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神堂记忆
15377900000064

第64章 按等分食

按照在厨房里准备食物的人的说法,庙会从一大早持续到傍晚,一天共接待一万多人。除去在殿内或殿外祭坛前的祈祷活动外,很多来访者坐在帆布帐篷或大殿屋檐下吃酒席。

为了举办酒席,庙里宰了一头很大的猪和六只羊,切了六大袋土豆,然后烘干。又用了500公斤面粉蒸糕点和一种炸的形状像鱼的油条。根据厨子和组织者的统计,至少有2500人参加了这场宴席。作为回报,吃席的人们一共捐赠了5000多元礼金以及各种各样的礼物,包括昂贵的丝织床罩和缎面被单。其他礼物包括砖木,以备庙宇扩建。据人群中常常到各处庙宇烧香磕头的人们说,这次庙会是永靖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庙里的厨房在侧面的一间屋里。如果按照菜肴的种类来看,这次宴席其实很一般。一共上三道主菜:猪肉炒菜、葱爆羊肉、猪油土豆条。但在当地,除过年之外,菜里很少见肉,所以这已经算不错的饭菜。每个人还得到了加有冰糖的茶、葵花子、糕点或炸油条。但没有酒。但我看到有几个人,其中包括两位老太太,拿着瓶装白酒与同伴共饮。

食物按照人们的社会等级分配。受到最高礼遇的人们是“下条子的”客人。这些收到邀请信而来的客人会得到猪羊肉。这些人要么捐过相当数量的钱财,要么身为族里最重要的成员,要么是在城里供职或在政府机关就职的孔门亲戚。其中包括县文化局前任领导,永靖县人大副主席以及在兰州市政府机构供职的一位中层干部。虽然县文化局前任领导与孔家人并不沾亲带故,但那位县人大副主席姓孔,而且来自兰州的那位干部与孔家有姻亲关系。

食品分配等级的第二等是招待“带礼的”客人吃羊肉土豆。他们在这一天带来了贵重的礼物或是捐赠了较可观的现金。“带礼的”客人在入座之前和第一类客人一样,也要先由主祭陪同到大殿里叩头烧香。带礼的客人中有的来自兰州,或是姓孔或是与孔家有姻亲关系。其中几位十分招眼的乡土生意人与孔家人没有亲属关系,但与庙会的组织者交情不一般。

那些捐献少许现金或价值较低礼物的人们叫“赶会的”客人。多数情况下,赶会者只能吃土豆,外加茶、面包、水果。而那些只捐了极少的钱或什么都没拿的人们叫“普通群众”,只能得到糖果茶烟。我们很难确定这最后两类人与小川村有什么关系。即便小川孔庙的负责人也不认识这些慕名而来的人们。

吃席的地点划出四块界限分明的区域,三道主菜和其他食品按区供应。大殿檐下的台子是为“下条子的”和“带礼的”客人准备。从大殿往南看,左面,即东面,是男人们;右面,即西面,是老太太们。院子里的帆布帐篷是为“赶会的”和“普通群众”准备的,左面的帐篷里是男人,右面的是女人。这些帐篷里备有桌子板凳供人们吃饭、喝茶、聊天。吃席的区域明确按照性别、捐赠和地位划分。

与屋外祭坛前的混乱景象完全不同,在四个区域吃席的人们清楚地知道应该吃什么,应该坐在哪儿。一位组织者指出:“烧香的时候,人们糊里糊涂。吃饭的时候,人们清清楚楚。”也许我们可以把前一种情况称为“仪式混乱”,将后一种情况称为“饮食理性”。我用这种略嫌夸张的两分法只是为了指出,人们对谁该吃的规矩十分清楚,但对仪式的理解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