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15354900000075

第75章 疾病分类与诊断基础(38)

慢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常伴有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热、阳痿和易疲乏等。

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如查不出低血压的原因,可能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单纯自律神经功能不全(过去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特点为平卧位时基础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低,起立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压反应阈值较低,即使在交感神经末梢释出的去甲肾上腺素少的情况下,对酪胺的增压反应仍增高。这些改变提示由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突触后除神经支配过敏所致。

Shy-Drager综合征的患者其血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正常,对输注去甲肾上腺素和酪胺的反应也正常,但站立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此综合征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若干部位的神经原退行性变,包括大脑皮质延髓、皮质脊髓、锥体束外和小脑系统,以及脊髓的中间外侧柱。因此,Shy-Drager综合征为交感神经血压控制方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锥体束外和小脑的症状。

周围自律神经系统疾病也引起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它们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和其他终末器官损害;较不常见的还有淀粉样变性、维生素缺乏和伴发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胰腺癌的神经病变。

直立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应用了药物,例如用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高血压药。后者包括中枢作用(例如甲基多巴和可乐定)和周围作用(例如派唑嗪、肼屈嗪和胍乙啶)的制剂。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岁年龄而减损,老年人依赖于足够的静脉回流来提供正常的心排血量。因此减少静脉回流的药物尤其是硝酸酯和利尿剂常引起直立性低血压。许多药物在老年人即使用常规剂量也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诊断】老年人如申诉体位性头昏和轻度神志模糊,临床医师不能认为他就是患直立性低血压。应先让患者平卧至少5min后测血压和脉率,然后安静站立1min后测血压和脉率,继续站立3min后,再测血压和脉率。低血压反应可能在站立后立即或延迟出现。为了发现演出的低血压反应可能要延长站立时间或作倾斜试验。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多次测量血压以确认立位性低血压的持续存在。

十三、偏头痛

【概述】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病因学】病因不清,约50%患者有家族史。女性病员偏头痛倾向在月经来潮前发作,怀孕后发作减少,提示发病可能和内分泌或水潴留有关。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强光刺激、烈日照射、低血糖、应用扩血管药物或利血平、食用高酪胺食物酒精类饮料,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各种诱因怎样引起偏头痛发作,大体可根据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Wolff等以血管源学说解释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典型偏头痛先有颅内动脉收缩,局部脑血流减少,引起视觉改变、感觉异常或轻偏瘫等先兆症状,继而颅内、外动脉扩张,出现头痛。

因此,偏头痛发作时在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见到脑血流或少、增多或先减少后增多,脑血流速度异常增快,脑血管扩张或口径变小。但是这些变化与头痛类型、先兆或头痛发作间并无恒定的关系。有些变化以后头部为著,也有的变化却以前头部为著。同一作者报告的异常发现并不都见于全部所观察的同类患者,一部分患者在头痛间歇期也存在局部低灌注区或脑血流速度的增快。总之,偏头痛与脑血管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偏头痛发作时尚出现一系列生化改变。在先兆期,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可有短暂的增高;头痛发作时尿中5-HT的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可明显增加。这提示血浆中的5-HT很快被降解而从尿中排出。5-HT对平滑肌有双相作用,血浆5-HT降低引起小动脉收缩及较大动脉的扩张。小动脉收缩造成脑组织缺血,产生先兆或其他神经系损害症状;大动脉扩张引起头痛。部分5-HT漏出到血管周围的细胞外液中,与组胺、缓激肽、血管驰缓激肽等神经肽类物质一起使血管壁痛阈降低及导致动脉的“无菌性炎症”。血管扩张合并“无菌性炎症”造成偏头痛的临床症状。5-HT主要储存在血小板内,当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存在5-HT释放因子时,血小板5-HT含量突然下降同时呈现临床发病。某些药物(如利血平)有释放和耗竭5-HT作用,能诱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5-HT阻断剂(如二甲********、苯噻啶)被应用于预防偏头痛发作。头痛发作期单胺氧化酶(MAO)活性降低可能和5-HT降解时消耗大量的MAO有关。

许多实验证实,偏头痛患者的血小板比正常人的更易聚集。血小板聚集后能释放5-HT、ADP、组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AA)及血栓烷A2(TXA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能进一步促使血小板聚集。这样交互作用就产生大量的儿茶本酚胺、AA及TXA2,有强力收缩血管及减少脑血流作用。前列腺素E1可使从无偏头痛者产生头痛。雌激素能增加前列腺素的合成,有些妇女服用高雌激素避孕药会诱发偏头痛发作。

神经源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源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改变及血管舒缩障碍是一种继发现象,即偏头痛的血管性发现是继发于神经中枢的“释放”。偏头痛呈现的各种复杂症状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结果,可能是下丘脑/间脑的兴奋阈下降而引起头痛发作。

含有甲肾上腺素5-HT的神经元支配某些头颅血管,它们的细胞体分别位于脑干的蓝斑及缝际核。精神紧张、焦虑、疲劳或其他因素导致脑干神经元兴奋及递质释放增多,引起头颅血管运动改变,脑缺血及血管的“无菌性炎症”,刺激血管内三叉神经末梢的伤害感受器,传入脑内产生痛感。另外,三叉神经末梢能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扩张和致病性肽类,P物质)到较大的颅内外血管。

【诊断】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史,间隙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及偏头痛家族史诊断并不困难,伴有局灶神经体征者需除外器质性疾病。眼肌麻痹可由动脉瘤引起,动静脉畸形也可伴发偏头痛,应做头颅CT扫描或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复杂型偏头痛常由器质性疾病引起,应作神经影像学检查。枕叶或颞叶肿瘤初期亦可出现视野缺损或其他视觉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老年人颞枕部头痛须除外颞动脉炎,颞浅动脉或枕动脉增粗如绳索状,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动脉活检见特征的多核巨细胞浸润。

十四、重症肌无力

【概述】本病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青少年和儿童多见,常以睑下垂、复视、咀嚼吞咽困难或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而就医。

(二)体检发现

眼外肌麻痹、肢体肌耐力减弱,疲劳试验阳性,对受累肌肉反复作同一动作或连续叩击某一反射,可见反应逐渐减弱或不能。

(三)辅助检查

1)新斯的明试验:以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1mg肌注,肌力在0.5~1h内明显改善时为阳性,可确诊。为防止新斯的明的毒蕈碱样反应,需同时肌注阿托品0.5~1mg。

2)免疫功能检查可有异常。

3)血清胆硷酯酶、免疫球蛋白、****胆碱受体抗体效价测定升高。

4)胸部X线片或CT检查,可有胸腺肿大或肿瘤。

5)心电图可异常。

6)电生理检查:感应电持续刺激受累肌肉反应迅速消失。EMG:重复频率刺激,低频刺激有波幅递减,高频刺激有波幅递增现象,如递减超过起始波幅10%以上或递增超过50%以上的为阳性。

(四)鉴别诊断

需排除甲亢性肌病,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周期性麻痹及癌性肌无力综合征。

十五、重症肌无力危象

【概述】本病指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而危及生命者。

【临床表现】根据诱发危象病因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肌无力危象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常因感染、创伤、减量引起。呼吸肌麻痹、咳痰吞咽无力而危及生命。

2.胆碱能危象即新期的明过量危象。除上述肌无力危象外,尚有****胆碱蓄积过多症状:①毒蕈碱样中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多、心率慢;②烟碱样中毒症状:肌肉震颤、痉挛、紧缩感感;③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抽搐等。

3.反拗危象难以区别危象性质而又不能用停药或加大药物剂量改善症状者,多在长期较大剂量治疗后发生。

十六、癫痫

【概述】本病系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s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3、单纯部分性发作某一局部或一侧肢体的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异常发作,历时短暂,意识清楚。若发作范围沿运动区扩及其他肢体或全身时可伴意识丧失,称杰克森发作(Jack)。发作后患肢可有暂时性瘫痪,称Todd麻痹。

4.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精神感觉性、精神运动性及混合性发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思维、知觉、情感和精神运动障碍。可有神游症、夜游症等自动症表现。有时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发生伤人、自伤等暴力行为。

5.植物神经性发作(间脑性)可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作。

无明确病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肿瘤、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引起者为继发性癫痫。

(二)辅助检查

1)EEG、BEAM、Holter(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动态脑电图监测):可见明确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2)如为继发性癫痫应进一步行头颅CT、头颅MRI、MRA、DSA等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灶。

3)腰穿CSF检查,可有改变。

十七、老年性痴呆(AD)

【概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其病因至今不明,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常渐起病,起病可在老年前期,但老年期的发病率更高。在65岁以前起病的类型常有痴呆家族史,病情进展较快,有明显颞叶和顶叶损害的特征,包括失语、失用等,锥体系症状也较多。AD可延续20年,早期或轻度9年,中期或中度5年,恶化6年,给个人、家庭、神经带来深重的负担和痛苦。据统计:美国AD患者为200~400万,全球1700~2500万,我国有关调查尚缺乏大系列、据最新城市普查结果,AD患病率高于血管性痴呆。在西方国家AD是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排在第四位的导致死亡的疾病。

【病因学】病因不明,近年国外大量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遗传学、免疫学、病毒感染、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等方面,表明许多因素与该病发病机制和病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