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信息非常有价值,就像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也离不开信息。因此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认为,信息是“使不肯定程度减少的量”,是一种“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些不确定性包括时间、空间、品质、风险、环境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信息量是一个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程度减少的物理量。
信息是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信息无价但又无处不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就会从每天的平凡生活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吸引着信息,也在传播着信息。你的熟人、亲戚、朋友、现在的邻居、甚至偶然遇到的陌生人,等等,都可以成为你的信息源。尤其是那些与你工作生活有关系的人,比如同行业的合作和竞争者,有着共同喜好和追求的朋友,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直接的宝贵信息。
你发现吗?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信息源:
大二的寒假,我回老家过年。有一天,我在外面闲逛,看到一个收废品的人。忽然想起家里积累了不少的废品,想处理掉。收废品的人看起来很憨厚,最重要的是从他那偶尔冒出一两句家乡话的语言中让我感到很亲切,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说家在西安。怪不得觉得他的乡音这么熟悉呢。西安就是我上学的地方,过几天开学,我就要回西安的学校了。再整理废品时我们都不再计较,多一点少一点大家都不在乎了。我们聊的也更投机了。
我们聊西安当地的一些事情,我上学的事情,他家乡的状况,最后聊到去西安的方式。他告诉我就在我们小区附近的一个加油站,每天早上都能等到过路的去那边的大客,价钱也很便宜。这个消息让我关注,因为我现在还为车票着急,以前都是乘下午的火车,又挤又不方便,到站时间已近晚间10点,再到学校及其不便,劳民伤财。这下好了,在我家附近就直接到西安了。原来机会和好运其实就在你我身边,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
在人际关系中获取信息,源于沟通和开放的心态。不过直接从别人口中获得信息,非常有限,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在生活中要想系统地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我们应该多关注媒体。或是亲身进行市场调查,得到第一手的信息数据。
对于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人来说,信息不是没有,而是太多,我们常说,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各种媒体,携带着巨大的信息量,向我们铺天盖地般的涌来,各种商业广告更是煞费苦心地说服人们接受它宣传的商品。互联网的应用,宣告新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在经济活动中,善于把握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往往是许多成功商人出奇制胜的法宝。
武汉市卫生局一职工,在浏览卫生与健康小报时,无意中读到一则消息:湖北荆门一老中医,潜心研究数十年,终于研制成一种中草药配方,对一直没有特效药的幽门杆菌有奇效。他读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联想到,患胃病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将这种药生产出来投放市场呢?他拉了三个志同道合的人立即奔赴开门,将老中医的药方买下,又凑了几千元钱,辞职南下到珠海办厂。几年后他们的产品“丽珠得乐”家喻户晓,畅销全国。
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保持一份清醒,并从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是一个更重要的能力。获取信息虽然重要,现实生活中满天飞的原始信息,也是鱼龙混杂,有真有假。如果不能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甄别,使之成为我们博弈中的筹码,那么,拥有再多的信息,也是枉然。
在博弈中,对方不会轻易让我们获得他的信息。比如在买东西讨价还价的时候,商家决不会告诉我们他的商品的真实的进价,而总是会把进价说得很高,比如,商家说,“这个衣服我的进价都是160元,你还价到150,我不是要赔了吗?”而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衣服的进价只有80元。
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形,某些时候信息优势方会发现披露其私有信息对自身更有利,于是他就会尝试通过发送某些信号来披露其私有信息。如果获悉优势方私有信息本身对信息弱势方有利,那么信息弱势方就会欣然接受信号;但如果获悉优势方私有信息反而会使弱势方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弱势方就会尽力阻碍对方的信号传递。在某些非对称信息情形中,信息弱势方有动力设法提取信息优势方的私有信息,这就是信息甄别。但是,如果私有信息被对方获悉对优势方本身不利的话,那么优势方就极有可能进行信号干扰和隐藏信息,使得对方难以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比较有名的例子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诸葛亮误用马稷,致使街亭失守。随后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于是,诸葛亮传令打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诸葛亮披鹤虌,戴纶巾,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马上远远望见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太,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诸葛亮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诸葛亮的空城计运用的就是信息干扰。这使司马懿做出错误的判断,认为诸葛亮在用计设伏,引自己深入,所以不但不敢进城,反而匆匆退军离去。
信息时代,信息无价,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发现信息的眼睛。对于有些人,信息只是过眼烟云,转瞬即过,只有那些善于获取、甄别信息,并能有效的利用各种信息的人,才能让信息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6.6概率事件--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
如果你是一个棋坛高手,也许会不愿与一个水平低的人对弈,因为结果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肯定是你这个高手局局赢。而打扑克就不是这样了,几个人在一起打牌几乎没有谁能盘盘赢,即使牌技不错,赢的时候得多一点,也总会有输的时候。
这是因为,下棋的时候,人和对手的每一步,都是公示于众的,棋局摆在众人眼前,谁都看得清清楚楚。而打扑克的时候,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手上的牌,看不到其他人手上的牌,怎么出牌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牌的好坏来确定,最多也只能猜测其他人的牌。
这就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胜负不仅仅要看实力,也要看运气和猜测命中的概率。
在打扑克牌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对方出牌的路数,来推测他手中可能有的牌,比如在上一轮中,对手如果出大牌可以得分,但没有出,就可以推测,他手中可能没大牌了,我们在这一轮中就可以据此安排战术。生活中的博弈大多数情况都属于这种不完全信息博弈,因为我们不可能了解对手的所有信息。
在拍卖商品或工程招投标中,参加拍卖的潜在买主愿意为拍卖品所支付的最高价格或参加工程招投标的投标者愿意为工程开出的最低价格只能是各个潜在买主或投标者心中的秘密,其他人是不清楚的,即使潜在买主或投标者告诉其他人他们愿支付的最高价格或最低价格,其他人也不会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
当你与一个陌生人打交道时,你并不知道他的特征,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事实上,即使与你长期共事的人,也很难说你对他有完全的了解;当你想买一件古董或名画时,你并不知道卖主愿意脱手的最低价格是多少,或买主愿意出的最高价格是多少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对手的信息虽然不确定,我们不知道对手到底是哪一种类型,但是对手属于哪种类型是有一定出现概率的,我们要作的是,尽可能准确的算出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然后做出最优决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各类型事件出现的概率。
一名游客要去某风景区游玩。每天开往风景区的只有三辆交通车,两趟车前后的间隔时间为5分钟。三辆车票价相同,但舒适程度则有高、中、低之分。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为上等车,中等车、下等车。这个游客不知道哪辆车最舒适,也不知道汽车开过来的顺序。不过对于他来说,多等5分钟或10分钟时间并无所谓,关键是要坐上最舒适的那辆车。
那么这名游客采取什么样的候车策略,才最可能搭上最舒服的那辆车呢?
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问题。这里的不确定性,源于游客对于不同舒适程度的三辆车开过来的顺序并不清楚。但列举起来,行车顺序无非有如下六种状态:上中下、上下中、中上下、中下上、下中上、下上中。如果游客任意选择一辆车搭乘,他这样“随便”的选择,使他搭乘到最舒适的车的概率为1/3。
当然,游客也可以设计复杂一点的策略:第一辆车不上,如果第二辆比第一辆好就上第二辆,如果第二辆比第一辆差就上第三辆。这样的策略会使其搭上最舒适的车的可能性是多少?
统计一下,我们可以发现,采用这个相对不那么“随便”的策略,游客乘上最舒适汽车的概率是1/2,如下图。
车序 上中下 上下中 中上下 中下上 下中上 下上中
游客策略成功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两种策略一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比之“随便”策略下的概率1/3,游客现在搭上最舒适汽车的可能性增加了1/2-1/3=1/6。
这个例子给我们一种启示:当存在多个候选对象的时候,没有必要仓促做决定,等一等,看一看,比较比较,可以提高获得最佳对象的概率。这里的候选对象,可以是商业计划方案,也可以是待购的物品,当然也可以是待雇用的求职者,或者是你中意的女孩。
不过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对一个随机事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概率,甚至有些不确定的事件,我们一生只遭遇一次,此时我们怎么评估事件实现的概率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在一个狭窄而只能单人通行的过道里,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遭遇了。若双方拥有完全信息,知悉彼此的身份,我们就很容易推测这个过道博弈的均衡结果将是学生让老师先行,因为社会中有尊师的礼仪规范。倘若信息不完全,比如学生对老师的身份并不清楚,这时学生需要评估对方属于老师的概率,如果他认为对方属于老师的概率很小,那么他可能就不会礼让老师先行;而如果老师知道学生对其教师身份的信念概率很低,那么老师也就不会试图享受先行通过。结果学生先行通过而老师后通过的结果也将是均衡结果之一。
在没有条件进行充分的概率计算,或是没有时间仔细考虑的时候,我们对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决策,就要取决于我们的经验或常识了。通常我们会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一个主观评估,这就是主观概率。
我们很难说明主观概率是否合理,或者一个人的主观概率判断是否正确,但是在决策的时候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使用到了主观概率。而且,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实:有经验的人比没有经验的人更能准确地判断形势。或者说,经验有助于提高主观概率的合理性或准确性。经验更丰富的人所做出的决定在事后被验证为恰当的频率要比缺乏经验的人高得多。这可能是经验在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也许有人还会问,为什么有经验的人比缺乏经验的人能做出更恰当的决定?对此的一个解释是,错误的决定对个人的成功多多少少会有所妨碍,恰当的决定对个人的成功多多少少会有所促进;从而,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中,经常做出错误决定的人可能会被进化的筛子过滤掉,而那些仍能留存在筛子上的人,他们往往是能够“经常”做出恰当决定的人—他们就是经验丰富者,他们对于形势的判断本身就更可能是恰当的。
6.7如何避免公共地悲剧--明晰产权
在公共场合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标语,比如“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禁止乱扔杂物”,等等,虽然有这些标语在提示人们,但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因为可能有的人公德心强一点,或是比较注意形象,能作到自我约束,但也有一些人脸皮比较厚,不把面子当回事,或是别人没看到的时候,就不讲什么公德不公德了,自己痛快就行,反正是公共场合,又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