他就会以为妈妈不爱他了,可能就会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8.行走(2):哪里不平哪里走,哪里脏乱哪里走(1—2.5岁)

——即使孩子弄脏了衣服、鞋子,父母也应该欣赏孩子

前面已经提到,当孩子对带“坡”的地方比较感兴趣并乐此不疲地行走时,那是孩子在探索腿脚的功能,也是行走敏感期的正常表现。与此同时或稍晚一些,孩子就会表现出另外一种情形,那就是“哪里不平哪里走”,哪里脏乱哪里走。其实,这也是孩子在感知腿脚的功能,也是孩子行走敏感期的正常表现。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1岁半的儿子最近特别爱走路,而且见到路边有水洼,他就快步走过去,然后伸出脚来就去踩,就去使劲在里面跺。当他被自己跺的水洼溅起一身泥点子时,一点都不难过,反而很高兴。接着,又朝着那个小水洼一阵狂跺……

这不,妈妈又带他出去玩了,不过这次没有见到小水洼,小家伙好像不太高兴的样子。走了好一会儿,小家伙有点内急,就撒了一泡尿。尿完后,他一瞅,感觉好像很熟悉的样子,对了——“小水洼”!哈哈,这下又让他给逮着了,他抬起腿来就跺……

看他那个快乐的样子,妈妈感觉有好笑又无奈。

故事2:

刚下完一场大雨,路上到处是肯坑洼洼的积水。妈妈牵着2岁半的儿子鸣鸣的手去散步,当看到前面有些水洼时,妈妈就想把鸣鸣抱过去,可是鸣鸣死活不让妈妈抱。

没办法,妈妈只好让鸣鸣走的时候小心点。鸣鸣满口答应。可是,刚走到那个水洼边的时候,鸣鸣“不小心”就踩了进去,还在里面跺了几下,脸上的表情非常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