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黑学全书3
15447000000168

第168章 永不满足

永不满足是使事业成功的强有力的刺激,尤其是与特定的目标相结合的时候。

青年时期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若从此而心满意足,那将是获得最终成功的障碍。“10岁神童,15岁才子,过了20岁是平平凡凡的人了。”这句俗语,说透了那其中的含义。

贫困的人常能白手起家,反之,继承父母财产的人,却往往家道中落。如此看来,没有欲望的人,就好比没有上发条的表一样,要钟表走动,必须费些力气,亲自上紧发条。有一位母亲就说了下面的话,为她的儿子上紧了发条:“没有人比你更优秀,但是,倘若你不做一番事业来证明,那么,你与别人也是毫无差异的。”

不能坚持正确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年轻人,就犹如正在玩耍却又感到无聊的孩子一样——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总是撅着嘴。

突然,你意想不到地得到了10万美金,你要怎么利用呢?

曾有心理学者向知识阶层提出这个问题。然而,因为被问及的人大部分都有固定的收入,以致所答大体一致:要把一部分当养老金,以旅行或玩乐度其余生。

要把这一笔意外的财富用来完成人生某个大目标者,一个也没有。这恐怕是因为持有大目标的人太少了。

意外得来的财富常使受益者大部分脱离了生产者的行列,变成仅仅为消费而生活的人。

在英格兰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某镇上住着两个律师,他们彼此相互竞争,在法庭上以极刻薄的言辞互相斥责,有时甚至诉诸武力。这两人其中的—个是单身汉,有—个外甥在乡下过着贫困的日子;另—个是鳏夫,有—个儿子。

在这条街上,还住着一个富裕的老处女,她终生笃信宗教。在鳏夫律师的儿子18岁那年,老处女死了。单身的律师在去查证遗嘱时,整条街道为之骚动。她的遗产将送给哪个教堂?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纷纷猜测。

可是谁曾料到,这笔遗产却留给了鳏夫律师的儿子,人们无不目瞪口呆。

从此之后,这个18岁的青年处处受着人们毕恭毕敬的礼遇,朝夕被自作多情的女郎困扰着,他是酒店里最受欢迎的人。

时光流逝,单身的律师接来外甥,并加以教育,使自己在工作上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他们成了这个地方一流的律师。人们认为这个外甥聪明能干,凡有案件都来请他出庭。

鳏夫律师随着年迈,逐渐衰老而不能工作了。而他的儿子却根本不愿工作,终日东游西荡,不务正业。他染上了富家子弟所有的恶习,一点也没有储蓄的概念。

将两者的情形比较一下,何者该事业兴盛,何者该没落,就不言而喻了。单身的律师得到能干外甥的帮助,自然属于前者;鳏夫律师却为无能的儿子而感到羞耻。

单身律师去世时,这座城市再度陷入兴奋的旋涡之中。文件与备忘录一起被人们发现,这文件正是那个老处女原来的遗书。先前单身律师所签订的那份遗书,竟是他模仿老处女签名的伪造文件。备忘录有如下的文字:

“为打倒敌对的同行,我故意做了这事情,我要使他的儿子成为无用的软骨头。我问心无愧,为达此目的,我将……”

这个故事,也许是杜撰的,然而就其要义而言,倒是千真万确。

现实中许多光耀显赫的富翁们虽然掌握着巨额钱财,但终因不能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这些钱财,所以未能长远地持续其繁荣。

美国有一位叫贝特罗的年轻人,他的父亲在墨西哥持有金银小矿山。贝特罗起先很勤勉地工作,使矿山的生产十分景气。然而当钱财滚滚而来时,他竟异想天开,建筑了堂皇的宫殿,购进了巴黎的家具。当时,那个村里没有一家浴室,而他倒有一打以上。此外,还有15架大钢琴配置在各处大厅里。

贝特罗沉溺于如此漫无止境的豪华生活中,再也不闻不问生产的情况,任其矿山废弃。后来,他身边留下的除了那座宫殿,别无它物。最终,他就在那宫殿里的两间尘埃弥漫的屋子里,了结了余生。

想想职业拳击家吧!他们不少人都赚过几十万美金的报酬,为了比赛,都受过长时期的严酷训练。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比赛中获胜,而大多数人的目标也仅仅如此。所以许多人发财之后,就过上了糜烂的生活,而最终死于贫困。这是一种典型的暴发户的心理。

暴发户的这种末路,大多缘于一生中没有远大目标。

不论是什么职业,往往有些人在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独立后,便不再做更进一步的努力了。他们在赚取了需要的钱财之后,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据心理学家说:好运气时常是不幸的前奏。

受到良机青睐的人,往往沉溺其中,而抛却了努力。眼光只注视脚尖的人,稍有富裕,就自我满足,不思进取。他们变得怠惰、游荡,消费多于生产。他们手里有些金钱,就以为有资格享受。倘若突然再遇拮据,他们才会发觉,自己是那么软弱无能,连先前做过的事都做不来了。

他们的眼光太短浅。他们仅能看见眼前的事情而已。

朋友们!放眼远眺吧!

不要以现状为满足,同时也不要因现状而失望。这时,幸福与快乐才属于你。

既不满足现状又能为远大目标而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