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论的诡计
1549100000013

第13章 猎鹿博弈:从合作走向共赢

(第一节 猎鹿博弈中的合作哲学

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因此我们更需要与他人合作。最能有效地运用合作法则的人会生存得最久,而且这个法则适用于任何动物、任何领域,这也是猎鹿博弈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战国时期,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

后来,他们在一些小事上发生了冲突,吵完架后就分了手。当他们各行其是的时候,都在自己的工作中屡获败绩。

一个叫密须奋的人对此感到十分痛心。他规劝两人说:“你们听说过海里的水母没有?它没有眼睛,靠虾来带路,而虾则分享着水母的食物。这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再看一看琐吧!它是一种带有螺壳的共栖动物,寄生蟹把它的腹部当作巢穴。琐饥饿了,靠螃蟹出去觅食。螃蟹回来以后,琐因吃到了食物而饱,螃蟹因有了巢穴而安。这又是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例子。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不知你们听说过鼠没有。它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行。可是邛邛虚则四足高,善走路而不善求食。平时邛邛虚靠鼠提供的甘草为生;一旦遭遇劫难,邛邛虚则背着鼠逃跑。它们也是互相依赖的。恐怕你们还没有见过双方不能分开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头鸟。这种鸟有两个头,共长在一个身子上,但是彼此妒忌、互不相容。两个鸟头饥饿起来互相啄咬,其中的一个睡着了,另一个就往它嘴里塞毒草。如果睡梦中的鸟头咽下了毒草,两个鸟头就会一起死去。它们谁也不能从分裂中得到好处。下面我再举一个人类的例子。北方有一种肩并肩长在一起的‘比肩人’。他们轮流着吃喝、交替着看东西,死一个则全死,同样是两者不可分离。现在你们两人与这种‘比肩人’非常相似。你们和‘比肩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比肩人’是通过形体,而你们是通过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既然你们独自办事时连连失败,为什么还不和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师听了密须奋的劝解,对视着会意地说:“要不是密须奋这番道理讲得好,我们还会单枪匹马受更多的挫折!”于是,两人言归于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这则寓言通过密须奋讲的5个故事告诉大家,生物界中各种个体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有坚持团结合作、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成功。

要了解合作为什么能带来收益,我们要从“猎鹿博弈”说起。

话说某个部落有两个出色的猎人,某一天他们狩猎的时候,看到一头梅花鹿。于是两人商量,只要守住梅花鹿可能逃跑的两个路口,梅花鹿就会无路可逃。只要他们能够齐心协力,梅花鹿就会成为他们的盘中餐。不过只要其中有一人放弃围捕,梅花鹿就会逃跑掉。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有时运气太好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正当两个猎人严阵以待,围捕梅花鹿的时候,在两个路口都跑过一群兔子。如果猎人去抓兔子,会抓住4只兔子。从维持生存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梅花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

这里不妨假设两个猎人叫A和B。这样,两个人的行为决策就可以写成以下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这样猎鹿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点,那就是: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合作,每人吃饱10天。

两个纳什均衡,就是两个可能的结局。两种结局到底哪一个最终会发生,这无法用纳什均衡本身来确定。比较[10,10]和[4,4]两个纳什均衡,明显的事实是,两人一起去猎梅花鹿比各自去抓兔子可以让每个人多吃6天。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合作猎鹿的纳什均衡要比分头抓打兔子的纳什均衡具有帕累托优势。与[4,4]相比,[10,10]不仅有利于整体福利改进,而且每个人都得到福利改进。

换一种更加严密的说法就是,[10,10]与[4,4]相比,其中一方收益增大,而其他各方的境况都不受损害。这就是[10,10]对于[4,4]具有帕累托优势的含义。

在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帕累托效率。在经济学中,帕累托效率准则是:经济的效率体现于配置社会资源以改善人们的境况,主要看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如果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还想再改善,那任何人都必须损害别的人了,这时候就说一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帕累托效率。相反,如果还可以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人,就认为经济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就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效率。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没有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受益。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目前企业强强联合,就接近于猎鹿模型的帕累托改善,这种强强联合造成的结果是企业资金雄厚、生产技术先进、在世界上占有的竞争地位更优越,发挥的影响更显著。

总之,蛋糕做得越大,双方的效益也就越高。比如宝山钢铁公司与上海钢铁集团强强联合也好,还是其他什么公司的联合重组,最重要的在于将蛋糕做大。在宝钢与上钢的强强联合中,宝钢有着资金、效益、管理水平、规模等各方面的优势,上钢也有着生产技术与经验的优势。两个公司实施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发掘更多更大的潜力,形成一个更大更有力的拳头,将蛋糕做得比原先两个蛋糕之和还要大。

博弈大智慧

两个公司实施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发掘更多更大的潜力,形成一个更大更有力的拳头,将蛋糕做得比原先两个蛋糕之和还要大。

(第二节 用承诺赢取合作

荣获第7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无人地带》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波黑战争,一群波斯尼亚士兵在大雾中迷路了,走到了塞尔维亚人的阵地前面。在大雾散去以后,塞尔维亚士兵发现了这群波斯尼亚人,一场攻击在所难免。

激烈的攻击结束之后,西基似乎是唯一的幸存者,他设法隐藏在了“无人地带”的一个废弃的战壕里,还俘虏了前来打扫战场的塞尔维亚人尼诺。后来他们又发现另一个活着的波斯尼亚士兵塞拉,但是十分糟糕的是,他受伤了,而且身体下面还有一颗地雷,如果他动一下的话,三个人都会死。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就这样,三个本来有着不同人生轨迹的人被联系在了一起,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合作”:分别向各自的阵地喊话(他们正好夹在敌对双方的中间,也就是“无人地带”),要求双方不要开枪;他们也试图“解决”敌对关系,比如谈论双方共同的朋友。但是由于相互之间的猜忌和对立,他们又时常争吵。

双方的部队也因为这三个士兵而放弃了对抗,一起向联合国部队请求援助。事情发展到这儿,问题本可以就此解决了,可是复杂的历史原因(双方的敌意)和现实的困难(塞拉身体下面要命的地雷)制造了很多问题。由于媒体的曝光,全世界都在关注这起事件,联合国不得不派出高级官员前往解决,但还是无能为力……最后的结果是,尼诺和西基在“循环报复”中送了命,联合国部队制造了“和平解决”的假象来应付舆论。至于塞拉,则还是躺在那颗该死的地雷上,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在这个故事中,为了避免零和或负和博弈,尼诺和西基都是愿意合作的,双方军队也是因为自己人处在危险中而无意对抗,甚至联合国都出面解决……但为什么在每个人都希望合作的情况下却造成了如此悲惨的结局呢?稍作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缺乏承诺是造成悲剧的根源。因为缺乏承诺,所以双方无法互相信任,无法信任自然达不成合作。

相形之下,陈胜吴广的策略就要高明很多。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受雇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地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召穷苦的平民900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这时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法律,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恢复楚国而死。”商量妥当后,他们就利用士兵的迷信,首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然后借机杀了两个军官,最后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最终,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胜与吴广的起义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胜自立为王前的一句话:“苟富贵,毋相忘。”

“苟富贵,毋相忘”,这是陈胜对贫穷好友们留下的许诺。陈胜说这句话的意思虽然有些隐讳,但含义还是很明显的。旁人一听就知道他在说:“将来我富贵了,绝不会忘记你们。”就是因为这句承诺,那些穷人朋友才会为他出生入死打天下。

由此可见,承诺也是一种竞争力,在博弈中借助于承诺将更有助于我们赢取合作。

所谓承诺,是指在别人与自己合作后获得的回报,它给别人带来的是一种预期的收益。在博弈中,能为我们带来合作的承诺必须符合两个要求:适度和切实。

从通常意义来说,适度地承诺,具有很丰富的和很具个性的内涵,它因人而异,因情势而异,故难以对它作整齐划一的界定;但是,从大多数人的现实境遇中不难看出,承诺如若经常性地失效,往往会使人陷入困窘、烦忧,乃至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决定承诺之前要防止感情冲动,以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承诺的适度。

绝不为自己“制造”力不从心的、不可变更的、日趋沉重的负担,是把握适度承诺的前提。因为信守承诺,只有在量力而行、相互体谅、留有余地的情况下,才有望圆满地兑现。在承诺时讲明在特定情况下的理解深度和适应弹性变化,并不降低承诺的严肃性。承诺时留有余地,是为人处事的难点之一,也是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走向成熟的一种鲜明标志,这要求人们做到“恰如其分”地承诺——使对方满意,使自己主动。

有效承诺的第二个要求是切实,也就是践行对他人的承诺(也可称为允诺、许诺)。应诺,是一个人引导自身生存态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往往决定了他在博弈中能否达成有效的合作。一个人是否能信守承诺,往往鲜明地反映了他的为人风范、精神品位和生活艺术的优劣,以及未来的人生走向。

“信息网络”走俏的世纪,也将是“信誉”当家的世纪,在越来越多的人之间,“有限合作”“项目合作”“局部合作”“短期合作”以及“即兴合作”的方式将快速增长,并将成为人们智慧生存的主流。在这种情势下,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承诺和应诺,才能赢得长久的合作。

博弈大智慧

承诺也是一种竞争力,在博弈中借助于承诺将更有助于我们赢取合作。

(第三节 用惩罚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在现实中,一般来说都是博弈双方合作时所得收益最大,但若一方不遵守合作约定,必定使另一方合作者吃亏。所以有必要引入惩罚机制:违约的人,应受到严厉的处罚。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约问题,一旦一方出现违约的现象,也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另一方的利益。

李老师是某班辅导员,他经常组织本班同学参加集体活动,比如郊游。但在组织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李老师通知全班同学早上8:00到校门口集合,结果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大家直到8:15才出发,浪费了一刻钟时间。

于是在此后的集体活动中,李老师改变了策略,虽然真实的集合时间仍是8:00,但是他通知大家7:45集合,结果最晚的几个同学也在8:00赶到,从而准时出发。李老师对自己的策略很满意。

但是时间久了,同学们都发现了李老师通知的集合时间故意提前,甚至可以根据李老师的通知猜测出真实的集合时间。因此,每当李老师通知7:45集合时,大家仍然按照真实的集合时间,也就是8:00来做安排,从而导致几个同学在8:00后才赶来。而那些准时,即7:45到达集合地点的同学都开始抱怨,进而也变得不那么守时了。

李老师再一次陷入了如何安排时间的烦恼。

在这场博弈中,老师要想破解学生迟到的困局,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只要过了集合的时间,就不再等下去,让迟到的同学独自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和相应的惩罚对同学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他们就不会再迟到了。二是如果迟到的学生比较多,那么等某个数量的学生到齐以后马上出发,而让迟到时间过长的那些同学承担责任。

这两种选择都采用了对迟到同学进行严厉惩罚的方法,如果按照此方法执行下去,必定能够使迟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正说明了惩罚机制对于合作的重要性。每一个鼓励合作、运行良好的组织,通常都少不了一种惩罚违约、作弊行为的机制。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惩罚机制的建立只是保证合作的第一步,合作能否达成的关键还在于惩罚机制所设置的威胁是否具有可信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古尔教授曾经用下面这则例子说明了威胁的可信度问题。

两兄弟总是因为玩具而吵架,哥哥总是抢弟弟的玩具。不耐烦的父亲宣布政策:好好去玩,不要吵我;不然的话,不管你们谁向我告状,我都将把你们两个关起来。

被关起来与没有玩具相比,情况更加糟糕。现在,哥哥又把弟弟的玩具抢去了,弟弟没有办法,只好说:“快把玩具还给我,不然我要告诉爸爸了。”

哥哥想,你真的告诉爸爸,我是要倒霉的,可是你不告状只不过没玩具玩,告了状却要被关起来,告状会使你的境况变得更坏,所以你不会告状。因此,哥哥对弟弟的警告置之不理。

如果弟弟是会计算自己利益的理性人,他还是会选择忍气吞声的。

可见,合约能否被双方执行,关键还在于威胁要有可信性。

迟到的例子也是一样,如果李老师采取的策略是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人迟到就取消活动,这种惩罚显然够严厉,但是在生活中,这种策略并不现实,所以,同学们心知肚明老师只是吓唬他们一下而已,就不会在意他的话,依旧我行我素,迟到困局还是无法破解。

所以,建立可信度高的惩罚机制,是保证合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博弈大智慧

违约的人,应受到严厉的处罚。只有这样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违约问题,一旦一方出现违约的现象,也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保证另一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