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15280700000025

第25章 货币金融与经济学:财富的泡沫有多美就有多脆弱(1)

次贷危机、泡沫经济、股票、基金……这些与货币金融有关的词汇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一些金融知识了呢?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和货币的任何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而对于个人来说,了解货币金融类经济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财。你想跟比尔·盖茨一样成为金钱的主人吗?那么,本章会让你追上现代金融的脚步!

货币及起源:为什么大家都想要更多的金钱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货币都是纸币。一张普通的纸不能代表货币,但是一张纸被做成用作货币的纸币它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和代表。谁拥有的货币多,谁就能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想拥有货币的缘故。

究竟什么是货币呢?曼昆用这样一个案例说明了货币的意义:当说到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拥有很多货币的时候,你知道这个意思是说他非常富足,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货币就是指财富。

你钱包中的现金被称为货币,是因为你能够用它在饭店吃饭或在商店买衣服。相反,倘若你也恰好和比尔·盖茨一样拥有某个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你也很富裕,只不过这些股权不是货币的形式。因为倘若没有现金,你就无法用这些财富(比如股权)吃饭或购物。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在物品和劳务交换中一般只接受少数几种财富代表,这些少数的财富代表就是货币。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这样定义货币:货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人们用来向他人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某种资产。

根据曼昆的阐释,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财富都具有货币功能,比如股票、基金、房子、车子等,这些物品虽然也是财富的代表,但是它们并不具有交换功能,要想购买商品或服务,首先要做的是将这些物品换成现金。那么什么是现金呢?就目前而言,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都是现金。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皆为纸币。纸币是如何成为主流货币的呢?这就要从货币的起源说起。

如果仔细研究我国的汉字,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现代汉字中的“财”“赚”“赔”等与金钱有关的汉字几乎都是以“贝”作偏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涉及我国的货币起源。在我国古代,“贝”因为稀有,而被人们当成一般等价物来使用,也因此成为人类最早期的货币之一。以“贝”作偏旁,就是因为“贝”曾经是一种货币,代表着金钱和财富。

货币本来也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它是在人们之间的交换行为中慢慢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出现之后,商品才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商品,即货币;另一类是一切普通商品。普通商品因为具有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而存在,货币则作为一种价值尺度而存在,普通商品唯有与货币比较之后,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用纸来做货币也完全能够体现货币的功能,而且纸币轻巧便携,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开始通行纸币。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当今世界上总共有二百多种货币,诸如美元、英镑、法郎、人民币、泰铢、日元、加币等。目前美元是世界上的通用货币,而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所上升,比如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人民币已经成为当地的通用货币;再比如国际贸易结算,以人民币结算的账户日渐增多。

此外,随着信用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现在很多人去逛街购物,都开始习惯不带现金,只带银行卡,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当然,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形式。

经济启示录

经济学家们指出了货币的实质,即可以用来直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因此,拥有的货币越多,也就意味着占有的商品和服务越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货币,需要金钱,但是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该通过正当的渠道、通过个人的奋斗来获得它。只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才能真正为我们带来幸福。对于那些为了获得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伤害他人的人,不管是法律还是道德舆论都不会轻饶他们。我们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理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理财之道

网上疯传的理财笑话里有这样一个:

一个人下班后在公交站等车,因为下班高峰期坐车的人特别多,所以连续几辆车都没挤上去。他很生气,于是一路跟着公交车跑回了家。他跟正在厨房忙碌的妻子说:“虽然累得够呛,但是我省了2元公交费,长此以往,咱们就能成为有钱人了。”妻子不以为然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还真笨!如果你跟着出租车跑,不是可以省更多的钱?”

这则笑话里的丈夫和妻子都没有把握理财的关键,一个人单靠省钱根本不可能成为富翁。能成为富翁的人,势必有一套“鸡生蛋,蛋再成鸡”,或是“滚雪球”一样的行之有效的理财方法。那么,富翁到底有哪些看家的理财之道呢?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财富甚至比某些小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会赚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善于理财。

比尔·盖茨拥有让全世界人们羡慕的巨额财富,跟他合理的理财规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会赚钱不一定就有钱,赚得少不一定没钱”就是这个道理。富翁跟穷人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富翁懂得理财而穷人不懂。

有关专业人士通过具体的数据统计指出,在100人之中,在他们漫长的一生里对自己的物质生活、财富积累感到满意的人大约只有一个;而有25%的人在退休后仍然需要继续工作;有50%的人不能完全自给自足,或多或少都需要别人或者社会的救济。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出,能够对自己一生的财务做出妥善安排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换言之,很少人具有清晰而明确的理财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富豪少而普通人多的原因之一。

人们常说“万事预则立”,其实,理财也是同样的道理。人生如果没有理财计划就会在财务、经济上陷入一团混乱之中。

美国的一位财富学专家询问了400位富翁致富的秘诀后,归纳总结了有效的致富计划必须注意的六个细节:

第一,必须确切地明白自己的财富梦想是要拥有多少钱,而不是抽象和笼统地希望赚“很多钱”,对于这个具体的数字,必须牢牢记在心上。

第二,你要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所希望获得的财富,你具体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实现梦想,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给自己规定一个实现梦想的期限,尽量在期限之内去实现它。

第四,在计划订立之后,不要让计划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实践,否则就会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

第五,详细标明在某个时段要获得多少金钱,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金钱,自己实践的结果如何。

第六,每天最少朗诵两次自己写的计划表,最好一次在早上刚起床的时候,一次在晚上工作完成后,这样可以增强自己追求财富的信心。

事实上,这六个细节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有技巧地去实践它。此外,理财专家们还总结出了管理财富的七条理财规则,我们也可以拿来借鉴:

第一,把支出记在纸上。预算专家的理财建议指出,每个月把自己支出的每一分钱都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样可以知道钱花在了什么地方,便于做出预算改进。

第二,做一个适合你的预算。做预算并不是说将生活中只要花钱才能获得的乐趣全部抛弃,而是给予我们物质安全,避免经济方面的忧虑。首先,你应该列两张表:一张列出所有开支项,另一张列出所有的收入项。两表对照之后,你就知道应该花多少钱,将钱花在哪些项目上面。其次,你还可以向咨询投资公司求助,让专家为你理财。

第三,学会聪明地花钱。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才是聪明的花钱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位女士收入差不多,一位女士总是穿着入时,而且还能够有不少积蓄;而另一位女士,整天买衣服,钱没少花,每月入不敷出,但是衣服怎么穿都不合适。其实原因就在于,第一位女士会花钱,第二位女士不会花钱。在现实生活中,像合租房子、拼车、拼饭等方式都是一种聪明的花钱方式。

第四,不要因债务而烦恼。生活中有不少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而使收入与支出不成比例,借钱消费,或者刷信用卡提前消费,从而让自己背负了债务,当债务过多的时候,很容易被压垮,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中,完全没有快乐可言。因此,除非必要,千万不要让自己背上债务。

第五,如果你要借钱,一定要想办法去银行贷款。生活中,很多人急需用钱而自己又没有的时候,多会选择向亲戚、朋友借,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很可能让你失去朋友。还有的人选择高利贷等途径,这种做法也同样会让自己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其实,这个时候的最佳选择是向银行贷款,这样可以把借钱的负面影响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

第六,投资必要的保险。或许你已经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一旦生病住院或遭遇意外事故,都会严重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之中。但是如果投资一些医疗保险或者意外保险就能够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第七,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对金钱负责的态度,不乱花钱。抚养孩子方面的经济支出是很多家庭的一项主要支出,如果能够让孩子的支出合理化,那么会为家庭节约出一大笔钱。关于这方面,作家史蒂拉·威斯顿·图特教育孩子理财的方法值得借鉴。他在银行为女儿开了一个专门的存折,并将它交给了9岁的女儿,女儿可以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进去,当需要用的时候可以支取。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也培养了理财的责任感。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理财的重要性。理财就是对金钱做最合理地支配,学会了理财,将我们的收入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就能衣食无忧,轻松快乐了。

经济启示录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主要是因为他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财产。由此可见,是否懂得理财决定了一个人财富的多少。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以成为大富翁为目标,但是,维持自己最起码的经济独立却是做人最基本的标准。

对于收入一般的普通人来说,越是收入少越是需要理财;对于不善理财的人来说,寻求专业理财人员的帮助也是不错的选择。

储蓄:哈佛人为什么都很富有

那些超级富豪是怎么炼成的?他们的第一桶金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我告诉你他们是“存”出来的你会相信吗?不信?那就来看看哈佛人为什么会那么富有吧!

大家都知道,哈佛教育出来的人,大都和贫穷不沾边。为什么他们会那么富有呢?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所以收入丰厚吗?

几年前,许多美国人在次贷危机中倾家荡产,但有一个群体却安然无恙,那就是哈佛人。据相关资料显示,哈佛人之所以很富有,并不是由于他们出身美国第一学府或是有特别丰厚的收入,而是因为他们从不超额消费并且有储蓄的习惯。

哈佛大学的第一节经济学课程,教给学生这样一个概念:正确区分“投资”和“消费”。储蓄工资的30%是硬指标,剩下的才消费,必须完成储蓄后才能进行消费。储蓄是哈佛人每个月生活中最核心的目标,只要每个月都坚持完成或超额完成储蓄指标,钱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是哈佛大学最为著名的“哈佛理财教条”。

一个没有储蓄习惯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富人的。储蓄是财富增值的第一步。任何财富的积累都是从储蓄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一个富人有一位穷亲戚,他十分同情这位穷亲戚,想帮他致富。于是,富人送了一头牛给穷亲戚,并告诉他说:“我送你一头牛,你好好地开荒。等春天到了的时候,我再送你一些种子,这样到秋天的时候,你就能获得丰收,脱离贫穷了。”

一开始,穷亲戚也踌躇满志地开荒。可是几天过后,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反而比以前更难过了。于是,穷亲戚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他打算,先杀一只羊,解决温饱问题,剩下的羊养着生小羊,然后,小羊变大羊,羊再生羊……最后,可以赚更多的钱。

起初他实施得很好,然而,在他吃完一只羊以后,大羊还没有把小羊生下来。他又想反正也不是只剩下一只羊,于是他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直到只剩下一只羊的时候,他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把羊卖了换成鸡。鸡生蛋,蛋变鸡的速度要快一点,而且鸡蛋也可以卖钱,日子应该会好转。

计划实施了几天后,他又忍不住开始杀鸡了,最后,终于杀光了所有的鸡。

等到春天,富人来给他送种子了,看到自己的穷亲戚正就着咸菜喝酒呢,牛早就没了,他依然一贫如洗,气得富人一甩衣袖走了,再也不管他了。而他被自己的习惯所害,注定了要一生都在贫穷中挣扎。

穷人大都习惯于吃光花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不花掉身上的最后一分钱绝不回家。这样的习惯将使自己与财富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