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5447000000069

第69章 “仕奇”宣战

1994年年底,在中国经济界权威报纸《经济日报》上,刊出了一个标题为“宣战”二字的大幅广告。当人们满怀兴趣看下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是“仕奇”西服在向世界名牌西服公开设擂宣战。

仕奇在广告中的“公关宣言”宣称:“仕奇”不提倡抵制洋货,不提倡市场保护主义。“仕奇”的优良品质本身即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敬业精神与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结晶。

国际商战风云际会,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竞争能力决定生存状态的时代。面对海外品牌长驱直人,我们再难仅靠四大发明充实精神空间,再难仅靠数千年文明引以为豪。

一个民族拥有国际一流的品牌,就拥有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资产,就拥有支撑民族自觉的消费文化,爱国主义的旗帜就能历久弥新。

能否拿出世界所公认的名牌,是对中华民族的严峻考验,“仕奇”愿为此竭尽全力。

接下来,仕奇在“宣战书”中正式宣布,在同等的价格上,“仕奇”质量要高于海外品牌;在同等质量上,“仕奇”价格要低于海外品牌。欢迎任何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海外品牌应战;欢迎任何权威机构以国际通行标准对“仕奇”同市售海外品牌比较检测;欢迎消费者参与质量评判。

这份宣战书一出,立即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广告一出,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纷纷做出反应。

敏感的外国通讯社纷纷在发回国内的新闻报道中,声称仕奇的这一举动可能是中国公司民族商业意识苏醒的征兆。

广东、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纷纷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产品,提出树自己名牌的战略。这一反应又被称作是“仕奇现象”。

据悉,自宣战以来,青松公司仅收到的国内各地报刊刊登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就有百余篇。连资深经济学家马洪先生也高度称赞,“仕奇”的宣言预示着一个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经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我国公司的名牌意识的真正大觉醒。

再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首先,仕奇公司挑了一个很好的时机适时而动。当时,它本身刚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牌西服,所以有资格向洋服叫板。再加上,其时正逢洋货在中国大抢滩头,国外产品使国货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所以仕奇向洋货挑战,在人们看来已不单单是仕奇一家公司的个体行为,而是“中国”与外国斗法了。因此,大家都把仕奇的这一行为看做一场壮举,而不是一场广告活动。

其次,它本身具有向国外名牌挑战的实力。一般西服生产工序只有60道,而仕奇的生产工序竟达到390道。

但归根结底地说,这还只是一种广告活动。仕奇自己在挑战之前就已知道,肯定不会真有外国公司前来应战——谁会有那个时间和兴趣呢?而那些国外品牌没有一个出来应战,仕奇也就成为不战而胜的擂主。

这当中,仕奇却借挑战国外名牌之机,从公司文化到公司产品质量,将公司的方方面面详详细细地向国人展示了一次。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青松制衣公司有一套不同于别人的严格质量保证系统,都把仕奇列入可信赖商品之列。

所以尽管比起一般国产品牌,它的价格还是偏高,但人们已形成一种拿它和国外品牌比的思维方式,这一比就觉得仕奇的价格还是便宜的。人们甚至把消费仕奇作为一种上档次的象征。

上面的例子已让我们感觉到,这种让公司扬名的方法,是成本少,见效快。若你也有兴趣,不妨也来假一下虎威,不过,可得当心,别让真的老虎给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