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56

第56章 构筑办学理念,化为文化自觉

一、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办学理念

●大学的另一使命——文化传承和创新

党的十七大首提“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提“文化强国”,强调了“文化自觉”等。

2010年12月,在全国高校党建会议上阐述了大学第四个职能: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提出大学的另一使命——文化传承和创新。

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办学理念,所以今天主要谈一点关于生化学院构筑办学理念、化为文化自觉的思考。

●办学,首要的是要有办学理念的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理念: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办学理念:就是指导如何办学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包括办学目标、使命责任、理想信念等。

办学理念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使命和责任是大学办学的核心。

二、办学理念缺失已成当代我国大学面临的最紧迫问题

●办学理念:教育行政部门未作刚性要求,也未成为一些办学者们的自觉追求

没有理念指引的办学活动,那意味着“盲目”;缺乏实践的办学理念,则意味着“空洞”。

若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或者办学思想不清晰、不稳定,行政决策随意性就会很大,办学就必然会附属于某种现实的力量,必然会迎合于某种落后的文化,办学工作就会“伴着文件转,随着会议走,跟着形势跑,依着领导变”,甚至麻木不仁、随风而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常常只知道或只想“不做什么”或者“什么不能做”,但不知道或不想“做什么”和“如何做”。

●大学的文化安全

******说:我们要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从另一个角度讲高校中也有另一种“文化安全”问题。

今时今日,整个社会文化的走向并不乐观,同样影响到大学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大学的文化甚至已到了“文化安全”的范畴。

●案例:大学精神的回归和创新

秦伯益院士说,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有一种历史现象叫回归,回归才有进步。大家怀念西南联大等的辉煌,高举爱国、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大学精神是崇高的。

杨玉良校长说,“大学应该在精神层面上回归大学本身的高尚”,“当前来讲,回归和坚守,比改革更重要”。

三、办学者第一要有理念,第二要干实事

●案例:好办学者的标准

有记者问:你评价一个好办学者的标准是什么?

中山大学前校长黄达人答:我认为第一要有理念,第二要干实事。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理念,但是办大事必须有理念。

在座的大家都是生化学院的办学者。

办学需要的是能够坐言起行的实干者,坐言理念,起干实事。

办学者的脑袋是用来思考办学理念和治学思路的,眼睛是用来捕捉机会和发现机遇的,手脚是用来抓住机会和实施行动的。

讲知识要弄清“原理”,讲做人要弄清“道理”,干事要理清“思路”,办学要理清“理念”。

●案例:文化是要天天讲,理念是要常常思考

这些年是生化学院艰苦创业、奋力创新的时期,大家都是生化学院的办学者,大家想的干的很多都是以前从没想过、从没做过的事情,所以对每一项工作的承担和实施,都要先把思路理清楚,把道理讲清楚,把基本概念、来龙去脉搞清楚,构建出办学者的指导思想体系,再去做,也就是说以做学术的方式来当办学者。

文化是要天天讲,理念是要常常思考,剩下来的,就是埋头干活,不是有一点点成果就去张扬、就去总结。

如果办学理念是学院前进的灯塔,那么,我们就用思想创新火花去点亮灯塔上那盏灯。

●踱方步和跳起来

办学者多踱方步,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办学,就会激励大家兴高采烈地跳起来,为学院的进步学科的提升、学者的发展、学子的成长去摘苹果,成为文化自觉。

一个学院能切合实际地想多远,就能走多远,办学理念模糊就会“寸步难进”。

四、生化办学的文化元素:实与韧 和与新……

●“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

生化学院成立以来,大部分建设工作都是从零干起,边思考边实践,又边实践边思考,有关办学理念在学院各种会上也常常讨论,今天另外谈一点生化学院办学的文化元素。

学院在文化建设上倡导科学精神,培植人文素养,孕育和谐心灵,激发创新思维,凝练和培育了“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

六年来,在一片贫穷贫乏中,常常是“无中生有”地奋力发展学科、发展文化,尽管已有一点名声在外,在企业、行业、地方、学术界开始有了影响,但还是一个很弱小、年轻的学院,里面的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空间各文化层面都不完善。

在企业里有没有口碑,在行业里有没有地位,在地方上有没有名望,在学术界中有没有话语权,是评价工科学院的学科辐射力和文化传播力的一个主要标准。

为了追求我们生化学院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我们不断左冲右突地探索、突围,其实大方向是不变的,心中的主轴线是没有变化的,努力化为一种文化自觉。

●案例:生化的车……

(1)学院路校区门口晚上11点后等着生化人下班的出租车。

(2)当初搬至小和山校区后,为送生化学院加班的老师回家,深夜里万师傅用旧面包车拉了多少趟……

(3)门前各地来的各种车、去各地产学合作的车、来访者沿着生化特定的校园内山水文化线行进的车。

还有:申请暑假电梯开放的报告、节假日加班的热烈讨论声、吴元锋描在地图上的红旗、企业家和学者的“三实”讲坛、运动场上生化学子的摇旗呐喊……诠释着生化学院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和开放办学中的学院文化。

●“韧”和一根筋

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韧”的精神。

“韧性”:尽管历经曲折,但是成绩面前不骄傲、不昏头,困难面前不气馁、不低头,愈挫愈奋,有一条路走到黑的精神。

六年多来,生化学院一股劲地努力坚持抓学科建设、一根筋地忠诚坚守抓文化建设,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在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

既要在校内的象牙塔保守系统中寻求自我坚持,又要在社会的大开放系统中获得自我发展。

为抢抓机遇,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作出超前决策,认准的事在不断议论中坚持一股劲实干,真理常常不是越辩越明,思想一致往往是在实践成功之后。

我们并不聪明,但是我们比人家执著,我们不愿意放弃。

●科学与人文

“大学首先要高举科学大旗,否则何以育人?”浙江科技学院的生化学院更要高举科技大旗,否则何以培育生化工程科技人才?

没有先进文化来变化自己,落后文化就会把我们变化掉。

我们有好的学科方向、好的文化、好的团队,才会有又好又快的发展。

●案例:“酵素缸”和“泡菜坛”文化

生化学院在研发的果蔬酵素产品,就是把许多的水果、蔬菜、菌菇、本草等放在“酵素缸”里,通过许许多多种有益菌来进行发酵,产生各种具有高活性的代谢物,韩国人做泡菜也一样。

尽可能把多元、多样、多种的文化知识集成、交叉与融合在一起,让其发酵、化合、酝酿成新的知识和文化观。

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国际文化、高雅文化等走进生化学院,吸收创新。

学院的文化就要如“酵素缸”、“泡菜坛”一般,这是文化培育学子、文化造就学者、文化促进学科、文化提升学院的重要条件。

(2011年10月4日下午,在生化学院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暨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Seminar上的发言实录)

●生化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在于从“德学和哲学”的层面去修养人生和理解社会,从“思维和方法”的层面去进行实践和实战训练,从“技术和技能”的层面去进行实用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