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5109500000027

第27章 市县讲评(6)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要做好工作,要高人一筹,的确要有一个提高认识的问题。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我们****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出要“两大一新”,要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出了“三个更加”,要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体现,有大的作为和成效。习近平书记在浙江的时候,曾经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五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们******书记到了浙江不久,就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一步。浙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继续推进一步,就是领先。今年年初,赵书记又为非遗工作批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应当首先感谢全省文化系统的同志们围绕非遗保护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第二句话,赵书记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全省全国的工作,而且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传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赵书记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全国,放眼世界。今年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项目中,有“五朵金花”上榜,上了联合国的榜单,为世界人类文明的传承做出了贡献。赵书记的第三句话批示强调,要继续深入抓好。话不多,分量很重,很明确。我们的吕祖善省长,也多次对我们非遗工作作强调。我们搞了一套浙江非遗代表作丛书,吕省长亲自作总序。包括我们的非遗专项资金,以前是500万,现在变成1500万。吕省长看了我们非遗的展示演出,很激动,他说,这说明我们的非遗资源很丰富,说明我们的抢救保护工作很有成效,说明每年500万花得值得,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的力度。然后,500万变成了1500万。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刚才夏区长说,鄞州虽然每年投了500来万,但对于面上的非遗抢救保护工作还是不够的,讲得很到位,这体现了区领导的文化自觉和真切重视。领导的重视,也要体现在真金白银上,归根到底是钱是加大经费的投入,没钱就很难做事或者说很难做大事。领导的重视,还要体现在对非遗机构的加强和编制的落实上,要有机构办差,要有人办事,要有场地办事。今天鄞州区非遗保护中心的挂牌,体现了区政府对非遗事业的真切关怀和支持。

(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

刚才夏区长对“十二五”期间非遗工作的开展和非遗事业的发展做了规划构想。古人说,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成就事业,眼光总得放长远些。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我们要全面完成“十一五”的工作任务。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曾经下发了浙江省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我们要全面地去督促指导落实。同时,2010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要开始制定“十二五”的规划。规划是一个纲,纲举目张,规划是个大口袋,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如果一个项目一个设施一项活动让领导批多少钱,也许没这么容易,但是规划是写在纸上的,是纸上谈兵,相对出台要容易得多。然后,请人大、政协再督促一下,把虚的办实,把好事办实。所以编制出台规划,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一个好方法。浙江“十一五”期间为什么非遗工作这么出色,卓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在于“两办”颁发了实施方案,有这个五年规划指引和依照。刚才夏区长把“十二五”非遗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全面地做了梳理,我觉得夏区长是一个专家,是一个学者,指导很到位。这一些思想和构想,我们要体现到区里的“十二五”非遗保护规划上。

(三)创新思路,创新机制

我们非遗工作到底怎么搞?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我们的根本。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脑筋急转弯,豁然开朗,思路一变天地宽。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也要像宁波创新普查模式一样,创新思路,创新实践。当时的非遗普查,部里搞了一个方案,戏曲13张表格,曲艺12张表格,舞蹈两张表,民俗没表格,每个专家搞自己的,缺少规范,缺少统一,也缺少操作性。后来,我们宁波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探索,把普查的表格作了简化,化繁为简,我们厅里又在宁波普查表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规范,形成了浙江十八个门类非遗普查系列表式。由此,非遗普查从最简单的线索查起,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做起。由此,在我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非遗普查运动。

非遗保护工作是前无古人的工作,我们走在全国前列,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兄弟省市还没遇到的问题,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要开创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热情。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万能的,政府是包打天下的,是无所不包,无微不至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来参与。我们鄞州在利用民间资本、利用民间力量做非遗事业方面,已经有创造了,已经有活力了,应该及时总结经验,还应该继续拓展领域,继续创造经验。鄞州有20多个民办的非遗展示馆,星罗棋布,但是有些馆建好后,门可罗雀,我们怎么样把它做优做好,增加人气,怎么样合理利用,这很重要。我有个建议,鄞州是否可以建立一个非遗展示馆的协会,也算是个行业协会,相互交流,相互呼应,相互促进。而且,是否可以组织一条非遗馆旅游线路?我觉得,机制创新是不花钱的投入,机制创新才是最大的一种动力,机制的创新才是最大的生产力。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刚才夏区长跟我讲鄞州的宣传不够。那既然宣传不够,就要大力宣传。省里每年评选非遗保护十件大事,今年又搞了一个非遗普查十大新发现评选,又搞了非遗保护的十大新闻人物评选。而且都是跟省里主流媒体联合举办,扩大宣传声势,扩大社会影响。前一阶段我去义乌,义乌搞了十大文化名人评选,十大传统建筑评选,十大传统民俗评选,十大传统美食评选,反响很好,为非遗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像诸如此类的评选活动,鄞州也可以参照和借鉴。另外,我们还举办了浙江省非遗保护宣传报道奖评选活动,评出一批好专题,好专栏,好文章。非遗工作有这么大的声势,与媒体的大张旗鼓、重彩浓墨宣传,与媒体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另外,鄞州设想建立非遗保护协会,这很好,既然有想法了就赶紧把它建起来。现在余杭、开化、洞头等地都建了非遗保护协会,甚至桐庐有个乡、临安有个村也建立了非遗保护协会。《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总则里面有句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这句话,是“条例”中的一个亮点。任何单位和个人,那就包括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包括你我他,大家都要参与非遗保护,这是个全民义务。宁波当时的普查,动员了132个社团参与,这个组织协调工作做得太好了,普查结束了,这支队伍不能散,要继续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非遗事业的推进和发展,氛围很重要,舆论环境很重要。

(五)转型升级,再上台阶

夏区长刚才讲了,国遗申报工作要继续做好。申报也是保护工作的一种方式,一个步骤,一个基础。我们要继续积极做好申报,要去争取。做好申报、争取上榜的同时,要积极创新保护方式,也要重视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我们省里有很多基地,有各种保护载体和平台,什么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省级非遗旅游经典景区,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我们还准备重点打造100个非遗的精品。这些保护载体,你们要抓紧报及时报。省里文件下来,你们不报,我们也想不到,报了以后,对于鄞州我们肯定要支持,因为鄞州是非遗资源重镇,抢救保护工作做得真的很有成效。鄞州的地位决定了鄞州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般,不能仅仅满足于榜上有名,鄞州应该在非遗工作的深入深化中,在非遗工作的转型升级中,高人一筹,先人一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

我们期待着鄞州继续出成绩出经验,为宁波为全省起到试点引路典型示范的带头作用。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希望鄞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再上台阶,再创辉煌!

再接再厉创佳绩 进取进位促发展

2011年3月29日在海宁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2011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海宁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文化遗产保护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员大会。这个会议,对于海宁意义重大,对于全省也意义不一般。县市区层面召开这样的会议,在全省也是具有导向意义。这次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管理区签订了责任书,相关职能部门表态,分管市长作工作报告,市长作讲话。还有,四套班子领导出席。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海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和姿态,体现了海宁讲真干实的作风。刚才,朱海英副市长的报告,系统总结了海宁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经验。海宁市在创新上求突破,在落实上下功夫,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现实要求的工作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规章制度,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举措,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和工作成果。海宁的生动实践和工作成效,令人振奋。刚才林毅市长的讲话,构画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宏伟蓝图,更是令人鼓舞。林市长的讲话,洋溢着激情,洋溢着热情,洋溢着一腔情怀,洋溢着为民造福的情怀。他的讲话中,有不少思想、观点和理念,让我深受启发,深受感染。

我们老祖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我们非遗工作部门与文物部门,工作一起做,成绩各自报。当然,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等会儿省文物局陈官忠副局长还要做讲话。这里,我先就非遗保护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海宁的非遗保护工作值得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海宁非遗保护工作中,有不少值得珍惜和弘扬的经验,有不少值得总结和思考的内在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点:

(一)有着率先的意识

海宁市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始终领先一步。譬如,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省文化厅专门转发了这个意见,以供各地参照。譬如,海宁市政府办公室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好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硖石元宵灯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省非遗办专门转发了这个意见,以供各地参照。海宁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五”保护发展规划》、《海宁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系列政府规章,很有前瞻性,而且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使新时期的非遗保护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008年,海宁市率先提出了每年按人均1.5%的比例,安排非遗保护专项经费。2010年开始,在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这个政策力度,在全省是破天荒的。今天,海宁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表彰先进,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这在全省也是为数不多。林市长强调,“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个城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正因为是“最重要”,所以海宁市政府时时处处率先一步。率先一步,就是领先,就是走在前列。

(二)有着清晰的思路

海宁市始终坚持用超前的奋斗目标,用明确的工作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奋斗目标就是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总体思路就是《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海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作要求就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八项工程。海宁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体构思,整体设计,谋篇布局,目标很清晰,任务很明确,要求很具体。同时,在具体项目的保护传承上,海宁市分别制定了《硖石灯彩五年保护计划》和《海宁皮影戏“八个一”工作实施计划》,使这两个国遗项目的保护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海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这些目标和要求,将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共同行动。事实证明,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这种共识所迸发出来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

(三)有着科学的精神

海宁市始终坚持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林市长强调,文化遗产保护要“实施计划管理。文化保护发展每一项工作不但要明确3-5年的目标任务,而且每年都要制定细致的计划,要明确具体的工作节点、对应的工作任务、对应的完成时限以及相应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全面确保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天会上,林毅市长亲自与各镇、街道、管理区分别签订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下达了考核指标,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这种重在落实责任、重在考核问责的举措,将有力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有着创新的举措

海宁市始终坚持改革的思路,发挥制度优势和机制优势,探索途径,突破难点,突破重点。海宁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固定份额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问题。用师徒签约的办法确保9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运用社会场所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譬如,分别在衍芬草堂、海宁皮革城、盐官观潮景区设立了海宁皮影戏陈列馆(皮影戏馆),常年演出展示。用开放的意识,运用民间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扶持建立了三家有限公司(海宁硖石灯彩有限公司,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海宁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海宁以惠及民生为出发点,推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抓住关键点,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一抓到底,这是海宁重要的经验。

(五)有着有力的保障

林毅市长强调指出,要“坚持保障先行,并把创新贯穿其中,用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方式强化保障、优化保障”。海宁市始终坚持增加财政投入,积极发挥政府财力的带动效应。近年来,海宁不断强化非遗保护政策,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非遗事业。2008年,开始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非遗保护;2009年,决定每年拿出40万元用于硖石灯会保护传承;2010年,决定每年拿出1%以上的土地出让金(2010年计算是4000万以上)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大投入,体现了一种超常的思维,也体现了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政府的主导力。没有这种财政投入,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兴旺景象,也不会有今后文化遗产保护的兴旺景象。

(六)有着实干的作风

在海宁,我们充分感受到海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有着一种文化自觉、文化意识和文化情怀。同时,海宁有一批充满热情、倾心事业、乐于奉献的文化干部。这些同志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趁势而上,迎难而上,大干快上,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奉献和贡献。

二、对于海宁非遗保护工作的建议

林毅市长在会上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不仅要高楼大厦,也要青山绿水,更要追求人杰地灵的发展境界。”高楼大厦,青山绿水,人杰地灵,从物质到自然到人文,层次一步比一步高。林市长并强调,“要将文化要素和理念渗透于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中”,要“充分展现海宁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这些思想和观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提升。这一理念,就是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借此机会,对海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深化和转型升级提几点建议。

(一)以周边大中城市为依托,借势发展

海宁背靠嘉兴,依托杭州,紧邻上海,区位优势独特,可以借台唱戏,借势而上。嘉兴的端午节打响了品牌,海宁可以借题发挥。杭州重点打造中秋文化品牌,“天下奇观海宁潮”,中秋月亮最圆,潮汐最大,海宁观潮理所应当成为重要的延伸区,可以借船出海。上海是国际性的都市,海宁可以依托这一平台,推出更多的非遗项目品牌,借梯登高。海宁是杭嘉湖、江浙沪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吸纳各方资源,也可以辐射更广泛区域。

(二)以灯彩为主导,集群发展

林市长在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发展元宵灯会,推动硖石灯彩产业化”。海宁的灯彩资源,在全省来看最为丰富。海宁硖石灯彩(系列)设计优美,造型独特,名闻遐迩;海宁花灯舞美轮美奂,美妙绝伦,美不胜收;硖石灯会人潮如海,水泄不通,川流不息;海宁皮影戏独具特色,盛名远播,影响广泛;还有海宁的节能灯具,低碳环保,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市场前景广阔。而且,海宁周边县市的灯彩资源也很丰富,在嘉兴所辖县市,就有海盐滚灯、平湖西瓜灯、桐乡踢墨纱灯、秀洲新塍花灯等。从全省来看,灯彩资源相当丰富,据不完全调查,有上百种灯彩项目,有百鸟灯、麒麟灯、鱼灯、鳌鱼灯、虾灯、无骨花灯、车灯、龙灯等等。一方面,海宁灯彩有着独特的优势,有着比较优势和错位优势,可以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延伸辐射;另一方面,海宁可以或者说应当充分运用自身优势,集聚全省甚至全国灯彩资源,规模发展,做大做强。四川自贡打造“西南第一灯市”,建议海宁市重点打造“江南第一灯市”的品牌,运用市场化机制,促进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拉动内需促发展,提升区域知名度影响力。海宁传统的四大文化(名人文化、潮文化、灯文化、皮革文化),从当前的形势看,唯有灯文化独具优势,独树一帜,周边没有地方抢滩和竞争。

(三)以文化生态保护为根本,多元发展

林市长强调,要“打造和谐繁荣的文化生态”。并强调“种树、治水、保护遗产,是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维护自然和文化生态,维护自然与文化生态的和谐,是政府理所应当的责任。海宁除了应当重视灯彩文化生态的维护和保护,还应当重视蚕桑丝织文化生态的维护和保护,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海宁市已经有了这么一种自觉,有了这么一种行动,有着一份重重的责任担当。中国蚕桑丝织文化列入了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我省是此项申报的牵头单位。省文化厅公布了杭嘉湖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而海宁是杭嘉湖蚕桑丝织文化的重要分布区。海宁市提出了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世遗主题公园的目标,将积极承担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发展的重任。我认为,这个主题公园应该是没有围墙的,应该是蚕桑丝织文化保护的原生地,应该是突出蚕桑丝织延伸其他非遗项目的文化生态园区,应该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资源相融合。除了种桑养蚕、传统丝织技艺,与蚕桑丝织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要整体性保护,全面恢复活跃。

(四)以文化机制创新为动力,带动发展

海宁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有不少新的创造。在非遗项目保护模式上,海宁提出了皮影戏保护“八个一”做法,我厅借鉴了这一做法,提出了国遗省遗项目保护工作的“八个一”,分类指导,分项保护,提升保护水平。海宁市在区域文化生态保护上,提出了建设中国蚕桑丝织文化世遗主题公园。在非遗产业发展上,提出了“创新发展元宵灯会,推动硖石灯彩产业化”。我代王珏副局长提一个建议,建议再建一个灯彩主题公园。在政策环境上,海宁市即将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建议这个文件做一微调,将民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也作为题中之义,纳入政策范畴。在政府制度创新上,林市长提出,“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入。”“积极推动融资体系和融资服务的优化。”我相信,放低准入门槛,提供最优惠的服务,将激发出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热情。我们希望海宁市按既定方针办!方针政策确定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希望海宁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走出一条既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规律,又具有区域特色,具有时代特征的路径。

(五)以成为全省县域文化遗产保护示范为目标,率先发展

希望海宁市进一步提炼城市主题文化目标定位,坚持理想,注重规划引导。希望海宁市抓住机遇,抓好当前,发挥潜力,发展优势,提升水平,提升竞争力。希望海宁市“抓紧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项目,使丰富的实物资料有足够的展示场所,使代表性传承人有合适的传承场地,使人民群众有理想的参观场馆”。希望海宁市加强非遗保护中心建设,争取扩编增员,加强保护工作力量;并希望海宁市建立一支非遗保护的志愿者队伍,成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希望海宁市的非遗保护工作重在建设,全面建设,全社会建设。海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规划,大手笔,大写意,我们对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期待。希望海宁的非遗工作继续出成绩,出经验,成为全省的示范。届时,我们在海宁召开现场会,我们来学习、宣传和推广。

向海宁学习,向海宁致敬!

多措联动 多极并举 整合资源 整体凸显

2011年2月18日在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昨天下午,一点到三点钟,花两个小时观看了桐庐元宵龙灯表演。三点到五点,花了两个小时考察了江南镇的两个村(荻浦村、深澳村)。今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钟,花了两个小时开展座谈。虽然此行有些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性质,但对桐庐非遗工作情况有了相对全面的概况性的了解。

一、有四个方面印象比较深刻

(一)剪纸的“桐庐现象”

剪纸之乡,全中国有很多。在我们浙江,打出剪纸品牌的也有多个县。乐清的细纹刻纸、缙云的戏曲剪纸、缙云的民俗剪纸、温岭的海洋剪纸,还有临海、黄岩、上虞等地的剪纸,也有代表性人物,有创作群体,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几年趁势而上、借题发挥,真正做出了品牌,打响了品牌的,只有桐庐。桐庐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国性的剪纸大展,确立了在全国剪纸界的地位。虽然桐庐剪纸还没有上国遗,但后来居上,在剪纸界已经有了龙头老大的气象。

(二)乡土建筑保护的“江南经验”

我们考察了江南镇的荻浦村、深澳村两个村。我觉得,荻浦村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方向。一走进村口,一座孝子牌坊、一棵很大很大的树,就弥漫着一种历史岁月的气息,一种家园的感觉。荻浦村在新农村建设新村改造中,把那些老牌坊、老戏台、老民居,都原封不动原样保存,而且把原先的水泥路恢复为石子路。特别是将造纸作坊遗址的水槽,作为重要古建筑保护点,从垃圾中清理出来,并将其恢复原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但要抓好环境整治,抓卫生清洁,还要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历史文脉的保护。有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移地闹革命”,大呼隆、一刀切、齐步走,拆旧村建新村,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变成一幢一幢公寓,变成了跟城市一样的新建小区,这还是村吗?

我们考察的第二个村深澳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实相符。深澳村古村落构架基本保存完好,保存有百余幢传统建筑,其中还有四十余幢很珍贵的清代建筑,都有几进或者单独的小院,几乎都是成建制地、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在我们的感觉中,深澳村就像一座明清建筑的博物馆,当然,它是活的,是一座生活着的古村落。

在现代化进程中,古村落所具有的最大价值,就是它自身的文化意义,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当今社会人们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江南镇没有为外界所诱惑,没有为外界所同化,没有忘乎所以。而是保护好自然风貌,保护好民俗风情,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这在当下的新农村建设热潮中,是值得提倡和倡导的。

(三)民俗文化传承的“合村模式”

合村的绣花鞋这两年名气搞大了。本来“三寸金莲”是封建糟粕,本来会做绣花鞋的地方遍地都是,以前的妇女哪个不会做绣花鞋。但是今天,在全省做绣花鞋的专业村,可能也只有合村了。合村把绣花鞋当作产业来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发成系列产品。在合村绣花鞋的带动和影响下,合村的民俗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合村村中心有一条溪,溪两岸沿街的房子,都开发出来搞成“非遗一条街”,或者叫民俗文化街。做小吃的、酿酒的、打麻糍的、做冻米糖的、剪纸的、扎灯的、绣花的、编草鞋的、弹棉花的、做棕绷的,还有唱戏的。溪两岸沿街有二十多个项目,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街道。乡里还成立了民俗文化促进会,是全省第一个乡镇一级的民俗文化促进会,有五十多个会员。一个山角落头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穷乡僻壤”,有这么多的民间艺术项目,有这么丰厚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难能可贵。慕名去合村旅游去体验民俗风情的人也越来越多啦,农家乐也红火起来啦。实际上,可以说每个乡每个村都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都有不少手工技艺项目,都有开发的可能,都有打造品牌的价值,老百姓也可以从中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合村的模式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四)非遗融入文化创意的积极探索

杭州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重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着力建设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桐庐举办文化创意节,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桐庐的剪纸、绣花鞋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效果明显。

两年前桐庐举办了第三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展,还配套举办了首届全国剪纸创意大赛,很有收获。将于今年四月举办的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展,配套举办第二届全国剪纸创意大赛,奖金很高,特等奖三万,一等奖三个各一万。看了参赛作者报来的剪纸延伸创意产品,觉得这奖金花得值得。没想到剪纸元素还可以与各种材质结合,还可以运用得这么广泛,在服装、饰品、工艺品、箱包、瓷器、日用品等领域都可以大做文章。让人大开眼界、眼花缭乱。

去年,省非遗办会同桐庐举办了绣花鞋创意大赛,全省一发动,参加比赛的人很多,美术院校的师生、各地文化馆的民间美术干部、手工艺人踊跃参加,各地的艺术设计公司踊跃参加。送来的作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除了实用的布鞋,新娘的花鞋,小巧的虎头鞋,还有挂件、摆件。有些挂件名字取得很好,如“合鞋”既寓意合村的鞋,又寓意和谐社会的和谐。

桐庐将非遗与文化创意结合,传统与时尚结合,艺术与实用性结合,更广泛地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不仅使传统手工艺得到发扬,不仅使文化创意让生活更美好,也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很大,发展前景看好。

二、有三个方面感受比较深切

(一)文化部门奋发有为的强烈意识

桐庐县无论是文化局的领导、非遗中心的主任,还是参加今天座谈的文化站长,都对非遗保护工作充满着热情、洋溢着激情,想干事、会干事、干大事。剪纸能做到这么大的气候,在全国树立了地位;绣花鞋能搞成产业,在世博会上供不应求;莪山畲族“三月三”有一定知名度;“江南时节”民俗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力;合村民俗文化成为全省的典型……短短几年的工作富有成效,而且势头很好。这说明了桐庐的非遗抢救保护工作很有成效,也用实绩说明了桐庐文化部门奋发有为有作为。

(二)乡土文化人才保护传承的自觉意识

乡土文化人才,包括非遗传承人,也包括乡土文化专家。桐庐有几位代表性传承人。胡家芝老人去年谢世,114岁。她是江苏、浙江年纪最高龄的老人,是跨越三个世纪的剪纸艺人,她剪纸剪了上百年。这位老人有着一腔情怀,每逢国家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她都会剪上一幅大作品献礼。省文化厅授予她“荣誉传承人”称号。春节期间剪纸艺术家谢玉仙又走了,这位大师也是很有成就的。还有王伯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辈分很高。王老是学院派,不属于桐庐本乡本土的乡土专家,但王老对民间剪纸情有独钟,满腔情怀,倾注了巨大的心力,编著了中国民间剪纸史,创办了中国剪纸报。这位客居桐庐的艺术大家,对于提升桐庐剪纸的境界和地位,有着独特和重要的贡献。在他们和许多传承人的努力下,桐庐剪纸逐步形成了强大的群众创作队伍。今天在座的乡土文化专家,文化馆的老馆长楼一层老师,县政协文史委周主任,航运公司的经理,多少年来参与民间艺术的调查和搜集整理,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大家都是我们非遗保护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我们由衷感谢大家的付出和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党政领导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

桐庐县建立了文化名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桐庐县文化名县建设规划》,并且分年度制定文化名县建设工作思路与主要任务,并且对各部门、各乡镇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讲真务实、力求实效。昨天下午的龙灯表演,桐庐县四套班子的领导都到场,单是县委常委就来了五六位。这体现了县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刚才大家提到,合村乡的金书记、莪山乡的盛书记等等都很重视非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配强干部,加强投入、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这些领导的文化自觉和情怀,令人感佩。

三、有八个方面工作有待深化

(一)抓规划,理思路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在制订规划。“十一五”浙江非遗保护规划,由两办下发,“十二五”浙江非遗保护规划,拟定由发改委和文化厅共同下发。我们厅里转发了嘉兴市的两个规划,一个是嘉兴市非遗保护规划,一个是嘉兴市蚕桑丝织保护专项规划,都由嘉兴市政府办公室下发。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规划是个大口袋,什么都往里边装。桐庐的“十二五”非遗保护规划,要抓紧研究制订,并争取由政府来下发。通过规划理清思路、谋篇布局、指引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步骤。这个专项规划,作为文化名县建设规划或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子规划。请人大政协加强检查和视察,促进执行和落实。做工作就要长计划、短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序地落实。

(二)抓项目,促升级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抓好项目申报,二是抓好项目提升。就今天座谈会上各乡镇介绍的情况来看,桐庐的非遗资源很丰富,也很有特色,有条件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遗名录,推送列入国家级名录。县政协的周老师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桐庐没有国遗项目?钱学森有个著名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现在的高校只有大楼没有大师。桐庐没有国遗,是老祖宗没留好东西,还是重视不够,是工作不到位?大家要反思一下。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向前看。要做好重点项目文化内涵的发掘,争取把重要的项目推出去,推向省遗、国遗。既要抓增量,更要盘活存量,对于有重要价值,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项目,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要进一步提升质量,使它表现的主题更鲜明,表现的形式更多样,使项目变得更好看、更耐看,更有持久的生命力,更有竞争力。

(三)抓平台,打品牌

三个方面的平台:一是活动平台,既要继续办好面向全国的桐庐剪纸大赛,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全国的各类非遗博览会。一个方面是我们搭台,请人家来唱戏,另一个方面是人家搭台,我们出去唱戏。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桐庐全国剪纸大赛一届届搞下来,成效显著。以前桐庐举办过的华夏中药文化节,没坚持下来有点遗憾。桐庐有中药鼻祖桐君老人,有桐君堂大药房老字号,桐君中药文化源远流长,这个文章要做,而且要做足。

二是经常性的展示平台。活动是一阵子,是阶段性的。桐庐有丰富的非遗资源,除了要搞好剪纸展示馆,而且应该考虑创造条件建设综合性的非遗展示馆。安吉提出抓“一村一品”,每个村都要建一个非遗展示馆,已经建了35个。桐庐的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是否也可以考虑建立一系列具有个性特色的非遗展示馆,建立星罗棋布的非遗展示馆群。

三是信息平台。桐庐已经连续四届搞中国剪纸文化大展,建议桐庐再建一个“中国剪纸文化网”,展示剪纸优秀作品,交流剪纸活动信息,既加强桐庐剪纸传播力,又增强中国剪纸影响力。今天会上发了一份报纸《中国剪艺观察》,冠以中国字样,名头很大。这张报纸视野很宽,反映的报道的是全国各地的剪纸活动信息。这张报纸,据说是王伯敏先生家庭自办的,免费赠送,发行量肯定有限。桐庐文化部门能不能介入,民办公助,充实力量,作为重要的剪纸媒介来办,进一步凸显桐庐剪纸品牌。同时,桐庐的非遗资源很丰富,也有必要办一个桐庐非遗网,既是宣传信息平台,也是工作交流平台,也为非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搭建一个共建共享平台。

(四)抓基地,育传人

刚才,县教育局的老师介绍:桐庐在中小学已经建立了12个剪纸教学基地,二十多个学校设立了剪纸兴趣班,推进剪纸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成效很明显。其中,富春江初级中学列入了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而且桐庐抓剪纸基地动真格,对由于学校教育资源整合和辅导老师调动等因素,致使剪纸教学不能正常开展的三个剪纸基地,撤销剪纸基地的名号。这种动态管理的措施很好!对于县里抓的重点项目,要建基地,对于那些薄弱的项目、濒危的项目,也许更要建基地。刚才几位老师谈到富春江渔歌已是岌岌可危,没有人愿意学习,要考虑抓紧培养传人,甚至桐庐牵个头,邀请富春江流域的县市,共同搞个富春江渔歌比赛。对于有些老师提到的传承人只拿政府津贴,不履行责任义务的问题,要有制度来加强监督管理,要有机制来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宁波、海宁等地文化局、传承人、传承基地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值得学习和参照。

(五)抓市场,重效益

昨天晚上在《今日桐庐》报纸上看到********戚哮虎一段话,指出桐庐要“主打文化牌、巧下山水棋、勤铺产业路、勇开创意门,以文生财,就地掘金”。这段话对桐庐的城市特征和城市发展方向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概括提炼,很形象也很精彩。桐庐剪纸和绣花鞋是桐庐的文化名片,进一步加强措施,相信这两项民族文化项目,能成为极具生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这两个项目不仅可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还有可能开拓国外市场。非遗项目的市场开发,要有机制。非遗保护中心不大有精力兼顾市场开发的职能,也不可能负责整个产业链,可以运用市场外包的办法搞开发。一些有前景的项目,可以用买断知识产权、版权,或者用利润分成的办法,授权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六)抓旅游,树形象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城市文化主题。桐庐主打山水旅游城市品牌,非遗项目的展示宣传要与旅游结合,要与游山玩水结合。桐庐的旅游口号是“潇洒桐庐富春山水”。这句口号只侧重自然山水,不能体现桐庐的人文特色,不够“全面”。一个地方要树立形象、招揽游客,口号很重要。这个时代是眼球经济,注意力就是影响力、就是生产力。深澳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是连我这个在省里搞文化遗产工作的都不知道,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许是宣传不够,没有打出形象口号。富阳渌渚镇也有一个孝子叫周雄,南宋以来皇帝册封过几次。富阳准备打出口号“杭州有个太子湾,富阳有个孝子湾”。太子多了,不是好事,争权夺利,天下大乱,城头变幻大王旗;孝子多了,是个好事,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深澳怎么做那位大孝子的文章?杭州余杭有个小山沟,它打出的口号是“四川有个九寨沟,杭州有个山沟沟”。九寨沟多少有名,山沟沟借梯登高、借题发挥。据说深澳列入历史文化名村,除了传统建筑保护得比较完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深澳的村落水系。它是一个独立的供排水系统,由溪流、暗渠、明沟、坎井和水塘五个层面立体交叉构成,各自独立,相互联系,反映出一种对水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深澳古村因其水系而名,那能不能打个口号“新疆有个坎儿井,桐庐也有个坎儿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借助文化效应,提升旅游附加值,借助旅游效应,宣传桐庐人文,提高知名度。所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七)抓保障,优环境

刚才郑琳局长介绍,县委县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很重视。县文化局也将争取县政府研究出台非遗保护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工作力量,加强传承人管理,加强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争取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对社会力量办文化遗产事业的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需要政策环境,需要社会条件,需要各界的共识,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希望向县领导做好汇报,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的尽早出台。

(八)抓创优,争上游

刚才有位老师谈到,富春江位于钱塘江的中游。我也增加了一点地理知识。目前桐庐的非遗工作,在杭州市的地位大概是中游偏上,在全省的位置大概也是中游偏上。我认为,桐庐有条件、有基础,也有潜力力争上游,再上台阶。这里我也代表参加会议的非遗办的同志表个态,我们将对于桐庐的工作给予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

把握方向 突出重点 发挥优势

2012年3月7日在台州市路桥区文化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上午跟着杨厅长在区领导陪同下考察,下午听了介绍,总体感觉三句话:一是历史悠久深厚,但是内涵体现和展示还不够。桌上的席签,正面是林立的高楼,没有地域文化特征,不能体现独一无二的东西,我倒觉得换成古街比这个好。席签的反面是路桥区的简介,两三百字中没有出现“文化”两个字。无论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从全面小康来讲,文化总要有所体现。从硬件方面,比如说文化遗产方面,博物馆、非遗展示馆,能够体现悠久历史,向公众向外界展示的场所还没有。二是文化工作有成效,但是品牌影响力不够。图书馆讲堂办得有影响,但是路桥文化工作其他方面能够凸显出来的,在全省能够立得起来的工作,好像不够。三是区里建设文化强区的意识很强,但是有关保障和支撑的力度不够。从汇报材料来看,2005年区里就提出文化强区建设目标,提出了“十一五”文化燎原的计划,有前瞻意识,但是没有具体的政策,缺少具体的措施,实际实施的力度和效果就打了折扣。这三点评价可能有点得罪。

我想提几点建议:

第一,定位要高一点

杨厅长讲到,老百姓可能有点急功近利的,但是作为一个政府,应该有点战略思维,要有长远的眼光。路桥文化强区到底怎么抓?要体现哪几个方面强?区里要研究分析,要理清思路。包括城市的文化定位或者说主题文化是什么?也要进一步明确。我们路桥到底体现什么?怎么样体现自己的文脉?体现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个性?使这个城市或者说城区更加吸引人一点,更加有号召力一点。现在各地的城市面貌都一样,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路桥怎么样在其中脱颖而出,怎么才能脱颖而出?

路桥提出了“商都文化”的概念,是不是现在可以转换到“文化商都”上来?这两个我觉得是有区别的。商都文化像企业文化一样,可能重在塑造城市的商业文化景观,甚至主要体现在商都的诚信经营等经营行为的规范上。文化商都,我的理解是不仅要建设好商都的文化项目,塑造好商都的文化景观,提升商都的品质品位,而且要让文化渗透路桥这个大商都的方方面面,让整个路桥弥漫着文化的气息。路桥提出打造品质之城的概念,包括城市形态品质、产业品质、生活品质、服务品质等六大品质,就是没有讲文化品质。文化品质应该是文化商都的题中之义,应该是品质之城的内在要求。所以希望路桥能够做个“十二五”文化燎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序地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一是城市的文化定位问题,或者说城市的主题文化是什么?定位要高一点。还有要有一个规划引领文化强区建设,支撑文化强区建设。

第二,突出重点

理论上讲文化建设要构建和抓好五大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文化市场管理体系,还有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在五大体系的建设中,路桥总体工作是好的,是有成效的。譬如刚才介绍到路桥有三大讲堂,南官人文大讲堂,路桥民企解放思想大讲堂,乡村理论大讲堂。人家县里是一个讲堂,这里有三大讲堂。还有三进,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已经构成了一个体系。这里我强调一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设,我觉得这是当前的一个重点。路桥历史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文化遗存存量丰富,应当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甚至是重中之重的位置。

比如说,我省在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中,总量全国第一,蝉联三连冠。路桥算半个吧,章氏骨伤科是台州市市本级申报的,保护地与路桥有关。已经公布的省级非遗项目路桥有5个,不算多也不算少。包括刚才讲到省级文保单位,路桥也就一个,就是上午考察的五凤楼。在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文保单位申报中,路桥还大有潜力可挖。特别是国遗项目的申报,我希望这个能够重视一下,一方面为路桥增强文化竞争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省里国遗项目申报上的增创新优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