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15280700000029

第29章 平民生活与经济学:生活是检验经济的尺子(2)

2011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全年居民收入数据。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21033元,比2009年增长11.5%。这其中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比2009年增长11.3%,去掉价格因素,实际比2009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9年增长14.9%,去掉价格因素,实际比2009年增长10.9%。

许多人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自己的实际收入并不相符,甚至差距很大。实际上,制约普通民众收入增长与消费“感觉”的,不仅仅是收入与消费的绝对涨幅,还包括保险、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保障。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些福利保障始终没有切实让普通民众感受到惠泽,甚至压得人们无法喘息——“孩子上不起学,成人买不起房,老人看不起病”。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社会通胀压力很大,人们的生存状态也越发艰难。工资没涨,物价涨了,人们的实际收入缩水了,可支配收入也随之缩水了;消费支出,更是要能省则省,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不断上升,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个人收入的涨幅始终没有追上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点也是让民众质疑的地方。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居民的个人收入,使居民个人收入和国家GDP实现同步增长。

经济启示录

比尔·盖茨的巨额个人收入,一方面反映了他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的巨大。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虽然个人收入连年增加,然而居民个人对国家GDP的分享却是逐年减少的,这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活成本指数: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为什么那么大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线城市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迫于无奈,很多白领选择了逃离“北上广”,去二三线城市发展。而前些年数量庞大的“北漂”队伍也逐年减少。一些网友打趣地说道:“如果你爱她,就送她来北京吧,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就送她来北京吧,因为这里是地狱。天堂和地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隔着天堂和地狱的就是金钱!”

你知道一个“北漂”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成本能达到多少吗?

一个网名叫“我想飞”的网友在网上贴了他的生活开支。“我想飞”2009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中关村一家IT公司工作,每月收入大约3000元。他在朝阳区某小区和别人合租了一个两居室,每个月自己负担1500元的房租;每天早餐3元,午餐10元、晚餐10元,每月饭费大约700元;每天交通费5元,每月交通费大约150元;每月日用品和服装费大约400;手机费大约100元。这些费用加起来,高达2850元,且这个花费里不包括娱乐、交际等费用。“我想飞”并没有多余的花费,可是他每个月几乎都“入不敷出”,是个无奈的月光族。

白领们之所以纷纷逃离一线城市,就是因为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2010年2月21日,哈佛商业评论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逃离北上广,白领迁移更新二三线城市》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社会资源长期过度集中于一线城市。这样的年轻人也是怀揣知识来到一线城市寻梦。但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一路飙升,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他们生活在窘迫与不安之中。”房价的居高不下,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就是很多“蚁族”和“白领”从一线城市撤离的主要原因。

2010年6月30日,美世咨询公司发布了《2010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安格拉的罗安达位居首位,东京名列第二,乍得的恩贾梅纳位居第三。总共有7个中国城市进入2010年排行榜,中国香港排名第八,北京排名第十六,上海排名第二十五。这份调查报告选取了全球5个大洲的214个城市作为调查对象,衡量了各个城市的二百多个项目的相对花费,主要包括食品、住房、交通、服装以及家用品。美世的这个调查是全球权威的生活成本调查,世界很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依据这个标准来决定其海外派驻员工的福利薪酬。

在这份排行榜中,排名前25的城市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其中就占了7个席位。足可见当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成本确实非常之高。

此外,在城市生活成本大幅提升的大环境中,城市里本地人和外地人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北京为例,大部分北京人因为住房有保障,社会保障相对齐全,个人收入也不断上升,所以生活成本的提升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的生活水平依然有所提升;而对于外地人来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保障,而且生活成本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了收入增长的幅度,这就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生活成本却赶上发达国家了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各地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平衡,很多主要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资本等都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一线城市。随着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物质消费、交通、住房等的需求也逐年增长,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短期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难降下来,而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则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政府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经济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和房租,并且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城市中的外地打工者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尽可能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经济启示录

人们之所以纷纷逃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根本原因是城市的生活成本日渐提高,且远远超过了个人收入的增幅。面对当前一线城市的高额生活成本,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个人则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理性的选择。

房价收入比:为什么美国很多年轻人热衷租房

曾有调查数据显示,52%的美国人第一次购房时的年龄在31岁,而美国人的平均工作年龄是21岁,平均结婚年龄是26岁。换言之,超过一半的美国年轻人是在工作10年、结婚5年之后才考虑购房。大多数美国年轻人热衷租房,在经济不富裕与渴望自由的情况下,租房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流行。为什么这么多美国年轻人热衷租房呢?实际上并不是他们不想买房子,而是因为房价太高了,他们不具备购买能力。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价与普通民众购买能力的一个国际惯用经济指标。顾名思义,房价收入比就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间的比值。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2001年我国的平均房价收入比为15。此外,我国各地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不一致的,中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6倍以上,而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大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一般都在10倍以上。有网友爆料,2011年北京的房价收入比为27,这意味着在北京一个人不吃不喝27年才能买得起房!如果与国际标准相比的话,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明显偏高。

电视剧《蜗居》曾经一度在国内广为传播,主人公郭海萍是一个33岁的已婚女人,她本身是一个小城市人,大学毕业以后留在在一线城市工作,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在老家。为了和女儿团圆,她日日夜夜盼望着买房,但是她收入微薄,根本不具备购买能力。实际上,在我国的一线城市生活着无数个郭海萍,她们是没有本地户口的外地务工者,她们的收入有限,也无法享受当地完善的社会保障,她们渴望在城市里有一个安稳的家,可是自己的收入根本够不上高昂的房价。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有些网友幽默地说:“有情人终成房奴,有房人终成眷属。”

那么,是不是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便宜一点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沈阳工作的李雷最近非常郁闷,眼瞅着沈阳的房价一路攀升,最便宜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6800元/平方米。这对于工作五年的他来说,就算是买个五六十平方米的蜗居也很困难。

李雷是沈阳某中学的老师,每个月工资、奖金等加起来也就3000元,他的女朋友王静是某私企的文员,每月工资2000元。按照目前的房价,以他们两个人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月供!他们如今已经恋爱三年了,两个人都想结婚,可是房子成了阻碍他们走进婚姻殿堂的拦路虎。王静的家人已经多次警告李雷,没有房子休想娶走他们的女儿!在居高不下的房价面前,他们的爱情一直在经受着考验。

在沈阳郊区买一套80平方米、单价7000元的房子,总价至少要60万元,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李雷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才能拿到婚姻的入场券——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李雷和女友的年收入是6万元,房价是60万元,这两个数字相除,房价收入比是10。

很明显沈阳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水平。那么,在美国买房子是不是真的像媒体说的那么容易?也不是的。美国房子的中间价在20万美元左右,普通美国人大部分在类似沃尔玛一类的企业上班,年收入大概3万~4万美金,扣除税收和保险,可支配收入大概2万~3万美元,再除去50%的生活费用,一年存下1万~2万美元。这样算的话,买个房子至少也要10年,这和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是一致的。当然,跟中国人相比,美国人买房子还是容易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两国年轻人在面对房子问题上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的。很多美国人热衷租房子,而中国年轻人对于租房子则表现得不那么能接受。这其中不光是传统文化的原因,更多的是国情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租房市场和美国大不相同。目前中国的租房市场还非常不成熟,城镇中具有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租赁房只有2%,绝大多数是个人产权房,因此其租金与租期都非常不稳定。而在美国,政府为租赁房屋市场提供了很多金融上的支持,租房市场非常成熟。

第二,目前国内的租房市场非常不规范。租房者随时面临着“被涨房租”“被搬家”等状况,而且房屋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房子条件很差价格却也不便宜。租房客长期处在一种没有安全感、居无定所的状态中。

第三,中国的房子除了居住功能之外,还附带了很多社会价值,比如落户、孩子就近入学等。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2007年的联合调查中,一个受访者这样说道:“结婚买房子并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现实问题!刚毕业参加工作,户口是集体户口,没有房子我的孩子没办法落户,没有房子我的孩子也没有地方上学。”

总之,现在房子问题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大难题,不管是买房市场还是租房市场,都亟须政府的关注和管理。

经济启示录

著名经济学家罗格夫认为目前中国的房价已经非常之高,而居民个人收入却远低于房价,这是造成中国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关键原因。就当下的情况来说,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力度管理房产市场,使房价回落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规模化的租房市场也很重要。

消费者物价指数:1美元还能买多少东西

经济危机下1美元能够买到什么呢?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美元可以在超市买到一把剪子,或是一包饼干,或是一碗速食面,或是一袋葵花籽。而在经济危机前,1美元可以买到一盒鸡蛋(12个),减价的时候甚至可以买到两盒!为什么同样的1美元在不同的时间买到的东西会大不相同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一句话——1美元的价值缩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要如何应对这种财富的缩水呢?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