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不做难明之想不做难明之事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昭昭:明亮、光明。
冥冥:夜晚、黑夜;暗处。
肝有病,会导致视力下降;肾有病,会导致听力下降。病生在人看不见的地方,但其症状却都发作于人都能看得见的地方。因此,君子若想在明处不被人找出错误,那么,就必须首先在背地里不做错误的事情。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也未必尽然。做了很多坏事,而不为人知的情况多了。再说,有的错事,等人们知道了,当事人已经死了好多年、甚至上千年了,知道了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真是做了坏事就都能让人知道,那这个世界上还哪里来的罪恶呢?
因此,不要相信这句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说教。不然,我们就会把那些没有被证明有罪的人都当成好人,稀里糊涂地在台下给他拍巴掌。
不过话又说回来,做了而不被发现,这也只是个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人家做了没给逮着,你做了就可能立时犯案。而且,更重要的是,你一旦有了龌龊、邪恶心思,首先你的心理就已经开始异化,平日里表现在脸上也是肯定的。人们可能不清楚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根据你的形容神色对你有个评价。好色者目光如蝇,窃物者神色如鼠,这是真的。
所以,人若想活得舒心,那就不要在背地里做见不得人之想、行见不得人的事。
第三十三节 读书学古为民谋福
心地清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借寇兵而赍盗粮矣。
学古:学习古人的谋略和品行。
赍:送给、资助。
借:进贡。
善言:好意的话;高妙的说辞。
善行:善良的行为;有效而高明的行为。
心地干净、品质纯正的人,才适合读书做学问和习学古人的言行。否则,见到一个既可以博得好名又对自己有利的方法,就会拿过来给自己谋利;得到一些可以掩盖自己短处的高妙的说辞,就会用着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就好像给寇贼送兵、给强盗送粮一样。
学问与本事是只万能之器,好人用以为民谋福,坏人用以利己害民。
我们当然要用它来为民谋福(当然也为己谋一点儿),可坏人用它来利己害民,我们就没办法了,只好请法律来制裁他们。
但问题是,心地不清静的人,为什么还让他读书学古?这个事情,谁也没有办法。坏人也不是天生的,就算是天生的,也难于分辨出来。
因此,洪应明一方面告诫我们:“读书学古”一定要“心地清净”,不然,就会去“窃以济私”“假以覆短”帮着自己做坏事;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心地不清静的人,读了书学了古,就会“窃以济私”、“假以覆短”,“借寇兵而赍盗粮”。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法制的健全和教育的深入。健全的法制,可以使利用学问和本事来“济私覆短”、“借寇赍盗”之徒得到制裁;深入的教育,则利在让人的心地都清静起来。
第三十四节 羊头狗肉误己害人
读书不见圣贤,为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重成德,如眼前花。
铅椠佣:刻字匠。
衣冠盗:着官服,状斯文,讲礼教,而行盗做窃的官员。
躬行: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如口头禅:指不明禅理,而袭取佛家现成套语润饰其言辞。
读书而没有明白圣贤的思想精髓,不过是个刻字匠;当官不爱护百姓,就像一个穿着官服的窃贼;讲经布道但不能身体力行,就如同一个只会念经而不知其义的和尚;做事业而不注重做一些泽及民众的事情,那事业就如同眼前花,一闪即逝。
很多人都有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说起来真的是不值。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最后,才弄了个刻字匠的水平,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人家赵普半部《论语》就能帮宋太宗打得天下,我们读了那么多书,却连房子都买不起,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读书不见圣贤”未得真知嘛!
“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这话有理、有劲,就是没用。官盗而民不知,民知而盗依旧,奈何?想想办法吧!
“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这话听来让人伤心。口头禅太多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失足青年”。将来我们若做了先生,可一定要讲道亦行道,做个正直有德,怜世亲民的人,带出些好孩子来。
“立业不重成德,如眼前花”,眼前花就眼前花吧,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法律能管着他,立业不害民就挺好了。
第三十五节 学应择善而入切勿囫囵吞枣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固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绳子。后指书籍的一部分。
简:写有文字的竹片。
文章:有含义、有逻辑、成体系,用于表达观点和见解的一组文字。此指真正的见解和思想。
鼓吹:本指乐器的演奏行为,借指乐曲。
受用:受益。
人对事物本来都有个独到而高明的见解,但是都被后来接触的无用知识给蒙蔽、搅扰了;人对音乐本来都有先天的感应与欣赏能力,但是都被后来的妖歌艳舞给淹没了。因此,读书做学问的人应该克服外界干扰,处处从自己的真实本性出发,这才能学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
宋代朱熹的《答放顺之书》和元代白琏的《湛渊静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医生向人们介绍水果的吃法。
有一次,他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好处时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却有害;相反,吃生枣则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对人的牙齿有坏处。
这时,旁边有个人插话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矛盾……吃梨时,只用牙齿咀嚼,不吞下去,这样就能既对牙齿有好处,又保护了脾脏;而吃生枣时候,不用牙齿咀嚼,囫囵地吞下去,这样就既可以有益于脾脏,又不会伤害牙齿了。”
医生听了反问道:“把生枣囫囵吞下去能消化吗?没消化的生枣对人的脾脏能有好处吗?”这个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无话可说。
后来,人们用“囫囵吞枣”来比喻不求甚解、不加鉴别地接受知识的行为。
吃食物,不能不加选择地什么都吃,吃了消化不了的东西不但不会对人有益反倒有害。学知识,也是一样,要知道鉴别,不能什么都一股脑儿地接受。否则,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才实学的。
有人就迷恋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成年累月、从早到晚地手不释卷,花了好多时间,结果学到了什么?都快成白痴了,自己还一点都不知道呢。
第三十六节 恪守道德堂正为人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故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栖守:栖,居住;守,奉行、保持、不离开。合意为坚持奉行。
道德: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生活与行为准则、规范。
依阿:依附与应奉。
万古:古,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万古指时间长久。
达人;睿智,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成功者。此指睿智的人。
物外之物:精神世界。
身后之身:死后的身份、名声。
按道德规范生活处世的人,可能会被社会冷落一时;而依附权贵卖身求荣的人,则会凄凉万古。所以,豁达的人应该注重精神与心灵的安逸,考虑死后世人对自己的评价。宁可忍受这一时的寂寞,也不要落得个凄凉万古的下场。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也许这“一时”就是一个人的一生。难道我们来到这个人世,就是为了栖守道德而寂寞一生的吗?当然不是,洪应明也不是这个意思。“寂寞一时”只是个可能。
在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栖守道德者”往往不但不会寂寞,而且,还更容易举世共知,叱咤风云。印度的甘地、美国的罗斯福、中国的戴安澜都是很好的例证。
“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这个是事实。
明代有个官员叫倪进贤,人称“****御史”和“洗鸟御史”。他为了升官,千方百计搜集研制各种****,送给权倾一时的大学士万安。因为万安年老体衰房事阳痿,倪进贤就自配药水,亲自替万安洗生殖器。万安念他的孝敬之诚,很快把他提升为御史。现在世人谁还记得起他?就算是记起了,也是戏谑一番而已。至于那些舔痈舐痔之徒就更不用提了。
对于“依阿权势者”来说,身后的万古凄凉还不是最可怕的。事实上,他们也不大在乎身后的事情,他们只关心身前的荣华富贵。可怕的是,他们在依阿权势的同时,他们所得到的是与荣华富贵一齐而来的,卑贱和屈辱。他们也未必就不痛苦与此,只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人格使然,没有办法而已。
因此,我们不要做令自己的人格蒙羞的“舔痈”者。就现在的世界而言,栖守道德而不依阿权势,堂堂正正地做人,还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社会条件。
第三十七节 潜心做事潇洒做人
学者要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而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兢业:郑重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学业。
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严整而刻板,不舒畅。
清苦:寡淡而艰苦。
秋杀:秋日的肃杀萧条。
做学问的人,一方面要郑重而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也要潇洒活泼地对待生活。如果只是一味地刻薄自己,生活得过分寡淡,那就像大自然里只有肃杀零落的秋天而无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如何繁茂昌荣呢?
洪应明要读书人做一个郑重敬业而又趣味盎然的人。
读书做学问本来就是非常费精神的事情,如果,在紧张的思想活动之后,不做一些放松头脑的事情,那对人的身体与精神都是极度有害的。
近些年,总有报道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年早亡的现象很严重。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过分劳累却不能放松则肯定是原因之一。
为什么中国有“书呆子”和“假道学”之说?因为中国的“书呆子”确实很多。一读书,人就死性了。袜子都能穿反,煮饭放米不放水……这样的笑话谁都听过,只是这种笑话听来实在让人心酸。有了知识,或者为了学知识,而没了生活的乐趣,硬是给社会贡献了一个生活的低能儿,可惜!可悲!
而那些“假道学”,有很大一部分,其实也不一定真的就没有道行和学问,只是因为学识超人,为人刻板,个人生活也极度乏味,言谈举止又给人一种装腔作势的感觉,人们不理解他的世界,所以,才认为他假,叫他们“假道学”。冤了一点,但也绝非纯粹无辜。
不过现在,像古人那样一味兢业、一味清苦的学者已经不多见了。灯红酒绿之所已不乏潇洒的学者。如果,洪应明地下有知,也许他会把这句话反过来说的。比如:“学者要有段潇洒的趣味,又要有段兢业的心思。若一味潇洒快活,是有阳春而无金秋,何以收获万物?”呵呵!
第三十八节 秽恶之念自戕其心
心体光明,暗室中自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犹生厉鬼。
心体:内心世界。
青天:蔚蓝色的、晴朗的天空。
暗昧:黑暗隐秘,见不得人。
一个心地光明的人,就是身处在黑暗中,也会像在晴朗的白天里一样神思坦然;而一个有满肚子见不得人的东西的人,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总是凄凄惶惶,如同有鬼缠身。
警察抓李四,大喝一声:“抓住他!”结果,李四没动,身边的张三却撒腿就跑。警察纳闷,我抓这个,那个跑啥子?后来才知道,李四抓错了,而那个张三则是个扒手,正要掏包呢。
张三心里有事儿,他整天算计着偷别人的钱,所以,总是心惊胆战,与他无关的一声大喊就把他吓得跑出了二里地。如果他不存着偷人钱的念头,就不会害怕了。
我们不学张三。既不要算计着偷人家的钱,也别算计着偷人家的老婆。别以为别人不知道你就可以随便算计,缺德的念头一出来,首先你自己就知道了。你不是人吗?你没有是非观念吗?你没有道德意识吗?你对你自己的人品没有个评价吗……你瞧得起自己吗?
总之,秽恶之念自戕其心。念头一成,你的内心就已经不好受了。你的人格就已经受了伤害,这种伤害,是需要花很大代价才能痊愈的。所以,做人还是要尽量光明一些。那样,舒服。
第三十九节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
贪私:为私欲而贪污。
恩:慈爱。给人好处。
惨:惨虐,狠毒。
人只因一念之差做了贪污受贿的事,从此就刚正变成了软弱,睿智变成了昏愦,慈祥变成了狠毒,一生的人品也就从此坏掉。所以,很多古人一直就以不贪为处世之宝,由此,体面地度过了一生。
人性喜贪,不贪是外力(法律)的约束和品德的自律。以德戒贪,只管一人;以律戒贪,天下清廉。
但就我们个人而言,只需要管住自己就行了。然而,戒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生两难:一是戒色;二是戒贪。戒贪是人生两难之一,可见其难。戒贪难就难在人的物欲如鬼,它出没无常,捉摸不定,而且法力无边。在无物可贪的时候,它咪起来,在有物可贪,条件合适的时候,它就旋转着飘出来蛊惑人心。一千元你不贪,一千万元你贪不贪?没把握你不贪,有了把握你贪不贪?太多的诱惑与太多的算计搅和在一起,只要一会儿,人的心智就乱了,一念之差也就发生了。一念之差之后,贪私也就发生了。至于,其后的蹲监坐狱、万众唾骂,乃至魂归地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戒贪不容易,光靠自我品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戒贪的根本办法是:大家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效的法制社会。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能戒贪,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贪。”那很好,洪应明老先生的苦心没有白费,阿弥陀佛!
不过,对那种手握权柄,能贪而不贪的人,我绝对是从心里敬佩的。这种人,是人类的精英。祝他一生幸福吧!
第四十节 念头起处贵在纠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欲路:佛家戒财、色、食、名、睡五欲,认为五欲会像尘埃一样污染人的身心。欲路,即通往这五欲之路。
理路:通往修行礼佛之路。
不洁的欲念刚一产生,就要及时意识到,意识到了,就要赶快把它领回到静心修行的理路上来。欲念产生就发觉,发觉了就改正,这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键,切莫轻易放过。
这里讲的是佛家静心修行的道理。然而,这个道理对于我们俗世里的人们,却有着极大的用处。好多人都是没有把握住这个“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而跌入了耻辱的深渊的。
唐伯虎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为什么会失足呢?不过一念即出而未警觉和纠正罢了。
带着镣铐的汪和栋很后悔:“……当时,我也不想杀她。她要是不骂我一句,我也不能。她一骂,我就火儿了……就给了她一刀。一刀之后,我犹豫了一下,接着一想,算了,反正也好不了了,就又捅了几刀。”一个杀了人的人,事后这样叙述了杀人时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过程。本来不想杀人,挨了骂,就给了一刀。这第一刀,就是在“泄愤”这“一念”支配下使出去的。而中间他犹豫了一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是他没有彻底醒悟,没有把自己“挽回理路上来”,最后,又捅了几刀要了人家的命,自己也只好等着去见阎王了。
我们年轻人心思浮动,意气升腾。凡事易于随欲而行,怎么痛快怎么来,怎么过瘾怎么干。这最容易在不经意间,把自己引向斜路。重则,害身成祸;轻则,启劣习之端。无论是灾祸还是劣习,它都将毁掉人的一生,所不同的仅仅是,灾祸毁人立竿见影,而劣习则让人慢慢完蛋!
所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心中的每一个念头,念起之际,一定要用公认的是非、利害标准来评价论证一下,这很有用的。
第四十一节 君子诈善恶甚小人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
君子: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2.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诈善:虚伪的善行。
小人:1.品格卑下的人;2.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也用做自己的谦称。
肆恶:毫无顾忌地作恶。
改节:改变过去一贯的美好德行和做人原则。
伪君子的假仁假义,与小人的恣意作恶没有区别;一直被人认为是君子的人,一旦丧德屈节或者龌龊行事,那还不如一个小人改恶从善好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伪君子》。那里面就有一个地道的伪君子,他叫达尔杜弗。他认识了富翁奥尔贡之后,在奥尔贡面前表现得非常诚实、善良,博学多知。因此,奥尔贡就把他请到家里作良心导师。
奥尔贡在家人面前极力赞扬达尔杜弗的人品与学识,而且还把自己最危险的秘密——一个******藏在他家的文件匣交给他保管。甚至还取消了女儿玛丽雅娜与别人的婚约,让她嫁给达尔杜弗。
其实,达尔杜弗是个地道的伪君子。他一边准备着娶玛丽雅娜,一边又在暗地里勾引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奥尔贡的儿子发现达尔杜弗是个骗子,就向父亲告发,可是奥尔贡却被达尔杜弗的表演给弄迷糊了,坚信达尔杜弗是个圣人。他不但相信了达尔杜弗虚假的自我忏悔,还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并准备把全部财产赠给达尔杜弗。
奥尔贡的妻子艾耳密尔为使奥尔贡醒悟,假装接受了达尔杜弗的调情而让奥尔贡躲在桌子底下偷听。结果,奥尔贡亲耳听到达尔杜弗勾引他太太的全过程,终于识破了伪君子的真面目。达尔杜弗撕下了面具,用奥尔贡交给他保管******的文件匣要挟奥尔贡,要挟不成,就去向国王告发,企图致奥尔贡于死地,并霸占他的财产……
达尔杜弗是伪君子的极端人物,是个典型。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极端、如此典型的伪君子还是不多见的。因为,伪君子之伪,是一种品行。而一个人的品行的表现,往往都是因时因事因人而异的。此时此事对你,他也许不表现出这种品行,而在彼时彼事对彼人,他则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判断一个伪君子是很费周折的事。需要你的机敏和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是伪君子的天下,到处都是伪君子。口蜜腹剑是伪君子;虚情假意是伪君子;言不由衷是伪君子;害人利己是伪君子;骗人钱财是伪君子;端坐公堂,伤天害理是伪君子;口号震天,荒废民政是伪君子;身着白衣,借病敛财是伪君子;手执教鞭,误人子弟是伪君子……伪君子铺天盖地,摩肩接踵,我们哪天碰不到伪君子呢?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地去对付,对付不了的,也要记住他。只是别把那些为了谋生而在事出无奈的情况下,有了些宵小举动的可怜人当成十恶不赦的小人对付就好了。
第四十二节 虚与委蛇养技自爱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不可稍变其操守,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淡泊:不看重名利,心底清静。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暗指荣华富贵。
检饰:检点。
操守:一贯的品行。
锋芒:刀剑的尖端或刃部,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
不看重名利的人,一定会被热衷名利的人所猜忌;检点自律的人,往往会被狂妄放肆的人所排斥。所以,君子生活这种可能被猜忌和排斥的环境中,固然不可改变自己一贯的品行,但也没必要锋芒毕露。
“浓艳者”也好,“放肆者”也罢,对付他们有更好的办法。对于“浓艳者”,给他两句好听的,也就把他稳住了,如果心里觉得亏了自己的德行,那就学学康熙年间的高士奇,可以在“好听的”话里骂他几句。当时,有个权相明珠,他想在皇帝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就写了诗,要才华横溢而又一向清高的高士奇在他的诗文下面写几句赞语。高士奇不想写,但又怕得罪他,于是就写到:“高出杜上,又在齐下”。明珠看了大喜:“高出杜上”?天哦,我的诗比杜甫的还高!“又在齐下”?“齐”是谁?不管了,反正肯定是个人物,“高出杜上”已经很了不得了。其实呢,高士奇的这句赞语说的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高出杜(肚)上,又在齐(脐)下”……你说那是个什么物件儿?这龟孙子喜滋滋地挨了顿臭骂。
至于“放肆者”那就更好办了,像刘表对付弥衡那样,把他交给黄祖就行了。借力打力,轻轻一躲,让他撞墙去便了。再说“放肆者”没几个长久的,也不会太碍事。
倒是我们的锋芒值得忧虑。在什么时候锋芒毕露都是不妥当的,“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收敛一些,稳当一点,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第四十三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针砭: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
药石:古时指冶病的药物和砭石。后比喻规劝别人改过向善。
砥砺:磨刀石,粗者为砥,细者为砺。此指磨炼。
膏:脂肪,指认的肉体。
靡:毁坏。
在逆境中,就好比全身都扎着针、敷着药,不知不觉中磨炼着意志、增长着才能;在顺境中,好比被各种兵器包围着,不知不觉中肌体就给割没了、筋骨也受到伤损。
逆境确实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好多须眉豪杰、巾帼英雄都是从逆境中产生的。
假如你此刻正在逆境苦斗,那么请不要灰心,好好珍惜这段让你历经苦难的时光,它不单磨炼你的意志,提高你的才智,而且,它还会增强你对幸福的体味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种认为逆境益人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汗牛充栋。但我认为,逆境不见得就真好。
一个人身处逆境,其实是件无奈的事情。逆境的确出人才,但逆境也毁人才,更主要的是,逆境不让人幸福地生活,而享受幸福的生活恰恰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权利。如果逆境不毁人才,那么,为什么那么多贫困农村的孩子,都终生愚昧无知?
逆境出的人才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都给逆境毁掉了。毕竟,我们的同胞不全是可以经受住艰苦磨难的特殊人物,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所谓逆境,说到底,就是由各种灾难和困苦构成的、破败不堪的生活环境。如果逆境那么好的话,我们还保护环境、美化城市、发展经济做什么?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称颂的应该是身处逆境却不沉沦的品质,而不是歌颂逆境本身。逆境的过多存在,是人性丑陋和社会落后的表现;过分强调逆境的好处,跟“越穷越光荣”的说法是一个意思。而穷,本来是可耻的。
因此,作为有操守和德行的人,应该在自己不怕逆境的同时,去致力于消除别人的逆境。
第四十四节 人品文章贵在无奇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文章:有含义、有逻辑、成体系,用于表达观点和见解的一组文字。此指真正的见解和思想。
最好的文章,并不奇特,只是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思想感情;最好的人品,也不奇异,只是质朴而纯真。
最好的人品跟最好的文章一样,都没有刻意和做作的意思。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待人做事都是那么敦厚、质朴、诚恳、有情有义,但又不乏机智与幽默。
生活中这样的人已经不多见了,不过也绝对不是没有。一旦遇到,可一定要对他们好,要珍惜这样的人品。与这样的人做朋友,的确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同时,我们也应该尽量在人品上向这样的人看齐。尽管不能完全与他们一样,但只做到六成相似,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四十五节 做该做的事,享该享的福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万古:古,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万古指时间长久。
虚生:虚度人生。
宇宙天地是永恒存在的,而我们的生命却不会有第二次;人的一生只有百年,这在茫茫而永恒宇宙中不过是一瞬间,很容易就过去了。幸运地降生到这个宇宙中的人,不可以不知道人生的珍贵和乐趣,同时,也不可以不怀有虚度此生的忧虑。
这是个古老但意义永恒的话题。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话题的分量,也都知道“生不再来”、“此生可贵”的道理,但真正用这个道理来管理自己的生命的人,却少之又少。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我想,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无奈吧!
问题的关键不是想不想虚度,而是怎样才叫虚度,怎样才叫不虚度。好权者认为当了大官,就没有虚度;好财者认为富可敌国,就没有虚度;好学者认为才高八斗、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就没有虚度;好色者认为有三妻四妾、红颜三千,就没有虚度;道家以修炼成仙为没有虚度;佛家则认为一切都是虚的,无所谓度不度,能到西天极乐世界就算没有虚度……所以,自己的人生到底虚度没虚度,要有自己的标准,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套自己。好多老太婆都指着自己的老伴儿说:“我这辈子嫁给了你,真是白活了!”言下之意就是:她嫁给他就虚度了此生。不过,我考虑,假如她嫁给了别人,也许还不只是虚度呢,弄不好是遭罪一生也未可知。
因此,就人生是否虚度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开一点,不要过于功利。玩了命地想要不虚度,结果很可能就是个瞎忙活。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都很渺小,也很无奈,但是,我们都活着。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我们可以尽情生活、尽情地享受。只要活得踏实、诚恳就好了。
其实,最好的观点是:做该做的事,享该享的福。虚度不虚度的问题,只有到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才能有个定论。
第四十六节 公论不可轻犯权门切勿倾心
公道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着脚,一着则玷污终身。
公道正论:经实践证明为正确,而又被公众认同的观点和规范。
犯手:触犯、违反。
贻:赠与,遗留。
私窦:地窖;洞穴和小路;水沟,阴沟。
着脚:脚踏进去。喻指参与。
玷污:污染,弄脏。
经实践证明为正确、而又被公众认同的观点和规范是不能轻易去触犯的。一旦触犯了就会给自己带来永久的耻辱;权贵们勾心斗角、营私舞弊的事情,不可以参与进去,一参与就会让人一生都不干净。
弄清楚洪应明的“公道正论”,颇费周折,到现在我也不敢确定我的解释是不是他老先生的本来意思。
什么是“公道正论”?道德算不算?法律算不算?科学定理算不算?按理说,应该算。可是,道德是分阶级的,不同的人群奉行着不同的道德;而法律尽管要求人人遵守,但法律也有时代性和阶级性,违法了法律会受到制裁,但却不一定“贻羞万世”;至于科学定理,就更没个准儿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是“公道正论”,而现在却是胡说八道。
所以,我只好把他的“公道正论”解释为:经实践证明为正确,而又被公众认同的观点和规范。比如,为官不能贪污受贿,老师不能误人子弟,医生必须治病救人,等等。
我不认为洪应明的“公道正论”是指当时的法律和道德,比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及女人必须裹小脚之类的。他不应该这样的功利。
“权门私窦不可着脚”,这个比较好理解。尽管从古至今,“着脚”于“权门私窦”之辈人山人海,也确实有几个“玷污终身”了的。然而,人们还是不断地争着要把脚伸进去。为什么?那样有好处。而“玷污终身”的坏处,仅仅是个可能。不要善良地以为那些家伙都会“玷污终身”,其实,他们也不在乎这个。所以,我们得想办法看住他们,这才是正理。
而且,这种事情全在自己临机把握。“着脚”为私,当然不好,若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呢?要知道,凡是有权力的地方,都有点“私窦”之弊,能都不去吗?权门里面无好人,谁来给百姓服务?
“孩子们,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你们可以和魔鬼同行,直到走过那座桥……”这是基督教东正派的一句箴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要胶柱鼓瑟,要懂得适当的权变。
见公论不可轻犯,入权门切勿倾心!
第四十七节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渗漏: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喻忽略细节。
欺隐:依仗别人不知道的条件和环境。喻以为别人不知道而做丑事。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困苦、没落的境遇。
怠荒:怠惰,颓废,颓唐。
小事不疏忽,背地里不做见不得人的事,身处困境而不怠惰颓废,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知微见著,明察秋毫——这是成事者必备的品质和本事。大患大错总是肇始于细枝末节,大是大非也常在小事上映现出其实质。宽宏大量是对人,而明察秋毫则是对事。
“暗处不欺隐”,这是做人至高的境界,人们少有做得到的。但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活得才能安然。不要以为周围没人就放纵自己。你怎么知道没人?也许草丛里就有一对儿正在亲热呢。更不要说针孔摄像头和窃听器已经普遍使用的现实了。
末路凄凉,而英雄处此却风姿依旧。我不希望大家都走上什么末路,但在生活中,做一件事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的时候总是无法避免的。那个时候,你也许会感到,此事已经没有出路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对你的考校也就开始了。是孬种还是好汉,全凭此时的作为。急皮酸脸,怨天尤人,或萎靡不振借酒浇愁……说明你是孬种;静坐沉思,邀友放歌,条分缕析,继续努力或毅然放弃而另辟天地……这是好汉。
好汉不好当,但也没办法,事到临头必须当好汉,只有好汉才能走出困境。孬种只能等着人家来救,谁来救?哪个馅饼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就是要人来扶助,自己也得首先是个值得帮助的人。
第四十八节 喜异无大识独行少恒操
惊奇喜异者,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恐乏恒久之操。
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渝的节操。
独行:坚持按自己的主张做。
恒久:恒定而持久。
操:品行、德行、节操。
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人,通常都没有太大的见识;因恪守名节而过分独特处世的人,恐怕会没有恒定而持久的节操。
事实还真是这样,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还真的多是些浅薄之辈。我们所熟悉的,头发弄成那样儿、衣服穿成那样儿……的人,看着光鲜、迷人,可张嘴就是“一日不见,我好想你”。
生活是平凡的,只有平凡的人才能过平凡的生活。也只有过着平凡的生活才能体味到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也许一时可以哗众而取宠,但事后得到的多是耻辱。
喜异无大识,独行少恒操。我们应该以质朴之心对待生活,以中庸之道修养德行。
第四十九节 猛然转念魔变真君
当怒火欲水正沸腾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时能猛然转念,邪魔便化为真君矣。
邪魔:邪恶的魔鬼。此指不好的欲念。
真君:上帝。
当怒火上升而欲念翻滚之时,尽管明知这是不对的,却又放任不管。知道不对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倘若能翻然悔悟,那么邪魔就变成上帝了。
一念之差可以为贼,一念之正可以为圣。
有多少人在关键的时候压下了怒火、熄灭了欲火而换来了事后舒心的庆幸?相信有很多人,他们都幸福地生活着。又有多少人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压下怒火、没有熄灭欲火从而铸就了现在的悔恨呢?相信也有许多人,他们都在苦恼中煎熬着。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在如花似玉的女人面前蓦地欲火升腾,把持不住,在行其“好事”的时候给警察逮了个正着。结果,名声扫地,在学生、老伴儿和儿女面前灰头土脸。何苦呢?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很多令自己怒不可遏或垂涎三尺的事情,越是这个时候就越应当想到要克制自己的欲念。心绪乱的时候能否及时冷静下来去整理思绪,是创造平安生活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修养高低的最好试金石。
第五十节 横逆于穷困豪杰的炉锤
横逆穷困,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
横逆:不顺利。横事、逆事:意外的事故或灾祸;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事。
锻炼:将金属锤打成型。喻培养训练人的意志和能为。
豪杰:才智勇力出众的人(“智出万人为英、千人为杰、百人为豪……”——《淮南子》)。
穷厄不济的环境是造就豪杰的最好条件。能经受住这种锤炼的人,身体和心智都会受益;不能经受住这种锤炼的人,则身体和心智都会受到伤害。
看来逆境并不都是有益的,毕竟它也会使人“身心交损”。我们是不是那种经不起逆境的锉磨而最终要“身心交损”的人呢?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令你感到难受,那么,估计你就是个可能经受不起逆境的人。应该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自己的意志训练了。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冷不防你就置身于逆境之中了。
我们经受了逆境的“炉锤”,并不一定要成为什么豪杰。我们只是要闯过生活的难关,去过应该属于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因此,不要好高而骛远,不要不顾自己的能力而去挑战自己没有把握应付的事情。我们只要能集中精力去应付生活强加给我们的麻烦也就够了。
第五十一节 漏室育节义谨慎就经纶
青天白日的节义,从暗室漏屋中培来;旋干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处缲就。
青天白日:青天:蔚蓝色的天空;白日:太阳。喻指高洁磊落。
节义:节操和义行。指美好的品行。
暗室漏屋:人所不见的破落所在。
旋干转坤:干:乾,指天。坤:地。经纬天地,治理天下。
经纶:整理过的蚕丝。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借指抱负与才干。
临深履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人做事特别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缲:抽丝,此指整理、领悟。
青天白日般高洁磊落的品行,大多都是在少有人见的困苦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足以翻天覆地的抱负和才干,也大多是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认真的心态下慢慢磨炼而成的。
“青天白日的节义,从暗室漏屋中培来”,意思是说,只有耐得住寂寞和穷困的人,才有可能具备“青天白日的节义”。人常到,“良心丧于困地”,这是为自己的堕落开脱。的确,在人处危难,为了自保或摆脱往往容易不顾道德而做出某种缺德的事情。其情故可悯,而其行则不能恕。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
做事,就算不是做大事,也要有一种诚敬的态度。而对事诚敬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凡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不是说临事就要战战兢兢、浑身筛糠,这是一种理性用智的品格修养。做到这点不容易,但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把要办的事情办好。
第五十二节 节义文章以德为主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艺之末。
节义:节操和义行。指美好的品行。
青云:比喻权威、高官显爵。
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后用以比喻高雅的诗词。
德性:道德品性。此指涵养与胸襟。
陶熔:烤灼,炎炽,熔化。此指限制、规范、引导。
血气:人生而就有的、未经修养的脾气和性格。
节操和品行足可傲视达官显贵,文章才华高过阳春白雪,但是,如果这些都不以深厚涵养和博大的胸襟来规范,那么也不过傲视也不过是浅薄的挑衅,而文章才华也不过是末节小技而已。
看来,做人光是清高、有本事还是不够的。在具有洁净的品行和出众的才华的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涵养和博大的胸襟。而且,涵养与胸襟还是高出品行与才华的最根本的修养。
这让我联想到目前的莘莘学子。他们有的很有才华,也有相当的正义感,可遗憾的是,他们似乎都欠缺一点涵养与胸襟。涵养与胸襟是做什么的?是用来包容的。没有涵养与胸襟就不能包容世事,不能包容世事就无法客观地、冷静地、全面地看待事物,也就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如此,怎么能很好地处理事物,解决矛盾。
因此,我们在保持节义、增长才干的同时,更多地还要拓展自己的胸襟、修炼自己的涵养。
第五十三节 宽人律己勿忘德责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宜忍。
过:错误。
恕:宽免、原谅。
困辱:贫困、屈辱。
忍:对自我情绪与欲念的抑制、克服。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尽量宽恕,而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却不可以轻易宽恕;当自己的贫困和屈辱应该尽量忍让,而别人的贫困和屈辱就不应该看着不管。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老生常谈,做人真谛。人都愿意和宽厚者为朋,而对刻薄者躲避。因此,洪应明的“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我们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处世箴言。
无论什么时候,除非对待十恶不赦的顽劣之徒,中华民族的“忠恕之道”都闪烁着仁义与智慧的光芒。
“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宜忍”,强调了对同胞的关爱与责任。这一道德准则与现在的社会现实恰好相反,这很让人伤心。不知道那些看着农村的孩子上不了学而仍旧安享富贵、任意挥霍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过来!他们不知道,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更不明白他们所应具备的德行。而这一责任与德行的缺失是极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灾祸的。
第五十四节 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
语云:登山耐险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
语云:常言道。
榛莽:榛,荒地丛生的小杂木,草木深邃的地方叫莽。
坑堑:堑,深沟,就是有深沟的险处。
常言道:“登山要耐得住斜坡上的险径,走雪路要耐得起过桥梁上的危险。”可见这一个“耐”具有极深长的意义,正像是险诈奸邪的人世情,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假如没有这一个“耐”字苦撑下去,有几个人会不堕落到杂草丛生的险恶深沟里呢?
梅、兰、竹、菊是能“耐”的典型。他们耐得严寒,所以才芬芳四溢、才为世人所敬爱。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们的一生可能也不会去担当什么大任,也不会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我们要不要生活呢?生活中有没有困难呢?其实,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幸福地过完这一生,已经是不简单的大事情了。如果没有“耐”的意志和本事,我们能走到最后吗?能搀着心爱的老伴儿安闲地去沐浴暖融融的夕阳吗?
第五十五节 急就者非邃养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欲试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用磨擦法使物尖锐。喻指对人的品质与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颜氏家训·勉学》)。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施为:就某事采取某种行动。
钧:古代重量单位,30斤为一钧。
弩:有简单机械装置的弓。
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如炼钢一样要反复熔冶,急于求成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成果;做事就像使用力有千钧的弓弩,轻易发射就不会收到大的功效。
重复、重复、重复……重复是枯燥的!然而,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地、枯燥的重复中产生的。钢琴家出神入化的弹奏、歌唱家动人肝肠的歌唱、武术家令人瞠目的筋斗、狙击手精准的一枪……这些无不经过长期而枯燥的训练。柳永说“百炼钢成绕指柔”,这是真知灼见。任何品质和能为,若要达到足以应事的程度,都必须经过反复习练的过程。就算一个小小的单词,你不背上几十遍、几百遍,记得住吗?记不住,一口流利的外语从哪里来?
“施为欲试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这里讲的是做事不要轻易作决定,也不要轻易出手。尤其是做比较大一点的事情,就更是如此。若是弩未拉满而发,则弩力有亏,射不到目标;若是没有瞄准目标而发,则同样射不到目标。所以,做事应当看准了再下手,而且一旦下手,就要全力以赴。
进德长才,要百炼成钢;临机施为,要一发即中。
第五十六节 横向对比消怨激颓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拂逆:不顺心、不如意。
怨尤:怨恨、责怪(“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怠荒:怠惰,颓废,颓唐。
当事情进行得不顺利的时候,就应该想想那些处境比我更艰难的人,这样怨天尤人的心情就会自然消失;当感到颓唐和心力不足的时候,就想想那些比我优秀、比我更有成就的人,这样心思也就振奋起来了。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这个法子很管用。好多成熟的人都是这样对待外部的事物和自己的内心的。然而,也有不少人不是这样。这种人往往属于意志薄弱而心思不勤的一类。
学习和工作一遇到挫折就情绪恶劣,怨这怨那,如果这个时候他能放开眼去,看看外界,那他就会看到很多其处境远远不如他的人。这样,他对自己眼前的这点挫折也就不会太看重了。心绪平稳了,就有利于他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人总有怠惰的时候,尽管他知道自己的怠惰和颓唐不对,也很苦恼,但就是无法自我振奋起来。之所以这样,既可能是因为精神与精力的疲劳,也可能是遇到了自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但无论是因为什么而怠惰、颓唐,它都将影响我们事业的顺利发展。面对这样的情绪,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暂时放弃,好好休息,这是消极的;二是想想那些和自己同等智力水平的人,是不是都已经取得了比我们更好的成就而远远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样一来,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就会升腾起来,从而一扫满心的颓唐与怠惰。
第五十七节 把握未定当绝迹操持既坚入风尘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把握:掌握、控制。此指对自己意志的信心。
绝迹:离开,不现行踪。
尘嚣:指人世间的烦扰、喧嚣。
可欲:可,适合;欲,欲望。此指能够引起欲望的事物。
澄:使清静;使清明。
静体:抱元守一的心境。
操持:对品行的控制和把握。
混迹:杂身其间。
风尘:纷乱的人世。
圆机:圆满成熟的心性与能为。
当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的时候,应该避开尘世的搅扰,使自己的心因看不到可能引起欲望的事物而保持平静,这样就可以清明自己的心境;当修行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完全可以把握自己的时候,就应当到纷乱的尘世中去,让自己的心经常接触那些可能引起我们欲望的事物而仍能保持平静,用这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的宁静质朴的心性,使它更加圆满、成熟。
这里讲的尽管是养性礼佛的法门,但对于我们俗人的应事为人仍有莫大的意义。
当我们知道自己经受不起某种诱惑,而又明白这种诱惑绝对于自己有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尽量地远离这种诱惑。
当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定力,可以抗拒某些诱惑的时候,也不妨到充满次等诱惑的地方转上一转。不过,转之前可要弄准了你的定力是不是真的够了,不然,一转就给转进去了,那更麻烦。
第五十八节 学道须加努力得道一任天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学道:钻研某一学问。
天机:上天的心思和安排。
得道:学到和掌握了某一学问的真谛、有了真本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做学问的人应该加倍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掌握知识的真谛、学到真正的本领,还要按规律行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句世人皆知的成语。语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绠:绳子。意思是说,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岩石,很细的绳索能磨断树干。水并不是钻石头的钻,绳索也不是锯木头的锯,但是一点一点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断了。这就是说,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事情一定会成功。不过这也太慢了点,好在我们都知道它的真实意思。做事心浮气躁、不肯用功是二百五的作风,最要不得的。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讲的是用功也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有水自然成渠,瓜熟了自然离蒂而落,只要你的功夫到了,事情就会成功。如果你硬要逆规律而动,三天练成大力士,一口吃成大胖子,累死撑死也没用,那是自找倒霉。
第五十九节 虚怀纳义理实心就真能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虚:指谦虚,诚恳,不自满。
义理:大义和道理。指真实的学问。
实:充实,赤诚。
物欲:物质享受的欲望。
做学问不可以不虚心、诚恳,只有虚心而诚恳才能理解和掌握真实的学问;同时,做学问的心地又要真诚而实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各种欲望所干扰。
如果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认为自己很聪明,凡事就容易浅尝辄止、流于浮华,这样是无法得到真知的。
世界是可知的,但它又是未知的,所以,不要张狂,你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就算你有了一知半解,也未必真的知道了它全部和真正的内涵。井蛙说天、管中窥豹的事情会经常发生的,要小心。
做事和学习的人,心不可以不实。这个“实”,指的是专心、是赤诚,要心无旁骛。做事或读书的时候,满脑子的帅哥靓妹、琼瑶金墉,那你什么也弄不好。
作为人,享受生活中的幸福,是应该的。但不要忘记幸福的生活均来自刻苦的努力,你没真本事哪里来的好东西让你享受?你不专心学习、努力做事,哪里来的真本事?琢磨琢磨吧。
第六十节 居安而思危处变而不惊
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衰飒:败落。
发生:新事物、新机遇的出现。
机缄:关键因素。
败落往往肇始于兴旺的时候;而新的生机往往就存在于萧条之中。因此君子在平安的时候应该冷静地查考是否有危机的存在,而在事情恶化的时候则应当坚忍不拔以图再次成功。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就是好事往往蕴藏着转为坏事的因素,而坏事也往往蕴涵着转为好事的契机。
因此,我们处世为业,应该具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既应该居安而思危,又应当处变而不惊。一事当前,应当透过其表象而看清其本质;通过其来龙而把握其去脉。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日里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哲学素养和历史修养。
第六十一节 宽人克己德才两进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责:检讨、追究、责备。
检讨别人过错的时候,应该看到过错中没有过错的一面,这样心态就平和了;检讨自己过错的时候,应该考虑没有过错的表面是否真的有过错,这样品格才能得到进步。
有一个寓言故事,说一个乌鸦落到了猪的身上。它就嘲笑猪是黑的,猪很生气就告诉它说,你也是黑的凭什么说我?结果乌鸦找到水塘,看到了倒映在水里的自己也是黑的,好不惭愧。
生活中一如乌鸦的人也是不少。一个人在对别人指指点点的时候,往往他自己却有很多的毛病。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他总是抓住别人的一点小错就死揪不放,甚至夸大其词。而对自己的错误则轻描淡写,不提不念。这种人很可恶,坏倒是不一定坏到哪里去,但刻薄、浅薄、无聊、没出息则是一定的了。
也有一种人,宽厚而律己。对待别人的错误总是着意淡化,并巧为规劝;而对自己则处处检点,有错必纠,绝不护短。这种人是君子,容易被人诚意地尊敬,也容易做成事情,而自己的生活通常也是平和而滋润的。宽人克己,德才两进,我们应当学这样的人。
第六十二节 陶铸不纯难成令器
赤子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宰相之基础。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归难成令器。
赤子:刚生的婴儿;孩子。
大人:此指成年人。
胚胎:生命的未成熟阶段;刚萌生的事物。
秀才:泛指读书人。
令器:可用之才。
孩子是成人的胚胎;读书人是宰相的胚胎。这个阶段倘若磨炼不够,用功不真,那么等到参与社会实践或入朝参政的时候,就难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里涉及到了人才培养真与假、虚与实的问题。也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现在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就是社会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过去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弊病。弱不禁风、愚不经事的低能儿到处都是。看着干干净净、聪明伶俐,其实,除了吃喝玩乐、追腥逐臭赶时髦之外,剩下的就是自私、偏执和怯懦了。
这都是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火力不到,陶铸不纯”!
我们的父母什么时候对孩子用过“火力”?就连学校的集体劳动,家长都要去代劳,孩子怎样得到锻炼?
我们的父母什么时候注重过孩子的品德?我看除了教育孩子不忘父母的辛劳之外,他们基本上不会告诉孩子应该具有责任心和责任感。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注定是不能品质纯正的。
第六十三节 宴游惕厉是君子情系茕独真英豪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益加惕厉;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反若惊心。
宴游:饮宴游乐。借指太平安乐。
惕厉:警惕,戒惧(“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后汉书·马皇后纪》)。
茕独:孤苦无助的人。如茕子:孤儿;茕妻:寡妇等。
惊心:内心感到震动或吃惊。
君子在患难的时候并不过分忧愁,而当饮宴游乐的太平时节却频生警惕;遇到权贵和仗势无礼之人他不害怕,但看到孤苦无助的人却能感到良心的震撼。
君子都有除暴安良、扶危济困之肝胆。文则就官以济世、或奋笔疾书鼓与呼;武则行侠以除恶、或振臂一呼倒前朝。而今,时代不同了,“遇权豪而不惧”者少见,“对茕独而反若惊心”者则是绝无仅有。
网络上有一个组题为“看了不流泪的不是中国人”的贴图,全是民工和失学娃娃的照片,其状况着实让人心惊。然而,心惊的都是无钱、无权的寻常网民,几曾见到有钱的精英们为此动过心肠?他们只对与广大优伶打成一片、搞一个接一个的闹剧感兴趣。
因此我说:宴游惕厉是君子情系茕独真英豪!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能不对自己同胞的命运承担一点责任。
第六十四节 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
圣贤: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忠贞不渝,内外相和。改世俗所难改之陋习,哂俗世躁急之情态,品学与千古圣贤同列,不屑于做无独立见地之辈。
这是何等的操行、何等的风范啊!
洪应明的这段札记,在灵峰蕅益大师的《与曹源三书》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因为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上述言语究竟谁是源出也就难以考证。不过我们也不必纠缠这些。
就我看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似乎比其他各项都容易做到。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了。至于全部做到,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人物。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若都做到了,恐怕养家糊口就成问题了。
尽管做不到,我们对这等人品还是应怀有诚挚的敬仰之情。能怀有这样的敬仰之情,我们的心地与情怀就已经到了一个不错的境界了。
第六十五节 牛刀杀鸡有成无败
抗心希古,雄节迈伦,穷且弥坚,老当益壮。脱落俦侣,如独象之行踪;超腾风云,若大龙之起舞。
抗心希古:心志高亢,以古人自相期许。
雄节:杰出的品格与能为。
迈伦:迈:超过,超越;伦:辈,类。等同的事物。
弥坚:弥:更加、越发。坚:坚定、强硬。
老当益壮:主要指老年人继续保持旺盛的斗志。
俦侣:朋友、同类。
独象:孤独的大象。
心志高亢,以古贤人自许;雄豪的节操,超越群伦;穷困而更加坚韧,年老而愈加强壮。没有知己的时候,就如孤独的大象一样,默然独行;一旦时机到来,就宛若巨龙腾空起舞、兴风布雨。
如果我们果然有济世救民的雄心大志,那么,就应当培养这样的人品。古之刘备、曹操,今之******、******都是这样的人物。就算我们只想做一个小老板,具有这样的品格也不是什么坏事。牛刀杀鸡,浪费了点,但一杀一个准儿,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