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15546400000014

第14章 卓娅之母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身教最重要(1)

卓娅是苏联英雄,是一位为许多人崇敬的革命烈士。假如没有战争,这个柔弱的女孩也许会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中,英雄的母亲为人们讲述了英雄卓娅快乐成长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母亲为了自己子女成长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苏联人,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她对教育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

卓娅(1923-1941),她的纪念碑上的铭文写道:“卓娅,苏联人不朽的英雄。”她就生活在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的阳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长起来了。16岁那年,她就光荣地被批准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卓娅从10年制学校毕业,这一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不幸被俘了。敌人开始审讯她,但敌人用尽了酷刑,也没从她嘴里套出一句话。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身教重于言教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是同胞姐弟,小学、中学时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卫国战争爆发后,姐弟俩先后入伍。

姐姐卓娅执行任务时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姐弟俩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这本书在苏联家喻户晓,它是一部青年英雄的成长史,影响了无数青年的成长。

当时苏联报纸上刊登过一封读者来信,写信的人曾在自己女儿身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可是在他们长大成人走入歧途之后,他才觉悟到自己没能好好教育她。他回忆着往事,问自己说:“我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他想起了他的错误:

我未曾注意孩子中间发生的纠纷;我替孩子们做了那些他们自己能胜任的事;给孩子们东西的时候他说:“这是给你的,这是给你的。”可是,若说“这是给你们的”,岂不更好;有时候马马虎虎地宽恕了他们的虚伪诡诈,也有时为了一点点小过错而吹毛求疵地严厉惩罚他们。

显然是在孩子们的自私心和躲避困难工作的企图刚刚萌芽的时候,我没注意,因此就这样由细微小事,由琐碎事件发展成了重大的罪恶。孩子们完全不是按着我所希望的那样长大的,他们粗野,自私,懒惰,不互相友爱。

这封令人伤感的信,引起了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久久地思索。关于教育子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写道:“我常听见人们这样说:‘我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们,我整天在工作上。’我也曾这样想:莫非需要特别地拨出一部分时间在家里教育孩子吗?”

她和她的丈夫工作都很忙,他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她在小学任教员,同时又在师范大学学习。丈夫在研究院工作,又在速记讲习班学习,并且还要努力准备上函授工科大学。他们时常那么晚才回家,到家时孩子们已经睡了。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妨碍他们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认为,教育不一定是言语上的,其实,身教甚于言教。

关于教育孩子,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这样认为:

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时候是怎样的,在病中是怎样的,在悲伤时候是怎样的,在欢喜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

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主意和榜样的敏锐而细心观察的眼睛;如果孩子虽然挨着你,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却孤单地生活着,那就什么也不能帮助他,不能正确地教育他。贵重的玩具,在一起愉快的散步,严肃的和合理的训诲全都没有用。

他们的儿子舒拉,由于在家庭中是最小的一个,又有祖母的娇惯,也曾经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有爱哭闹的毛病。如果他的什么要求被拒绝了,他就躺在地上大声哭号,踹腿或者可怜地呻吟着。他的父母决心要治好儿子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舒拉因为要在午饭以前吃粉羹(一种酸甜的糊状羹,通常在饭后吃),大声哭号起来了。于是,父亲和母亲就都走了出去,屋里只留下舒拉自己。最初,他仍然大声哭号,并且不时地喊着:“给我粉羹!”“我要粉羹!”

后来,他感觉到屋里没有声音,便抬起头来,把周围看了一遍,就不哭了。既然没有人听,还值得费力气假装哭吗?他考虑了一会儿,就用木片堆什么东西了。等到父母回来,他又打算哭。于是父亲严厉地对他说:“如果你哭,我们就把你一个人放在这里,我们不再和你一起住了。明白了吗?”

舒拉不闹了。

又一次,他在哭的时候,通过手指缝用一只眼偷看父母是否同情他的跟泪。可是父母丝毫没有理会他。父亲在看书,母亲在看学生的作业本。这时舒拉就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悄悄地走近妈妈,爬到她的腿上。妈妈轻轻地在他的头发上拍了一下,就把他放在地板上,自己仍继续工作,他也就不再打搅大人了。

他们就是用这种办法治好了儿子的撒娇和哭号的毛病。连比舒拉只大两岁的姐姐卓娅也学了大人的口气,时常用庄重的神气说:“用不着娇惯孩子,让他哭会儿吧,算不了什么!”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是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总是苦难的,其实,事情很容易解决,想让孩子做到的事,父母一定先要做到,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跟上我们的脚步。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在卓娅母亲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是她自己的生活的真实展现,但正是因为她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对孩子却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确实是这位英雄的母亲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她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即使在需要纠正子女的缺点时,她也没有用很多时间来进行长篇的说教,也没有用很长的话去谴责孩子的过错。她是用自己的风格来影响孩子,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比言语要管用多了。

教子点睛:

言教和身教相比较,言教总是显得容易一些。大道理人人都从小听到大,必要时多少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言教的效果总是有限。相比较而言,身教比较麻烦,通常父母希望孩子做的,常常是自己做不到的。这样的教育,孩子不能接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身教的确要费些力气,但是,效果却相当的好。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出样子来再去要求孩子,这样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种社会价值,但对一个社会个体而言,它更是一种真实的情感。

苏联人民的领袖列宁逝世的时候,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一家和全体苏联人民一样,经受了巨大的悲痛。这时候,小卓娅刚生下来不久,舒拉还没有出世。可是,做父母的并没有忘记孩子。他们把刊登着斯大林的誓言的报纸收存起来,准备等女儿长大了,让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