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把握经济脉动的绝佳教材
15280700000022

第22章 财税与经济学:国家财政收入从何而来(1)

我们都知道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政府会出现财政赤字吗?我们都知道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美国不实行增值税吗?我们都知道保障性住房便宜而实惠,那么你知道政府为什么要兴建保障性住房吗?要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跟着经济学家一起来学习本章吧!

财政赤字:美国政府为什么总是“入不敷出”

有这样一则关于财政赤字的笑话:

爱因斯坦遇到了三个新西兰人,他们愉快地聊天。爱因斯坦首先问他们的智商是多少。第一个人说他的智商为190,爱因斯坦开心地说:“我想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物理学和我的相对论。”第二个人说他的智商为150,爱因斯坦平静地说:“我想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下世界和平问题。”第三个人说他的智商为80,爱因斯坦犹豫了一下说:“我想你可以猜测一下明年的美国财政赤字是多少。”

美国的财政赤字由来已久,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以来,财政赤字已经成为联邦政府的“家常便饭”。对此经济学家的观点如何呢?

曼昆认为缩减财政赤字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新的个人账户体系和提高美国民众的退休年龄。

曼昆指出,人口的数量变化造成的社会保险资金短缺,是导致联邦政府财政预算持续增大的重要因素。1950年,每个领取社保的美国人背后有16名工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而2009年每个获益人的背后只有3.3名工人在支付社保费用。据美国社保理事会的统计预测,2018年,社保基金的每年支出额会超过税收收入,这意味着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增大。照这样的趋势,到2024年,社保信托基金将会彻底耗空,只能宣布破产。

2004年,曼昆提出建立一个全新的“个人自愿账户”体系,这一账户可以用来将居民个人的部分退休储蓄拿出来投资股票型基金等,当然这完全是私人性质的,其目的是“让个人能够为自己的将来增加更多的收益”。此外,2006年1月,曼昆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说:“延迟退休也可以缓解财政赤字。”他表示自己非常支持提高退休年龄,虽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曼昆还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倘若你在经济学会和普通民众中分别发起这样一项调查——如何解决养老补助支出,我想绝大多数经济学家会选择提高退休年龄的策略,而这一策略恐怕是最不受民众欢迎的方案。这也是总统们很少提起这个话题的缘由。”

曼昆说:“关于这种选择的悬殊差异,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经济学家可能更满意自己的工作,所以不在意更长的工作年限;另一种可能就是,经济学家对政策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比大众更透彻,并且我们知道提高退休年龄对国家和大众来说都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是第二种,我想我会劝大家接受这个方案。”

那么,什么是财政赤字呢?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所形成的差额就是我们所说的财政赤字。相反的,政府的收入大于支出所形成的差额就是财政盈余。不过在当今世界各国,绝大多数政府倾向于“寅吃卯粮”,所以政府就会出现财政赤字。一旦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会计在处理这种差额的时候,就会采用红字记录,这就是为什么称为“赤字”的原因。政府财政赤字的产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刻意为之,叫做“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另一种是在执行中实际发生的,并非提前设计的,叫做“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财政赤字并非一无是处。居民消费不足时,通常情况下政府就会加大政府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这种财政赤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长期的财政赤字也会成为国民经济巨大的负担,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国际上规定了两条衡量财政赤字的警戒线:第一条是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不能超过3%,如果超过的话政府就会出现财政风险,很显然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另一条是财政赤字占据财政总支出的百分比不能超过15%,一旦政府的钱不够花,政府就会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解决赤字问题,但是借债不能超过这个百分比。如果超过,就意味着赤字太严重了。比如现在我国长期持有美国国债,实际上就具有很高的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个人或家庭因为种种原因,也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即“赤字”现象。比如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刨去房租、伙食费、交通费、通信费以及服装费等必要费用,往往所剩无几,而一旦出现什么意外支出,需要用钱,他们的个人“小财政”就会出现“赤字”,不得不跟父母或朋友借钱。不过政府的财政赤字总归有大众来承担,而个人的“赤字”只能由自己买单。因此,对于个人来说,把握好自己收支的平衡非常重要。

经济启示录

曼昆教授认为,要解决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延迟职工的退休年龄,这主要是因为社保基金的亏空是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此外,无论政府财政赤字多大,最终也是纳税人为其买单。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完全依靠社保可能已经不再可靠,制订一份长远的养老储蓄规划并加以执行才是最为保险的。

税收: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退税政策

2008年,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严重下滑,很多经济学家对此非常忧虑。为了刺激社会经济,提高总需求,美国国会通过了退税法案。那么,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退税政策?退税是一件好事吗?

关于这个问题,曼昆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2008年4月28日,美联社网站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政府将在4月28日提前发放退税支票,大约会有1.3亿个美国家庭将会收到退税支票,每个人最多可以获得600美元,一对夫妻最多可以获得1200美元,家庭户中每个未成年孩子另加300美元。”

曼昆打印了这条新闻,并跟学生们说:“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短期财政刺激国家经济的政策。”他在课堂上问他的学生:“倘若你是一位国会财政预算办公室的经济分析员,你要怎么做呢?”曼昆表示,这并不是不会发生的,经济分析员很可能会是学生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优秀的学生会在暑假实习或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你的上司,某个州的参议员或者众议员可能会提议增税,然后让你分析一下增加税赋之后会发生的各种可能。”

曼昆指导学生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一,税收改变了市场均衡价格,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都会因此而减少。社会福利随着税率的升高而减少,边际损失也是如此。

第二,新增加的税收到底由谁承担,这种新的税收政策会对税负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另一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曾经研究了这个问题。巴罗表示,减少税收,实际上对美国大众一点好处也没有,这不过是把后代的钱提前透支了。由于政府的财政赤字早晚要还的——当代人注重享受,透支消费,下一代人就要被迫偿还;下一代人不愿意还,他们的下一代也要还……总之,欠债会越来越多。因此倘若我们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了解他们早晚得还这些“财政赤字”,我们就应该把政府退给我们的税费攒起来,留给下一代,一分钱也不能花,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的。但是倘若我们不用这些政府退回来的税收进行消费,国家的总储蓄与总消费就一点变化也没有,政府想要达到的刺激消费的目的也就不会实现了。

曼昆教授和罗伯特·巴罗教授对退税政策的看法非常透彻。以增加财政赤字为前提的退税政策,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欠债早晚要归还的,即使你不还,你的儿子也会替你还;你的儿子不还,你儿子的儿子也要还……如此下去,债务将会无限地增加,整个人类社会就会面临巨大的社会问题,或者说是灾难。

有这样一则关于税收的趣谈: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曾经涉足过税收领域。塞万提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西班牙贵族家庭,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爱国参加过卫国战争,并在海战中失去左手,后来又被海盗囚禁了五年,直到1580年才获得自由。1587年,他在家乡当上了税务员,有一次他到地方征税,因为赶上灾荒,普通民众根本没钱交税,但教堂里一个讲经师却非常富有,他的仓库里放满了粮食。于是塞万提斯下令征收讲经师的粮食,以抵偿其他普通民众应纳的税。这件事让教会非常愤怒,很快他被赶出教会,后来又多次被陷害入狱。在这种悲惨的经历中,他创作了流传后世的《堂吉诃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税收是国家强制征收的,无论权贵还是百姓,都不能逃脱。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自己正是国家税负的承担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是指最终经济负担这一项税收的个体。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是针对法定纳税人制订的。之所以会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法定纳税人和最终的税收负担者有时可能并不是一致的。

乔治在纽约的一家超市购物,当时他挑了一件夹克,价格标明是100美元。但是在付账时,他却需要付给收银员108美元。他的小票上是这样标注的,在这108美元的消费中,8美元是销售税。这样的情形对于乔治来说不是第一次了,在其他州乔治的经历也一样。在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顾客必须按“标价乘以税率”的模式支付销售税。小票可以让乔治及时、准确地了解在这次购物中自己缴纳了多少税款。

后来,乔治来中国旅游,他在一家大型超市购物结账后,发现小票上没有标明税率,上面只有他所购买的货物的价格及数量,于是乔治的疑问产生了:难道在中国购物,消费者可以不必支付销售税?

的确,美国和中国的税制有所不同,在我国相应的税种是消费税和增值税。在我国,商品的标价是多少,顾客就支付多少钱。如果不作经济学分析,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与乔治同样的疑问:难道中国的消费者不必为销售付税吗?然而,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的,按照我国税法,增值税是商家要缴纳的,商家是法定纳税人。但是此刻往往消费者是实际税收负担者——消费者所承担的数额就包括在衣服的价格里,只不过是购物小票上没有标明。

浅显地说,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虽然税制会有差异,但是纳税的主体是不变的——纳税人都是个人。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工作收入还是消费支出,都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的纳税人,谁也不能逃脱。

税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它反映了国家和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全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体现。美国之所以实行退税政策,其目的是拉动国民消费,其实质也是缓解国家和居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国家如何利用税收这个工具平衡好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是一个值得政府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对于个人来说,所有纳税人都应该主动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这对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经济启示录

曼昆认为,美国实行退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家经济,而巴罗则认为通过财政赤字减少税收对于美国人来说毫无好处,因为财政赤字迟早需要美国民众来还,这一代不还,下一代也要还,如此累积下去。

税收的纳税主体是普通民众,无论增税还是减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利益。政府在确定税收政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衡量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切记不能激化矛盾。

增值税:美国为什么不实行增值税

同样一件奢侈品,在中国和美国的价格相差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和美国对商品征收的税费大不相同。比如同一款手包,在中国需要征收的税率为:17%(增值税)+10%(关税)=27%;在美国需要征收的税率为:8.25%(消费税)=8.25%。很明显,增值税是导致商品价格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

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的税种,增值税的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60%以上,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既然增值税如此重要,为什么经济强国美国不实行增值税呢?虽然美国目前并没有征收增值税,但是美国人却从未停止过对增值税的研究和探讨。

事实上,早在1918年,美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出了增设增值税的主张,并且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建议。1953年,密歇根州为了减少财政赤字,增设了增值税,原本打算只要财政收入好转就立刻停止,但是由于受到普遍欢迎,一直到1967年才停止征收。

2009年6月4日,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时候,提到了增值税的问题。他认为美国的经济预期让人不容乐观,而政府的财政赤字更是让人担忧。他支持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克南关于建议联邦政府削减财政赤字的呼声,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说:“削减财政赤字只能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是减少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就是想方设法增加财政收入,而设立增值税无疑是一个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举措……我认为增加税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美国目前还没有增值税,我认为完全可以新设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