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本生意做起
经济学家说:“小就是美。”很多的有钱人不是经济学家,但他们懂得经商做生意必须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积累,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生意场上的事,看大而未必大,似小而未必小,小窟窿里能挖出大螃蟹,穷乡僻壤也能开出大市场。有人说得好:怕的不是“小”,而是不去找。如果仅仅是不会找,通过学习还可以解决,但如果不去找,不愿去找,就恐怕是好高骛远了。做生意,岂能以小而不为?俗话说“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李嘉诚从卖塑胶花挤入商场,霍英东由捞沙卖沙步人香港房地产业,曾宪梓由街头零卖走向领带大王。凡此种种,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有不少就是从小商小贩做起的。
在有钱人的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本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他们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开创、善于开创,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最初他们并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匠、发廊师、小商贩中认识了他们。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这么会赚钱!
他们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也非常能吃苦。他们的意志非常坚忍,用他们自己通俗的说法是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他们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骛远,从不好大喜功。即使是生意已经铺得比较大,温州商人仍会像初创时期一样拼命工作。那些看起来没什么钱赚的小生意,他们也不会嫌弃,往往是几分钱的螺丝螺帽、几角钱的小元件,他们都会认真对待,把小生意当做事业来筹划。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是温州人创业的共同特点,而不像有些地方的人是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一味抱怨。
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之所以遍布全国,在于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那样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也是从小处着手,不声不响地填补着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的人物是一对温州的叶氏兄弟。两兄弟漂泊在外,有天在一家纽扣厂门口发现一堆次品纽扣,他们觉得当废品扔掉可惜,便花了400元钱买走带回桥头镇。他们不弃陋鄙地摆出小摊试卖这些工厂打下来的次品,没想到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由此便做开了扣子生意。到后来,桥头镇人群起效仿,与扣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扣子成了桥头镇人发财致富的主业。再到后来,一些人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款式独特的扣子,使之形成了行业。乡里乡亲竞相跟随,家家生产纽扣,户户销售纽扣,前店后厂,生产兼批发,整个镇子都带动起来,开始了扣子大创业。随着100多个家庭作坊式的纽扣工厂开张做活,桥头镇成了全国最大的纽扣生产批发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纽扣市场。
说起他们在“小”商品开发上倾注的心血,可谓感人之至。靠纽扣发家后,永嘉县桥头镇人并没因此停步。由于一时扣子厂众多,造成市场上供大于求,销路不畅。一些精明的纽扣生产商便千方百计地在新产品、新花样上做文章,以求赢得客户的青睐。比如,有人在扣子上弄个小洞,向小洞内注人香水,使之能进不能出,香气却时时逸出,经久不散。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香水纽扣”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女士们欢迎,男士们乐闻,产品由此供不应求,批发交易全用现金支付,企业也由此扭亏为盈。一个新点子,加上可靠的、过得硬的制作,就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效益,经商就这么简单!
温州的小商品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整个地区人们的命运。与此同时,他们也开拓了全国各地的市场,其中山东青岛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很能说明问题。从1980年开始,便有温州人到青岛经营他们出产的各类小商品。初期到青岛的温州人并不多,仅有数十人,而今这一数字已近4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老板”,在青岛注册成立了逾万个企业,资本总规模在70亿元左右,所经营的商品涉及服装、鞋帽、灯具、餐饮、食品、摄影、机电、印刷、包装、运输、建材、房地产、进出口等30多个行业。这些“腰包”鼓起来的温州老板,当初许多都是以“小货郎”的角色到青岛闯天下的,做的都是小本买卖,谋生的主要方式也是走街串巷、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生产的各种小商品。当年怀揣着东借西凑的5000元来青岛推销温州小商品的吴可福就是其中的一员,现在他已是青岛玉环灯具装饰有限公司和青岛市灯具市场的董事长了。吴可福说,温州人做生意都是从小处着手,钱要一分一分地赚,这是我们起家的拿手戏,也是他们在青岛成功的秘诀。
对于“小货郎”推销自己产品的韧劲,青岛市许多商家有目共睹,用他们的话说,温州人从不怕碰壁,也从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正是凭借不起眼的“小生意”,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不仅把自己的许多产品打进了青岛市场,而且完成了自身初级阶段的资本积累。近4万温州人在青岛创办的逾万个企业,已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了毋庸置疑的活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提供了约15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许多在青岛事业有成的温州人,已经把这里当做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有近万温州人已在青岛买了房子,安了家,而且还不断地在青岛扩大着投资。
在厦门,也有一些温州商人从经营手工作坊开始,逐步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比如一个目前在厦门非标准件制造领域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温州商人,当初只是借了几千块钱,仅凭几台普通机床起家,雇了三五个员工,在七八年的时间内,发展到雇工400人的规模,装备了精密机床,如今正准备盖自己的新厂房。
温州人从不因为“小”而不为,虽然经营大商品好处有很多,但小商品也有小商品的优势,问题在于:温州人如何对待“小”,改变“小”,如何做大。他们敢闯,但不乱闯。他们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非常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不妄想一夜成为富翁。一旦看准某项业务,他们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赚钱。
从小本生意做起,是温州人的经营特色,也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快捷方式。
他们懂得,做生意要积土成山、积小成大。
万丈高楼平地起,虽然许多精明的商人知道资产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但总有一些人赚钱急于求成,总把眼光盯在做大生意上,贪图一夜致富,根本不把小生意放在眼里。要知道,做生意和学习科研都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大学教授都是从小学生开始做起的;纵然是跨国公司的大老板,也都是从做小本生意起步的。
一些初涉商海的人,通常看不上一些小本生意,认为小本经营没有出息。其实,投资大生意,费用肯定就大,必须有大量的发展资金。而小本生意比较灵活,只要善于把握商机,就能赚到钱,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范先生就是慧眼独具,靠小春卷起家,成了大富翁的。
范先生是海外华人,为了求发展,他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那里,他看到许多华人都在开饭馆,就想靠自己的手艺干一番事业。于是,他便投入了少量的资本,开设了一家特色春卷店。刚开始经营,生意并不好。范先生后来逐渐摸索到了经验,因为起初欧洲人并不习惯吃纯粹的中国式春卷。于是,范先生便进行了精心配制,采用了符合丹麦人口味的馅心。通过这种改革,原本冷冷清清的小店变得顾客络绎不绝。积累到一笔资金后,范先生便决定将生意规模扩大,他放弃了先前的手工操作,采用了自动化滚动机新技术来生产中国春卷,并投资兴办了一家食品厂。
范先生的生意越做越大,春卷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口。他坚持中国春卷西方口味的制作方法,针对欧洲各国人的口味,生产出风格不同、香脆可口的春卷,因此备受欧洲人的欢迎。由于范先生的春卷价格非常稳定,又符合西方人的口味,生意异常红火。
范先生就是这样不断寻找机会,不断使自己的生意扩大,从小本经营者发展成为大富翁的。
行走在都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沿街叫卖熟鸡蛋的四川人,他们边走边吆喝“正宗卤鸡蛋,l块钱3个,味道好得很”。就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生意,却让这种特色变得很有名气,而且全国各地从事该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是:其一,创业启动成本低,不足100元,所以风险特别小。其二,一天平均能卖出几百个鸡蛋,靠近旅游区的甚至能销售上千个,虽然每个只有几分钱的利润,但销售数量多,每天却能赚二三十块钱。其三,打破了常规连锁的经营模式,创造出小本经营新概念。其四,以移动销售的方式灵活推销,现场更容易激起顾客的消费欲望。
鸡蛋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是一个市场范围很广的产品,但聪明的四川人却能看准这种市场基础,改进经营策略,采取移动、灵活销售的方式,结果销量很好。可见,做生意不在大小,而在于有没有头脑。只要有头脑,小本买卖就能赚到钱。
生意都是由小做大的,别小看了手中的小资本,这完全可能是孕育大钱的温床。生意人不应该“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而是应该“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有利就图;不管大钱小钱,是钱就赚!这才是生财之道,赚钱之术。
小利润可以获得大作为
在市场上,不能因为生意利润小就不去做,经营好利小的生意同样能够赚大钱,正所谓:利小而有为,小利润可以获得大作为。
河南郑州有个被称为“花生米大王”的农民,他销售的花生米价廉物美,在当地很有影响。这个只有20多岁的个体户农民,是从身背一袋花生米来到武汉做生意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他将这袋花生米卖掉后,发现花生米在武汉十分热销,但是卖花生米的人却很多。经过一番思索,他便购置了上千斤花生米,运到武汉后,他发现如果同别人一样的经营,自己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资本,二无店铺。于是,他就将这上千斤花生米低价出售了。他虽然赚得不多,但周转快,总会有些赚头。于是,他大胆购进了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将零售价从每斤的1.10元降低到0.95元。消息一经传出,人们纷纷来购买,一些大店铺也纷纷到他那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稳定了下来。后来,他的花生米生意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还有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70年代,有一对阿汗兄妹,在美国加州开设了一家兄妹餐馆。像阿汗兄妹这样的小餐馆在加州多不胜数,本小利薄,仅能维持生计。但阿汗兄妹头脑灵活,他们除了在提高餐馆品质和改善服务方式上下功夫外,还采取一项经营谋略:红利制度。即根据客人用餐的次数和消费金额,每年为客人发放一次红利。也就是说,只要到兄妹餐馆用餐的客人,小餐馆都会记载他们的相关资料和消费档案。到年终结算时,从小餐馆赢利中提取10%,根据客人进餐的档案,分发给每一位客人。为做到买卖公平公正,阿汗兄妹还轮流请客人代表参加年度账目结算,进行监督。因此,有许多人坐在家中会突然收到从小餐馆寄来的一笔红利。
阿汗兄妹这种做法,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让客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许多人都会舍近求远来到他的店内用餐,小餐馆的生意也越做越旺。
阿汗兄妹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微本创业,进而跃上财富的巅峰,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
由此可见,微本利小的生意,不一定就不能赚大钱。只要你开动智慧的大脑,灵活经营,同样能成功。
司马迁说过:“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说,贪贾的商人要价十分高,不能做到当卖则卖,当买则买,所以得利特别少;而“廉贾”则不然,价格虽然低廉,但销售额多、销路广,利润虽小,但赚得很多,经营小本生意反而能赚大钱。
小本经营的秘诀
俗话说:“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世界上许多富商巨贾,都是从小本投入的生意做起,最终成为令人瞩目的大人物。例如,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起初只是经营小小的塑料花,然后一步步走向成功;赫赫有名的麦克唐纳公司,是靠经营汉堡包发财的;美国的亿万富翁沃尔顿是靠经营零售业发家的……不单是这些名声显赫的商场知名人士从事小本生意可以发家,普通的创业者倘若掌握了小本经营的秘诀,同样可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