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人生三段论
15476200000007

第7章 人生“三段论”

人的一生,有的轰轰烈烈,有的默默无闻;有的无愧无悔,有的抱憾终生;有的穷困却天天快乐,有的富足却日日忧郁。人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

人生是一个圆,以爱情、婚姻为圆心,以事业是半径,画出的人生圆无论大小,只要圆满就好。没有半径的人,人生是一个点;没有圆心的人,人生圆无从画起。

人生如何分类、分段?历史上的论述数不胜数。 19世纪丹麦神学家索伦曾将人生境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审美阶段,即感性阶段。人类在这个阶段对周围的人物和环境用自身的价值评断标准进行评判。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终其一生停留在这个阶段;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是道德阶段,即理性阶段。原则上讲这是人类大多数的归宿。所谓道德礼法就是凭借着第二阶段的人生观建立起来的。在这个阶段,人们娶妻生子,安然度日,关心全球局势,经济起落和环境污染,为孩子的升学和前途焦虑不安;人生境界的第三阶段是宗教阶段。我们中国称做看破红尘。世俗的一切金钱利诱、情感纠葛已全然看淡,生与死成了人生最大的主题。于是全身心地投入一种宗教、一个信仰,进而寻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安宁。

泰戈尔也曾说过,一个人一辈子要做三件事:一件自豪的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第一件事是人实现获得他人肯定的人生价值,第二件是人实现获得自己肯定的人生价值,第三件则是人存在的真正的意义,一种可以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再狭隘的想法。人的一生大凡都做过这么三件事。或大或小,或满意或不满意。

诗人刘大白曾有一首诗这样写人生: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经的三个重要阶段。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蓝图;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我把人的寿命定在66岁(长寿之人必定是少数,生活质量下降,只能叫做“活着”,这里暂且不论),每22年算作一个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岁至22岁,属于“求学阶段”,经历小学、中学到大学,主要任务就是向书本学习知识,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人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小孩都愿意玩,不愿学习);

第二阶段:22岁至44岁,属于“求财阶段”,通过向社会学习,开始积累人生经验和个人财富,是人生的创业期。这一阶段,人为了求生,要做不得不做的事情。挣钱主要靠勤奋、吃苦耐劳;

第三阶段:44岁至66岁,属于“求实阶段”,通过不断地自省反思,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是人生的收获期。这一阶段,人要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挣钱主要靠资本、靠理财、“用钱挣钱”。

如果能活过66岁,算是人生赚了一把儿。

上述三个阶段中,44岁是个拐点。英国与美国一项最新的联合研究显示,人一生的幸福感呈现U形曲线,年轻与年老时最快乐,中年则坠入低潮,谷底大约在44岁左右。

人要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把握好规律,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在求学阶段,要学好书本知识,打好人生基础;在求财阶段,不但要继续向书本学习,更要向社会学习,快速积累财富,谋取事业上的发展。要勤奋、能吃苦,有一种拼命精神,但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用命换钱”;而到了求实阶段,则应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得到心灵的升华。 这一阶段如果还需要为温饱而奔波,终日为琐事而忙碌,积劳成疾,只能导致“用钱买命”,终生积蓄交给了医院。

朋友,你处在人生哪一个阶段?请把握好人生“三段论”,使自己的人生精彩快乐!

1998年7月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