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读菜根谭
15348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1991年,我第一次读《菜根谭》。那是一本地道的盗版书,不但装订粗糙,而且错字连篇。开始只是闲来无聊随便翻翻,可慢慢地就被吸引住了。结果,连着两个白天一个夜晚,一口气读完了它。

严格地讲,《菜根谭》不是一部有完备的思想体系的著作。但它却是一部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完备的处世哲学的好书。全书结构松散但轻便玲珑,每一小则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思想。参透了一则,就等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一点是其他著作所难以比拟的。

有人说《菜根谭》是部奇书,而且还以日本人如何如何推崇来作为“奇”的例证。如果人们相信了这种说法,抱着猎奇、幸得的心思来看这本书,那么结果肯定是要失望的。《菜根谭》非但不奇,而且相反,它是一部通俗而深刻、平和而厚重、清漫而幽深、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著作。依我看,《菜根谭》奇倒未必,好则是肯定的。

从形式上讲,《菜根谭》采用的是散文诗一般的札记体。文笔流畅、节奏轻快、对仗工整,易于上口,便于记忆;从内容上看,《菜根谭》所涉及的范围异常广泛。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修养、做官、治学、创业、休闲娱乐、仪态仪表、交际应酬、对付小人……,几乎谈到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大部分内容谈的都是公认的圣哲先贤所不屑于涉及或没有注意到,而又与人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而且,最可贵的是,《菜根谭》总是以俗见雅、以小见大、以浊见洁、以淡见浓。它不要求你有多深的文化水平,只要你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就能轻松地理解它所说的道理。读起来会让人顿悟连连,有时候还不免要倒抽一口冷气!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关于《菜根谭》的书籍很多,我见过的就有30多个版本。总的来说,这些版本基本上都是好的、可读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也有一些版本令人感到疑惑。大致的问题如下:

一、原文条目的数量不足。经我考证,《菜根谭》原文的条目应该在575则到600则之间。而现行的大部分版本都是360则,至少缺了200多则。有的作者声明这是经过整理的结果,目的是要去芜存菁。但我总觉得,这个解释有点勉强。因为,被大部分360则的版本所舍弃的原文里,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精华思想,比如“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愁顽金钝铁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不能容纳?”以及“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丧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等等。所以,条目残缺,是现行版本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直接降低了《菜根谭》应有的思想价值。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大家心知肚明。独自校注别人没有校注过的原文,毕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二、注释和翻译多有错误。错误总是难免的,但有些错误则是明显的不负责任造成的,这是不能原谅的。这一点,大家只要认真去读就可以找到很多。具体例子就不举了,不好涉及特定作者的。

三、议论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校注《菜根谭》这本书,一般都要对原文发点议论。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引导读者加深对原文所述道理的理解;一方面通过议论,使作者和读者的思想,围绕原文进行适当的沟通,以期在作者的影响下使读者的思想有所升华。

然而,目前流行的版本,在这方面尤其令人失望。最明显的不足是,首先,所有议论都是顺着原文讲一些冠冕堂皇、半生不熟、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其次,好多版本的议论竟然大都如出一辙,好像本来就是一个人写的。不知道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另有别的什么缘故。

我重新校注《菜根谭》这本书的想法,就是在发现了上述问题之后萌生的。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是个饱经沧桑、睿智而善良的老人。他留下《菜根谭》这本书,其心意是为了让后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其心意之诚恳、感情之凝重,只要认真读了《菜根谭》,就不难体味。倘若我们还有少许的良知,就应该以诚敬的心态去接受他的好意,并忠实地把他的好意广布于所有的同胞。

我参考了大量资料,最后确定原文575则。每一则的结构一般是:原文、注释、译文、评论。我尝试了一些新的编排结构,但结果都不成功,还是按现行的结构来安排,才最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大部分评论,我都是结合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问题展开的。尽管有的地方对洪应明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批评,但基本上都是忠于现实和自己的思想的。观点可能不对,但并非有意胡说八道。

我希望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要尽量避开译文和评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对原文的理解上。不妨自己多查查古汉语词典,努力拿出自己的理解,这样才可能领悟《菜根谭》的思想精髓。而我的译文和评论只能作为理解原文的参考。

由于我的古汉语水平不是很好,在校注的时候颇感吃力。有时候,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要折腾一天才能弄明白其中的确切含义。尽管这样,我感觉,还是会有很多错误存在。希望大家发现后能够及时发邮件给我,以便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