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15127200000025

第25章 后记:心重如寺

第一次听到“心重如寺”这个词,我才二十出头,正是大多数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然而我那时候是真的愁,超市开了一年,亏的比赚的多,刚刚关门。我没有技术,除了开店没有其他的工作经验,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父亲瘫痪在床,医药费没有着落;相亲谈了个男朋友,人家嫌我穷,就连最亲的奶奶和外公,都在那一两年相继去世……人生的不如意突然一下子累加在我身上,把我打懵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青春。青春唯一的好处是,虽然已经那么苦了,却仍然保持着一颗文艺的心,不然“心重如寺”这个词也不会这样轻易打动我。

这个词,来源于伊沙的诗,我相信,只有心中有大秘密的人,才能这么准确地表达。我到现在都没办法准确把握它的意思,然而当我看见它的时候,真的一下子“心重如寺”。

清晰地记得,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想起了些什么。那些翻江倒海的情绪历历在目,有对逝者的浓浓歉意、父母期待无法实现的惶恐、亲人疏离的揪心、朋友离心的难过、情感的纠结、内心的恐惧、自我价值的怀疑以及对现实的嘲讽和不屑……寸土为寺,敬顺仰止,得妙法真如,当顶礼,当庄严,当敬畏,当神圣。心重如寺,不可言说。

那段时间,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我才二十出头,眼角就隐约有了皱纹。焦虑和噩梦伴随着我,白天嘴上说着不后悔,夜里心中的难过却怎么都驱赶不去。我不知道,我该怎样做才能不让自己和别人遗憾;我不知道,人一辈子有多少后悔却再也来不及的事情;我不知道,那些离开后再也见不到的人是否仍徘徊在我们身边;那些一触碰就痛的地方,是否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我们的英雄梦,是否真的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会不会一直是低谷,是否会变得精彩?

在最孤独最忧伤的时候,唯一陪伴我的是那些触及灵魂的电影,那些直指人心的文字和哀伤的音乐。它们统统都会提醒你,那些怎么都忘不了的过去。

那段时间,除了看书读诗看电影外,就是反复播放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这首歌讲了一个女人不同年龄段的爱情,歌词很简单,旋律很忧伤,有淡淡的懂得在里面:“在17岁的初恋第一次约会,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三年的感情一封信就要收回……在25岁恋爱是风光明媚,男朋友背着她送人玫瑰,她不听电话夜夜听歌不睡……在33岁真爱那么珍贵,年轻的女孩求她让一让位,让男人决定跟谁远走高飞……在40岁后听歌的女人很美,小孩在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男人早已渐渐入睡……”

17岁的女人,任何一个无关紧要的理由都可以放弃一段感情。25岁的时候,仍然可以骄傲到不听电话不听解释转身就走。33岁,只怕男人的一句好话就肯轻易原谅,那时,爱情已死,婚姻还在。40岁的时候,生活已经把她折磨得心力交瘁,还能听歌,真的很美。歌唱到40岁就结束,50岁、60岁的生活我们可以想象,要么包容智慧到看透人世间一切,身上散发的白色和善光芒让人自觉亲近;要么与街头老妪无任何区别,在操心完男人儿女之后,又开始操心孙子孙女儿,嗓门粗大、歇斯底里,粗糙麻木或者根本就不曾懂过。

那时候,我刚刚二十出头,固执地认为老很可怕,不敢想象自己30岁以后会是什么模样,甚至只要想到25岁以后,皮肤逐渐粗糙就会无来由地一阵恶寒,更不敢想象婚姻生活。那时候,心门不敢轻易打开,总是会被一些世事无常的故事侵扰心神。那时候生理年龄只有20岁,心理年龄却仿佛已经将这上下五千年的沧桑经历了个遍,也因此,才会喜欢这种写满了世事无常、人情冷暖的歌。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所谓的困局,早已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的我,接近30岁,抗击打能力强了很多,虽然当年的那些想法和打动我的故事仍历历在目,但心态已然不同。翻看以前的日记,不由得哑然失笑。那时候,可真年轻,可真泾渭分明啊!

那时候的我,把自己的心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敢付出,只是因为害怕受伤害。受到一点点伤害,就会提醒自己:看,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谁让你傻,下次不可以这个样子了。那时候,最爱看悲剧故事,因为动人,也因为契合自己当时的心态。

这些年,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生活逐渐打开了局面,我也结了婚,度过了磨合期,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无论是精神还是生活,都逐渐走入正轨。为人母,心态已然不同,虽然父亲过世带给我一定的遗憾,但慈母仍在、仍健康、仍快乐、仍与我一起生活,已足够让我对这个世界感恩。

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多了,当年那些小伤痛和小惶恐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因为不够成熟,缺乏有效处理事情的能力罢了。因为没有能力,才会自我保护过剩。一旦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不会惧怕路上的荆棘,反而能越来越多地打开自己、剖析自己,包括那些隐秘的、不欲与人言的过往。

对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看法,不再悲观,不再计较,知道在这个世界行走,需要掌握的一条真理是:大部分的事情,都不会不劳而获,想要得到什么,须得付出十倍的努力,尽管如此,还通常不会如愿。就算不如愿也没关系,自己足够努力的话,起码会无愧于心。而婚姻于我,却是催我成熟,催我学会感恩,学会懂得什么是义务,学会更加稳定地双脚直直站立。

而看书、看电影、听音乐能打动我的,常常与聪明、灵气无关,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薄情无关,与那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无关,而是为了谁、付出了什么、放弃了什么、牺牲了什么。

不再心重如寺,反而心如劣儿,虽然经常不按规矩出牌,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世间的美好。而这种发现,却也建立在世事洞明的基础上。

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但愿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