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一)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密切,没有技术创新,在自然资源逐渐被消耗又无替代资源被发现的情况下,人类社会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假定技术不变,人们不得不把降低经济增长率进而减少资源消耗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暂且不考虑降低经济增长率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替代稀缺资源的技术创新,已纳入利用范围的资源越用越少,即使经济增长率很低,也无法维持下去。为此,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尚未纳入利用范围又相对丰富的资源,对现有资源利用不断降低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维持生态平衡,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历史,就是依靠技术创新扩大可供利用资源的范围,确保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历史。所以人类面临的危险并非已纳入利用范围的资源的稀缺性提高,而是缺乏旨在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升级方面的能力具有加速增长的趋势,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1世纪将是生物学、生命科学的世纪,工农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逐渐消失,工农差别也将逐渐消失。
(二)生态技术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技术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有人认为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将是生态革命的假说(邓英淘,1997年)。从生态农业与清洁生产方面来观察,说明要使生态革命成为现实,生态技术必须升级。
1.生态农业技术必须升级
国外的生态农业是在农产品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生态农业的快速增长则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在技术创新上继承了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从空间、时间等不同的角度改进作物配置结构,使劳动力投入更密集、太阳能利用更有效,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量小、劳动利用量大、商品率高的生产项目上,摆脱了自给自足的特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现有的农业生态技术很可能失去竞争力,必须使生态农业技术升级,才可能使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并使生态革命出现。
2.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在非农业生产方面,已确立了发展清洁生产的战略目标,环境保护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总体看,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还极为有限,如何开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提高清洁生产技术的竞争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再从现有生态技术的应用观察,贫困地区应用优于富裕地区、农村地区应用优于城市、小项目应用优于大项目,这反映出至今尚缺乏富裕地区、城市采用的生态技术,缺乏规模经济应用的生态技术。要使生态革命成为现实生态技术就要持续升级、创新,扩大应用范围和领域。
(三)技术创新与“自利”、“他利”的关系
“自利”与“他利”有区别而又非截然对立。以“自利”为出发点,可以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小处看,人们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是“自利”行为,同时又具有“他利”的作用。工业上则举不胜举,例如计算机技术对印刷业的渗透,是计算机供给商扩大应用范围的“自利”行为,但因而又淘汰了铅字印刷、减少了铅污染,则是“他利”的效果。
总之,落实可持续发展,贵在行动。必须把环境忧患意识转换为环境参与意识,把向大自然的索取意识换为奉献意识。持续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现有生态技术创新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现状,要积累能引发生态革命的技术储备,生态技术必须持续创新、持续升级。政府要扶持那些有发展前景的生态技术研究,而不急于推广不成熟的生态技术。技术创新要以“自利”为切入点,重视产生“他利”效果。实现“自利”与“他利”的统一。
二、技术创新的风险识别与投资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风险类型
1.研究与开发风险
指由研究与开发目标、支撑条件、环境、决策等因素及其变化所引致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特别是研究与开发创新活动中断甚至夭折等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各种客观可能性。研究与开发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中所独立存在的一种风险类型,它的地位十分独特。表现在: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的风险类型;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风险的活动之一;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发展风险,而是集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化配套条件、社会伦理、政府管理政策因素等于一体的集成风险概念。因此,在具体分析、识别和控制研究与开发风险时,要防止片面从科技发展本身来看待研究与开发风险问题。强化研究与开发风险意识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加强对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在提高研究与开发人员研究与开发风险意识的同时,提高成本意识、机率意识和条件意识,进而防止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大起大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市场化、企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二是做好风险与控制工作,是识别、预测、转移与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风险的前提工作。
2.投资风险
有两类风险:一是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风险投资的筹集风险;二是投资可能引致的经济失败风险。其特点:一是其投资的筹集风险比传统产业经济起步增长时的筹集风险要大得多。二是其投资失败风险是在基本解决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过程中的筹资风险后随之而来的一种风险,具有十分强烈的经济风险特点,包括决策风险、投资环境风险等。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有五: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组织者、创业者和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和能力;二是创新活动的竞争力;三是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质量;四是所在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配套、响应跟进程度和能力;五是投资者本身的素质和规模。要特别注意识别投资失败风险,使它成为识别、预测、转移和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风险的关键部分。
3.商业风险
这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由于经营环境、企业创新目标、企业决策方向、市场营销环境等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所引致的经济损失变化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形象设计和建设风险、市场进入风险、市场营销风险、广告风险。
对这类商业风险的防范和处理是:一是对形象设计和建设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由于它侧重于技术先进性、产品优越性、服务一流性、价格优势性和生活质量导向性等方面的形象整体设计和操作,而形象设计与建设的关键又取决于其本身的创新程度和方式,因此,要把全面权衡形象设计和建设创新程度与其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作为风险防范和处理的基本原则。二是市场进入风险的防范和处理。市场进入风险有三种类型即贸易式进入风险,投资式进入风险即借助对外投资的方式开展市场进入的风险,战略式进入风险即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经营和管理技巧等方式进入市场所致的风险。三种风险以贸易进入的风险最大,应选择后两种方式进入市场。三是市场营销风险的防范和处理。这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的营销失败的因素及其变化。防范措施,一要制定完善的营销计划、制度、政策与组织,使之与创新活动相互配套、优势互补;二要善于分析、研究和预测营销环境、营销条件的变化,使其营销计划、营销制度、营销政策和营销组织能适应其环境和支撑条件的变化。四是广告风险的防范和处理。这是主要由广告创意风险、广告决策风险、广告文化环境风险、广告投入风险、广告商选择风险、广告时机选择风险和广告地区选择风险等。防范措施:(1)选择好广告方式,使其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双低;(2)提高广告决策水平,使广告决策活动与创新活动一体化,防止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广告的独立化和部门化;(3)选好重点广告区域与扩大广告区域并举,提高广告的区域影响度和辐射度;(4)选好时机,应在投入期和成熟期强化广告意识。
4.国家意志风险
指在一定条件下,因与国家主权相关的行为和相关的因素所引致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经济损失变化的可能性。有四种类型:政策风险(所在国的国家贸易政策、国际直接投资政策、国有化政策、产业政策);政治风险,指所在国政局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战略风险;单方面报复风险,这是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不平等条约和现实所引致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经济失败的可能性,如实施报复性关税等。
(二)高新科技企业的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类型:一是技术的市场风险。由于企业获取和运用技术的目的是创造更大的价值,而这些价格主要取决于顾客对产品价值的认同,它表现为产品性能的改变,因此,技术的商品化过程实质是一种价值创新过程,而市场风险的大小则取决于价值创新的方向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程度。二是技术开发风险。这是开发费用、周期超过预期目标产生的风险,要通过加强技术管理的水平加以防范。三是产品开发风险。四是技术替代风险。有局部性替代和旧技术整体上被新技术取代两种。两种类型的技术替代都会改变产业竞争态势,凡正确地掌握了技术方向的企业都可以居于前列或后来居上,占据产业的领先地位;而对技术竞争反应迟钝的企业会失去原有竞争优势。要认识技术替代风险的双重性,及早发展替代技术,将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五是技术流失风险。技术要素的流失不仅是企业的损失,如被竞争对手掌握则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三)技术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策略防范
常见的是合作开发策略,但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注意:这项合作能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企业将伴随哪些风险;企业有无可能采取适当方式控制潜在风险?
2.组织性防范
企业技术活力越强,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就越大。为此,增强企业技术活力是防范风险的最有效方式。技术活力包括五方面因素: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企业生成的系统知识创新;技术活动的设备优势;管理系统的创新;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这五个因素在创业初期不完全具备及各有强弱,要突出并强化优势,发展、增强弱势,使之整合成强劲的技术活力。同时,由于技术活动力取决于技术系统的运动效率,为此,要强化三项基本活动:充分吸收外部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成果;把吸收的技术成分与企业的核心技术相融合,优化企业核心技术创新;通过产品开发把核心技术延伸向不同的产品—市场领域,实施不同产品创新。
(四)风险投资
1.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是以承担风险为代价来获取高额回报的投资,是专门用于开拓高科技和新技术进行的投资,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和提高其整体素质、运行效率需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
一是风险投资适应高科技产业筹集的需要。风险投资机构由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大企业、居民等参股组建,以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追求收益最大化为目的,愿承担最大风险的组织;风险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二是风险投资有利于降低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一方面,高科技产业由于技术程度复杂、开发难度大,市场不确定影响因素多,企业具有高风险;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的投入使风险投资公司获得相当的产权并可派出优秀管理人才参与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他们比科学家、技术人员更善于管理,从而可避免决策失误、经营失策,进而降低风险。三是国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证明,风险投资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问题较多,需要大力改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小,不利于分散风险;没有形成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作为产权转让中心的股票市场刚刚建立,许多制度还不完善,第二股票市场还没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滞后等,意味着风险投资一旦投入就很难通过抽回资金套现;缺乏风险投资专门人才。
3.当前发展风险投资应采取的对策
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风险投资;二是扩大风险投资数量、规模;三是建立“第二股票市场”,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快专业人才培训。
4.风险投资的对象与运作
首先,风险投资的对象是新创建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是从“种子”和胚芽发展起来的。要搞好风险投资就要密切关注“种子”的运行规律。一般来说,“种子”有自产生、自催化、自消失和“种子”更新、“种子过剩”等现象。没有“种子”的自生和萌芽,就没有风险投资的产生和发展,“种子”自生机制是风险投资机制的最初环节和赖以进行的“第一驱动力”。“种子”是指拥有高科技或高科技成果并决心创建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当他们具备了以下条件都有可能萌发成为企业家的愿望:(1)有某种灵感和新构想,掌握了一定技术基础,有进一步创新能力;(2)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和开发愿望,看得到前景;(3)有一定积蓄或高收入,能筹集到一定开发基金;(4)有一定的实验设备;(5)能克服创业困难。自产生指在这些条件下自行发展成为“种子”的过程,科技人员聚合在某些地区、部门的本身就形成产生“种子”的土壤,通过自催化而自生为“种子”;也有的是从现有高科技企业衍生和繁殖出来,是一种自繁殖机制,它是自生机制的一部分。自生“种子”、自繁殖“种子”都是风险投资的对象。
要重视自消失。高新科技日新月异,随着科技进步,时间流逝使任何先进技术陈旧老化,它就失去成为“种子”的价值。不发展就灭亡,优胜劣汰、不进则退,迫使作为个体的“种子”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强迫其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努力创新以争取萌发为高科技企业,这种自求萌发的机制使“种子”充满生机,许多不能成为“种子”的技术自我消失了,它为新的“种子”的活动与萌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遇,促使其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这是一种“种子”更新,推陈出新使“种子”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真正萌发成高科技企业的“种子”是极少的,由于“种子”的生存速度愈来愈快,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造成“种子”过剩。风险投资者必须重视“种子”优选与增值。
5.风险投资对象的择优与培植
择优培植机制是风险投资公司对高科技技术企业投入与扶持发展的决定性环节。一要择优。面对成百上千来自“种子”的申请者,要通过三大分析审查:市场风险分析、投资效益分析、人才素质分析,选出市场前景好,能满足顾客需求、对顾客价值高,同时投资效益高、回报大的“种子”作为培植对象,总之,审查要严之又严,眼光要远之又远,把好优选关。二要强化培植。风险投资公司对其投资的高科技技术企业进行增值使之成为高效益企业,是通过参与管理实现的。而主要参加高层管理,一般包括:有权直接参与有关企业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力求决策科学化,避免决策失误;有权参与聘用和解聘企业主要领导人,包括企业经理;实行财务监督。三要催熟。其主要标志之一是股票能否上市,上市是风险投资家追求的最主要目标,上市以股票形式将其产权出售,风险投资家就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相当于投资的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
三、技术中介服务
(一)技术中介服务的意义
技术中介是科技与经济结构的切入点,是科技面向经济、进入市场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规范化的技术中介也是加速我国科技转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发达国家的技术中介发展很快,其经营模式也日趋成熟,如美国、德国的一些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了使研究成果成功地转移并尽快应用于生产,强化中介服务功能,在实施技术转移前首先对科研成果进行实用性开发和中试放大。近年来,技术承揽和工程承包公司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流行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机构。它们以“出产合同”、“交钥匙工程”等方式的技术转移服务,对技术吸纳企业进行全方位服务,包括新技术的选择投标、工程组织实施、生产经营诀窍的配套转移、生产技术服务、职员技术培训、产品包销合同签订、经营管理指导等一揽子成套服务,使技术吸纳企业得到了“孵化”。
(二)我国技术创新中介服务现状
我国的技术中介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经营规模不够成熟,中介行为也不够规范,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所提供的服务大多仅限于“牵线搭桥”式的信息服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创新主体的建设与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不可分割的,需同步进行。从总体看,创新主体建设主要靠市场推动,而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则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中介服务体系主要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的供方和技术的用方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机构及活动,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技术转移综合服务机构,在对技术转移前对技术成果进行实用性开发和中试放大、完善,工程组织实施及技术转移的产品生产、营销、生产经营诀窍等的成套服务,是高级形式;二是为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供信息和解决办法的各种咨询服务;三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所、设备等硬件服务。从我国发展技术中介服务来看,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创造性地发展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各种中介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效果;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上将其提到应有高度,出台扶持政策,完善技术中介全方位服务的支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处理好技术转化与技术中介的相关关系
大量的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转移的存在是技术中介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技术中介又是技术创新项目和技术转移的必要条件,彼此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技术转化与技术中介具有互进性和互衰性的相关关系。
1.技术转化与技术中介的互进性关系
技术转化过程中的技术采纳和技术成功转化是两个不可等同的概念,只有当技术采纳率与转化成功率趋合时,技术转化与技术中介才具有互进性关系,即在技术中介促使大量技术转化项目成功的同时,技术转化也会产生更大的中介需求,从而促进技术中介的兴旺与发展。这一关系的实质是要保证较高的技术转化成功率。转化成功率越高,技术吸纳企业的后顾之忧就越少,技术转化需求就会增多,中介需求也愈增加。
2.技术转化与技术中介的互衰性关系
当技术采纳率与转化成功率相背即采纳率高而成功率低时,技术转化与技术中介出现互衰性关系,即在技术中介引起大量技术转化项目夭折的同时,也会导致技术转化中介需求的大幅度衰减,从而导致技术中介业的萎缩。为此,要对那些中介行为不规范的技术中介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限制,用恰当的科技政策含中介政策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引导和规范技术中介事业的发展。
(四)提高技术转化的成功率
1.完善创新技术成功转化全过程
从获得技术创新信息到成功进行商品化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沟通、评价、预测、决策、协调、生产、经营等环节,其中,沟通指技术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联络和沟通;评价指对于采纳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适用性、风险性进行评价;预测是对技术转化后的市场前景、企业发展进行预测;决策主要指根据拟采纳技术的企业的素质、能力、资源结合引进技术开展多方案分析并决策;协调是对技术转移方式和转移各方权益的协调;生产主要指招募、生产技术培训、资金融通、生产场地与设施筹备及技术难点、疑点咨询等;经营主要指技术采纳企业的经营方针、战略、策略和市场开拓、市场营销等进行筹划、实施。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只有优化全过程,才能保证转化成功。
2.搞好技术转化商品的全过程服务
技术商品的转化售出必须强化商品售后的技术商品的全过程服务:技术商品的售前服务即上述沟通、评价、预测、决策环节的实现;售中服务即协调环节的完成;售后服务主要指对生产、经营环节的支持,帮助。全过程服务越优、越到位则成功率越高。技术中介的全方位、全过程优质服务是保证技术转化成功率的关键。由于技术转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牵线搭桥式的信息沟通服务只能满足技术转化的最低、最基本的需要。
(五)建立技术中介全方位服务系统
技术中介全方位服务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服务系统,一般包括六个子系统:
(1)信息集散子系统。一是建立信息网络即技术中介与技术源、生产企业及与技术转化有关的其他部门的信息网络。二是收集有关信息。三是联络技术供需。四是建立用户信息反馈通道。
(2)技术评价子系统。主要功能: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选择评价方法;输出评价结果。
(3)市场预测子系统。主要功能:分析市场供求;预测发展趋势;选择预测模型;测算经济效益。
(4)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任务:分析企业环境;分析预测结果;选择技术转化项目;确定优化方案。
(5)专家咨询子系统。内容主要有:分析市场供求;预测发展趋势;选择预测模型;测算经济效益。
(6)用户服务子系统。主要任务:开展生产技术培训;查询技术资料;辅导经营管理;指导市场营销。
(六)技术中介服务的支持环境
1.优化外部环境
主要包括:一是科技发展的高速化,这将产生对技术中介的大量需求,使技术中介业在优化服务、提高转化成功率的前提下得到大发展。二是行业地位明晰化,要从政策、舆论、法律等方面强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技术中介业的行业地位。三是政策法规的健全性。四是理论研究的深入化。
2.优化内部条件
应从信息网络高效化、中介服务的优质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来优化内部条件。
四、产业创新
(一)产业创新的意义
产业竞争是一个区域性概念,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业间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和一个企业创新的活跃程度和能力,已经成为它们国际竞争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创新并不仅仅是导致销售额的某些额外增加或产品性能改进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它是使竞争地位发生根本性改观的问题,是产业战略优势形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产业创新是具有时代背景的重大研究领域。产业创新活动的性质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多层次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不仅是企业而且是整个产业都面临激烈竞争。为此,从我国产业、区域和企业的实际问题看,它具有现实意义。在当前,我国的产业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体现,是促进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产业竞争、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产业创新的内涵
产业创新是指特定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主动联手开展的产业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产业是作为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集合,从生产上看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属性,或者是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工艺和生产过程。产业创新体系中有两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即产业创新主体和研究开发形式。
1.产业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是指参与创新过程,并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是投资主体、技术研发主体、创新活动实施主体、风险主体和利益主体的综合。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产业创新的主体是一个多元动态组合结构。企业不是唯一的创新主体,因为根本性创新或新技术体系往往是一个企业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主体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包括相互关联原企业及其共同组建的合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它是一个多元组合动态结构。“多元动态组合”的原则依据创新的对象而确定,这一创新对象一般是指具有相同属性的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即具有类似的相似性产业。实践证明这种系统更符合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
2.研究开发形式
产业内企业间R&D合作能使合作的企业共同分担研究开发的成本和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通过合理分工,提高知识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应付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合作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集约经济。R&D合作一般集中产业基础技术或通用技术,即产业关键的工艺技术,包括方法、工具、设备与技能等,其开发与否决定着下游的多样产品开发能否进行。而商品化阶段的开发合作,鉴于其成败直接左右着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创新的市场实现程度,其合作的空间较小。
(三)产业创新的目的
产业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特别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含生产性消费者、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它的直接表现为国际市场的份额或所占有的比率。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产业创新才能实现,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都统一于产业创新过程之中。
产业创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战略目标主要有:
(1)提高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其中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它们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2)提高产业竞争力,尤其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它取决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技术创新的思想来指导产业的发展,采取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促进处于幼稚阶段的产业发展。用产业创新战略,重点扶持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使之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四)产业创新与企业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
产业创新是在产业层次上的创新活动,是探讨产业如何通过创新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这既有别于企业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又与两者密切联系。产业创新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的创新活动是产业内的联合创新,与企业创新在创新特性和过程分析上有更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产业创新的自组织形式,它是利用产业的综合力量和协同作用对产业技术的关键和重要环节予以突破,通过重大的产业技术创新以及相应的产业组织创新,以增进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能力。间接的创新活动是产业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反过来,产业结构的一系列变化也会反映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形成良性循环,它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产业创新活动推动落后产业向先进产业的转化,随着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一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加快,对充实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体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必须从产业层次上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致力于产业层次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