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生意 大学问
15257800000023

第23章 抓住商机,白手起家(4)

1990年,王旭根据市场金属铝热销的行情,果断地投资,成立了振欣铝业有限公司,利用废旧金属提炼铝。上马之初,有眼光的王旭抛弃了一般手工作坊炼铝的方式,购回正规设备,花3个月时间,亲自去辽宁本溪学会过硬的技术(当时市场上的铝能卖到l万元/吨),有了先进的技术作保障,王旭无疑抢占了市场的先机。以后,他又根据已成熟的经验,相继投资了废旧轮胎翻新厂和铝合金加工厂。到1995年时,32岁的王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3个工厂,资产达数百万元。

谁都想抓住改善命运的机会,但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智慧去寻找、去创造的,只是许多人还做不到。正是许多人做不到的,王旭却做到了。跟废旧垃圾打交道的时间越长,王旭对这一行也就关注得越多。

从垃圾中尝到甜头的王旭一直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长沙市年产垃圾70万吨,如果堆在一起,相当于1/4座岳麓山,每年得占用20亩土地来填埋垃圾,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浪费。以废塑料为例,长沙年产废塑料3万吨,目前主要采取填埋方法处理,而被埋的废塑料200年都不会腐烂,会产生碳氢化合物气体,极易燃烧和发生爆炸。于是,王旭想到了用废塑料炼油的项目,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不但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还是一件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好事。

1996年,王旭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调查论证,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为此,王旭花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市场考察和机器设备的引进。除了在国内了解此项技术外,他先后去了日本、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考察他们治理垃圾的先进经验。最后,他选择了从日本引进先进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经过1年的技术论证,1999年6月,投资1300多万元的环保塑化炼油厂在长沙市芙蓉区东岸乡西域村正式成立,项目得到了湖南省省长、长沙市市长的亲自批示。从废塑料加催化剂进口,经过500度高温熔化来回循环、冷却、澄清,到分类出柴油、汽油,整个现代化炼油的工艺流程科学合理,杜绝了第二次污染,经过处理,每吨废塑料的出油率可达75%,每吨油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项目投产后,生产的合格产品已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王旭的经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与此同时,王旭又从德国引进了治理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制粉技术,成立了环保橡胶制粉厂,生产出的橡胶粉被用于铺设柏油路,不但成本低,还能起到防滑、防冻的作用,产品销售一直看好。

从捡拾垃圾到做环保产业,王旭将不是机会的机会紧紧地把握在了手里。这样的机会诚如王旭所言,许多人根本不屑一顾,不过这没关系,只要有像王旭这样的人注意到就够了。

李威·施特劳斯是犹太人,1850年出生于德国。由于家境不好,没有上大学。1870年,美国西部出现淘金热潮,李威抱着淘金发财的希望,随着一群年轻人来到旧金山,并立即到矿场里参加淘金。

李威的父亲是个文职,虽然没有什么官位,但属知识分子的范畴。李威从少年起虽厌倦家庭的文职生活,但却受读书看报家庭习惯影响,读了不少书,形成一种爱思考的习性。当他到金矿场工作了两三个月后,把自己和别人的工作情况和收入反复思考、计算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淘金还不如在金矿场上经营日用品小店赚的钱多。因为淘金者数以万计,大家都需要日用品,而当地却一家日用品商店也没有。鉴于此,李威决心改变初衷,放弃淘金工作,开设一家专门销售日用品的小店。

李威的举动受到同行年轻朋友的反对,大家说:“我们不远万里来这里是为了淘金赚钱,你做小生意究竟能赚多少钱!也许连回家的旅费也挣不回来。”有的人则嘲笑他没有眼光,笨头笨脑。不管别人怎么说,李威心里有一本早已算好的账。经了解,矿场的淘金者有好几万,如果有1万人每月买1支牙膏、l块肥皂、1条毛巾、l盒火柴、1包饼干……此数非常之大,从每1美元的生意中赚20美分,那么每月可赚几万美元。但他有自知之明,自知资本不足,是不可能一口把这些生意吃下来的。于是,他从少量品种和数量开始,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生意比预料还要好。没多久,他的小店初具规模,他的资本也多了起来。

李威深入矿场了解矿工的需求,然后根据大家的需求组织进货,甚至可根据矿工的需求预约订货,按时送到。他进的货全部都适销对路,没有积压,资金周转非常快,赢利丰厚。

一次,李威深入矿场推销线团、帆布等商品时,他听到一位淘金者对他说:“你销售的帆布是供淘金者做帐篷的,要是你能用这些帆布做成裤子,相信会更受矿工欢迎。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穿的裤子均是棉布做的,不耐磨,而帆布则结实耐磨。”矿工的一番话对李威很有启发。于是,他用做帐篷的帆布到裁缝店去试做了几条裤子,卖给矿工。几个矿工争先恐后地买下了,还有很多买不着的矿工愿预付订金也要买。

李威根据这一信息和试销,认定这种帆布裤子一定有发展前途,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的始创。李威经过试销的成功后,进了大批帆布,然后组织裁缝人员进行大量生产,满足了矿工需求,他也发了财。1873年,他成立了李威·施特劳斯公司,在旧金山开设专厂生产这种帆布裤子。数以万计的矿工发觉这种裤子大大优于棉布裤子,大家都改穿帆布裤子了。

随着销量的增加,李威愈加注意改进裤子的样式和提高质量。他深入研究矿工的劳动特点,逐步使这种裤子完美。如臀部的口袋,从原来的缝制改为用金属钉钉牢,因为矿工们常要把矿石样品放进裤袋,用线缝容易裂开,为了便于矿工收集不同的矿石样品,在裤子不同部位又缝制了多个口袋。后来,李威发现法国有一种布比帆布柔软,耐磨力不低于帆布,把它做成裤子更紧身,穿着舒服有形。于是,他又试制样品,供矿工使用,结果更受大家欢迎。从此他不再使用帆布原料了,牛仔裤的独特样式形成了。

牛仔裤的出现,由矿工们慢慢流行到各行各业的工人,后来又流行到美国的年轻人,连大学生们也认为牛仔裤是时髦服装。这样,美国的广播、电影、报纸等都把这一流行样式作为新闻,牛仔裤一下子成为“最好的打扮”了。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生并蔓延世界的嬉皮,对传播“牛仔裤文化”起了特殊作用,牛仔裤成为世界流行服。大家也许会注意到,在美国西部的电影中,标准的牛仔装扮就是穿一条牛仔裤、一双靴子、一顶礼帽、一件牛仔衬衫或普通衬衫外加一件牛仔上衣或猎装。电影对年轻人颇有感召力,李威的公司为此闻名于天下,他的公司生产的牛仔裤畅销于美国和世界各地。他的“李威·施特劳斯牛仔裤公司”到1979年当年营业额达20亿美元,到1989年跨入美国的大企业之列。

留心处处有商机

请留意每一件新生事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每个人都会碰到改善自己未来的机会,你留意了,采取了行动,就会成就自己的事业。其实,发财立家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认识是否到位。

机遇就是从一些小事的观察中发现的。

机遇资本的产生,首先在于人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身边小事的留心观察,把一些看起来不重要而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信息转化为人们的需求。

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做得十分出色。

提到松下电器公司,除了它制作精良先进的家用电器外,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说起来,松下先生的创业得益于女性议论的启发。

年轻的松下幸之助最初是某电器公司的一名见习生。一次,他在市场上闲逛,听到几个买东西的家庭主妇在议论,现在的电源插座都是单用的,很不方便,如果一个插座能供几件电器使用就方便多了。

松下先生从妇女的议论中抓住了市场需求,经过思考,革新了灯泡接头,并拿出了多用插座样品。当他向老板建议时,却被老板训了一顿。

老板的无理,促使他下决心自立门户。1917年,22岁的松下幸之助和妻子及几位好友租了一间小房子,成立了“松下电器具制作所”。首批产品是“三通”电源插座,投放市场很受欢迎,他们获得了成功。

如果当时松下先生的老板采纳了他的设想,或许以后就没有松下电器这一响亮的品牌了。自那以后,虽然松下电器还经历了多次商海浮沉,但松下先生注意听取那些不同的大胆想法,并注重女性特别是家庭主妇的需求,为企业发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机遇。

以往,大多数家用电器厂的研究人员都是男性居多,他们对年轻女性、职业妇女以及家庭主妇们的需求在了解上往往有差异。1985年10月,松下电器公司聘用5名女职员组成一个开发小组,由她们提出的新产品设想,令男同事都大为惊讶:他们从未想到过,新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居然一直存在着。

5人小组经过相当规模的市场研究后,内衣的晾干问题一直是妇女们共同的大问题。据她们的调查显示,2/3的年轻女性每晚都要洗自己的内衣,而又大多不喜欢把自己的内衣晾在屋外,一方面是怕男性看到,另一方面是担心.引起猜疑。可是她们又花不起7万日元去买一部烘衣机,公寓的狭小空间也难以容纳庞大的烘衣机。

在5人开发小组的建议下,松下电器公司设计了一种不伤内衣的小型廉价烘干机,售价为1.5万日元,产品推出,迅速走红。

在松下电器公司的熨斗部门,由7位女性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许多女性都希望马上除去衣服上的食物气味,因为下了厨房或是在烧烤店吃了一餐后,气味要一天以上才能完全消失。如果在此时把衣服收进衣橱,还会发生“串味”现象,感染其他的衣服。通过研究,该小组发现,蒸汽能有效祛除异味,就开发出一种售价6600日元的蒸汽刷子,经推销介绍后大受欢迎。

特定的人群、性别有其特定的消费需求。不同性别的消费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生活实践的不同,在消费心理上的特点也会有差别。而特定的人群、性别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和方法也不一样,所有的这一切证明着同样的一个道理:机遇就是从一些小事的观察中发现的。

结识贵人创造机会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互动关系,它包括同事、同学、师生、朋友等。人处于错综复杂的庞大社会关系网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个网络,一能受到保护而免受伤害;二能为你所用创造巨额财富。

社会关系是一种资源,也是整合各种资源转换为财富的催化剂。在中国,亲情在创业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完全没有社会关系,仅凭大脑智慧、空手道式的运作是十分困难的;而有社会关系作支撑,则能事半功倍。印尼华人林绍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尼独立战争中与印尼高级将领苏哈托(后成为印尼总统)结下非同一般的私人友谊,他后来利用这种关系在印尼军政界建立了牢固的联盟。所以,许多商人不敢经营军火,唯独林绍良敢做这样的大买卖。

在贩卖军火的同时,林绍良又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可获厚利的买卖,这就是丁香。当时中爪哇生产的一种丁香烟,闻名遐迩,销路很畅,中爪哇大大小小的上百家烟厂以此为生。但丁香产于马鲁古群岛,要将丁香运到中爪哇,须经过荷兰军队重重封锁线。一些商人虽看中了这一诱人的发财机会,但害怕无情的战火,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铤而走险的人,也多数失败了。经过周密的谋划,林绍良决定干这桩买卖。他设计了一条比较保险的运输路线:从马鲁古群岛以北苏拉维装货,绕道新加坡,避开印尼国内的战区,从三宝拢登岸,运到古突土镇,再发往各烟草厂家。这样,从马鲁古到古突土,林绍良一次次频繁往来。言而有信的苏哈托为他提供了二次又一次特殊的军事保护。于是林绍良告别了走街串巷的小贩生涯,成为印尼商界小有名气的商人。

印荷之战结束后,印尼领土得到了统一。此时的林绍良已积累起相当丰·厚的资本。事业上的成功,经济实力的增长,使他萌生了一种扩大领域、大展宏图的强烈愿望。经过冷静分析,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印尼目前的状况是经济全面崩溃,百姓穷困潦倒。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商人,必须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百姓的衣食住行方面,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接轨,才能有利可图。在贩卖丁香的商务活动中,他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启示:办厂比行商更为有利。因为他虽然赚了丁香园主的钱,可烟厂又赚了他的钱。如果选准目标办厂,一定能得到更大发展。经过深思熟虑,1954年,他在首都雅加达开办了一家肥皂厂。这一步迈得非常扎实,肥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充足,劳动力又非常低廉,因此,不需花多大投资,就可见效。刚刚平息战乱的印尼,物资极度匮乏,林绍良的肥皂一上市就呈旺销势头。他凭此立住了脚后,又在尼默和布拉巴亚兴建了两座纺织厂。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又与人合资,在古突土和万隆建立了两座中等规模的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