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5109500000023

第23章 市县讲评(2)

关于文化生态的保护,刚才李市长做了重要阐述,我觉得在嘉兴市“两新”工程里面,就是在新市镇、新社区工程里面要避免偏差,要依照李市长刚才重要讲话精神去领会和理解。有些地方政府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提出要将农村建设得跟城市一样。我觉得城乡就是两元结构,搞一体化干什么?城市人想到农村去,为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搞得和城市一样就没有意义了。所谓城乡一体化,我的理解,是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而不是城市变成农村、农村变成城市,也不是文化形态的一体化,不是文化样式的一体化。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附于农耕文化,皮没了,毛就没有办法依附。李市长讲了生态要保护好,否则千城一面、千篇一律,个性没有了,城市特色没有了,城市的厚重感也没了。我们鲍厅长曾经提出一个重要思想,他提出作为文化部门有两大任务,一个是宣传生态文化,还有一个是保护文化生态。这是文化部门的责任。

还有一个就是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或生产性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要保护好,还要利用好。当然,这种利用前提是合理地开发利用。我们的非物质遗产也可以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成为拉动内需促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我们的蚕桑丝织,我们的农民画、蓝印花布等等,可以运用生产性保护甚至生产性开发的方式,进一步做大,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文化产业和产品优势。前些天,我们到桐乡的洲泉,我们非遗办和桐乡市政府联合举办杭嘉湖蚕桑丝织文化保护论坛。洲泉一个镇,搞了蚕花水会,搞了一个中国江南蚕桑文化博物馆,然后还搞了蚕桑丝织丝棉被一条街开街仪式,另外洲泉还承办了杭嘉湖蚕桑丝织保护论坛,一个乡镇搞四个项目,一个套装,这个事情就把品牌做大了。所以我觉得非物质遗产的产业开发大有文章可以做,大有潜力可以挖,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取得更大的效益,不单是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三)提升两个节会,打造文化品牌

两个节会,其中一个当然是端午。李市长提出要以每年一度的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为平台,把嘉兴打造成“全国端午传统习俗集大成之地”。现在打端午品牌的有多个城市,湖北宜昌汨罗江是屈原的殉难地,江苏苏州在端午祭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上虞、余姚在端午祭东汉的孝女曹娥。我们嘉兴应该祭哪位先人?我们端午到底搞什么?嘉兴与宜昌、苏州等地过端午的共性是什么,个性又体现在哪里?是大同小异,还是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打造节会品牌,提升节会层次,首先要确立理念、理清思路,思路清,才能方向明。

作为一种民俗,端午节自产生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已经在国人心目中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因为与屈原结缘,人们习惯上就将其称为诗人节。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也是在表达对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追思念想,追怀他高尚的人格,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对百姓怀抱的深切同情,对理想的不懈追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引和精神象征。有专家认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的专家论点是站不住脚的。端午节是诗人节,也就是文化节,只有屈原这样的文化巨人堪当此任——享有万民纪念。嘉兴的端午节,应该有一个祭祀活动,而且我觉得应该祭屈原,而不是祭伍子胥。一个民俗活动,一个传统节庆,祭祀是一个灵魂。

中国传统端午,有赛龙舟,有吃五黄、吃粽子,有挂香袋,有赛诗会等等,嘉兴都有文章可做,都大有文章可做。非物质文化,也要有物质文化来呈现,嘉兴的月河历史街区,要做足端午的文章,端午民俗馆、五芳斋粽子馆、灶头画展示馆等,要进一步充实丰富,要活态呈现。同时,嘉兴的目标是集全国端午传统习俗之大成,如何聚众广纳,如何融会贯通,这个还要进一步理清头绪,还可以进一步做文章。

第二个节会,我觉得嘉兴可以做灯会的文章。实际上嘉兴的每个县市区都有灯。海宁曾经提出“打造江南第一灯市”,这一目标定位,我觉得很好。我把海宁的灯,概括为五个灯:一个是灯彩,这个从产品来讲。第二个是灯舞,海宁花灯舞,新中国50周年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演出,这次世博会又去上海演出,海宁花灯舞很美,世博会浙江周一开幕就是海宁花灯。第三个是灯会,海宁硖石元宵灯会,列为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第四个是灯影,也就是皮影戏,海宁的皮影戏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也可以说是电影的前身。第五个是彩车,我们上次到海宁看彩车巡游,彩车也是灯组成的。海宁的灯文化,五彩缤纷,斑斓多姿,其丰富其精彩也许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另外,我们海盐有滚灯,平湖有西瓜灯,桐乡有剔墨纱灯,南湖有荷花灯会,秀洲还有火凉伞,也是灯,还有鳌山灯会等,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推出来。我在网上查看了一下,秀洲还有具有一定规模的灯具制造业,南湖还有船舶灯具制造业等等。这些灯,相互呼应,成龙配套,将更具规模,更具影响。所以,我觉得,可以考虑由嘉兴市政府出面举办“江南第一灯市”活动,统筹嘉兴灯文化资源,甚至统筹杭嘉湖、江浙沪灯文化资源,打造“江南第一灯市”的品牌,和嘉兴端午节一样做大做强。四川自贡灯会影响很大,灯彩产业做得很大,它是西南的第一灯会,我们是江南的第一灯会,加以开发,前景广阔。

(四)打好两个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个是组织基础,指机构队伍的建设。现在嘉兴市本级非遗保护中心还没有建立,市领导已经列入议事日程,有望近期批准建立;各县市区可能还有个别还没有建立,希望在座的政府领导给予重视,给予支持。现在全省市、县两级多数已经建立了非遗保护中心。有机构还要有编制,要有人办差办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顶天立地,铺天盖地,无所不包,包罗万象。非遗保护的工作量很大,而且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这个工作不是阶段性的、突击性的、临时的,是长期性的、永久性的工作。有记者采访文化部周部长,这项工作要进行多少年?周部长说,只要人类存在,这项工作都将继续。所以非遗保护作为一项工程是突击性的阶段性的,但作为一项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是永远的,是长期的。非遗保护关乎着长远利益。现在全省非遗保护这条线上,基本上还是兼职比较多,专职比较少,工作力量还比较薄弱,工作力量亟待加强。李市长刚才提出了这么多重要意见,要落实,规划任务要部署实施,工作要延伸拓展,要有个机构办事,要有人办差,要有执行机构。

第二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很重要,现在非遗展示馆建设,在全省形成热点,到处都在建,或正在筹建。到底怎么建,大家都在探索,我们也希望嘉兴开一个好头。现在嘉兴计划在新建的市博物馆,留出1200平米区块为非遗展示馆,我希望有可能做扩量,扩大面积。杭州已经正式批文筹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面积3.5万平米,投资4.3个亿。当然和杭州不好比,城市规模、经济总量、非遗存量等距离远了一点。另外,杭州建了一批专题非遗展示馆,刀剪剑馆、绸伞馆和扇子馆,三个馆投资四五个亿。所以,嘉兴人文资源这么丰厚,这么多的非遗项目要集中展示,1200平米,好像远远不够。所以,作为文化部门要和有关部门多宣传多协调,特别是刚才建设部门有这样的意识太重要了,包括和财政部门、规划部门、土地部门都要多沟通。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不管东西南北风,抓好设施不放松。设施是事业的主架、是主体,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做不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基础很重要。

(五)发挥两个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一个是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嘉兴正在创建和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集中之地,是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的荟萃之地,是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俗风情的载体。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古城,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历史风貌、文化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各种价值的综合体。嘉兴市以大思路大气魄,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使嘉兴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使嘉兴的特色文化独放异彩,也促进了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强劲发展。我觉得嘉兴市政府的历史功勋不可忘记,后人对这一届的党委政府会有非常高的评价。

第二个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李市长刚才讲到要发挥社会的力量、市场的力量去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这里我有一点建议,省民俗文化促进会是在嘉兴召开成立大会的,又在嘉兴举行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当代传承论坛,这个星星之火要燎原,是否嘉兴市率先成立市本级民俗文化促进会,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争取建立起来。我们要通过这种机构吸引有识之士参与,汇聚各方的力量来参与。李市长讲到市政府已经酝酿准备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要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力度。我觉得这个民办博物馆,应该也包括民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老祖宗留下的传承下的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文物和非物质遗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要割裂开来。嘉兴市本级,也包括各县市区,已经建立了一批民办文化遗产馆,譬如灯彩展示馆、皮影戏展示馆、蓝印花布展示馆、船文化博物馆、粽子文化博物馆等等,这些馆既是博物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文物系统和非遗工作系统,拆墙是一家,不拆墙也是一家,可以工作一起做,成绩各自报。现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很高,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热情,已经在萌芽,已经形成态势,要进一步推进和强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总则中有句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这当然包括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包括你我他,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保护、人人共享。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生命,文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文化是照在城市上空的光芒。用李市长的话讲,我们要以“更加自觉、更加务实”的姿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把嘉兴建设成为具有历史纵深感、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具有开放兼容的时代精神,具有充沛活力的城市。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党的十七大的要求,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我们。我们希望,也殷切期待着嘉兴市发扬优良的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

自觉奋发有为 砥砺奋进发展

2011年6月3日在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6月1日,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的日子,本来应该专门讲讲“非遗法”的贯彻实施。考虑到4月份在义乌举行的全省非遗保护培训班上,我就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非遗法”精神作过一个专门的讲座,今天参加会议的市、县两级文化局分管局长已经听过这个讲座,我想没必要再重复一遍。前一阶段,省文化厅会同省编办到金华专题调研非遗机构队伍建设,三天时间跑了六个县,东阳、磐安、永康、浦江、兰溪、义乌。虽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对金华面上非遗工作情况,相对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借这个机会,对金华市非遗工作做一下分析,也提点建议。

一、金华非遗工作的基本特点

对于金华的工作,我用八点来概括和肯定。

(一)非遗资源存量多

我们在金华调研,各县市都自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资源丰富”,都毫不谦虚。的确,老祖宗对金华很厚爱。记得2007年浦江结合中国书画节搞非遗广场展演,场面很宏伟、很壮观,广场很大,气势很大,好像展演了近三个小时。人家搞展演都是一个一个节目推出亮相,而浦江是一批一批节目同时登场,有个成语叫“目不暇接”,在浦江得到了印证,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前些年的非遗大普查,金华各县市整体态势都很好,反映出家底很丰厚,有价值的项目很多。2008年,我厅在武义召开了全省非遗普查工作现场交流会,则是对武义甚至金华普查成效和普查成果的肯定和褒扬。

(二)区域文化特色亮

金华各县市历来区域特色鲜明。我记得早年金华有个顺口溜:兰溪大中型(企业),义乌小商品,永康小五金,武义红五星(扑克牌),磐安靠扶贫,浦江书画乡,东阳泥水匠。今天的金华,区域文化更为鲜明和多彩,大做婺文化文章,做系列文章,特别是婺剧风生水起,在浙中大地大放光彩。浦江板凳龙、麦秆贴,永康九狮图、十八蝴蝶,东阳木雕、竹编,磐安炼火、树大旗,武义俞源、郭洞文化名村,兰溪诸葛文化、义乌文博会等,各县市奇葩绽放,异彩纷呈。