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亚健康食疗小方
15296900000015

第15章 多汗

有的人时常感到出汗较多,或稍动就汗出淋漓,或安坐不动就蒸蒸汗出,或夜睡盗汗不断,到医院里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毛病。这在中医学里称为“自汗”“盗汗”,现代医学认为,多汗是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某些特异性疾病的前期状态,应予以重视。

中医学认为,多汗主要分为缘类。①脾肺气虚:表现为自汗或兼盗汗,动则尤甚,汗出恶风,易感冒,气短乏力,食少腹胀。②肝肾阴虚:表现为盗汗或兼自汗,形体消瘦,干咳少痰或见咯血,腰酸腿软,午后潮热,大便干,小便黄。③心肾阳虚:表现为自汗或盗汗,或心胸汗出,喜温怕冷,天气变冷反而汗多,甚至心悸胸闷、腰酸腿软、手足发冷。④心血不足:表现为盗汗或自汗,尤以盗汗为多,或心胸汗出,伴心慌烦热、易惊少寐,口干健忘。⑤湿热瘀阻:表现为自汗或盗汗,汗出较黏或色黄染衣,伴阴囊湿痒,可兼见头晕恶心、胸闷咳喘、口干口苦、胁肋胀痛。

中医辨证多是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处于这一状态的人应注意调适自己的生活起居,调节心理状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也是十分重要的,可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小方。

黄芪桂枝粥

主题词

益气固表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自汗,动则尤甚,汗出恶风,易感冒,身体疲倦,气短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等,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黄芪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粳米10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先煎桂枝、白芍10分钟,取汁备用。再煎黄芪20分钟,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兑入药汁稍煎即成。宜温服取微汗。

【你知道功效吗】

此方具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其源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黄芪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等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气血两亏等都有卓著的疗效。配合桂枝、白芍,一散一敛,可调和营卫之气。最后以粳米调和药性、健脾和中。本方对于脾肺两伤、血气亏损所致的汗出过多效果颇佳。

【你知道宜忌吗】

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者不宜服用。肺结核病人伴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也不宜服用。

桂圆山药膏

主题词

养心健脾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自汗或兼盗汗,睡眠不安,心慌焦躁,面色淡白,身心疲倦,气短乏力,大便偏稀,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淮山药500克白砂糖200克熟面粉100克熟莲子、蜜饯青梅、桂圆肉、花蛋糕、白瓜子各25克猪油、蜂蜜、蜜饯樱桃各少许

【会制作食用吗】

淮山药打成粉后,用熟面粉加水揉成团。青梅切成柳叶片。花蛋糕切成菱形片。将淮山药团揉成圆形,放入平盘内,按成圆饼。莲子、樱桃、桂圆肉、花蛋糕、瓜子仁依次摆在圆饼外沿。青梅片在当中摆成花叶形,将余下的蛋糕切成小丁备用。用一张大绵纸盖在山药面饼上,上笼蒸约15分钟,取出揭下绵纸,撒上蛋糕丁作花。勺内放清水加蜂蜜,用旺火烧沸,打去浮沫,再倒入淀粉勾成芡汁,最后加猪油,浇在饼上即成。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具有益心脾、补肺肾之功。山药味甘性平,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等。龙眼又名桂圆,味甘性温,能滋益心脾、大补气血,宁心安神。常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心伤神、失眠健忘、心悸多汗。再配以莲子、青梅、猪油、蜂蜜等,更增强了其敛心神、补中气的功效。

【你知道宜忌吗】

本方有助湿之弊,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用。

生地粥

主题词

滋阴敛汗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盗汗,形体消瘦,干咳少痰,腰酸腿软,午后潮热,大便干燥等,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鲜生地25克粳米15克白糖适量

【会制作食用吗】

鲜生地细切后,水熬半小时,取汁后再煎一次。合并两次煎汁,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米洗净,煮成粥,趁热掺入生地汁搅匀。食时加适量白糖。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可滋阴清热、健脾和中。方中主药生地黄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白居易的诗《采地黄者》记载:地黄喂马能使马的毛发光亮,有强壮作用。《抱朴子》曾记载:“楚文子,服地黄八年,夜视有光。”苏轼《小圃地黄》诗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地黄的药用价值:“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者,一洗胸中尘。”生地黄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生地黄有镇静、护肝、促进免疫、降低血糖等作用,配以粳米更能补中益气,增强滋阴敛汗的作用。

【你知道宜忌吗】

生地黄(干地黄)性质滋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百合粥

主题词

润肺益阴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时常汗出较多、无名发热,伴有胸闷心烦、面色较红、干咳、口干唇焦、常欲饮冷水,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会制作食用吗】

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粥。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早餐食用。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功效为润肺清热止汗。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掌管汗孔的开合。如肺阴不足,则会内热多汗。所以治宜养阴润肺。方中百合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可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常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多汗、燥热咳嗽、劳嗽久咳、痰中带血等,也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纲目拾遗》曰:“清痰火,补虚损。”《日华子本草》曰:“安心,定胆,益智,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本方以百合为主,配合粳米、白糖,有利于发挥润肺止咳、清热止汗的功效,同时可以补益中气、顾护胃气。

【你知道宜忌吗】

本方性偏寒而质偏腻,脾虚便溏者应慎用。

太子甲鱼

主题词

滋阴敛汗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盗汗明显、形体消瘦、面焦唇枯、干咳少痰、腰酸腿软、午后潮热、大便偏干、小便色黄,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太子参5克浮小麦20克活甲鱼1只瘦火腿100克鸡蛋1个生板油25克葱节20克生姜片10克食盐6克鸡汤500毫升绍酒15毫升味精适量

【会制作食用吗】

活甲鱼剁去头颈,沥净血水,放入盆内开水烫3分钟,取出剁去爪尾,去黑膜及内脏,用清水煮。烧沸后改用文火烧半小时,捞出。剔去背壳、腹甲及四肢粗骨,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鸡汤碗内。浮小麦、太子参片用纱布包后投入汤中,然后放入火腿及调料。绵纸封口上笼蒸烂。甲鱼扣入碗中,用原汤打入鸡蛋。略煮后取出纱布包,将汤浇在甲鱼上即可。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可滋肺肾、敛虚汗。甲鱼为鳖科动物中华鳖,其以肉及甲壳入药。其肉味咸、甘,性平,归肾、肝经,有滋阴凉血、大补元阴之功效,主治肾阴不足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眩晕、耳鸣、筋骨不健、腰脚萎弱等。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可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用于体虚乏力、自汗、心悸、口渴等。浮小麦敛汗,鸡汤、鸡蛋补虚,增强其滋阴敛汗的功效。

【你知道宜忌吗】

本方较为滋腻,有碍消化。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用。

山萸酒

主题词

补肝敛汗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汗出较多,伴有心悸胸闷、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色清,胁肋隐痛等,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山茱萸30~50克白酒500克

【会制作食用吗】

将山茱萸泡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每次10~20毫升,每日1~2次。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有补肝敛汗之功。山茱萸,又叫蜀酸枣、肉枣、枣皮、药枣、山萸肉,其味甘、酸,性微温,主入肝、肾经。善补益肝肾、收敛固涩,能补能涩。既可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又善敛阴止汗,用于虚脱汗多。昔河北名医张锡纯曾单用本品治疗大汗亡阴之证,获得良效。并认为本品可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达之性,善治肝虚自汗。与白酒相伍,共奏补肝敛汗的功效。

【你知道宜忌吗】

本方为药酒,有兴奋作用,高血压患者禁用。酒为湿热之品,素体内蕴湿热者慎用。

参归猪心

主题词

益气养血

【此方适合你吗】

如果你自汗或盗汗,尤以盗汗为多,心胸汗出,伴心慌烦热、易惊失眠,口干健忘,可选用此方。

【材料备好了吗】

人参6克当归6克猪心1枚酱油、味精、姜、葱适量

【会制作食用吗】

将人参、当归浸水后切片,放入猪心中。用清水煮1小时,取出,去药渣,切片。吃时可蘸酱油、味精、姜、葱等佐料。

【你知道功效吗】

本方主要功效为益气养血,补心安神。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心、肺、脾经,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智安神。常用于气虚所致的自汗气短、心悸失眠、健忘等,有补气安神益智止汗之效。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人参益气止汗,当归补血养心,二药合用益气养血、补心安神,深合“汗为心之液”的经旨。配以猪心,符合“以心补心”之说。本方对于气血不足所致的多汗效果甚佳。

【你知道宜忌吗】

方中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同时服用。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