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悟人生全集
15216300000012

第12章 学会处世成就辉煌(2)

英国首相丘吉尔起初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印象很坏,但是他后来告诉杜鲁门,说以前低估了他,这是以赞许的方式表示道歉。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元帅有一次错怪了洪学智将军。后来彭德怀拿了一个梨,笑着对洪学智说:“来,吃梨吧!我赔礼(梨)了。”说完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双方隔阂也随之烟消云散。

只要努力,心与心之间将不再遥远,人与人之间将更加亲密。

终级呵护

说到资产,你最先想到什么,多数人会想到金钱和财产,其实,朋友是你最贵重的资产。因为朋友是很宝贵的,朋友就是即使你不可爱,也会依然爱你的人。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也很脆弱,它是我们的宝藏,需要我们去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刻骨铭心的友谊也如仇恨一样,让人念念不忘。

友情这棵树上只结一个果子,叫做信任。红苹果只留给灌溉果树的人品尝。别的人摘下来尝一口,很可能酸倒了牙。

友谊之链不可继承,不可转让,不可贴上封条保存起来而不腐烂,无法冷冻在冰箱里永远新鲜。友谊需要滋养。有的人用钱,有的人用汗,还有的人用血。友谊是很贪婪的,绝不会满足于餐风饮露。友谊是最简朴的,同时也是最奢侈的营养,需要用时间去灌溉。友谊必须述说,友谊必须倾听,友谊必须交谈的时候双目凝视,友谊必须倾听时全神贯注。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脆弱,一句不经意的言辞,就会使大厦顷刻倒塌。友谊有的时候是那样容易变质,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就会让整盆牛奶变酸。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在什么都是越现代越好的年代里,唯有友谊,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准则。

朋友就像文物,越老越珍贵。礼物分两种,一种是实用的,一种是象征性的。我喜欢送实用的礼物,不单是因为它可为朋友提供立等可取的服务功能,更因为我的利己考虑。此刻我们是朋友,十年以后不一定是朋友。就算你耿耿忠心,对方也许早已淡忘。速朽的礼物,既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善意,又给予朋友可果腹、可悦目、可哈哈一笑或是凝神端详的价值,虽是一次性的,也留下美好的瞬间,我心足矣。象征久远意义的礼物,若是人家不珍惜这份友谊了,留着就是尴尬。或丢或毁,都是物件的悲哀,我的心在远处也会颤抖。

若是给自己的礼物,还是具有象征意义得好。比如一块石子儿、一片树叶,在别人眼里那样普通,其中的美妙含义只有自己知晓。

电话簿就像是一个储存朋友的魔盒,假如我遇到困难,就要向他们发出求救信号。一种畏惧孤独的潜意识,像冬眠的虫子蛰伏在心灵的旮旯。人生一世,消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朋友。虽然我有时会几天不同任何朋友联络,但我知道自己牢牢地黏附于友谊的网络之中。

利害关系这件事,实在是交友的大敌。我不相信有永久的利益,我更珍视患难与共的友谊。长留史册的,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坦诚的交往,会使我们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我们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你若看重这份友谊愿意舍己,为它全然付出,这份友谊必会长久。终极的呵护,带来的是终极的友谊!

互利就是相互利用吗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的社会提倡奉献和利他精神,但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人际交往境界,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这一点。

人为什么需要与人交往呢?尽管每个人具体的交往动机各不相同,但最基本的动机就是为了从交往对象那里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实际上,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合乎我们社会的道德规范的。所谓互利原则,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们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现实中人们时常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将这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既是功利目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感情的沟通和反应;有时候虽然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利益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还有,在人的各种交往中,有时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有时则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换言之,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得到自己需求的满足。这种满足,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所以,按照人际交往的互利原则。人们实际上采取的策略是:既要感情,也要功利。

不管是感情还是功利,既然人际交往是互利的,是为了满足双方各自的需求,那么人际交往的延续就有一个必要的条件:交往双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必须保持平衡。否则,人际交往就会中断。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人抱怨朋友缺乏友情,甚至不讲交情。其实说穿了,抱怨的一方往往是由于自己的某种需求没有获得满足。而这种需求往往也是非常功利的。所以,我们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轻率地抱怨别人没有“友情”。我们只需要坦率地承认: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既要感情又要功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常规策略;需求平衡、利益均等,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然,圣人除外。问题就在于我们多是凡人。就是做圣人,也该是自己先做圣人,而不该指望别人先做圣人。所以,当朋友之间的交往出现障碍时,我们还是先看看自己哪方面出了问题才是上策。

其实,这个世上不仅存在着永恒的利益,也存在着真挚的感情,二者的完美结合,产生的是真正完美的友谊。

一次握手胜过百语千言

和说一百句话相比,用力地握手一次,常常能更好地拉近我们和别人之间的距离,一段美好的友情也许就由此开始。

因此,国外政治家在选举期间会大量外出与选民握手。比起聆听冗长寻常的演说,选民通常会将神圣的一票投给和自己握过手的候选人。这种肢体语言沟通方式,常比一般的语言沟通方式更具影响力。

握手的起源究竟何时何人何地最先采用,已无法考证。据说,握手最早产生于人类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的人们在狩猎和打仗的时候,如果遇见熟人,双方为了表示均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武器,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以示手中没有武器,这种简单的做法渐渐演变成今天人们最常用的“握手”礼节。

握手其实也是一种学问,握手时,尽量用力握住对方的手。事实上,外国人握手时都非常用力,而我们许多人与别人握手时大都只是轻轻一握。但是和外国人握手时,却可以明确感受到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由于希望传达对对方无敌意、自己没有做任何亏心事、希望自己获得信用,因此他们总是用力握住对方的手。

尽管握手的效果十分显著,但如果握得不好,就会产生反效果。通常握手会有两个方面不合乎规范:一是过于敷衍,二是过于热情。而国内多数的情况下,是敷衍为多。这种敷衍并不是有意为之的,而是对握手礼节的误会。因为许多人觉得握手好像是一种比较“优雅”的礼节,而对于女人来说,优雅就是有点娇柔无力的、轻轻的、似有若无的。其实这种领会是不太正确的。握手应该用力气的,有一瞬间是热情而用力的一握,然后松开,这是你的真诚和教养的体现,动作是颇男人味的。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女性采用的那种手伸出来做纤纤十指状地被握在别人手里,是比较失礼,至少是没有品味的方式。

美国人即认为,握手时力道薄弱的人不可信赖。即便是演员明星们,凡受指导者或经纪人严格训练者,必定懂得用力握手。双眼看着对方,在彼此视线交合的瞬间用力注入力量。与其索取签名,不如和对方握一次手,更能留下与对方见过面的印象。当然也许最初会感到害羞不自在,但只要将握手当成一种习惯,形成自己行事待人的风格时,一切都会成为自然。

学会握手吧,记住:一次握手胜过百语千言!

绝对润滑

据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最初几版收纳“爱情”条目,用了5页的篇幅,内容非常具体。但到第14版之后这一条目却被删掉了,新增的“原子弹”条目也占了与之相当的篇幅。有些读者为此感到愤慨,责备编辑部藐视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而热衷于杀人的武器。对此,该书的总编辑约斯特非常幽默地给予了回答:对于爱情,读百科全书不如亲身体验;而对于原子弹,亲身尝试不如读这本书好。

这位总编辑的回答,无疑是很幽默的,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很深的哲理。将爱情和原子弹进行比较,既回答了读者的质问,又表达了他和读者一样,渴望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不愿原子弹真正成为“杀人凶手”的思想,简单明了而富有穿透力。于是,一场即将爆发的不愉快就此烟消云散。

幽默虽隐含着引人发笑的成分,但它绝不是油腔滑调的故弄玄虚或矫揉造作的插科打诨。情调高雅的幽默总是于诙谐的谈吐中隐藏着真理,体现着一种真善美的感人力量,所以幽默必须是乐观健康、情调高雅的。大凡有幽默感的人,都不乏文化教养和品德修养,而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不可能会有幽默感的。他们只会说一些浅薄、低级的笑话,博取人们无聊的笑声。真正的幽默,必定是以健康高雅的基调、轻松愉快的形式和情绪去揭示深刻、严肃、抽象的道理,使情趣与哲理达到完美的统一。

幽默多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它既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结构和曲折的情节,也不像喜剧那样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它应具有一种特殊的穿透力,有“秤砣虽小压千斤”的力度和“片言明百句,坐役驰万里”的广度。比如上文提到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总编辑的回答,短短的两句话,便幽默地表达了很深、很广的含义。

当然,幽默也不是万金油。它的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幽默呢?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库尔曼认为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幽默常常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来:其一是在毫无获胜希望的环境下,时间、金钱、策略和智慧都已无能为力,但你却希望有所作为;其二是出现不可预测或无法控制的突发事件,通常出于常规却不可预知,它对工作量和日程安排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之,悲伤的时候,幽默让我们忘记悲伤看到希望;快乐的时候,幽默可以让我们更快乐,更加幸福。

随心所欲

宋代诗人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一对好朋友。一次苏东坡正准备吃鱼,从窗外看见佛印来了,便将鱼藏到书架顶上,想和他开个玩笑。佛印看在眼里,却佯装不知,而向苏东坡请教“苏”字的写法。苏东坡疑惑不解,但又不知机关何在,就回答说:“上边一个草头,底下左边一个‘鱼’,右边一个‘禾’。”“‘鱼’能否放在右边呢?”“也有这个写法。”“那么如果把‘鱼’搁在上边呢?”“那可不行。”苏东坡脱口而出。佛印这时得意地指着书架上说:“既然鱼搁在上边不行,那就拿下来待客吧。”

虽然这是一个幽默故事,它显示了文人的学识、聪慧和雅趣。但更为重要的是,你难道不为东坡和佛印之间的随和与无所顾忌感动吗?

朋友之间的沟通应该是轻松自然、令人快慰的,无须客套,无所顾忌,没有官场上的斗气,没有生意场上的铜臭味,也没有外交谈判中的虚与委蛇、小心谨慎。朋友之间多的是温暖和坦诚,谐趣和欢笑。所以与朋友沟通的第一个技巧就是要创造宽松自由的气氛。朋友之间不需要虚假的客套,随和的沟通反而更有利于友情的加深。

这种自由的随和、轻松,也许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然而,却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种朋友间的随心所欲建立在一种诚挚的彼此信任上。信任好比一块石子儿、一片树叶,在别人眼里是那样的普通,而其中的美妙含义只有自己知晓。当朋友彼此信任对方时,你会觉得自己好幸福、好快乐,像天使一样,整天无忧无虑的:和朋友在一起游玩时,你可以抛开所有的烦恼,尽情地笑,尽情地疯;和朋友在一起学习工作时,你又会认认真真,尽情地学,尽情地练;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时,你会无所不言,尽情地说,尽情地谈。要知道,信任这种感觉真的好坦诚,真的好真挚!

信任不是锱铢必较的利益,而是肝胆相照的情分。和朋友在坦诚的交往过程中,会使朋友之间留存着对真情的敏感,会使对方的眼睛抹去云翳,心境重新开朗。

彼此信任,随心所欲,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成熟的友谊。

求人新用

人生在世,真是不容易,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求人。看病、生孩子得求医生,上幼儿园、入学得求园长、校长。其他像找工作、办个体、婚丧嫁娶、打官司告状……没有不求人的事儿。等躺到太平间了,你解脱了,亲人还得为你去求人。“求人”往往夹带着不正之风,在那个过程中,看得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若是要求的人与自己素无来往,不过是点头之交,或是素不相识,需由他人介绍引荐,方得一晤,就要饱尝求人的滋味。于是,叹一声:到底还是求人不如求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