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亚健康食疗小方
15296900000008

第8章 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患者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或带有不消化食物。腹泻常常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腹泻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比如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水和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腹泻对老年人损害尤为严重。病毒、细菌、食物毒素、化学性毒物、药物、肠过敏、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均可造成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腹泻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病程在猿周内的属于急性腹泻,而病程持续或反复发生超过圆个月则属于慢性腹泻。但病史短于圆个月者亦未必全为急性,其中一些病例可能是慢性腹泻的初期,或是临床表现不明显的慢性病例的初次发作,必须与急性腹泻相区别。

中医认为腹泻和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禀赋不足等有关。出现了腹泻的症状,如果很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同时也可以选用以下食疗小方。

山药粥

主题词

健脾止泻

【本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由于长期饮食无规律、过食寒凉、精神紧张等因素造成脾胃虚弱型腹泻,表现为腹泻伴有腹胀、消瘦、面黄、乏力等,可以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先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然后与粳米同煮成粥即可。

【你知道功效吗】

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虚泄泻、久痢。《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药“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圣济总录》中的治疗湿热虚泄的山芋丸,用的就是山药、苍术等成分。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诗人陆游深受米粥补养之益,从中悟出延年益寿的妙法,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山药和粳米共煮成粥,可以健脾益胃,补充因腹泻而造成的营养流失。

【你知道宜忌吗】

本方湿热重者不宜食用。

生姜粥

主题词

温胃止泻

【本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在食用寒凉食物后容易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清稀少异味,严重则呈水样便,伴有腹痛、腹部怕凉喜暖,可以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生姜数片大枣5枚粳米10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先将鲜姜切成薄片或切细粒,然后与粳米并加上大枣,同煮为粥。可以佐餐食用。

【你知道功效吗】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味辛,性温,入肺、胃、脾经,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等。现代研究表明,生姜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保护胃黏膜。大枣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也很高。常吃大枣能养血安神、健体强身、养颜益寿。民间有“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说法。《神农本草经》说: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草备要》说:大枣“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卫,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粳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三味共煮成粥,可以补气养胃、安中止泻。

【你知道宜忌吗】

阴虚内热者忌服。

马齿苋粥

主题词

清肠止泻

【本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因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而致腹泻,大便稀黏不爽、臭味较大,伴有不消化食物,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可以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新鲜马齿苋60克粳米10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将新鲜马齿苋同粳米一起煮粥,随时食用。

【你知道功效吗】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常用于热毒血痢、便血等症。《生草药性备要》称其“治红痢症,清热毒”。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对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用于菌痢、肠炎及痢疾带菌者。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强调说,粳米能养胃气、长肌肉。《食鉴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的良好功效。腹泻之后人体的营养会流失,电解质也会紊乱,这时粳米是最理想的药食通用的调补品。马齿苋和粳米煮粥治疗腹泻,在古代的很多方书中都有记载。

【你知道宜忌吗】

马齿苋是寒凉之物,脾胃虚寒型的腹泻不宜食用。

白扁豆粥

主题词

化湿止泻

【本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是在暑天腹泻,同时伴有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可以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白扁豆60克粳米5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先将粳米淘洗净,然后与白扁豆一同下锅,兑水煮成粥。随时可以食用。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有健脾益胃、化湿止泻之功。白扁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等症。

《本草纲目》称:“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官之病。”因其能健脾化湿和中,故有消暑之效,可用于夏伤暑湿、脾胃失和所致的吐泻症。有诗赞曰:“珍馐行里充粗馔,药物丛中主健脾,别有一番风味处,秋花能引蝶纷飞。”现代研究表明,白扁豆含蛋白质、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与粳米同用,可起到温中补虚的作用。

【你知道宜忌吗】

白扁豆含有扁豆碱及少量的凝集素甲,须煮熟后再食用。

栗子粥

主题词

益肾止泻

【本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腹泻,同时伴有腿脚无力、腰酸腰痛、心慌气虚、头晕、耳鸣的症状,可以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栗子10~15个粳米6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将栗子与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成粥即可。或用栗子风干后磨粉,每次以栗粉30克同粳米60克煮粥亦可。可随时食用。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适用于肾虚、脾虚所致的泄泻。栗子又名板栗,不仅是美食佳品,也可作药治病,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媲美。栗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说栗子是“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名医别录》说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栗子中不仅含有大量淀粉,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热量也很高,古人曾用来代替饭食。春秋战国时期,栽种栗子已很盛行。适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和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

【你知道宜忌吗】

栗子应煮至烂熟,才好消化。若多食则气滞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