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
1524100000002

第2章 摆正位置: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1)

面对工作不要抱怨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得过去就行了。”……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似曾相识的言辞好像刚刚还有人在耳边讲过,听得多了,甚至自己还在心中有一丝丝的认同。而这种“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殊不知,恰恰就是这样的句句牢骚、种种想法,使我们丧失了工作的活力与激情,收回了迈向优秀与杰出的步伐,逐渐地归于平庸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常常抱怨公司领导对自己不公,有那么多新鲜的创意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一次次的会议,自己作为普通职员没有参加的机会,而那些衣着鲜亮的高级经理只是动动嘴皮子便决定了他们的生死。一天,他找到一位智者,讲出了自己的烦恼,智者听后无言,领他到了海边,智者捡起一块鹅卵石,抛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鹅卵石上。

智者问:“你能把我刚才扔出去的鹅卵石捡回来吗?”

“我不能。”年轻人回答。

“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智者再问,并别有深意地看向年轻人,年轻人恍然大悟。

如果你只是一枚平淡无奇的鹅卵石,你没有权利抱怨不被注意,因为你没有被注意的价值。要想引起注意,要想有自己的立场和声音,你先要站起来去为自己争取。努力才能提升你的价值,成为珍珠你才能引人注意。

先埋头做事,再说话,那时,你的话才有价值,你才能理直气壮、掷地有声。生活并不以你理想中的公平方式表现出来,它从来都是残酷的,对于那些没有成功、没有引人注意的人。先努力生长,默默等待长大的蘑菇,你才拥有自己的价值。你有了价值,才可以争取你想要的所有权利。所以,在任何时候,首先应该低调!

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站不高看不远;有的人无论工作在什么环境中,总是怒气冲天、牢骚满腹,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他们好像天生就是抱怨狂,说起话来总带着抱怨不满的口气。好像自己是天下第一等的完美人士,不存在任何缺点;而别人又是浑身毛病,偏偏未如他们意痛改前非,于是指责、抱怨随之而来,不绝于口,仿佛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称心如意的。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诉说着对工作的不满意;一边在完成任务,一边埋怨,让同事觉得他们难相处,让上司认为他们是“刺儿头”,结果升级、加薪的机会被别人得去,这下他们又多了一个发牢骚的话题了。这正是俗语所说的“身子被嘴卖了”。

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可以构筑出一点点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不过像祥林嫂般地唠叨不停会让周围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许你把发牢骚、倒苦水看做是与同事们真心交流的一种方式,不过过度的牢骚怨言,会让同事们感到既然你对目前工作如此不满,为何不跳槽,去另寻高就呢?

小李对小张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讨厌这个公司!”小张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这个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小李问:“为什么?”小张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小李觉得小张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小张问小李:“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小李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小张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有的人总是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他们看问题时往往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人,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他们习惯于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镜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结果却看到了皮肤间的皱纹和皱纹间的污泥。

这种人虽然不可恨,但很讨厌,尤其是当同事心情极佳时,着实煞风景。他们成天抱怨,总是生活在愁云惨雾中,凡事永远向坏处看,这种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别人很难与他们产生共鸣,所以同事们对其大多采用避而远之的策略。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需要沉默。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拔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认清自己的位置

“认清自己的位置”就是在工作中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认为,一个人最初的定位是由进入工作初期学习到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的,但这是不稳定的。当工作经验与个人不断反省中获得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结合,才能达到自我满足补偿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定位。

在工作中,如果你是一名新到的员工,那么你就要重新审视自我动机、需要、价值观及能力,逐步明确个人需要与价值观、适合个人特质的工作,自我改善、增强自身才干,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

在施恩看来,我们对工作的定位有五大类型:技术职能能力型、管理能力型、安全型、自主型和创造型。

【1】技术职能能力型。这样的员工以技术职能能力为职业定位,有特有的职业工作追求、需要和价值观,强调实际技术或某项职能业务工作。

【2】管理能力型。这样的员工愿意担负管理责任,且责任越大越好。管理权力是此类型雇员的追逐目标,他们倾心于全面管理,掌握更大权力,肩负重大责任。

【3】安全型。工作的稳定和安全,是这一类雇员的追求、驱动力和价值观。他们的安全取向有两类:一种追求职业安稳,这种稳定和安全感主要源自于既定组织中稳定的成员资格,例如大公司组织安全性高,其成员的稳定系数也高;另一种注重情感的安全稳定,例如使自己融入团队而获得的安全感。

【4】自主型。这种员工通常会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约束,追求能施展个人职业能力的工作环境为目的。而且他们会认为,组织生活是非理性的,太限制个人,甚至侵犯个人私生活。他们追求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或少受约束的工作环境。

【5】创造型。这是很独特的一种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型职业定位与其他类型的职业定位有重叠。追求创造型定位的雇员要求有自主权、管理能力,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但是,这不是他们的主动机与价值观,有创造空间才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

以上五种职业定位作为一个职场人士应该认清的,这是自己以后工作的基础和平台。有了这个基础和平台,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当然,在认清自己的位置同时,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要到位,即工作到位,执行到位。作为公司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范围,你首先必须保证工作到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责任边界总是会有交叉的地方,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在责任边界上会经常存在模糊地带。这个时候,往往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多承担一些责任,不能留出责任的空白区。这是到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到位其实还是一种工作态度的表现。积极主动的工作往往能够使你的工作成果更加突出;相反,如果不积极主动去工作,许多工作都做不到位。

其次是不要越位,即在工作时不要超出自己的管理权限。如果没上级的授权,超越了管理权限也会导致权责不清。尤其是针对管理能力型,该是你管的事情,就一定要管住管好;不该你管的事情,则要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配合主管人员把事情处理好。

再次,适当的时候要补位。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上司不在或者其他员工不在,可是这个人的岗位上有事急需他处理,此时,如果经理没有授权,作为岗位上的员工当然可以对此置之不理,这可以保证员工自己没有越位。但是,另一方面,在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及时补位,就有可能造成公司利益的损失。所以在工作中,你还要在适当的时候补位,这体现的是一种自动自发、主动执行的精神,这种做法不仅保全了公司的利益,还体现了你个人的价值。

总之,工作中的你,必须认清自己的位置,并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你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好。

找准位置做对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你在人生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你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无论你是干什么的,是清洁工、前台接待者、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做中层管理工作,不论职位高与低、责任轻与重,你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对事,并且让你的上司知道和认可。

很多人都认为,上司的眼睛是雪亮的,员工如果表现得好,工作干得好,迟早会被上司看到。可惜,事情往往不是这样,很可能你工作相当出色,但是上级领导却根本不知道。此时的你既不能怨天怨地,更不用抱怨自己的命运。你应该更积极地表现自己,设法让同事们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只有这样,上司才能把你看做是崭露头角的核心员工,从而提拔你重用你。

无论你是一个普通职员,还是一个中层职员,你的顶头上司既可成为你成功的阶梯,也可以毁掉你的前程;既能让你显得精明强干,也可使你毫不称职。一些人从未得到提拔,就是因为顶头上司不给他发展和表现的机会。

所以,在一个公司或部门里工作,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并根据自己职位的高低采取不同的处世方式。职位较高,一般说明你已得到了上司的器重,可以在其所管辖范围内施展才干。如果职位较低,则说明你尚未被上司重用,一言一行还须谨慎从事。你一方面要尽力表现自己,另一方面要学会藏着点儿,别表现得过于出头,成了别人的眼中钉。

小张是某家证券公司营业总监的秘书,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她连最起码的证券知识都不懂。但小张是个聪明人,自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她就没有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的秘书,而是把自己定位为仅次于总监的总监助理。她一边向公司的秘书小姐学习业务知识,一边还注意总监助理的一举一动,暗暗地把总监助理的那套本事学到手。

一般的秘书,老板在的时候就毕恭毕敬,端茶送水,老板一出去就偷偷地大打私人电话,嚼嚼口香糖,看看闲书。而小张呢,她一闲下来,就想想这几天自己都做了哪些令老板不太满意的事情,自己缺乏哪些方面的本事。当然,小张还在各行各业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以应不时之需。

一天,小张陪同老板出去见一位很重要的客户,而且还要签一个很重要的合同,下车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小张故意放慢了脚步,悄悄问身后的司机,车上有没有雨伞,司机说没有,小张就掏出钱递给了司机说:“请你帮我一个忙,立即到附近一个商场买一把名牌雨伞,尺寸要大一点的。”等老板签完合同,拉着合作伙伴从大楼里出来的时候,大雨滂沱,小张就快走几步,从司机的手里接过雨伞,递给老板,老板很有风度地为客户打起雨伞,送对方坐上了车。

送走客户后,老板对小张投去满意的目光。终于有一天,老板对她说:“从下周起,人事部会提升你做我的助理,不过,我不准备再请新的秘书了,一身兼两职,没有问题吧!”

我们不能不承认,机遇总是为那些时时刻刻在为自己努力的人准备着,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着。我们只有找对自己的位置做对事,不断奋斗,才使我们的职场人生更精彩!

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种人,总是生活在唉声叹气和怨天尤人的牢骚之中。他们经常牢骚满腹,愤愤不平,抱怨命运,痛恨别人;不是大骂世事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要么就骂自己无能,在领导面前不会使乖弄巧,而很少从自己的心态、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查查自己的原因。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说: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欣然同意。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急不可待地扑进大海之中,却被一个巨浪打回海滩,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让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着它游。青蛙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他又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以吃的虫子。青蛙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那儿才是我的乐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给自己以准确定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记住,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生存空间,河边之蛙有河边之蛙的生存环境,田间之蛙有田间之蛙的生存条件。忽视自己的生存价值而盲目追求,是可怕的。一个公司员工尤为如此,给自己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下边这则寓言中的草与青蛙正相反,形成鲜明的反差。

有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你了解我的价值吗?我给人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了生命的绿意,我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让世界充满了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的踪迹而欢呼雀跃,而现在,你竟然愚蠢的要除去我!”但农夫听不懂草的语言,他挥汗如雨,一边疲惫地挥舞着锄头,一边嘟嘟嚷嚷地抱怨着:“这些草,什么地方不好长,偏偏长在我的麦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