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5447000000183

第183章 依靠政策赚钱

自古以来,政治与经济便是一对紧密相连的孪生儿。正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虽已稳步跨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但源远流长的“官本位”等传统政治思想还深深影响着这片神州沃土。在中国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商海泛舟者若要取得商业上的辉煌业绩,除了从经济方面入手外,还需要从政治的角度着眼来调整自己的商业行为。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1995年度中国十大富豪之首的亿万富翁、福海实业集团的老总罗忠福,更是语出惊人,那就是:中国需要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经济政治学,中国成功的企业家必定先是政治家!

罗忠福将自己发家的“秘密”归结为:依靠政策赚钱。他说:“许多钱不是靠我的经营才能,而是靠政策赚来的。要说我有过人之处,那就是我比别人更会利用政策。”

的确,优秀的商人不仅非常熟悉国家以及主管部门的有关方针政策,而且善于领会政策变动的精神、原因以及趋势,并以此来具体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因为,一个企业自身的经济行为必须在符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正常运行和发展。

精明的商人绝不会守株待兔一般坐等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他们会以自身的行动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因此,许多商家经常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赢利情况,保持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的畅通。

真正的商人不仅善于影响政府决策,使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倾斜。而且,即使在有关方针政策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他们也能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先富起来的商人,无不深知过去的成功靠的是机遇和市场的不完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他们必须转变创业初期的经营之道,这就需要在进一步了解日趋完善的各项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逐步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

毕竟,既然进入了市场,就得遵守游戏的规则,遵守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各种经济法规和各项政策。

相对于法律来说,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变通性。因此,目光敏锐的商家都爱好仔细研读有关政策的条文及其具体解释。有的企业甚至配有专人研究政府的法规和政策,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对此,大家都心照不宣:谁最能“吃透”政策,谁就能最大限度地受惠。

同时,成功的商人并不拒绝接受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往往要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的具体管理来实现。对于主管部门向自己下达的各项生产计划、指标、措施,他们通常在心领神会之余,根据自身及市场的状况,恰到好处地执行。

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摆脱同其它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经商也是如此。纯粹为了经商而不考虑其他,你永远无法达到一个优秀商人的标准。尤其在中国这片奇异的土壤上,花掉全部精力投入商业经营的,未必就能够成为成功的商人。

吸取了大量教训的罗忠福经常说:“中国没有100%的商人。我用50%的时间研究政治,30%的时间面对各种社会关系,剩下20%的时间则考虑商业上的事情。”

尽管成功无法复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环境和机遇,但成功者的经验则永远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罗忠福的成功经验一再提醒我们:中国没有100%的商人,商人也要讲政治。

曾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几位商界大亨在一次聚会上想评出谁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推销员,没想到评选结果是大家一致认为政府首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推销员。

的确,政府首脑一旦介入商业活动,其威力真可谓无坚不摧。以下这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总统克林顿有一次与沙特王子会晤,谈笑之间,为波音航空公司争得一份金额颇大的飞机订购合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从自己的锅里飞到了别人的餐桌上。

如果说政府首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推销员的话,那么,能让政府首脑们为其推销商品的,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商人了吧?

对商人而言,在商言商天经地义,但商人总不可避免地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可以说,一个企业如果处理好了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关系,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否则,就可能与之频频发生摩擦和冲突,甚至被制裁。

无数事实说明,同政府关系僵化的企业是难以发展的,弄得不好还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商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绝非自行其事的孤军奋战,更不是不负责任的为所欲为。企业必须与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处理好关系,在社会冲突与社会责任中,谨慎而严肃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按照设定的目标,妥善处理冲突与责任,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