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大国隐士
15351200000027

第27章 天意君心

林大人在前方鼎力举天,为国事操劳,公而忘私。穆彰阿在朝中耍阴谋诡计,为一私之利,置国家兴亡于不顾。

这个情形,和宋朝多么像啊!岳武穆浴血奋战,秦桧釜底抽薪。如果任穆彰阿一党弄权,那么林大人就是第二个岳飞,大清朝也必将重蹈宋朝覆辙。

邵如林是不会助纣为虐的。他不希望看到历史重演。

邵如林知道穆彰阿心里怎么想的,想让他用天意要挟道光,不战而和。

他也知道与穆彰阿作对的后果。天门已经预言过了,家破人亡。没什么可怕的,他就死好了。邵家迁回老家,从此远离这块肮脏之地,未必不是子孙的福。

邵如林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直接告诉道光,这一仗必须要打。

穆彰阿以为已主动示好邵如林,两家有结亲之盟,邵如林也知道他的底牌,必定会站在他这一边,顺着他的意思说服皇上,讲和不讲战。没料到邵如林这么不识抬举,固执己见。

穆彰阿不由得勃然变色,指着邵如林道:“你……”

道光看过去问道:“怎么啦?”

穆彰阿意识到失态,忙跪倒陈情:“皇上,前日邵如林不是这样说的。因此臣怀疑他,心怀不轨,矫传天意。”

道光问邵如林:“穆彰阿说的对吗?”

邵如林不愿当场揭穿穆彰阿,此时若弄得图穷匕现,于大局无益。

邵如林斟酌一下,委婉地说道:“回皇上,中堂大人说的没错,前日的卦象是一团和气,有不战之象。今日臣求课,天意已转圜,非战不可。”

“哦,天意变得真快啊。到底是你在变,还是天意在变呢?”

“回皇上,臣的职责在鸿胪寺,军国大事本不容臣置喙。但臣也是大清子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略懂阴阳卜筮,恰逢中堂大人为国事忧虑,要求臣求课问天,臣不敢妄加揣摩天意圣意,仅以实情相告,绝无私心杂念,请皇上圣裁。”

邵如林虽没有按穆彰阿的意思说话,但也没有戳破他,稍稍放下心来。不过仍对邵如林主战的态度深感不满。

穆彰阿道:“既然天意要战,请问邵大人,可断得出胜负吗”

邵如林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之不谋,何问天意。”

“你这叫什么话?预测之术不是预测未来之事吗?测不出胜负,哪儿来的必战之说。”

“中堂大人前面的话不错,后面的话谬也。战与不战在人,胜负也在人,即便测得准天意,也测不准人心哪?”

两人在道光面前,你来我往,争辩不休,把道光帝气得不轻,喝道:“成什么话!”

两人同时住嘴,听皇上垂训。

道光说道:“邵如林,你说的测不准人心是何意?”

“回皇上,求课求的是事,不是人。因人成事,因人废事,其例不胜枚举。诸葛亮神机妙算,知道街亭可守,却误在马谡手上。事情发展可测,人心变化难料,因此预测之术是有局限性的。”

邵如林的话有所暗示,有所提醒。什么叫因人成事,因人废事。说白了就看你道光皇帝怎么用人啦。

道光和穆彰阿虽非绝顶聪明,却都是历世弥久,一点就透。

穆彰阿故意给邵如林上眼药:“邵大人的意思是,皇上用人不当吗?”

邵如林道:“请皇上明鉴,臣绝无此意,臣仅就事论事罢了。”

道光对穆彰阿结党营私的事情有所耳闻,今天见穆彰阿提请邵如林来解天意,已有所防备,以为定是他事先安排好的。让他不解的是,邵如林好像并非来为穆彰阿捧场的,倒像是砸场子的。

看着两个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道光非但不生气,还有些欣慰。这就对了嘛,作为大臣,当以国事为重,以皇上为重,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不讳,才不至于滋生腐败,权臣乱政。

道光说道:“邵爱卿说的没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事情都是人做的,选对了人,顺了天意,无不成的道理。”

穆彰阿干笑道:“皇上圣明。”

道光叫太监给邵如林设座,道:“邵爱卿,不要急,仔仔细细将你所占卦象讲给朕听听。”

邵如林侧身而坐,整整官服,说道:“回皇上,臣所占蛊卦,上卦为山下卦为风,世得日建助,克应……”

道光摇手道:“不要说这个,说些朕听得懂的。”

邵如林道:“是,蛊本为平卦,但变卦为上卦。上山下风,皇上和大清国为山,风起萧萧,起初强劲,或有摧枯拉朽之忧。但大清国,上有皇上英明神武,下有能臣忠勇不二,风再强劲也吹不动江山永固。”

这话不仅道光爱听,穆彰阿也爱听。

道光爱听的是“江山永固”四个字。是啊,自从大清入关,征战无数,几曾败过,不能到他这儿,连应战都没有就讲和啊。既然强风都吹不动他的江山,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穆彰阿爱听的是“能臣”两个字。掌管军机,辅助皇上,他不是能臣还有谁敢称得上能臣?不过这一时的赞美有什么用,若是开战,林则徐一战成名,万古不朽,遮住他的光芒,那能臣的名头岂不旁落。

穆彰阿道:“邵大人,别净拣好听的说,‘摧枯拉朽’怎么讲?”

道光也道:“是啊,邵爱卿,朕听你的意思,似乎这股风来势不小,恐怕有伤筋动骨之患,如今的大清国可经不起折腾啊。”

邵如林回道:“回禀皇上,历来每有战事,劳民伤财,国家动荡都是不可避免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有风便少不了狼藉遍地。可是被动求静也会有损失,主动拒风也会有损失,臣以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不管这股风来势头如何,战他一战,既识忠臣,又聚民心,革故纳新,重开气象,未尝不是好事啊。”

邵如林的话令穆彰阿心惊肉跳,什么革故纳新,什么重开气象!他想干什么?是不是有人给他撑腰,要鼓动皇上整肃朝纲?

穆彰阿道:“邵大人,皇上要你解卦,你就老实解卦,听你的意思,是在教皇上如何决断吗?一个鸿胪寺少卿,竟敢妄议朝政,好大的胆子!”

穆彰阿害怕道光被邵如林蛊惑,因此想着法子给邵如林扣帽子。

妄议朝政的罪名可不得了,若是道光一时迷糊,还真说不准治邵如林的罪。

偏今天道光不迷糊。往日听惯了六部九卿的八股官话,贴身近臣们的阿谀之辞,忽然听到邵如林的铿锵之声,道光感到浊气涤荡,清气澎湃,精神为之一振。

道光笑道:“穆彰阿,你也太矫情曲意了,是朕让他说话,何来妄议之说。”

邵如林跪倒磕头道:“皇上圣明。”

道光说道:“依卿之意,这仗是非打不可了?”

“臣不敢,臣只解卦象,军机大事请皇上圣裁。”

道光微微颔首道:“朕今天有些乏了,你们下去吧。”

两个人谢恩退出来,穆彰阿迈着大步气冲冲地前头走,邵如林跟过去道:“中堂大人,天门在府上没惹您生气吧?”

穆彰阿“哼”了一声道:“他乖巧的很,倒是您老今天神气哪!”

邵如林道:“中堂大人是生我的气吗?您错怪我了?”

“这话怎么说的?那就是我的不对喽?要不要我给您赔个不是?”

“中堂大人,您别先置气啊,听下官解释。”

穆彰阿停下脚步,眼睛却并不看邵如林,听他要说什么。

因为天门还在穆府,邵如林担心与穆彰阿翻脸,会对天门不利。反正该表明的态度已经让皇上知道了,为了孙儿,不妨暂且委屈求全。

邵如林道:“下官懂得中堂大人的意思,《论语》说,礼为用,和为贵。大人欲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这自然是上上之策。大人比下官看得远,看得细,下官钦佩大人的韬略,也赞同大人的主张。”

“既然赞同我的主张,在皇上面前为何是那样一番说辞?”

“皇上要下官解卦,下官不敢糊弄皇上啊,当然要实话实说。”

“你没有糊弄皇上,却在糊弄本官。”

“下官岂敢。今儿清晨下官真求课来着,刚才在皇上面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卦象,下官不敢隐瞒天意。”

“哼,别说了,你只当是本官耳聋目瞎吧。”

“中堂大人,下官进宫之前想了,不管天意如何,下官在皇上面前,一定要表现出与大人意见不一。”

“这是为何?本官举荐你面见皇上,难道是要你拆我的台不成?”

“多谢大人惦记着下官。下官在皇上面前那样表现,非但不是拆大人的台,而且会让皇上愈加看重大人。”

“如此说来,本官倒要谢谢你喽?”

“大人言重了。您想哪?历朝历代,做皇帝的最忌讳什么?”

“忌讳……党争乱政”

“是啊。大人推举下官面见皇上,皇上必定认为下官是大人信任之人,下官在皇上面前,若再与大人唱和相投,皇上岂不疑心大人结党营私,惑乱圣听!皇上嘴上不说,心里终究个疙瘩,今后总是要处处提防大人,设若……”

穆彰阿心里有鬼,最怕别人在他跟前提“结党”二字。

邵如林一番分析,他听着颇有道理,不管邵如林愿不愿意站到自己这边,今天这事儿还真有些玄乎。

穆彰阿神情和缓下来,但是心里仍闷闷不乐,皇上会不会因邵如林的话,决意一战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邵如林鼓动皇上开战,要打消皇上开战的念头,还得要邵如林想法子。

穆彰阿想到这里,说道:“雨山兄,到舍下一叙如何?”

正合邵如林的心愿,他要把天门尽快带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